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呼召》首次出版于1684年。今天的读者们可能对作者理查德·斯蒂尔的名字很陌生,他的作品在当时却是经典畅销书。一个多世纪之后,本书由“圣诗之父”以撒华滋作序,再次出版,我们手中拿到的就是这一版本的译本。本书是论述清教徒工作观的经典之作,探讨了商业道德和良知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的性质和责任、职业选择、审慎与明智、殷勤、公正、诚实、知足、信仰,以及对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忠告。当年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时,被誉为“职场新人手册”,作者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信仰的深情写下谆谆教诲,引导青年人走上积极、热情、敬虔、节制的职场之路。
《工作的呼召》为你揭示工作和职业的敬虔之道。
清教徒以敬虔的生活而著名,信仰贯穿于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他们认为工作是呼召,他们借着工作活出自己的信仰,并使社会受益,工作的报偿是属灵的、道德的。
《工作的呼召》被誉为18世纪的“职场新人手册”,阐明了每个职场人士应该铭记于心的全部教导,包括职业与家庭中的行为以及操守。作者理查德·斯蒂尔以丰富的经验和信仰的深情写下谆谆教诲,引导青年人走上积极、热情、敬虔、节制的职场之路。
合理定价
(1)公正要求我们从销售的物品上得到合理的利润。
生意人的合理利润不应该用一个特定的规则和标准一刀切。利润涉及的规则有很多,不能总是用商品的价格来衡量,因为惊喜或无知偶尔会使我付出高价买进一些东西。别人为什么要为我的愚蠢付代价呢?或者有时候因着特殊原因,我以便宜的价格购得商品,我也没有理由因此放弃自己的优势。别人销售商品的价格也并不总能用来衡量我盈利的多少,因为他们可能必须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为什么要让别人低廉的价格影响我的销售价格呢?或者他们为了争取顾客,以低价销售商品,从一样东西上获得很少的利润,好让自己的价格比别人更有竞争优势,为什么要让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整个市场的价格下滑呢?或者他们可能在价格上牟取暴利,为什么我要让他们的贪婪影响自己呢?从前的定价不能作为公平的标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价格会有起落波动,某件物品去年可能值一个金币,今年却只有一半的价格了。是否能维系生意人的家庭生活开支,也不能成为绝对的标准。一英镑中获利十分之一,对收益很多或花销不大的家庭来说绰绰有余,但是对于有病人或人口众多的家庭来说,即使是两倍于此的利润也不够支撑他们的生活。但是也不可以把获得最大利润作为盈利的标准,因为我可能从一个不够警惕、业务不够熟练的客户那里挣到两倍的利润,这样的做法并不公正,属于欺诈行为。最后,商品本身的价值也不能永久作为衡量的尺度,因为许多商品真正的价值不得而知,而且还有许多商品唯一的价值就是花哨和新奇。因此,最可靠的规则就是市场价格,一般说来,用市场价格来衡量,不太容易出现特例,也不会受到特定人群行为的片面影响。生意人付出时间、劳动,而且使用了经营技巧,还要面对风险,所以应该得到相应的报偿。若是长期以来信誉良好,提高商品价格也是合理的。要不然,他不仅不能积累财富,还有失去金钱的风险。但是他可以按照公平的规则行事,为自己增加荣誉,他可以将不利因素考虑在内,加在商品价格中,以此来保证利润。销售的时候,想象自己是购买者,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这样就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合理的利润,除此之外,再不附加其他。记住:“薄利多销可以使钱包变得沉重,但是暴利常常使良心变得沉重。”
(2)公正严禁在交易中乘人之危牟取利润。
不要降低穷人的工资或者以低价购买他们的物品,使他们无以为生,以致他们的哭声上达神面前,控告你;也不要趁火打劫,在他们或他们的家人生活上有急需的时候,剥夺他们的合理利润。我认识一个卑鄙的商人,他以购买未铸造金属的价格,从一个急需现金的人手中购买了经过加工的金属,还为此得意自夸。但是,不论这样的行为多么普遍,或者利润多么丰厚,我都认为这是不公正的、压榨他人的行为。倘若神供应的大能还存在着,或是他的话语中还存在着真理,那么神的咒诅会临到所有邪恶的人。倘若贪婪诱惑你去行这样的事,那么你要思考贫穷者的王、我们的神所问的问题:“主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为何压制我的百姓,搓磨贫穷人的脸呢?’”(《以赛亚书》3章15节)倘若你对此有负罪感,那么就要真诚地悔改,避免在回答类似问题时感到羞耻和疑惑。从现在起,用更加人性化、更像基督徒的方法来进行交易吧。同样,也不要因为别人急需购买或者借用某样东西,就趁机占别人便宜,这样的做法也和上面所说的一样,属于不公正的、压榨他人的行为。或者,倘若其他生意人需要某种商品供应给顾客,那么,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也要以同样的慷慨之心对待别人。任何时候都不要伺机利用别人,因为没有人希望别人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坦诚和仁爱会让你更加乐意好好对待那些想获得帮助的人。
(3)不要利用他人技术和知识上的缺乏牟取利润。
并非每个人都具有同样多的知识或智慧,人们会健忘、犯错误或者高估自己。人不可能都具备准确无误的判断力,了解自己想要购买或销售的每样货物的价值或性能,连我们自己也常常犯错误。因此,倘若别人利用我们的无知或失察牟取利润被视为不公正和吝啬,那么我们也不应如此对待别人。在一种情况下被视为错误的事,在其他情况下也应该是错的,不应找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不要认为你获得知识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大家都应该各顾各的事情。公义正直的掌管者不会让人用卓绝的理解力和技巧去达成自私卑劣的目的。倘若这样的道路行得通的话,你就可以说,你被赋予权力和力量,是为了掠夺每一个无力抵抗你的人。若你认为前者合乎理性和公义,那么后者也是一样。你也不能说,别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对待我,我也要同样对待别人。若是这样,那么别人烧了你的房屋,你岂不是也要烧毁邻居的房屋吗?他人的罪行不能成为你的借口。罪行越是普遍,就越发显出抵制犯罪之人的高尚品德,因此,任何人都不要在任何事上欺骗或压榨自己的弟兄,因为神必会报应。
(4)不要和不牢靠的人做生意。
在这个前提下,有些人不鼓励与太年轻的人或其他不牢靠的人做买卖,也不应该把金钱交给他们。有人明明知道或者暗自怀疑对方销售的东西是偷窃来的,却仍然愿意购买,这着实令人担忧。的确,这样的交易能够给你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是我相信你的罪也就更大了。你鼓励或者助长他们的邪恶,定会受到神的谴责。“你见了盗贼,就乐意与他同伙。”(《诗篇》50篇18节)明知对方有罪,还鼓励、纵容对方的恶行,就在他的罪上有份。倘若你的手段巧妙狡猾,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明察秋毫的神在看着你,你迟早会因偷窃和贪婪而知道神的义愤。不要说,我的商店就是我的地盘,一切都由我说了算。诚实的人倘若知道或者怀疑这匹马是偷来的,怎么会购买呢?更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就算我不买,别人也会买的”,因为别人的邪恶不能成为你自己犯罪的理由。奇怪的是,在其他事情上谨慎和理智的人,在造物主的律法和他们邪恶的本性相冲突的时候,竟然变得不懂道理、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为了一点点污秽的好处,不惜冒风险承受全能神的震怒,违背自己的良知,使自己的声誉蒙受损失。不要参与不诚实的交易,宁可因为正直而面对贫穷,也不要贪爱不义之财。
(5)在交易上要诚实坦荡。
顾客应该能够注意到商品上显而易见的正常缺陷,但是你的商品上若有隐蔽而不容易察觉的缺陷,倘若顾客知道了,就可能不会购买,或者会降低价格,那么,强人所难非要顾客购买就是不公义。即使你说,你会按照合理的价格销售次品(不过我怀疑事实常常并非如此),给顾客的报价已经是打过折的价格,或者说,倘若这些有缺陷的货物本身就不是顾客想买的东西,那么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购买的;但是,不管你的行话说得多么专业,或者理由多么合理,都不能改变次品本身的问题。倘若顾客为了压低价格,口口声声说,这个产品多么不好,等到买了,就欢欢喜喜地一路往回走,难道这种行为不是罪吗?同样,销售的人明知事实并非如此,却夸赞自己的商品完美无缺、毫无瑕疵,这也是罪。摸着自己的良心问一问,这种行为能够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吗?或者说,这是否符合“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的标准?倘若你回答说,我们和别人一样,都面对购买有缺陷和破损商品的可能性,所以也必须把手头的次品销售出去;那么我对你的回答是,尽可能不要购买次品,而且销售次品的时候也要告诉顾客真相,倘若你因此蒙受损失,而不是把损失转嫁给毫不知情的人,那么你会因为这舍己的行为大得属天的赏赐。
P72-76
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然而,有多少人会问一问自己: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出人头地?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还是亲人的重托?本书从一个特别的角度,为你讲述清教徒这一特别的群体对工作的态度。
马丁·路德认为工作是天职,人要担当世上的责任和义务。加尔文认为各行各业都是呼召,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农夫、木匠或是工人,都要视工作为神圣的,因此人们应当满足于自己的工作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马丁·路德·金博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当他打扫街道的时候,他的工作像米开朗琪罗作画、贝多芬谱曲、莎士比亚写诗一样,没有什么分别。他应该尽心尽力好好打扫,让天地万物之主都停下来说,一个伟大的清洁工在此生活,他是多么出色。
众所周知,清教徒敬业勤奋、克制节俭、自信勇敢,他们不会怠惰安逸、奢侈纵欲、故步自封。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尊重商业道德,在自我财富积累的同时,还进行社会回馈活动。所有这些,都给当时及后世的社会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首次出版于1684年。今天的读者们可能对作者理查德·斯蒂尔的名字很陌生,他的作品在当时却是经典畅销书。一个多世纪之后,本书由“圣诗之父”以撒华滋作序,再次出版,我们手中拿到的就是这一版本的译本。本书是论述清教徒工作观的经典之作,探讨了商业道德和良知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的性质和责任、职业选择、审慎与明智、殷勤、公正、诚实、知足、信仰,以及对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忠告。当年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时,被誉为“职场新人手册”,作者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信仰的深情写下谆谆教诲,引导青年人走上积极、热情、敬虔、节制的职场之路。
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商品经济活动更加活跃。在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大环境下,有许多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如何保持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转,持守商业道德,讲求公平交易,注重承诺?如何持守个人良知,在工作和家庭中尽职尽责?此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供我们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