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韦伯斯特一生共出版了八部小说,而让她享誉世界的就是1912年出版的《长腿叔叔》。该书讲述了一个女孩认真求学、奋发向上,最终成为一个作家的感人故事。这是一部历久弥新、脍炙人口的名著,是一个充满阳光与奇迹的爱情喜剧,被媒体评价为“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这部经典名著将青少年在成长中遇见的种种迷惘表现得相当真实,小说还宣扬了仁慈、博爱、平等、独立的思想,同时还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对所有成长中、恋爱中、迷失中的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和帮助作用。该书一经出版,便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小说,并一直畅销至今。
乔若莎·亚伯特(后改名:茱蒂)在孤儿院长大,对孤儿院生活感到很厌倦,渴望美好的生活。因为自己写的一篇文毫,她受到孤儿院一位匿名理事的资助而上了大学。茱蒂没有见过这位理事,只是偶然看见理事瘦长的身影,所以戏称他为“长腿叔叔”。作为资助的要求,理事让茱蒂每个月都要给他写信,汇报生活的点滴,并声明不会回信。
于是,茱蒂以幽默逗趣而又真情流露的笔调,开始写信给心目中的“长腿叔叔”。后来,当她爱上杰维少爷时,她又将“长腿叔叔”作为倾诉的对象……正当她考虑向杰维表达爱意的时候,她的“长腿叔叔”终于露面了……
琴·韦伯斯特的这本《长腿叔叔》被誉为最温馨、最浪漫、最诙谐有趣的成人童话经典之作!《长腿叔叔》是一部洋溢着温馨、怀旧、惊喜、明朗和热情的爱与奇迹的成人童话,它用纯真而诚挚的情感提醒生活在幸福和爱中的人们,在享受温馨和美好生活的同时,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得到还是施与,都要心怀感激。
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都这样难熬——这是一个在忧虑中等待,坚强地忍耐,一阵忙碌后,就会将它忘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所有地板必须保持干净明亮,椅子都要擦得一尘不染,每条床单必须铺得平平整整。还要把孤儿院97个不安分的小家伙梳理一遍,给他们穿上浆洗过的格子衬衫,并且逐个嘱咐他们注意礼貌。要是理事们问话,就这样说:“是的,先生。”或者“不是的,先生。”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日子。作为年龄最大的孤儿,可怜的乔诺莎·艾伯特就更倒霉了。好在跟往常一样,这个特别的星期三终于也熬过去了。乔诺莎从厨房里跑出来,到楼上去做她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她刚才在厨房里为来访者做三明治。她所负责的是第6室,里面有11个4岁~7岁的小家伙和11张并排摆放的小床。乔诺莎把这些小东西叫过来,整理好他们身上皱巴巴的衣服,揩净脸上的鼻涕,然后把他们排成一行领到餐室,在那里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半个小时,喝牛奶,吃面包和梅子布丁。
乔诺莎疲惫不堪地坐在窗台上,把头靠着冰冷的玻璃,她的太阳穴涨得发疼。她从早晨5点就开始不停地忙碌,听从每个管事的命令,被搞得晕头转向,还不时被神经兮兮的女监事臭骂一顿。在私下里,李比太太可不像在理事们或来访的女士面前那样一副庄重神情。乔诺莎的目光穿过孤儿院的铁栏杆和外面一片霜冻的草地,一直望到远处起伏的群山,散落在山间的房屋,从掉光了叶子的树丛中露出房屋的尖顶。
这一天总算过去了,据她所知,可以说是圆满收场,没有发生什么差错。理事们与参观团已经巡行一周,听过了汇报,喝完了茶,现在正忙着赶回自家享受温暖的炉火,要再过一个月,这些人才会想起孤儿院里这些磨人的小东西。乔诺莎向前倾着身,好奇地看着孤儿院的大门,一连串的马车和汽车正挤挤挨挨地从那里穿过。她心中不禁产生一阵渴望。
在幻想中,她跟着这条车流中的一辆来到山坡上的一栋大房子,她穿着一件貂皮大衣,戴着装饰天鹅绒的丝帽,懒洋洋地靠在车座上,对司机说一声:“回家!”可是,一到家门口,整个幻象就变得模糊了。
乔诺莎心里有个幻想,那就是李比太太提醒她要小心,不然会给她带来麻烦。但是,无论她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都不可能把她领进她内心渴望的那扇大门,她只能留在门廊上面。这个一心渴望冒险的小乔诺莎,在她17年的生命之中,还从来没有踏进一个正常家庭。她想象不出,那些没有孤儿干扰的人们平时是怎样生活的。
乔——诺——莎——艾——柏——特
有人叫——你
到办公室去,
我说啊,
你最好动作快一点!
这是刚加入唱诗班的汤米·狄伦,他唱着歌走上楼梯,沿着走廊向第6室走来,他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乔诺莎的思绪从窗外飞了回来,以便面对生活中的琐事。
“谁叫我?”她打断汤米的歌声急切地问。
李比太太在办公室里。
我看她的火气可不小.
阿——门!
汤米继续那么虔诚地唱着,那副腔调并非全然幸灾乐祸。就算心眼最坏的小孤儿,看到一个犯了错的大姐姐被喊去见那个讨厌的女监事,也会表示同情的。何况汤米很喜欢乔诺莎,尽管她有时使劲拽他的胳膊,帮他洗脸的时候差点没把他的鼻子擦掉!
两道细细的皱纹出现在乔诺莎的额头上,她默默地向李比太太的办公室走去。可能哪里出了差错呢?三明治切得不够均匀?或者杏仁蛋糕里掉进了面包渣?要不然就是某个参观的女士看到了苏西·华生袜子上的破洞?还是……唉,糟糕!会不会是哪个顽皮的小宝贝给理事抹了一身调味酱呢?
走廊又长又低,而且已经关了灯。当乔诺莎下楼的时候,透过办公室敞开的门,她看见一个人站在那里。乔诺莎感觉这个人又高又长,这是最后一个离开孤儿院的理事,他正朝院外一辆等候的汽车招手。汽车开了过来,刺眼的车灯在大厅的墙上投下他的影子,他的手脚被灯光拉得很长,从地板延伸到走廊的墙壁。它看起来十分滑稽,就像人们平常常说的“长腿叔叔”——一只摇摆不定的大蜘蛛。
乔诺莎不禁微微一笑,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她天性乐观,一点小事就会使她开心。能够从使人感到压抑的事情里发现笑料,真是一件意外而来的好事。乔诺莎因为这段小插曲高兴起来,当她走进李比太太的办公室时,脸上的笑容还没有完全消失。不过令她惊讶的是,女监事也面带笑容,就算不是真的在笑,至少也可以认为和蔼可亲,就像对待来访的客人一样。
“乔诺莎,坐吧,我有话要和你说。” 乔诺莎坐进身旁的一张椅子里,静静地等待着。这时,闪光照过窗户,一辆汽车在窗外驶过。李比太太望着汽车远去,问道:
“你注意刚才出去的那位先生了吗?”
“我只看到了他的背影。”
“这个人是最富有的理事之一,他向我们孤儿院捐了不少钱。可是他要求我们不要透露他的姓名,所以我也不能告诉你。”
乔诺莎不自觉地睁大了眼睛。她可不习惯被女监事叫到办公室里议论理事们的癖好。
“这位先生已经帮助过孤儿院里的几个男孩。你没有忘记查理·班顿和亨利·傅理兹吧?他们能够去上大学,就是得到这位先生……这位理事的资助。他们两个都很努力,用优良的成绩报答他的慷慨援助。这位先生并不要求什么报答。不过,到目前为止,获得他恩惠的人只限于男孩。我从来没有让他对女孩子稍加注意,尽管她们都非常优秀。我可以肯定,他一点也没把女孩子放在心上。”
“是的,夫人。”乔诺莎喃喃地回答,因为她感到似乎应该说点什么。
“在今天的会议上,有人对你的前途表示关注。”
李比太太停了一会儿,接着慢条斯理地说着,这使她的听众神经紧张,痛苦不堪。
“你知道,通常孩子过了16岁就不能留在这里,你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你14岁就已经读完了孤儿院的课程,由于你的良好表现——我得指出,你的操行并非总保持良好——由于你表现不错,我们安排你到村里去读高中。你很快就要毕业了,你的生活费用不能再由这里担负。就算这样,你也比别的孩子多接受了两年教育。”
李比太太似乎根本没有看见,乔诺莎这两年为了自己的食宿是怎样卖力地工作,她总是把孤儿院工作放在第一位,功课摆在第二位。只要是像今天这样的日子,她就留下来打扫卫生。
“刚才我说过,会上有人提出你的前途问题,与会的人讨论了你的表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讨论。”
李比太太说着用责备的目光紧盯着她的犯人,而这个囚犯也好像有罪似的,并不是她真的认为自己做过什么坏事,而是觉得李比太太的态度表示她必须这样做才对。
P2-5
这些青少年读物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有的是春风沉醉中阳光灿烂的童话,有的是智慧经典,细读中会体会到生命的沉思、欢爱与悲悯。
——林一苇(著名童话作家)
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对经典的反复阅读。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些伟大的作品滋养了我的灵魂,是它们让我的生命焕发出光彩。
——岳南(著名作家)
人世间真正美好的不是权力、地位和金钱,而是阅读。所以伍尔芙认为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坐在天堂里。而这些经久不衰的美好作品,会让我们人品高贵,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无比充盈。
——王久辛(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