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台湾三十余年,获奖最多得历史读物:台湾金鼎奖推荐奖;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台湾中国文艺奖章;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评鉴特优青少年课外读物;台湾民生报“校园好书排行榜”票选第一名;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插画类金奖。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荣、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泳等一众名家倾力推荐!
吴涵碧女士编著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于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本书为第1册,讲述先秦及秦的历史故事。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台湾畅销时间最长、得奖次数最多的历史读物。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_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作者吴涵碧女士,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未有间断,本书即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专栏读者对象原定为青少年,却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爱。
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吴姐姐也不吝排列他们的良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放下成见,客观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
全套书共分15册,本册讲述先秦及秦的历史故事。
程婴义救赵氏孤儿
在国剧里有一出戏叫《八义图》,又名《搜孤救孤》,是讲程婴义救赵氏孤儿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虚构,在《史记》中有相当详细的记载,这个故事表现了中国人重“义”的精神。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晋灵公骄恣无道,大夫赵盾屡次劝谏,灵公非但不听,反而要杀赵盾,赵盾赶忙逃出京师,还没有逃出晋国的国境,赵穿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得到消息,立即赶回京师,另立成公继位。当时晋国几位大夫一起商议赵盾是否要负灵公之死的责任,最后认为赵盾当时不在京师,灵公被杀应与赵盾无关,所以赵盾没有罪。
不久,晋成公死,子景公继位。赵盾也去世,其子赵朔袭大夫之位,由于有战功,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姊姊(也就是晋国的公主)为妻。
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国另一个大夫屠岸贾当权。屠岸贾最初受到晋灵公的宠爱,权势渐大,到景公时,屠岸贾担任晋国的司寇。他很想消灭大夫赵氏的势力,于是召集晋国的主要将领宣布道:“灵公被杀,赵盾虽不知情,但是,赵穿也是赵家的人,赵盾仍要负责。以臣弑君,赵氏的子孙怎么还能立于晋国的朝廷?我们应该诛杀赵家的人。”
有位叫韩厥的大夫不同意屠岸贾的说法,韩厥说:“灵公被杀,赵盾在外,不知其情,当年我的父亲认为赵盾无罪,所以不处死。现在各位将军要杀赵盾的后代子孙,这和先父的意思相反,各位要杀无罪之人便是乱臣,各位做如此重大的事,竟然不报告国君,这是目中无君。”
屠岸贾不理会韩厥的反对,率领诸将准备去诛杀赵朔。
韩厥抢先一步来到赵朔家里,要赵朔赶快逃走,赵朔不肯,对韩厥说:“生死有命,我感谢你的好意,但我有个请求,求你无论如何要为赵家保全后根。”韩厥答应了。
屠岸贾带领诸将攻入赵氏的城邑——下宫,杀了赵朔和赵家所有的族人。当时赵朔的妻子正在怀孕,事先躲到晋灵公的宫里,成为赵家惟一的活口。不久,赵朔的妻子在宫中生下一个男婴,屠岸贾听到消息,立刻入宫搜索。
屠岸贾不能杀赵朔的妻子,因为她是晋景公的姑姑,但是,他想要杀掉那男婴,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赵朔的妻子得知屠岸贾进宫来搜孤儿,焦急万分,但是,找不到隐密处可藏孤儿,在紧急之中,只好把男婴藏在自己的裤裆内,心里默默地祷告:“如果老天爷保佑赵家不灭种断根,请干万别让孩子啼哭啊。”
屠岸贾走进赵朔妻子的房间,婴儿竟没有啼哭,屠岸贾没有搜到孤儿,只得恨恨而返。
赵朔有两个朋友,一个叫公孙杵臼,一个叫程婴。有一天,两人在一起聊天,公孙杵臼问程婴道:“下宫之难,你为什么不跟从赵朔殉难?”
“我听说赵朔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我想应该救他,比单纯去殉难更加重要。”程婴回答道。
“听说屠岸贾进宫去搜过,但是,没有搜到孤儿。”公孙杵臼说。
“一次没搜到,屠岸贾会再去搜的,我们应该怎么办?”程婴忧虑地说。
“抚养孤儿和死,哪一种较难?”公孙杵臼问。
“一死百了,当然比较容易,抚养孤儿,把小孩带大却难了。”程婴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用冷静而坚定的语调说:“赵朔在世之时对你很好,你就勉强接受较难的任务吧!我就选择比较容易做到的——死。我先死,我在九泉之下静静地等候你完成任务。”
于是,两人着手安排救孤的计谋。 首先,公孙杵臼设法找到一个婴儿,抱到山中的一个木屋中躲了起来。
程婴进宫向赵朔的妻子表示自己愿意救孤儿。赵朔妻子知道屠岸贾随时都会再进宫搜索,孤儿在宫中随时都有危险,将孤儿交给程婴虽然不放心,可是,总比被屠岸贾搜去好些,于是,忍痛把孤儿交给程婴,偷偷带出宫去。
屠岸贾听说孤儿已出宫,但不知被何人所救,立刻下令全国搜索。
程婴随后对诸将说,他知道赵氏孤儿的下落,如果给他干金,他就透露这个秘密。诸将大喜,立刻给程婴干金。程婴便带诸将到山中,寻到公孙杵臼的住处,果然搜出一个婴儿。
“程婴啊!”公孙杵臼假装愤怒,大骂道,“你这个畜生,赵朔待你不薄,你竟然做出这种出卖朋友的事。”
公孙杵臼转过头来向诸将求情:“各位将军,赵氏孤儿没罪,就请各位高抬贵手,放他一条生路,各位要杀,就杀我好了……”
诸将不肯,就将公孙杵臼与婴儿一起杀死。
屠岸贾得到报告赵氏孤儿已死,便放了心。其实,赵氏孤儿仍然活着,程婴正细心地抚养孤儿。
十五年过去了,韩厥知道孤儿仍在,已取名赵武,长得强壮英勇。于是,韩厥悄悄地会见了赵武,并且决定为赵氏报仇。
在韩厥的安排下,赵武率领军队攻打屠岸贾,将屠岸贾杀死。晋景公得到报告,知道赵朔冤死,便任命赵武为大夫,继承赵朔的爵位。
眼看着赵武长大成人,又报了大仇。程婴便对赵武说:“当年屠岸贾杀害你全家的时候,你父亲的许多朋友都殉难,我却没有死,这不是我怕死,而是我觉得我要负起救赵家孤儿的责任。现在,你已长大,又报了大仇,继承了你父亲的爵位,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我要到九泉去向你父亲和公孙杵臼报告了。”
“不要!”赵武跪在程婴的脚下,痛哭流涕,“我愿意侍奉你一辈子,你难道舍得下我吗?”
“孩子,你不知道。”程婴眼中含着泪水,脸上却露着微笑,“当年公孙杵臼认为我能完成任务,所以先我而死。现在,我忍死十几年,终于完成任务,没有辜负他的付托,如果我不到九泉去向公孙杵臼报告,他还以为我没把事办成呢!”程婴终于自杀了。
P54-57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代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历代典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难以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完备,最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
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间断,本书即由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从小就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故全书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虽偶有采择,然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之相对照。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而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所讲故事当中,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也不吝排列他们的善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能放下成见,懂得正确全面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所讲历史故事,目的并不是在于让小读者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以历史开启小读者智慧,使孩子变得聪明。故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而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而又富于情趣的情节,务使孩子读了便能明白其中的要义。
为了让读者易于走进来,吴姐姐的历史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每篇故事皆两干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历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得到历史的真情怀与真智慧,应当懂得热爱自己的民族,懂得本民族杰士的苦境与成就。在故事当中,吴姐姐一再展示专制社会所造就的苦难,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最高权力者皇帝,也不能成为其中的胜者;当秦桧狡计得逞时,吴姐姐教诲读者,历史的评判从来便是公正的,坏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岳飞含冤负屈,死于风波亭时,吴姐姐更是充满感情地告诫读者,中国人不以最终的成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这样的论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极有见地,亦亲切可观。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富于趣味,亦极讲求情致与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全台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悦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我社此次引进,做了如下改动:
一、将全书依朝代先后,不改变原文次序,分成四辑,共十五册。
二、将书中所提年号加了公元年予以对照,比如“洪武元年”,改为“洪武元年(1367年)”,以方便读者准确把握年代。
三、将书中部分疑难字加了汉语拼音,以方便读者准确读音。
四、为全书选配了近干幅插图,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本书篇幅宏大,编辑时间有限,其间错漏,当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
新世界出版社
这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书,对象本是青少年,所以题名为《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地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干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
——罗兰(台湾著名作家)
唐代宋代的孩子都爱故事,现代的孩子又怎能例外?有人说,有了电视就不需要读书,也无须讲故事了。其实这话不对,电视把什么都给你看了,却反而不及故事世界里处处都可想象。将来的世界,机器可以替我们做许多事,但想象力,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养成才行。
——张晓风(台湾阳明大学教授、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