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杖藜拾青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汤世杰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云南省知名的作家,汤世杰先生近几年都一直在云南大地上行吟,出版过长卷散文《殉情之都》《灵息吹拂》《梦幻高原》《古摇篮》《在高黎贡在》和随笔集《烟霞边地》《冥想云南》。他行走的谦恭,倾听的虔诚,冥想的寂寞,耕耘的精细,以及对大地、生命和文化的那一份挚爱痴情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杖藜拾青》是汤世杰行走的继续,是感念生命和文化的继续,其中沉淀的不仅有作者对文化散文或人文随笔的写作与思考,更有对永仁这片土地的无限深情。

内容推荐

《杖藜拾青》是汤世杰的散文随笔集。

《杖藜拾青》运用独特的视角、严谨的态度和优美的语言,从人文的视角对永仁的历史、文化、风物、民俗进行了深入的发掘、研究、梳理和发现,生动诠释了永仁的先进文化。

目录

总序 人文随笔与口述历史

自序 杖藜而行

开笔 山川仁德

深景 光禄吉镇的如锻秋夜

行旅 一尊雕塑预演的陌生远方

写经 “诸葛亮小道”漫步

手卷 方山藤瀑

随想 古典天空的”克莱因蓝”

短札 出云南记

寻访 崖画里的手

手卷 古丝路旁的小小江南

寻访 老街的颜色

写经 覆满青苔的前额

短札 插秧者

手卷 一个老毕摩的N种表情

寻访 凫过那条小河

写经 读一块老碑

短札 水墨方山

后记 秋天的道别

试读章节

3

藤萝,乃一种奇特甚或近乎怪异的植物。细、长、曲、绕、韧,乃是它给人的原初印象。

因了细,藤萝显然是柔软的,柔软到有时甚至无法凭借自身之力,挺直地站立;因了长,人们从来不知道它的来处,当然也不知道它的归宿;因了它的曲、缠和韧,人们对它甚至产生了种种负面印象,涉及依附、纠缠、攀援等等不那么好听的字眼。可那天,走在诸葛亮小道上,当那些藤以某种奋不顾身的姿势从某个匿名高处倾泻、奔涌而下,猛然出现在我眼前时,倒怎么都显出了它的豪迈与勇猛,转眼就让我对它刮目相看了。

看来,对任何陌生之物,都需要重读。

时已深秋。在这个世界的许多地方,其时已冰雪覆盖大地,寒风凌厉人心。方山,至少在诸葛亮小道的两边,却另有一番景象。这里那里,尽管连续多年的干旱,让这座离金沙江不远的大山也时时感受着焦灼与饥渴,但那些大树也好灌丛也好,以及那些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的野草闲花,依然以它们的青翠昭显着它们的顽强。一个称得上生命的生命,总是这样。固然也有落叶,也有枯树,但更多树木依然倔傲地显现出那种顽强的苍郁。就连某些地方那一眼看去非常明显的枯索,也让我觉着了其间隐藏的某种葳蕤与盛大。

适者生存。生命对于环境,从来都既是一种适应,也是一种对抗。

那道藤萝瀑布的千万枝条也一样。藤瀑的下面,看样子原是一道湍急的山溪,此时却只有极细的一股水流,正悄没声儿地流淌着,那种流淌甚至称不上流淌,说是一滴滴地渗或更加准确。如此,我当然没能听到潺潺水声,看到淙淙浪花。伸出手去,我先是触碰,随后甚至摸捏了一下一根藤条。不粗不细的一根。不那么柔软,也不那么滋润。在与那场干旱的对抗中,它似乎正咬紧牙关坚持着:决不枯槁,决不!是的,如果不是因为干旱,如果是在雨季,阳光丰沛,雨水充足,空气湿润,它或会更绿、更浓郁,也更柔软。而现在,它有些发黄,一种干燥的褐黄。因为缺水,此时它似乎也有些僵、有些硬,不再那么柔顺,那么婀娜多姿,能迎微风而摇曳,听鸟鸣而起舞。此时,我的手碰上去,那根藤条似乎有些枯干,稍一扯动,便会发出嗤嗤啦啦的声响。那声响并不怎么悦耳,却是它独特的言语,听上去便让我肃然起敬。即便如此,它也依然是柔软的,我想。柔软在心。柔软是一个成熟生命必具的品质。而所谓成熟,就是以微笑面对一切。生命中,总有那么些时日,充满纠结、不安、疼痛甚至困苦,除了咬牙面对,你别无选择。

致敬!我在心里说。向一根藤条致敬!向那样的生命致敬!我知道,我与它一样,都无非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甚至我和它一样,都在经受着那场干旱:天气的,也是心灵的。我经受的是另一种干涸。我在适应,也在对抗——世事荒芜,世情冷漠,心自饥渴。

那会儿我忽然想到,这个世界已然声息相通,同此凉热。我没法不把在方山、在诸葛亮小道上碰到的那挂藤瀑放在心上。我和它,当然还有千千万万个他者,正一起共享着这个世界。我敲击键盘等候某个网页打开时,永仁方山上的这挂藤瀑刚刚迎来第一缕阳光,却在焦急地等待着雨水;我拧开音响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时,多瑙河三角洲上的一丛芦苇正在风浪中摇晃,为可能失去脚下赖以扎根的泥土而忧伤;我等那趟久等不来的公交车时,高黎贡山的一头羚牛正在丛林里焦急地觅食,而灼热的阿非利加上空,一只鹰正在空中盘旋……总有一些乘坐公交车永远不会走过的小道,也总有一些从来不会飘散咖啡和酒香的空气,更有一些在聚会的餐桌旁永远无法见到的人。

想到所有这些,想到这一切,只因那天我碰到了那挂藤瀑。

我愿向所有那时我想到却无法看到的生命致意。向那时就奔涌在我生命之上的那挂藤瀑致意。

P85-88

序言

世事万千,看似纷纭麻乱,冥冥中倒怎么都有千丝万缕的勾连;尽管有时亦细若游丝,却飘忽悠远,纵然百年秋风掠过,仍时断时续地绵延于幽夜之中,恍若一份历史的索隐,能让人循迹而去,突然发现一道窥探过往的缝隙。历史的幽夜一旦被一缕现世的光亮照耀,人便自参透玄机,顷刻顿悟。

历史已长满青苔,或本就是一方青苔。当万丈红尘落于身后,世俗喧嚣蔽于远方,杖藜而行于永仁僻远的山山水水,亦有几缕那样的游丝,不时地拂过眼前,缠于心头,让人怎么都难释怀;最终竟发现,那些既属意外又属必然的耦合,让我突然就觉着了人生中某种无可更易的前定:原以为是对一片陌生之地的游历,转眼就演成了一场朝暮怀想的故地重访,让我时时回味起过往,个人的,或民族的,熟知的,或隐秘的,意趣盎然之外,又止不住思绪万千。是的——

每个陌生的远万,郁雨

生命的天堂

哦,我能像故乡一样地爱像吗?

仿佛一次重访,在故园

翻出压在箱底的乡思,穿上

那件老旧却舍身的衣服

杖藜而行,覆满青苔的前额

或许会说,他能听懂

与白发一样沧桑的

斑驳的咏叹

真喜欢那些老东西。没准儿我的前生,就是一块秦砖一片汉瓦,是一首唐诗一阙宋词,或是一把琵琶一管羌笛,一支羊毫一张宣纸;甚或只是一方青苔半片秋叶。

而数千年文脉的惨然毁断,已让人无法罔顾,每每面对,便满心忧愤。且细斟我们栖身的这片大地,即便相隔万里的每个小小角落,倒都处于某种总体波动的节律之中,经受过大体相似的律动、痉挛与震颤。由是,有心者总能借此管窥一豹,读出历史由古至今的走向,辨出文化起伏抑仰的节律。我并非简单地迷恋过往,亦非对过往被扭曲被糟践的实在性一直耿耿于怀,而是总能在看似幽暗的往昔中,听到一个个闪电般的名字,发现一片片初日般的灿烂,意欲召唤出“旧时光”中不可多得的优雅、圣洁与绚丽,以我微弱的吟叹,奋力彰显,呼唤庇护,重现它金属般闪亮的质感,以让今人得以聆听历史令人迷醉的余音。

记忆,尤其儿时的记忆,似也会随年龄一起生长,从青涩的混沌懵懂,到老来的晓畅练达。无论人、事:物,当初认知的,或只是一鳞半爪,一点个人的感念,最后却演成了对一种秩序的向往,对一种德行的敬重,对一种操守的景仰。

而这,或正是我所执念的生命文化发现,或说是一种生命文化的艺术印证。如此似可以说,不仅是我,无论谁人,只要用心,都能从对某一陌生之地的深究细访中,号准时代的脉象,读出某一时代原本的鲜亮,或隐秘的幽暗。

后记

秋天的道别

回头一看,事情蹊跷得像一部苦心经营的小长篇,情节精致到寻常,格调优雅到淡然,起承转合得了无褶痕,终演成了一桩幸事。

秋天,就是一种格调,一种态度。

恰是去秋,陪一故乡来滇发小相伴出行,或一路闲聊,或相对品茗,硬是就着渐浓的秋色,将一应的过往沧桑,都酿成了稚纯的初心。回昆明的路上,得马旷源君电话。邀我往姚安光禄小住。当晚,一帮新朋旧友相聚,酒喝得猛,歌唱得浓。我就着你朦胧的醉眼下酒,你抚着我发烫的掌心说事,果真是青山在门、明月到窗、凉风拂座、胜地皆仙。

当酒醒歌歇,方知从那里再往北去到永仁,正是当年诸葛武侯由蜀入滇之必经路线,也是古蜀身毒道由川入滇的反向路线。此前,友人明峰早就邀我去永仁走走看看。俗事缠身,未能成行。当下便与旷源商定,择日又邀约几位朋友,一起去了永仁。主人殷情,所到之处亦山川壮丽,秋色浓酽,古韵悠远,一时感慨良多。原以为去一次便已足够,岂料一方大地,无限江山,短短几日何以读懂?于是数度前往,串乡走镇,访古寻幽。某日,明峰忙中得空,便沏一壶好茶,聊苴却往事,永仁未来。入夜,小城幽静如水,我心倒波涌浪叠,起念要做点什么。明峰一听甚喜,力促此事。断续一年,历经冬、春、夏,转眼又到秋天,“永仁人文随笔丛书”终于杀青,乃后亚萍之《绣娘秘语》,万利书之《砚边墨痕》,和这本《杖藜拾青》。其时我已年届七十,做事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幸得诸多友人相助,他们两人相帮:利书挥洒文字,浑如行侠江湖;亚萍正当风华,下笔如事锦绣。事情也就顺当得多了。  也巧,恰在此时,老友陈墨由京来滇,又同行多日。这些年他醉心做口述历史,有《口述历史门径》一书相赠。心想做人文随笔者,或也是做另一形式的口述历史吧?便请他作《人文随笔与口述历史》一文,作为总序,让这套书有了些学术的根须,继而有刀立汉书写多幅诗文名句,为丛书再增几分书香;海惠潜心编辑制作,为这些随心文字添彩——皆为幸事。

说到底,做书事小,人生事大。三本小书,无非一段时光凝成的有形之物。而匆匆一年间,能畅读一方山水,结识那多朋友,得其相助相帮,将那些沉落于不知何处的初心,借着温暖情谊再次荡漾起来,托至云上,这样的人生之幸,才是难得又难得的——如同浓艳秋色,那是行将枯槁的冬季来临前一绺透心的明丽,是渐显萧瑟的日子到来前一片暖心的丰润,须用心去品去悟的。

人生易老。回顾一生或会发觉,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看似寻常却都是命定。其时人在岔路口上,眼见风云千樯,再好的抉择留于日记,也只是寡淡的几个字,以为人生走过的又是普通的一天。许久之后才明白,没准儿那正是为又一本大书悄然写下的开头——此事说来话长,待得闲有聚,把盏再叙。此刻,正如一位诗人所说——

秋天,一场盛大而沉默的道别,

万物都在说着,珍重……

2013年仲秋于湖光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3: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