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分类
作者 龙剑宇//胡国强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龙剑宇、胡国强所著的《毛泽东的诗词人生》介绍了毛泽东毕生诗词实践活动,包括学诗、读诗、写诗、谈诗、诗交及相关的背景,更是一部展示诗人毛泽东思想、情怀、诗歌理论及“毛泽东诗学”的学术著作。

毛泽东从乡土、民间走来,他的诗词带有强烈的乡土味、民间气、民族性,他使我们中华民族生长几千年的诗歌之树再显勃勃生机,重新郁郁青青!

目录

第一章 雏鹰展翅

 一、毛泽东的降生,充满诗情画意

 二、韶灵毓秀。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清丽的大自然。这是最宜于诗人生长的沃壤

 三、少年毛泽东辗转求学,好学不倦,无书不读,开始练就诗歌、文章的翅膀

第二章 岳麓题诗

 一、当兵的经历,开启了毛泽东的军旅生涯,也形成了毛诗的一大特点:洋溢着战士情怀

 二、毛泽东自撰一段精妙寓言,在给萧子升信中披露出来。它展示了毛泽东形象思维活跃,善寓理于事的特点

 三、毛泽东治学与壮游结合。他的游学经历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诗人的胸怀向自然、社会、历史敞开

 四、诗友、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化名纵宇一郎)拟去日本。行前,毛泽东吟《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此诗于沉郁中有大气,情茂理富,格老味远,散发着积极浪漫主义气息

第三章 中流击水

 一、沐“五四”新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标志着

毛泽东诗文从内容、题材到文风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专门的诗作极少,但诗歌

性的语言却极多。他仍然喜欢那种四言的形式,

喜的是这种形式的简短、严谨、有力

 三、1921年是毛泽东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写

作上,他不再刻意古典,雕琢诗句,转而更多的

就事论事,力求论得深透,而语言却较平易

 四、《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其圆熟、完美的程度,已确立了他近32岁时成为

杰出诗人的地位

第四章 狂飙突进

 一、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秋收

暴动,以一首瑰丽词章,记载了这一伟大事件

 二、毛泽东的诗情得自火热的斗争生活。继挥毫写就

《清平乐·蒋桂战争》之后,临江楼的黄菊和霜

花又令他感念成词

 三、从《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开始,毛泽东突破

朴实写法,采用浪漫手法,从而使他的军旅诗词

变得大气磅礴,更加豪迈、雄浑

 四、《吉安的占领》是一篇壮美的军旅散文诗。毛泽

东以诗笔记录了战争,堪为典范

 五、长征途中,毛泽东纵马娄山关,诗情勃发,作

《忆秦娥·娄山关》。该词风格独异,在中国诗歌

史上此类词堪称独步

 六、《沁园春·雪》艺术之精湛,炉火纯青,是毛泽

东诗词艺术达到巅峰的标志,成为毛诗中最杰出

的代表作

第五章 驱除外寇

 一、1937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发表演说,这是他平生第一篇完整、系统的文艺

理论著作,其中多处谈到诗人和诗

 二、紧张的抗日战争,使毛泽东无暇专意于诗词创作。

然而,与现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许多不经意的诗

语流露,反而有独特的价值

 三、《挽戴安澜将军》是毛泽东一生诗词创作罕见的

一首五律,此诗纯为写实和记事,颇有杜甫遗风

 四、《沁园春·雪》在《新民报·副刊》公开发表之

后,“诗人毛泽东”开始为世人瞩目

第六章 人间正道

 一、毛泽东回到延安后,《沁园春·雪》发表,引起

中国文坛震动,他自己却不以为意,他的第一要

务并非成为一个大诗人,诗词仅仅是副产品

 二、毛泽东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闻蟠龙镇的捷报,

喜而作《五律·喜闻捷报》,此诗写实,诗风近

杜甫,绝无浪漫气息,有别于他诗歌的主要风格

 三、毛泽东由川口过黄河,船近中流,他望着急湍的

河水,脱口吟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四、北京,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毛泽东将

在这里完成他后半辈子的一系列杰作

第七章 换了人间

 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连续填写两阕《浣溪

沙》可称为当代的“颂”或“雅”。这是对新时

代、新生活的赞美之歌

 二、毛泽东是一位繁忙的国家领导人、党的领袖,同

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阕《浪淘沙》

标志着他的诗词创作在建国后仍保持着锐不可当

的气势

 三、《水调歌头·游泳》是咏长江游泳之第一词。毛

泽东感物吟志,展望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前

景,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

第八章 志在千里

 一、1957年,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首次同时公开

发表,之后毛泽东对这些诗词作了自注

 二、按生理年龄,毛泽东在1953年满60岁后即进入

老年。然而,对于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诗人来说,

却是老当益壮,他的诗艺更臻完善,激情不减,

而哲理意味更浓

 三、在1959年,毛泽东的浪漫情怀发展到极致。他最

喜欢的是从古代的文艺作品中找到浪漫的佐证,

然后用于现实的斗争、生活乃至经济建设

第九章 风雷磅礴

 一、进入60年代,毛泽东诗词宝刀不老,或咏叹风

物,或感怀故人,还有赞美革命英雄主义的动人

佳作。题照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纯用白描

手法,简笔勾勒出女民兵的战斗英姿和神韵

 二、60年代初,毛泽东作诗的一大特点是史、实、理

的结合。毛泽东读史极勤,对历史与现实,理性

思考甚多,常化而为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

志》充满了哲理,是一首妙趣横生、亦庄亦谐的

关于国际斗争形势的政治抒情词

 三、1965年,是毛泽东诗词人生的辉煌之年。仅这一

年,他即有《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

娇·井冈山》、《七律·洪都》和《念奴娇·鸟儿

问答》4首诗词传世

第十章 烈士暮年

 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中间有种种的原

因,但不管怎样说,它加速了毛泽东诗思的枯竭,

连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二、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毛泽东仅以一些不经

意写出的对联,点缀他正在枯萎的诗歌之树

 三、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当代伟大诗人毛泽东

溘然长逝,停止了他一生丰富多彩的诗歌实践活

动,他留下了一笔厚重、丰富的宝贵遗产,亦给

世人留下诗意的回眸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