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石人石马
那天的月亮像被嫦娥刚擦拭过,水汪汪地亮,仅有的几缕云朵刚靠上去就滑落了,冰清玉洁的月光舒畅地奔泻下来,连稠密的树叶都无法完全挡住她们的脚步。
秦氏白嫩的脸被月光洗得更光洁了,周围静悄悄的,只有她和儿子的脚步声,若有若无地飘散在山林。但她的心却风起云涌,一种将信将疑的忐忑不安占据着她的身心。她不由捏了捏手心里儿子的小手。儿子若无其事地跨着步子,平静得像天上安详的月亮,她分明感受到了儿子内心的自信,她深信儿子说的是真的。
今天傍晚时分,学“本事”归来的儿子兴冲冲地奔到母亲跟前激动地说道:“娘!我的本事又长进了,石人石马都听我指挥了!”“石人石马怎么听你指挥?”“我骑上它们可以腾云驾雾,任由来去!”“孩子,别跟娘开玩笑。”“娘,真的,不信,我去骑给你看!”秦氏恨不得立刻上山去验证,但她强忍着,必须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去,以免被人发现,尽管这里是深山老林,很少有人。
晚饭后,娘俩在小屋里兴奋地说着跟虚无道长学“本事”的经过。虚无道长是山顶缥缈宫的创建者,那年,秦氏娘俩逃荒路过这里的崇山峻岭时饿晕过去了,被道长救上山去,等娘俩身体恢复后,把娘俩安顿到一山坳石屋,并答应教授她儿子武术以防身。娘俩心存感激地回忆道长的救命之恩,以及悉心传授“本事”的真诚。儿子悟性高,学得快,博得道长欢心,就不但教授一般的武术,连高深的道术也一起教了,没想到,儿子今天一悟之下,竟然连石人石马都能指挥了。
石人石马在半山腰一条墓道的两侧。那些石人石马个个是庞然大物,人力很难动它们,“儿子才七岁,能把它们怎样?”秦氏心里既渴望又疑惑地问道。
当他们踏上墓道时,秦氏已是气喘吁吁了,月光照得那些石人石马亮闪闪的,仿佛他们真有生命似的。秦氏心里一阵惊慌,她还没回过神来,儿子却已挣脱她的手奔向最近的一匹石马,只见他轻轻一跃,跳上马背,然后闭上双眼,嘴里念念有词。忽然间,儿子猛醒似的,眉目抖了一下,“娘,看好了!起——”话音刚落,石马腾空而起,儿子向前一指,石马朝前疾驶而去,只见石马随着儿子的手势忽前忽后,忽高忽低,一会儿打转,一会儿停驻,就像长了翅膀的真马,天马行空就是这样的吧?“娘,我再骑石人给你看!”秦氏在极度的惊愕中,看到儿子已经跨在石人的脖子上自如地指挥着石人冲锋陷阵……
“这是真的!儿子,娘早知道你有出息,娘没有白疼你,要是你爹地下有知……”秦氏喜极而泣,心中多年来的压抑一扫而光。八年前,秦氏嫁到一个周姓的大村落,但丈夫姓夏,是这个大村落中唯一不姓周的外来户,丈夫的爷爷辈逃难来到这里,扎下了根。夏姓尽管循规蹈矩,谨小慎微,但还是常常免不了受到周姓人家的欺负。秦氏的丈夫体格强壮,性格刚毅,不太买周姓的账,所以得罪了不少周姓的人,但他膂力过人,一般人还不敢把他怎么样。天有不测风云,在秦氏怀孕还不到三个月时,丈夫在山崖采药时失足跌落山沟,命丧黄泉。祸不单行,秦氏生下儿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公公婆婆又相继生病离世。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秦氏一个弱女子养活自己和儿子,其艰辛不言而喻。但如果仅仅是生活的艰难,秦氏咬牙还能够承受,让她受不了的是周姓人家的白眼和风言风语。自古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尽管秦氏小心谨慎,但是村里时不时传出关于她的流言飞语,有些是捕风捉影,有些是无中生有,恶语中伤,极尽造谣之能事。一次,三岁的儿子哭着回家,她问咋了,儿子边哭边说道,是让周小狗打了,周小狗说见了杂种就要打,“妈妈,啥是杂种呀?”秦氏一口气喷涌上来,顿时晕了过去……
第二天吃过早饭,儿子告别娘上山去继续学“本事”,秦氏看着儿子的背影,一股强烈的报复隋绪袭上心头,她不自觉地握紧手中抓着的两双筷子,在桌上用力戳了两戳,恨恨道:“姓周的,你们等着!”没想到,过了_一小会儿儿子就回家了。“孩子,怎么早早地回来了?”“娘,不知咋了,石人石马我动不了啦!去问道长,道长瞧了瞧我的脸,说你回家去,问问你娘,是不是有事?”“我没有事呀?”母子俩沮丧不已,当母亲的免不了鼓励儿子别泄气,说不准是功底不深,继续练就好了。但是,接连练了几个月,还是不见动静,母子俩几乎绝望了。
一天深夜,山下村庄突然传来惨叫声,不一会儿烧起了大火。“一定是强盗抢劫!儿子,我们赶快去告诉道长,让他救救村民们!”他们连滚带爬,没多久,娘已经累得大喘,只得放慢脚步。“娘,你慢慢走,我先去了!”秦氏调匀气息,一步步往上爬。月黑风高,她猛然觉得放儿子一个人走是否太莽撞了?她正在懊悔时,远远的一个大黑影在空中急速飞来,她惊得目瞪口呆,还来不及害怕,就听得儿子在向她喊:“娘,石马又会飞啦!我去赶走强盗!”她未及回答,儿子和石马已经呼啸而过……第二天,村民们纷纷传说着神灵如何及时出现,把强盗打跑的新鲜事。
“儿子功力恢复了!”刚端起饭碗的秦氏抓起筷子用力在桌子上顿了两顿。没想到,不一会儿,儿子扶着额头回来了,娘急问咋了,儿子说,他刚才骑着石马腾空而起,不想突然问连人带马掉下来了,头也摔破了,石人石马再也不动了……“什么?”秦氏惊愕不已。
道长听说事情经过后,摸着长胡须慢吞吞说道:“道自有其道,行道为道;若不为道,道则不道。”
娘俩睁圆双眼,竭力理解体会着道长的话……秦氏从此再没动过回周村复仇的念头。儿子终于练就高超的道术,以自己一身的“本事”专做除暴安良的事,赢得老百姓的敬仰。
——直到笔者小时候,苏州乡下还保留着不能用筷子戳(顿、敲)桌子的习俗。P2-5
我做事情讲究有始有终,所以,这本勉强称之为书的集子即将付梓的时候,应该再说几句。
这本书的绝大部分是我近几年来的涂鸦之作,是自己生活、观察、思考的零碎记录,所谓“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之所以把它们收集起来,主要是怕时间长了会散失掉。因而老老面皮,不怕方家“闻而抚掌”,“见而陋之”了。至于顶级书画家、作家给本书题词、作序,则犹如华匾挂衡宇,金鞭饰驽马。
我其实是个虚无主义者,曾一度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后来受到某位诗人的启发,我把生命与生活分开,“云在天水在瓶”,并且把白天交给生活,把某些夜晚交给生命。
现在是白天,不说黑夜的事,只说生活。生活中我很幸福,所以我要真诚地感谢戈壁舅舅的关爱,感谢小青老师的慷慨,感谢编校人员的付出,感谢冯源、龚平、华雪根、沈怀德几位先生允许我使用他们的摄影作品,感谢所有帮助过、关心过、关注过我的人。
序 范小青
会飞的石人石马
会飞的石人石马
弯扁担直扁担
羊政治兔
舞鹤罢当舞师
金砖
剃头师傅成名记
新葫芦案
真实的传奇
郑付处长
超谋杀
短袖杀人
车夫
男人在大海里撒娇
戈壁要回家
男人在大海里撒娇
天堂大逃亡
对面的世界
阅读的意义
生命中几个感动的瞬间
我的叫花子情结
我真的脸红了
高考后遗症
童年片断
西山敬修堂探秘——关于乾隆的一桩风流韵事的建筑学考证
渭塘钤印
漕湖烟水
软水温土下的精灵
寻访古驿亭
将“和”进行到底
小茶叶里大乾坤
金婺争辉物自华
纯净天柱山
谦者“三清”
深度赏珠
布拉格维申斯克印象
莫斯科掠影
公共为王
雨中雄鹰
走路、吃素及其他
苏味小说的新高峰
苏味小说的新高峰——与范小青的一次交谈实录
《岳阳楼记》也被瞧不起过
折磨人的诗
失败的小偷与成功的大盗——简析长篇小说《拎包》人物王根生、李梅芬
路遥之苦
槛外人走园博
《牡丹亭》——苏州的《天鹅湖》?
侠气与书生气
侠气与书生气
从“中国父亲”到“中国妈妈”
疯狂的不是石头
1加1等于几
曲园的困惑
狗如车
借你常识这双慧眼
教子偶记
网络新权势的老面孔
那满大街撕心裂肺的尖叫声
秋
秋
晚风
流水迎雪
雪镇
鹅
渡船
雪中俏
春
校园春光
争艳
野菊
果实
绣
这一举
虬
冬
秀
探源
横街倒影
过年
跋
范小青
邱鹤鸣的文字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能够让人一下子就跟了进去,和他一起走过那些文字,走过古人留下的痕迹,走过现代的街头,走过那些故事,走过那些人物,走过他笔下的所有种种,我想,这是因为他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安静的成分,有一种让人心有所归的力量。
读邱鹤鸣的作品,不用找一个特殊的幽静的环境,也不需要有特意准备好的安宁的心态,因为他的文字,—下子就让你找到了这种状态。说实在话,邱鹤鸣的一些文章,我就是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读的。他将文章发到我的邮箱,我将它们打印出来,随身带着,因为工作比较忙,只能找一个空隙来读,在火车站候车,就是一个空隙。
喧闹,嘈杂,人来人往,但是读的时候,周边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孩子奔来跑去,大人高谈阔论,大喇叭不停地播音,一切都飘走了,一切都离我很远,只有眼前的文字,才是最近切最真实的。我就是在那样的一个现代的时刻准备向着明天出发远行的大厅里,跟着作者一起去寻找古驿亭,一起去回味久远的民间故事,一起去听风赏雪。
那一刻间,我忽然觉得,我的心好安静。在日日奔忙的工作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这样的感觉真好。
邱鹤鸣是在报社工作的,当今的媒体的节奏,我们都是知道的,恐怕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掌控得了的,但是邱鹤鸣却成功地掌控了自己的文字的节奏,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邱鹤鸣的这本《会飞的石人石马》中,有小说、散文、杂文等等,而我比较喜爱他的散文作品,自然清新,因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的印记,又十分耐读。《寻访古驿亭》一篇,写得稍有点迷离,岸这边和岸那边,里边似乎充满玄机,隐藏着许多神秘,但又十分自然贴切,真实感人,因为“我”走进了文章,“我”和读者的心沟通起来了0作者缜密的心思,从字里行间渗漏出来,作者的一波三折的文风,让读者像走进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一样,细细品味,慢慢享受。可称得是一篇佳作。相比较而言,《渭塘钤印》如果也能将“我”放进去,或许还会更生动一些?
除了散文,邱鹤鸣的小说也是颇有特色的,他的《会飞的石人石马》和《弯扁担直扁担》等,都是民间传说中的故事,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作者重写这样的故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对生活有了全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创作。如果说《会飞的石人石马》等是悟生活的,那么《车夫》这样的作品,则是叹生活的。悟生活也好,叹生活也好,读邱鹤鸣的文章,能够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敬畏之心,所以,最后我要借用邱鹤鸣的一篇文章的结尾来结束我的这篇小文:“我们只到了天柱山的一只角。”
邱鹤鸣的这本《会飞的石人石马》中,有小说、散文、杂文等等,他的散文作品,自然清新,因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的印记,又十分耐读。除了散文,邱鹤鸣的小说也是颇有特色的,他的《会飞的石人石马》和《弯扁担直扁担》等,都是民间传说中的故事,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作者重写这样的故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对生活有了全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创作。
这本《会飞的石人石马》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这本《会飞的石人石马》同邱鹤鸣著。他的文字有—种奇怪的吸引力,让人一下子就跟了进去,和他一起走过古人留下的痕迹,走过现代的街头,走过那些故事,走过那些人物,走过他笔下的所有种种,因为他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安静的成分,有一种让人心有所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