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不是要讨论这些工具无效或有效,反而是我们常常意图科学化解释的说法“算命是种统计学”让我起疑。
在这样的解释下,你认为你是统计学当中的规则,还是例外呢?星座学说你脾气倔强,是你原本就倔强,还是看完星座分析之后才开始倔强的?是天命如此,还是你把自己的个性与命运归类之后,才发生?
我们在追寻自己的时候,常常一开始在第一时间就把自己归类了,塑造了“后天被归类”的性格。如果你深信不疑,你的人生就会朝那个方向走。
宋朝钱公辅曾以一篇《义田记》纪念范仲淹的德行流芳百世,他提到范仲淹一生乐善好施,在显达的时候,买了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长期救助家里贫困的近亲、族人,或者并不熟悉但是德行贤良的人,他还选了亲族里德高望重而贤明的人,掌管资金的调配。
范文正公去世以后,他的子子孙孙继续经营他的义田、继承遗志,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不曾改变。他过世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遗产,连办丧事的费用都没有,就只留下这项义举流传后世子孙,据说到了清代,义田都还存在。
之后很快就有乡野奇谈,说范文正公生前不迷信,却刻意找了风水师傅看风水。当风水先生找了个福地和极凶恶的风水,范仲淹用福地来办学,用恶地来葬自己。
传说他过世下葬当晚,雷雨交加,土石崩落,结果恶地变成绝佳福地,所以才庇佑范家子孙到21世纪还依然发达(范仲淹的玄孙在日本是名画家)。
而这正是因为文正公一生乐善好施,用风水宝地兴学,所以连上天都被感动。把恶地变成福地,让其子孙永享福荫。
这两段故事,你会相信哪一段?我认识的朋友多相信后面这段,却不相信前面那段历史记载。
大家都宁愿相信神鬼之说,也不相信范仲淹的智慧。“没有人会想得这么远!”我一个朋友下了个这样的结论。
朗世宁在康熙年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当皇帝的画师,他曾经说:“中国就好像山水画一样,停留在9世纪之前,丝毫没有改变,一点都不知道18世纪欧洲的变动……”
毛泽东也曾经说过,中国的农村千年都没有改变。对20世纪来讲,千年就是10世纪前,也就是大约是北宋之后,中国就没有改变过。
当然我不是考古学家,我也不是要辩驳中国有没有变动,而是这义田是有可能从北宋延续到清末的。
但千百年来,我们还是宁愿相信风水之说,却不相信“智慧”这件事。或许范仲淹并不拥有跨越世纪的智慧,但是义田的设计,和现在公司或合作社、基金会的组织,又有什么差别呢?尤其是如果范仲淹不是乐善好施在前,那么风水之说又怎能自圆其说在后呢?
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如果你根本不想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即便风水命理都说你是大富大贵之相,你就坐在家里等,看看富贵是否会临门。如果说你将一生贫贱,更是因为你丝毫不努力,才会印证这些说法。
事在人为,即便生死有命,我们还是得努力一搏,才不会觉得枉费一生,对吧?
有个得癌症的老师,他知道自己已来日不多,他并没有在病房里等死,而是决定完成家人的心愿,最后,再用巡回演讲向家人、学生告别,并把他的想法留下来:“如果你早知道生命有限,那么你会努力地让它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你如果活得不快乐,原因不在别人,主要就是你自己让自己不快乐,你不仅是不了解你自己,你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会让你快乐。
最主要是你根本没想过快乐会让你活下去,还能维持你的生计,甚至会让你富足(富有与满足),而这本书就是揭开这种生命奥秘其中一部分的钥匙。
P2-3
我到偏远的职业培训中心(即职训中心,由台湾地区政府开设)上课,那里一天只有两班公交车,如果错过,只好搭出租车。早上还好,万一下课时间稍晚,出租车还不见得叫得到。
我不知道为什么职训中心都要盖在这么偏远的地方,除了场地大,可能还是为了考验学生们反败为胜的决心吧!可惜苦了我们这些不开车的老师。
为了准时下课,我通常会早到半小时提早上课,以便让学生在课后有时间提问题。这天我依然准时下课,走到公车站牌时,公交车刚好来了,我排在最后一个。
前面一个蛮清秀的女生喳喳呼呼地跟前面的学生嘀咕了几句,又换下一个,接着又换一个,终于轮到我了,她怯生生地问我:“同学,你能借给我零钱吗?”可能是被误认为“同学”还蛮高兴的,我毫不犹豫就掏了钱给她。
上了车,她特意坐在我旁边:“同学,你是哪个班的?明天我把钱还给你。”
我摇摇头:“不用了!我明天不来了,我的课结束了。”
她尝试又问:“你的班结业了?那……”
她还没讲完,我决定老实告诉她:“我是老师,我的课上到今天。今年没有课了,可能要等明年了。”
她一脸讶异:“老师这么年轻,那请问老师是教……”一路上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主要是我累了。还好,车子很快就到火车站了。
下了公交车,我就快步走,我可不想错过回台北的火车班次,以免下一班人太多,我得站着回台北,回程大约一小时,可好好地睡一下。
但是轻快的高跟鞋小碎步还是如影随形,不过我没有放慢脚步,毕竟已婚男子还是和未婚女子保持点距离比较好。
我立刻用回程票进了车站,但是车子还没来,我藏在柱子后面躲风。没想到一眼就看到那个女孩在地下通道两侧入口东张西望,瞄到了躲在柱子后面的我,高跟鞋叩叩地快速踏着阶梯向我冲过来。我心里想:“希望她不要跌倒啊!她穿着套装窄裙,一定会跌得很难看。”
她顺利跑到我的身边伸出向下的拳头,我当然直觉地伸开手掌,顺利地接下零钱,原来她去买票换了钱。我开始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爱,主动跟她攀谈起来。
“刚毕业吗?”她稚气地点点头,一脸看起来就是新鲜人。
“找不到工作吗?”她又点点头。还在喘气的她,涨红了脸,应该什么都答不出来。
“什么学校毕业的?”我继续问,终于她在呼呼两声之后挤出两个让我讶异的字:“政大征!”
什么?我在心里大叫了一声,“怎么会呢?政大啊……”
我是在自言自语,但是她很快接口:“我们班里还有一个交大和一个清大的男生哦!”
我假装镇静地继续问:“你读什么专业呢?”
“哲学!”换她回答得很简短。
“没想过转系啊?”我试探地问。
“没有啊!因为我没想过大学毕业后要工作……”我听了差点没昏倒。
她不是那种想不工作的娇娇女,而是她从没有思考过大学毕业后就是要工作。因为几乎所有父母从小就告诉我们:“等大学之后再说……”
我爸妈、我同学的爸妈、我很多学生的爸妈好像都这样讲,似乎这是当了爸妈之后的口头禅:
“要玩,等上了大学再说,现在好好念书……”
“要谈恋爱,等你上了大学再说……”
“要打工,等你上了大学再说……”
“要追寻理想,等你上了大学再说……”
“要自由,等你上了大学再说……”
似乎人生一切都得从大学才能重新开始,但也好像让我们觉得大学之后就没有未来,大学是一切的起点,大学毕业是从没有想过的终点!还好,我一向是个不听话的小孩。
回到学校,我问年轻的学生:“你们想过大学毕业之后要做什么吗?”
“找份工作i~去上班!~赚钱!”学生此起彼落,似乎比那个政大女生好一点,至少他们现实一点,知道要工作。但是接下来的答案,就开始让人感到人生灰暗、没有未来。
我继续问学生:“那你们要做什么工作呢?”
刚开始一阵静默,接下来大家窃窃私语,终于有个勇敢的声音:“看找到什么工作啊!看哪家公司要我们啊!不是我们来决定工作……”
我当然不满意,这比政大女生的答案糟糕,因为政大女生至少想从传播业开始。
那时候我在车站问她:“那你想做哪一行?”
她害羞地说:“传播……”
“那怎么不转系?”我继续追问。
她更害羞地说:“传播系对转系生的成绩要求太高了,我成绩没这么好,所以在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想来这里受训,至少课程是视觉传播……”
我在课堂上继续一个个追问学生,但是答案不是不知道,就是还没想过,终于有个女生比较有勇气地想了个不一样的答案:“当然就是本专业啊!不然我们干吗念这个专业?”的确,科技大学的专业都比较实用。
我继续问:“万一找不到呢?人家嫌你学校不够好,怎么办?”
这个女生理直气壮地说:“回家当米虫,让爸妈养啊!不然就嫁人!”
我完全愣住,心中十分难过,原来在父母花了毕生心力栽培的最后,大家发现人生没有未来,只能重复自己熟悉的生活,让父母养、丈夫养,这样多可悲啊!
当然,讲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以为是大学生养尊处优,不知人间疾苦,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遇到政大女生几个礼拜之后,我和夫人约在东区见面庆祝纪念日。临时知道夫人要加班一会,我依照惯例走到书店去看书等她。
经过精品专柜的时候,我忍不住多看了可爱的小熊坠子几眼,心里想着:“结婚多年,都没给夫人买什么首饰,虽然她老是说不喜欢那些亮晶晶的东西,但是哪有女人连一件首饰都没有呢?”
于是我放下逛书店的心情,在橱窗前面停了下来,想要问问那个坠子的尺寸。没想到我站了好一阵子,都没有人来招呼我。我四处张望,终于隔壁大约两米远的专柜小姐推推背对着我的另一个专柜小姐:“有客人耶!不要聊了。”
那个小姐赶紧转过头来,很不好意思地一直跟我道歉,赶快把链子拿出来,我用手量一量:“好像尺寸不太合适……”我讲完了夫人的尺寸,她似乎发了疯地翻箱倒柜找出来给我,好像是要弥补刚刚的怠慢。
可惜的是,精致度符合的坠子却没有适合的链子;长度刚好的,坠子却有点俗气。就在正要说抱歉的时候,她突然拿起脚链跟我说:“不然脚链也不错,年轻女生都很喜欢……”
我摇摇头:“你猜我几岁?”
“大概三十出头吧!”她小心地猜。
“我都四十多了。”我苦笑一下,“我太太也不会是年轻小女生啦!”
她吐吐舌头:“还真看不出来,您看来只有接近三十而已耶!我还想猜二十八咧,但是看你穿这么正式,就显得老气一点……不好意思,我不是说你老气啦!”
“没关系,当老师的本来就穿得老。”我笑笑。
气氛和缓一点,专柜小姐开玩笑地说:“你是老师喔!那老师猜猜我几岁?”
哈!我已经很久没注意年轻女孩的年龄应该怎么区分,既然当专柜小姐嘛,“应该二十多吧?”我靠职业大胆猜。
“我才十八耶!而且才刚满一个礼拜,上周才去KTV庆祝的……”
“生日快乐啊!”我礼貌地说着,又随口问一句,“半工半读啊?”
突然她脸一沉,原来脸上灿烂的笑容像阳光躲到乌云后面一样,闪到忧郁深锁的眉头里面,淡淡地说:“我休学了。”
“不好意思……”
她又露出一点笑容:“没关系,家里现在有困难,以后我一定会回学校的,至少把高中念完。”
我点点头表示给她加油。看她这么认真为生存打拼,我小声地问她:“工作是底薪加业绩奖金吗?”她点点头。
好吧!那我挑个其他东西,我突然看到手链,想起来结婚前我买过金手链给夫人,她还蛮开心的。我就挑起手链来,边和她聊天:“不能马上去念书,还是要保持进修的习惯,养成看书的习惯……”
“嗯,但是现在没空……”
我继续问:“兼了很多份差吗?”
她也跟着答:“没有,但是工作很累。”
我摇摇头:“不对,习惯决定成败,除非你的未来没有规划,你得养成一些好习惯……”
她有点无奈地回我:“被生活拖着走,哪敢想什么未来?”我本来还想多讲几句,刚好夫人打电话进来,让我把“鸡婆”收了起来。
选好手链,付了钱,我递了张名片给她,跟她说:“如果你想好好思考未来,可以跟我联络……”
我边走边想,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是被现实生活拖着,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呢?难道未来这么不真实吗?
如果你没有现在一边应付现实的压力,一边规划未来,那么未来难道会像“考上大学”一样是个与现在人生完全不一样的分水岭吗?未来难道不是即将实现的现实吗?不就是人生还没实现的一部分吗?
到了我和夫人约定的餐厅,我在美食上桌之前和夫人讲我的想法。
夫人笑笑地说:“唉哟!老爷,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幸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通常到40岁能够想通这个问题就不错了,不然孔子就不会说四十不惑了。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想通过,糊里糊涂过完一生,还有些人就这样被现实拖过一辈子,也来不及停下来思考一下。你不可能老是要在别人的人生中复制自己的成功啦!”
当我开始写《无本万利》时,本来要把“找到生命中的金矿”写到那本书里面,但是我越写越发现:做生意的技巧和摸索自己的未来是两回事,因为不想创业的人,也需要摸索自己的未来,这个疑惑一直没有很清楚地被解开。
直到有一天,一个快毕业的学生拿着简历来请教我,一切才豁然开朗。
我看着学生的简历,其实整篇都是按照我讲的技巧做的,但就是说不上来的怪。我一下子也搞不清楚哪里有问题,所以我答应学生回家再想想看。
没想到一出教室门口我就看出来了,我返身回教室:“我知道了,你没有写你要应聘哪种类型的工作、担任什么职位,所以你的专长、经验是随意排列的,几乎把所有你会的东西、做过的事全部摆上来,但是你要应聘的工作可能不需要这么多不相关的东西,你可能要更聚焦一点,首先要写出你要做哪一行,什么工作。”
学生充满疑问地说:“老师,不能一份简历应聘所有的工作吗?”
“当然不行!因为你有些专长不是相互冲突,就是没有互补,譬如你做过业务,也做过行政,在别人印象中,这是不一样的角色,哪一种你做得好呢?”
学生再度眼神迷惘地说:“可是我不知道我要应聘什么工作才好呢!不知道哪种工作比较容易应聘上?”
我笑笑地说:“应该是看你有什么兴趣,再搭配什么专长。”
学生又再问:“我兴趣很多,专长也不少,那怎么办?”
这时我讲出我发现的至理名言:“一个人都有很多兴趣,有很多专长,找出兴趣和专长的最佳排列组合,那就找到属于你生命中的金矿了!”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是我知道了我可以把《一路奔向人生的金矿》这本书写下来了。
让学生的生命不要终止于大学;也让感觉被现实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朋友,不会觉得生命被现实拖着走,而未来就好像一般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不是重新开始的起点,而是希望的终点l
当然就像夫人提醒我的:“人生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成功。”我也没有这样的企图,只是因为我在创业辅导和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矿,虽然他们不一定已经挖到主要的矿脉,变成我们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们对生活乐在其中。所以,我想这些应该都可以给大家更多的启示:“不是名人才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市井小民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矿,不仅赖以维生,也丰富自己的生命,让人生没有任何遗憾。”
在完成《富爸爸不如好老板》之后,我开始思考除了老板能作为榜样供我们学习之外,人生的富足是不是可以从自己开始?
我花了很多时间观察这些乐在其中的人的特质、他们共通的摸索过程,把有可能帮助到大家的概念与方法整理出来,希望大家也都能利用这些技巧。
但不是复制他人的境遇,而是真正认识自己,思考并找到自己的使命,唤醒自己的致富基因,掌握生命财富的钥匙,让自己的现实生活富有与满足,而不是一直期待“未知的未来”或等待命运的安排。摸索一个看来熟悉,但却不怎么认识的。自己”就是最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