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年鏖战急(毛泽东与军事人物的交往)
分类
作者 王爱枝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爱枝主编的这本《当年鏖战急(毛泽东与军事人物的交往)》主要记述了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100名著名将领,他们分别与毛泽东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工作、一起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的精彩人生经历。反映了毛泽东伟大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当年鏖战急(毛泽东与军事人物的交往)》再现毛泽东与近百位军事人物的交往过程、交往情景,反映毛泽东在这一领域人际关系的全貌和特点;在感受、领略毛泽东人格魅力的同时大概了解他所交往人物的生平经历、性格特征,从中还可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当年鏖战急(毛泽东与军事人物的交往)》由王爱枝主编。

目录

王 佐

王 弼

王 震

王尔琢

王维舟

王树声

王稼祥

天 宝

毛泽覃

方志敏

邓 华

邓子恢

邓乾元

孔从洲

古 柏

左 权

龙超清

叶 飞

叶 挺

叶剑英

卢德铭

吕正操

朱 德

朱云卿

朱良才

伍中豪

伍修权

刘亚楼

刘志丹

刘伯承

刘培善

刘善本

关向应

许世友

许光达

孙 毅

寻淮洲

杨 勇

杨成武

杨尚昆

杨得志

苏井观

李先念

萧劲光

旷伏兆

吴朝祥

何长工

余贲民

汪东兴

张子清

张云逸

张际春

张学思

张宗逊

张经武

张爱萍

张鼎丞

张耀祠

陈 赓

陈 毅

陈再道

陈伯钧

陈奇涵

林 彪

罗荥桓

罗炳辉

罗瑞卿

季振同

周 龙

周以栗

周保中

胡少海

柳直荀

贺 龙

贺 诚

耿 飚

夏 曦

徐向前

徐海东

聂荥臻

郭化若

高敬亭

陶 勇

黄公略

黄克诚

阎红彦

粟 裕

韩先楚

彭绍辉

彭雪枫

彭德怀

傅连暲

傅崇碧

雷英夫

蔡会文

谭 政

谭震林

潘心元

赛福鼎·艾则孜

滕代远

试读章节

王佐,又名王云辉。1898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遂川县下庄村下水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因身染重病,不幸早逝。母亲是位当地闻名的漂亮女子,她除了具有中国农村妇女贤惠能干、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外,在待人处世上显得格外灵活、多谋。她这种特有的性格,对王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王佐生性好强,而且聪明勤奋,但因家境贫寒,8岁时仅念了3个月的私塾便辍学了,这给他留下了终生的遗憾。15岁时,王佐离家跟裁缝师傅学艺。3年满师回家后,为了谋生,他奔波于山里山外,浪迹于井冈山四周的大小村庄。在行艺中,为了护卫防身,也为了应付经常发生的宗族械斗,王佐拜当地有名的拳师王冬文为师,苦心学功习武,不久便艺高功深,远近闻名。

20年代的中国,正是封建军阀割据的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各自豢养着自己的走狗,以致爆发了连年不息的军阀混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地处湘赣边界的贫苦百姓,也处在极度贫困之中。由于军阀内部官长克扣军饷,部属纷纷哗变,大批士兵拖枪潜逃,上山为匪,自谋生路。当地百姓也因抗拒兵役、田赋,揭竿而起,整个井冈山地区便成了土匪、散兵和绿林好汉的栖身之地。23岁的王佐便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怀着对土豪劣绅的深仇大恨,开始了他的绿林生涯。他筹措枪支,组织绿林好汉,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井冈山地区的山林、村寨,杀富济贫,成为风云一时的绿林领袖人物。

1927年,大革命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击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它给井冈山的贫苦农民,也给王佐本人,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王佐亲自担任了农民协会的会长和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然而,正当中国革命迅速向前发展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公然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遭到了失败。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鲜血染红了整个中华大地,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王佐也陷入了深深的彷徨和苦闷之中。

正在这时,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毛泽东派人与王佐联系,希望他深明大义,投身革命。

1927年10月24日,一个晴朗的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王佐部队的驻地。王佐早已前来迎候。一见面,有人指着最前面的那匹马上的人告诉毛泽东:“那个就是王佐!”

毛泽东一听王佐来了,立即下马。几乎是同一时间,王佐也一个翻身下马,跑了几步,迎上前去。毛泽东笑呵呵地拉起王佐的两只手说:“王总指挥,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王佐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嘿嘿地笑着,他想说什么,却又一下子说不出来。看得出来,这位当了七八年“山大王”的王佐,在毛泽东这个名人面前却有些心慌意乱了。待激动的心情稍稍平息之后,王佐终于说道:“我王佐今天见到你毛委员,真是三生世以前的好运气。难得,难得!”

毛泽东用力摇着王佐的手说:“哈哈,我毛润之这回在井冈山可找到你这个好朋友了!”

“难为你毛委员看得起,先请到村子里去吧。”王佐说完便让身后的农民自卫军用别具一格的隆重仪式欢迎毛泽东。毛泽东向路旁的自卫军战士招手致意,说:“弟兄们好,弟兄们辛苦了!”自卫军战士以十分喜悦的笑脸和目光欢迎这支工农革命军的到来。

王佐把自己的营房让了出来,请毛泽东把部队安排进去驻扎。毛泽东见王佐如此仗义,感慨地说:“王总指挥,真难为你了。”

王佐嘿嘿一笑,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你毛委员带大部队到我王佐这边来,让房腾地那是我理所当然的事。”

这天中午,应王佐之邀,毛泽东等人又在王佐处受到大酒大肉的款待。

席上,面对着山中美昧,毛泽东毫不隐讳地讲述了起义以来一路上的艰辛。他说:“搞革命,我们是秤砣入肚铁了心了,什么样的苦我们都能吃下去。”接着他叫人拿来纸张,对王佐说:“王总指挥,我已了解到你在这里坚持斗争还是人多枪少,我这里拨70支枪给你,希望你把部队重新扩大起来。只要我们有人,手中有枪,什么样的右派我们也不怕他们了。”说完,便以前委书记的名义,写下了从部队中拨70支枪赠给王佐的命令。

王佐听后,心头涌起一阵热流。他在席间站起来,端起一碗米酒,送到毛泽东的面前,说:“毛委员,我王佐风风雨雨二十多年,也没逢过像你这样慷慨的人。前些日子有人说你送了枪给我老哥袁文才,说实在的,当时我还有些半信半疑,今天你又把枪送给我,如此器重我这个粗鲁的山里人,真是前生世的造化啊!”他缓了缓气,又道:“我王佐也是说话算数的。你的部队初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给养困难,如果不嫌弃,我送五百担谷子给你们暂且接济一下,这是我王佐在你毛委员面前表示的一点心意。”说着,他把那碗酒双手送到毛泽东手上,又说:“这碗酒就请你代表你的全体官兵喝下去吧!”

毛泽东一听,感激地说:“王总指挥,你这是雪中送炭啊!我要代表工农革命军全体将士向你表示谢意!这碗酒我是非喝不可喽。”言罢,一饮而尽。

午饭过后,王佐久久不想离开毛泽东,似乎还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毛泽东叙述,可一时又不知从哪儿说起。他特地陪毛泽东来到房间,两人虽是初交,却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那样,相互间无拘无束地询问着、交谈着。他们从各自的家庭生活、妻子儿女以及个人身世经历,谈到当前的斗争形势和革命的任务。毛泽东循循善诱,给王佐讲革命道理,启发他的思想觉悟,鼓励他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早日成为一名忠于人民的共产党员。

王佐深深地崇敬毛泽东。他常对人说:“毛委员这个人是最有学问的,跟他谈上一夜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随后在井冈山共同战斗的日子里,毛泽东也为王佐的思想转变倾注了不少心血,使这位绿林出身的汉子唯毛泽东的话是从。可以说,在他的一生中,最为崇拜的人便是毛泽东了。

不幸的是,王佐这位井冈山时期战功赫赫、彪炳千秋的传奇式人物,没有战死在疆场,也没有牺牲在叛徒的暗箭下,而是由于当时中央“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而沉冤在枪口之下,这是多么惨痛的历史悲剧啊。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过:“王佐这个人,我在井冈山时期,他就是忠实的共产党人,是执行党的命令的!”

1950年,王佐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P1-3

序言

20年前,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们曾着手策划出版一套《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之所以选择“百人”这个字眼,是因为“100”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眼里乃是吉祥而圆满的象征。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这套丛书,表达的正是我们对伟人这样的一种祝福和怀恋的心情。这套丛书原计划出版6本,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当时仅有《军事人物篇》和《民主人士篇》问世,其余各篇,只好付之阙如,成为读者、编者乃至出版者的一件憾事。

10年前,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约请部分原作者,请他们在当年书稿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剩下的4本书。但由于事出仓促,原作者又分散在北京、上海各地,最终只有《毛泽东与他的亲友》和《毛泽东与他的师长学友》两本书及时面世,再次留下了未尽的遗憾,令人扼腕叹息。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又是10年过去了,毛泽东在历史的旷野里愈行愈远。然而,面对这样一位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巨人,人们不得不说,要了解20世纪的中国,首先就必须了解毛泽东;而要真正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又不能不去了解他的人际关系。在新世纪的10余年里,像“毛泽东的人际交往”、“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话题,仍然被人们常谈常新,意犹未尽。事实证明,这一不断延伸的历史时段,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长的审视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伟人的音容笑貌在人们的记忆中变得日渐模糊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却会在现实的认知中变得更加清晰;他所留下的精神和思想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与淬炼,其时代价值也变得越发真切和实在。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过去的10年乃至20年里,不断有读者给我们(包括作者和编者)打电话、写信、发邮件,询问《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的后续出版情况。他们不仅对已经出版的4本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迫切要求把这套丛书出齐。殷切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令人鼓舞。为此,我们再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部分当年的原作者,补齐了剩下的两本书,以谢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关爱之情,也表达我们对毛泽东由来已久的缅怀之意。

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把当年承诺的6本书全部出齐,但个中的曲折和艰辛,不足为外人道。回首往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20年,既见证了毛泽东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影响,也见证了广大读者对毛泽东日久弥深的崇敬和热爱;既检验了各位编撰者坚持毛泽东研究和宣传的恒心与毅力,也检验了出版者一切从读者需要出发的工作态度和尊重作者劳动的负责精神。

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我们这次把6本书一起推出,重新命名,统一体例,统一封面设计,以全新的面貌面世。它们分别是:《数风流人物——毛泽东与民主人士的交往》《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江天水一泓——毛泽东与文化名人的交往》《当年鏖战急——毛泽东与军事人物的交往》《谈笑人依旧——毛泽东与亲朋好友的交往》《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这种分类编写的方法,能够反映出毛泽东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与不同身份人物交往的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便于人们了解毛泽东与各界人士交往的全貌、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里活动的具体情景。每本书各选约100人,大致可以覆盖毛泽东在各个领域里的人际交往活动,较为全面地再现毛泽东与各界人士交往的特点、过程以及交往情景、相互影响。

本着爱国不分先后、功劳不分大小、职位不分高低的原则,除《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一书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之外,其余各书一律按姓氏笔画顺序编排。人物的取舍、篇幅的长短,根据交往的深浅和材料的多寡而定。在记述毛泽东的交往过程中,还简要介绍了他所交往人物的生平经历。生动形象地反映他们的性格特征,同时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在这次的编写出版过程中,我们对前两次出版的4本书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并适当补充了新的材料,同时在书中增插了部分毛泽东手书的交往书信以飨读者。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目前公开出版的有关毛泽东及其交往人物的各类书籍和报刊,同时又以更加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体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里我们谨对前人的劳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为能留下一份毛泽东人际交往的系统材料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对于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错漏之处,欢迎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说不尽的毛泽东,写不尽的毛泽东人际交往世界。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感,毛泽东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课题,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求真历程。我们历经20年,虽然终于完成了毛泽东人际交往丛书的写作与出版,但仍然真心希望因纪念毛泽东诞辰而引发的高潮过去之后,留下基于恒心和平常心的持久关注,在广大毛泽东的崇敬者、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把毛泽东研究推向深入。

毛泽东人际交往丛书编委会

2013.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1: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