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元年(前651,齐桓公三十五年),齐与诸侯以及周王太宰周公在葵丘结盟。齐桓公以为称霸天下的大业已成,便准备封禅(封:登泰山祭天:禅:在梁父山祭地)。管仲列举古时神农、炎帝、禹、汤等封禅者,告诉齐桓公只有受天命拥有天下的人才可以封禅。桓公认为自己九合诸侯,一统天下,和受天命拥有天下的人无异。管仲知道很难用言语劝服齐桓公,就答应可以张罗此事,又说:以往封禅,要收集东海比目鱼、西海比翼鸟等天下吉祥之物;如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又不生,野草蒿莱丰茂,鸱枭数次飞来,想封禅,恐怕不可以吧?齐桓公终于放弃了封禅的想法。
晋国素以中军统帅兼秉国政。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春,晋阅兵于夷之后,赵盾以中军统帅身份执掌晋国政权,狐射姑辅佐他。赵盾制定章程,修订法令,清理诉讼,督察逃亡,使用契约,革除弊政,恢复等级,重建官职,选拔贤能。政令法规规定后,赵盾把它交给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佗,作为常规大法在晋国推行。
赵盾主政不久,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八月十四日,晋襄公死,太子夷皋尚在襁褓之中。晋人因发生祸难之故,要立年长的国君。赵盾认为,应立公子雍。他好善而且年长,先君宠爱他,还为秦国所亲近。秦是晋国旧好,结交秦可安定晋国,缓解祸难。狐射姑主张立公子乐,公子乐之母受到怀公、文公两位国君宠幸,立其子,百姓必然安定。赵盾认为,公子乐之母辰赢地位低贱,位次第九,其子必无威严。一妇而为两位国君所宠幸,这便是淫荡,公子乐居于小而远的陈国,这是鄙陋。公子雍之母杜祁由于国君的缘故,让位给逼姑而使她在上;由于狄人的缘故,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所以位次第四。先君因此喜欢其子,让他在秦国出仕,做到亚卿。秦国大而近,有事足以救援,母有道义,子为先君喜欢,足以威临百姓。所以,立公子雍最合适。赵盾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返晋。狐射姑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赵盾派人在郫(今河南济源县西)地将公子乐杀死。次年夏,秦康公给公子雍许多步兵卫士,送他返晋。此时,太子夷皋之母穆赢每天抱太子于朝啼哭,指责赵盾背弃先君托孤之心。赵盾和众大夫都怕穆赢,遂背弃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的先蔑,而立太子夷皋为君,即晋灵公。然后发兵抵御护送公子雍返晋的秦军。晋国让箕郑留守,由赵盾率领中军,先克为辅佐;苟林父为上军辅佐;先蔑率领下军,先都为辅佐。步招为赵盾驾御战车,戎津为车右武士。晋军到达堇阴(今山西临猗县东),赵盾整顿军队,快速行动,在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打败秦军。晋灵公的地位由此得到稳固。
为进一步巩固晋灵公的地位,赵盾还竭力争取诸侯的支持。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秋,赵盾与齐、宋、卫、陈、郑、许、曹等国之君会盟于扈(郑地,今河南原阳西)。赵盾为主盟。此次会盟,既加强了晋君的地位,也开了大夫主盟诸侯的先河。赵盾执国政期间,维护了晋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在晋襄公死后(在位七年),赵盾立太子夷皋为晋灵公,并因此与秦会战连年(前619~前615)。周顷王六年(前613)六月,赵盾召集宋、鲁、陈、卫、郑、许、曹等诸侯会盟于新城(今河南商丘市西南),原来依附楚的陈、郑、宋三国改服于晋。同年春周顷王去世,子班即位,即是匡王,周公阅、王孙苏两卿士争着执政。争执持续到秋天,两人各不相让,于是让作为侯伯的晋来裁断。赵盾听了两人的申辩后为他们作了调解,两人和好。此后前613。前610几年间,晋国屡次以盟主身份会集诸侯,晋国的霸主地位在赵盾及六大夫的主持下得以保持,并成为与楚国对抗的中原核心力量。
P6-8
《了解历史丛书》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了解历史丛书》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了解历史丛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了解历史丛书》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影响中国发展历程的100部军事著作/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影响中国发展历程的100部军事著作/了解历史》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李默编著的《影响中国发展历程的100部军事著作/了解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