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CT专著在国内出版的不多,国内同行和临床医生需要这样的专业书籍。因此,作为入门读物,由吕滨、蒋世良主编的《心血管病CT诊断》设计理念是:文字简洁,尽量采用图表的形式,易于读者记忆和理解;强化基本概念和疾病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对于病例的书写格式,强调简单实用,尽量结合临床,提供包括病史、主诉和临床表现、阳性体格检查、心电图、其他影像学所见等资料本书还首次引进了“循证放射学” (evidence-based radiology)的概念,编写了专门的章节。
本书还以“述评”或“概述”的形式,总结了各种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断路径”,并对已经发表的专家共识或应用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期读者能够掌握并规范使用大型影像学硷查技术。希望读者细细品读,从中获取有用的知识。
由吕滨、蒋世良主编的《心血管病CT诊断》共分为12章,全面介绍了心血管病CT成像及诊断的基本知识。第1章重点阐述了64排CT以及双源CT和后64排CT的设备和技术特点及其成像能力。第2章详细、有针对性地讲述了心血管CT成像的操作规程,包括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检查前准备、对比剂使用、图像采集、重建、质量控制以及辐射剂量控制等所有检查的环节。第3章阐述了心血管病CT影像学诊断的循证医学基础、证据的等级以及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应用。第4—12章介绍CT对各种常见心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包括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临床表现、其他影像学所见以及CT诊断要点。另外,对已有的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并用述评的形式阐明了各种心血管病CT诊断的临床路径。
《心血管病CT诊断》可作为心血管病CT工作者的案头读物,同时可作为影像科、临床其他科室以及医学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第1章 CT设备进展和成像技术
第一节 CT发展历程概述
一、非螺旋CT
二、电子束CT
三、单排螺旋CT
四、多排螺旋CT
第二节 多排螺旋c]r的设备结构和技术特点
一、64CT的结构和技术特点
二、双源CT的结构和技术特点
三、“后64排”CT结构和技术特点
第三节 心脏CT成像能力和发展方向
第2章 心血管病CT成像方法和辐射剂量控制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 对比剂应用方案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第三节 图像采集技术
第四节 图像后处理技术
第五节 图像质量控制
第六节 CT辐射剂量控制
第3章 心脏CT循证医学
第一节 循证放射学
第二节 常见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第4章 冠状动脉疾病的CT诊断
第一节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诊断路径
第二节 正常冠状动脉及先天性异常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
第四节 冠心病的诊断
第五节 多排CT对冠状动脉病变治疗干预及其享件随访的研究
第六节 多排cT对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的诊断
第七节 多排CT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和随访
第八节 多排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诊断价值
第九节 川崎病
第十节 冠状动脉CT成像操作和诊断专家共识与指南的解读
第5章 心脏瓣膜病的CT诊断
第一节 心脏瓣膜病cT诊断价值
第二节 二尖瓣病变
第三节 主动脉瓣病变
第四节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第五节 述评
第6章 CT在心肌病变的应用
第一节 心肌病概述及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应用
第二节 常见心肌病的cT诊断
第三节 心脏移植术后复查
第四节 述评
第7章 心包疾病与心脏肿瘤的CT诊断
第一节 心包疾病
第二节 心脏肿瘤
第三节 述评
第8章 CT在心脏电生理的应用
第一节 cT在心脏电生理的检查适应证及应用价值
第二节 左心房、肺静脉成像
第三节 冠状静脉窦CT成像
第四节 述
第九章 主动脉病变的CT诊断
第一节 主动脉CT诊断价值
第二节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第三节 主动脉瘤
第四节 累及主动脉的遗传综合征
第五节 炎性主动脉疾病
第六节 述评
第10章 肺血管病的CT诊断
第一节 肺血管病CT检查
第二节 肺动脉高压
第三节 肺动脉血栓栓塞
第四节 肺血管炎
第五节 肺动脉夹层
第六节 肺动脉肿瘤
第11章 先天性心脏病的CT诊断
第一节 cT检查技术和诊断方法
第二节 常见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痫
第三节 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第四节 先天性肺血管发育异常
第五节 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
第六节 述评
第12章 急诊胸痛的CT检查
第一节 急诊胸痛概述
第二节 多排CT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第三节 心血管病急诊多排cT应用指南解读
第四节 述评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