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子侨领--庄希泉庄炎林百年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钟兆云//易向农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投身革命的商界俊才

追风少年

在台湾海峡西岸厦门湾的一处海边,一群少年正在嬉戏。他们时而互打水仗,时而比赛泳技。忽然,传来一声惊叫,既而又戛然而止。循声望去,只见海水深处,一个孩子在拼命挣扎着。

“救命啊,有人溺水了!”伙伴们惊慌呼救。

危急中,一位年纪稍长的少年迅即划向深海,顷刻消失在波浪里。

就在伙伴们惊惧时,波涛中探出一个头来,正是那救人少年。只见他右手拽着溺水者的手臂,左手奋力向前拨水,终于安全到了岸边。溺水的孩子得救了!

“喔!老二哥真行!”

那个被众人叫作老二哥的少年姓庄,族名朝君,又名希泉,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二,家住厦门岛。明洪武年间(1368一1398),朝廷在这个岛上筑城寨、置卫所,命城名为厦门,意寓祖国大厦之门。因古时常有成群的白鹭于此栖息,故又称鹭岛。

庄希泉祖籍泉州安溪县龙门乡榜寨村,是福建内地一个典型的村落。当地常有大姓欺小姓的现象,庄姓算小姓。加之19世纪中叶安溪县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粮食连年歉收,农家十之八九难以为生。无奈之下,庄希泉的祖父庄登山只好举家逃荒至厦门,以打零工、卖苦力维持生活。

厦门是早年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英、法、日、美、俄等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和诱拐华工贱卖为奴的重要巢穴,也是列强进一步侵华的桥头堡之一。对外开埠后,厦门船舶激增,闽南一带的许多贫苦农民纷纷到此讨生活。庄登山正是众多码头工人中的一个。

庄登山身强体壮,能吃苦,也不失精明,一段时间后便积攒了一小笔钱,做起了小本生意。他先做挑货郎,后摆水果摊,贩卖南北杂货等,生活倒也能混个温饱。

庄登山膝下育有三子两女,长子庄有沙、次子庄有理、三子庄有才。由于次子庄有理生性聪慧,颇谙商道,因此庄登山把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庄有理也不负父望,少年即独自一人走南闯北,协助父亲打理生意。没几年,庄氏商业就颇具规模,在厦门打响了庄春成的商号,成为闽南有名望的商贾。

庄有理成年后,娶同乡姑娘林勤慎为妻。1888年八月初四,林氏产下一子。小生命的到来,给这个殷实之家带来了莫大的欢乐。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庄有理,期待儿子能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将来朝拜君王,出将人相,故循朝字辈为子取名朝君,后又名希泉,冀望他成为稀世之才。

庄有理凭其出众的经营管理才能,周旋于各大商贾和外来产业之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少年不识愁滋味,庄希泉在厦门岛虎仔山自家后院里,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

随着资本的壮大,庄有理逐渐把经营的触角延伸到台湾、上海等地。经营的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南北杂货外,还涉足地产、运输等行业。

到19世纪末,庄家通过合法经营,资产日益丰厚。在家族同辈中,庄有理虽排行第二,却承担着大管家的职责。他历来一碗水端平,不分远近亲疏、嫡出庶出。他还将弟弟庄有才送出去读书,“家里得有个读书人”,庄有理一直坚持这个观点。

1896年9月的一天清晨,八岁的庄希泉被父亲从睡梦中唤醒。今天是庄希泉由父亲领着去学馆拜先生的日子,一路上父亲告诉他,只有读好书,才能出人头地。

跨过一道高高的庭院门槛,一位身着长衫、银须飘飘的先生正站在屋檐下静候他们。

“朝君,快快拜过先生。”庄有理放开儿子的手,急急地催道。

“不忙,先拜过圣人牌位。”先生神情威严地扫了庄希泉一眼,肃穆地领他进了堂屋。

堂屋里烟雾缭绕,一张八仙桌紧靠北墙,桌上摆放着蜡烛、香炉和五颜六色的各类祭品,墙壁正中挂着一幅孔子像。

焚香,三跪九叩;再焚香,再三跪九叩。庄希泉晃着脑后的小辫子,先后拜过画里和眼前的这一死一生两位先生。

从此,庄希泉便每天奔走于学馆与虎仔山之间。四年的私塾生活为庄希泉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1900年,十二岁的庄希泉步人厦门东亚书院,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厦门东亚书院由厦门士绅创办于清末,开设有算术、外文、地理、化学、物理等新式课程,里面有较完备的设施,还有练琴房、体育场等,让人备感新鲜。

这所所谓的新式学校,随着日本人的染指,最终沦为日本推行殖民教育的工具。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一败涂地。战后一纸《马关条约》,除巨额赔款外,宝岛台湾连同澎湖列岛一并割让给了日本。然而,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者犹嫌不足,还在磨刀霍霍谋划下一步鲸吞中国的步骤:以台湾为基地,厦门为跳板,占据福建,窥伺中原。于是,厦门东亚书院就成为日军侵华前哨的一个卒子。

年龄渐长,庄希泉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审视外面的世界,并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那个日本老师说他们大和民族如何如何好,中国如何如何差?为什么日本人要讽刺中国人的辫子为猪尾巴?为什么中国人要对日本人点头哈腰?……

没多久,庄希泉就厌倦了书院的生活。一有机会,他就逃出校门,去游泳、爬山、划船、练武。日本人不是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嘛,我就要跟他们比试比试。有了这种心理后,逃课于他就更是家常便饭了。游泳是他的最爱,把辫子盘在头顶,衣服一脱塞进海堤岸的石头缝里就下水了。他摸着了水路,可以游到深海处。

三番五次的逃学惹来了老师的告状、家长的责怪,庄希泉却依然我行我素。满嘴“睦邻亲善”的日本校长眼见权威大扫,恼火之余,要他限期改正,否则做退学处理。1903年下学年,庄有理对儿子软硬兼施无效后,只好让他退学回家,跟自己学经商。

但是,过早地让尚未成年的儿子投身社会,庄有理于心不忍。半年后,庄有理的连襟极力怂恿他聘请一位叫陈观波的昔日同学来家授课。陈观波虽是前清秀才,但思想开放,学贯中西,见多识广,曾下南洋担任新加坡崇正学校的校长。1904年春,陈观波回乡省亲,偶遇庄希泉的这位姨夫。经一番恳请,陈观波同意在家乡逗留期间做庄希泉的私人教师。

P1-3

后记

庄希泉和庄炎林父子先后担任全国侨联主席,这是独一无二的人文风景。把他们的传记合二为一,是我们写作上的尝试。出版这部长篇传记,如果能帮助读者追忆、缅怀侨界先贤,并进一步鼓励海内外炎黄子孙见贤思齐,为国家、家乡的建设作出更大努力,那我们的心血便没有东流。

经庄炎林同志授权,并受我们所在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委派,我们前后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其间,我们采访了伍洪祥(福建省政协原主席)、梁灵光(广东省原省长)、韦纯束(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主席)、王唯真(新华社原副社长、代社长)、陈白皋(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肖岗(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彭光涵(中国侨联原副主席)、李玉莺(中国旅游协会原常务副会长)、黄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原副主任)、陈盛年(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以及尹伊、肖雷、吴书剑、张春山、刘瑜、陈耀明、庄朝亨、庄朝旺、许静梅、赵月华、程京献、傅克、陈隆华、黄顺达、许森源、梁永享、卢蒙坚、阳雄飞、胡习恒、吴文铿、姜中卫、杨秀波等同志。他们分别是传主的同事、战友、亲属、故交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我们也得到了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国家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安溪县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查档及采访等便利。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林玉涵、副主任汪一朝先生,也关心、支持本书的编撰,并予以指导,在此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在此,谨向上述热心人士和有关单位致以诚挚的谢忱。

拙著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海内外报刊、媒体或报道,或连载和选载,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这次,我们根据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意见,做了精心修订,删繁就简,重新呈献给广大读者。此书能在事隔七年后再版,离不开山西人民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吕绘元女士的大力推动。

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曾长时间采访过本书传主之一庄炎林和夫人雷应申,并得到诸多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初稿完成后,庄老又逐字逐句地审看,一丝不苟地修订。

尚需一提的是,我们在写作中以史实为准绳,书中所涉人物和事件均无虚构,皆系经严谨考订、求证后再行下笔,唯因传记文学的体例关系,未作一一注释。请读者谅之,并放心当作信史来读。

“认定一项于国于民有利的事业,执着地追求下去,对过去不后悔,对现在不攀比,对今后有信心,这样就可以心态平衡、健身强体。”这是庄炎林留给我们的哲理警句,我们谨以此收尾,并与读者共勉。

钟兆云 易向农

2013年9月2日于福州屏山

目录

第一章 投身革命的商界俊才

 追风少年

 异端与叛逆者

 一下南洋

 再下南洋

 去国离乡

第二章 赤子丹心闯南洋

 慧眼识英才

 开南洋华侨女子教育先河

 前仆后继反苛例

 入狱风波

 告败新马总督的硬骨头

第三章 永不低头真勇士

 新娘子火线求援

 被逐回国

 创办厦南女中

 暗潮涌动

 国民党临时省党部的夫妻店

 将不合作运动坚持到底

 遭暗算身陷囹圄

第四章 在危境中抗争

 台湾获罪

 将革命进行到底

 虎口脱险

 大屠杀中幸逃脱

第五章 身处革命的漩涡

 登报退出国民党

 多方奔走抗日反蒋

 “故地重游”被拘押

 爱妻英年早逝

第六章 抗战烽火中的父子

 危难之际的抉择

 投身广西学生军

 父子桂林重逢

 积极奔走营救同志

 毁家纾难助抗战

 解了燃眉之急

 不速之客

 生死临阳联队

 陪都重庆行

第七章 聚散两依依

 大上海的红色记者

 “共产党的尾巴”

 面邀陈嘉庚北上

 与殖民当局政治部交锋

 打回老家去

第八章 架起侨之桥

 新的使命

 华侨权益的代言人

 协助陈嘉庚筹建全国侨联

 南来北往的旧雨新知

第九章 峥嵘岁月

 随贺龙赴苏考察

 下放晋江主政

 水电建设屡创佳绩

 凄风苦雨故人情

 虎落平阳不减威

 支援非洲兄弟去

第十章 老树开新花

 九旬老翁再掌全国侨联

 情系海峡彼岸

 年龄最大的新党员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马前卒

 敢于吃第一只“螃蟹”

 头一批“涉外婚姻”的台前幕后

 一波三折的兆龙饭店

 忍辱负重建丽都饭店

 向旅游大国迈进

第十二章 最美不过夕阳红

 风范长存

 痛失至亲

 子承父业当侨领

 “中华第一老铁人”

 心中永系祖国

后记

序言

两代华侨永爱中华的心灵史

罗豪才

庄希泉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记得他“永爱中华,矢志不渝”的座右铭。

庄希泉祖籍福建安溪,我幸而与他同乡。作为侨乡大省,福建的侨民有着光辉的历史,除了“华侨旗帜”陈嘉庚外,庄希泉便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位。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写了一部反映庄希泉风云一生的书稿,邀我作序,我欣表同.意,这大概是纪念庄希泉最好的方式了。

庄希泉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为民主革命两次下南洋筹款,后又赴新加坡办实业、兴教育。其间,他与夫人余佩皋等人发起、领导了有二十多万侨胞参与的反对殖民当局压制华侨教育的斗争。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庄希泉夫妇在厦门加入国民党,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并因此入狱,备受折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毅然退出国民党组织,在上海、福建及菲律宾等地开展反蒋抗日活动,再次获罪入狱。抗日战争期间,庄希泉先后在香港、桂林、重庆等地从事抗日工作。尤为感人的是,在广西期间,他毁家纾难,与时任中共地下党党员的儿子庄炎林等冒险潜入已被日军占领的香港,将二十多箱家产设法搬运出来变卖,所得全部捐给当时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支援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庄希泉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支持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体现了一位民主人士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庄希泉与陈嘉庚先生早年熟识,在历次革命期间又互相支持鼓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前夕,庄希泉受党中央委托,作为特使赴新加坡,邀陈嘉庚先生回国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庄希泉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与何香凝、廖承志、陈嘉庚、方方等同志一道,协助中央制定了一系列侨务政策。他深入侨乡,了解侨情,慰问侨胞。在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刚正不阿,抵制“左”的影响,保护了一批归侨、侨眷干部。春回大地后,庄希泉以九旬高龄出任第二届全国侨联主席,为侨务界的拨乱反正、侨乡的两个文明建设以及侨联组织的健全和发展倾尽心血。1982年,在列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庄希泉以九十五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与庄希泉的独子庄炎林曾在全国侨联一起共事,熟知他的作风和品格。庄炎林十七岁参加革命,曾先后在广西、广东、上海等地从事抗战和地下工作,可谓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福建省的共青团、文教、宣传、水电、省政府等部门工作,后调任国家对外经济联络部,赴坦桑尼亚负责包括坦赞铁路等在内的援外事宜。回国后,历任国家旅游总局副局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全国侨联主席等职。卸任后,他退而不休,继续为侨务等工作发挥余热。其间,他发起并参加了我国首届铁人三项马拉松比赛,被誉为“中华第一老铁人”。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以父子合传的方式,以翔实的史料、斐然的文采、充沛的感情,将庄希泉、庄炎林父子的感人事迹写出来,意义深远。读者从中不仅能领略到庄氏父子精诚报国的风采,还能感受到一代又一代华侨薪火相传、永爱中华的赤子之心。

这些年,祖国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祖国统一大业有了新进展,海内外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作为老一辈侨领,庄希泉若地下有知,想必一定十分欣慰。而作为生者,我们当效法楷模,见贤思齐,完成前人未竟之业。

是为序。

(罗豪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内容推荐

庄希泉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后因反对殖民当局歧视华侨教育的苛例而被逐出新加坡。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毅然与国民党决裂,因抗日反蒋再陷囹圄。新中国成立前夕,庄希泉作为中共特使面邀陈嘉庚回国参政,一时传为佳话。

庄炎林少年时期即投身革命,利用自己的华侨身份,为革命多方奔走,屡陷险境。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从事青年、水电、旅游及援建坦赞铁路等的领导工作,忍辱负重建起了第一批涉外饭店。

新中国成立后,庄希泉、庄炎林父子先后担任全国侨联主席。

钟兆云、易向农所著的《父子侨领--庄希泉庄炎林百年传奇》为二人的合传,《父子侨领--庄希泉庄炎林百年传奇》基本按照传主生平展开叙述,以翔实的史料、春秋笔法,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联系起来,展现了庄氏父子永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和精诚报国的百年传奇。

编辑推荐

庄希泉、庄炎林父子是中华侨界的领袖人物,作为两代侨联主席,庄氏父子对我国的侨务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钟兆云、易向农所著的《父子侨领--庄希泉庄炎林百年传奇》是庄氏父子的合传,不仅为读者介绍了他们父子二人的革命经历和传奇一生,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广大的海外华人华侨热爱祖国、心系中华的赤子之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