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欣彤等编著的这本《每天懂一点心理学大全集》并不是心理学的教科书,而是一本轻松、实用、趣味的心理学自助大全。读过本书你会了解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认识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荣格和他们疯狂独特的心理学理论,解那些就发生在身边并令我们困惑的心理学现象,学会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在本书中特别加入了近300篇的图解、超过1000幅的手绘插图,将帮助你快速读懂这些简单但非常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让你迅速提高说话办事能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避免生活与工作上的挫折、损失,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成功和幸福。
自1982年心理学地位的确立。20多年过去了,心理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门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学科。可以说它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
在“郁闷”一词高频度使用的今天。心理健康更成为了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从容应对事生上的困难,应对爱情上的迷茫。完善自我心灵与人际关系。适时缓解心理压力,洞悉个人生活的幸福定律……无论是了解他人还是了解自己,无论是治愈他人还是治愈自己,无论是应对外来伤害还是内心恐慌……你都将从《每天懂一点心理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完全图解心理疗法)》中找到答案。
霍欣彤等编著的《每天懂一点心理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完全图解心理疗法)》是一本超级轻松而实用的心理学读本,内容全面而权威。荟萃了基磕学科、传统经典与潮流新知。从心理学入门到伟大的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从身边的心理学到恋爱心理学,从心理疾病的咨询到治疗,面面俱到。是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必读藏书。此外。1000余幅手绘图代替了冗长枯燥的文字。全新面生动的图解表现形式,一定能让您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受益匪浅。
编者序 这年头,一定要懂点心理学
第一部 心理学入门——以最快的方式通晓心理学
第1章 心理学的起源与历史
1.心理学的前身是“精神物理学”
2.心理学之父“冯特”
3.冯特学说遭遇了反驳
4.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引入心理学
5.詹姆士转变了美国心理学的方向
6.行为主义心理学
7.心理学的第三股势力
8.受东方思想影响的超个人心理学
9.实验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
10.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第2章 “心理”是这样运作的
1.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心理学
2.神经系统是连系心理与生理的纽带
3.大脑是心理活动的指挥官
4.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感觉
5.感觉现象中的适应
6.感觉现象中的对比是什么
7.感觉的遮盖现象
8.知觉让感觉变得更有意义
9.错觉
10.从功能的角度看待事物
11.了解托尔文的记忆模式
12.海马是记忆的桥梁
13.什么是感情
14.人们为什么有各种情绪
15.吊桥实验
16.用联结理论解释学习的原理
17.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
18.智力
19.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20.人脑与电脑
第3章 人的一生与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及胎儿期的发展
2.人类感觉机能的发展
3.依恋关系:小婴儿的“一见钟情”
4.婴幼儿期的认知
5.幼儿时期的游戏很重要
6.儿童的反抗意识和思维能力
7.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
8.性别角色的确立
9.从叛逆到成熟的转折
10.心理上的彷徨时期
11.同性和异性的关系变化
12.左右人生的职业选择
13.在社会中寻找自我同一性
14.育儿能力与性别差异的关系
15.如何应对中年期的压力
16.活到老学到老
第二部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开始你对自己的再认识
第1章 一门改变人类文明的神秘科学
1.精神分析的来龙去脉
2.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了
3.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我们为什么丧失了本能
5.精神分析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
6.精神分析的学习方法
7.弗洛伊德的生平
第2章对潜意识的阐释
1.弗洛伊德与“潜意识的发现”
2.催眠的登场揭示了潜意识的存在
3.与意识、潜意识相关的思想史
4.潜意识的表现形式
第3章 梦的解析
1.梦的特征
2.实际的梦和回想起来的梦不同
3.探索梦的意义
4.释梦的方法与过程
5.梦与愿望的满足
6.梦难以理解的原因
7.梦经过“检阅”后被伪装了
8.梦为了通过检阅所做的伪装
9.梦境的内容是多种思想的综合
10.解析梦境时需要关注的地方
11.梦境中事物的隐喻
12.梦与潜意识的关系
第4章 人类的本能
1.弗洛伊德对性欲的分析
2.性欲的发展
3.人类的性欲
4.性欲的固着与退化
5.固着、退化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6.最初的本能二元论
7.本能二元论的变迁
8.反复强迫
第5章 自我、本我和超我
1.心的实质
2.何为超我
3.何为本我
4.自我正在控制着本我
5.自我与本我并不对立
6.为了守护自己的自我防御机制
7.压抑、否认和分离
8.反向形成、投射和等同一视
9.合理化与升华
第三部 荣格心理学——正式伽心灵的弱点
第1章 荣格的经历和生平
1.荣格的家族背景
2.荣格的幼年时期
3.双重人格对荣格的影响
4.荣格让两个自己合为一体
5.荣格对灵异现象的研究
6.对精神病的研究
7.荣格与埃玛的婚姻
8.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初识
9.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假性父子关系
10.旅行中的对话
11.荣格与弗洛伊德的诀别
12.荣格对自我进行分析
13.荣格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14.荣格对自己的幻觉进行分析
15.荣格的治疗方法
16.“原型”概念的确立
17.圆形画与自我治疗
18.与异域文化的对话
19.石塔里的生活
20.荣格孤独之苦的结束
第2章 为了对话的荣格心理学
1.荣格关于对话的心理学
2.“自卑感”理论
3.对父自卑感
4.对母自卑感
5.救世主式自卑感
6.该隐式自卑感
7.自卑感的应对
8.投射
9.人格面具
10.梦里的人格面具
11.内向和外向
12.心理的四大功能
13.自我实现
14.原型论
15.自性
第四部 身边的心理学——改变人生的心理智慧
第1章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1.关于清醒的唤起状态和养成习惯的原因
2.印象管理
3.曝光效应
4.私人领域和个人空间
5.从PM理论说起
6.第一印象的形成
7.另一种性别特征论
8.职业之锚
9.A型、B型和C型
10.购物的心理
11.饮酒的心理
12.亲和需求
第2章 奇妙的感觉和知觉
1.通感和感觉阈限
2.感觉的适应
3.感觉的对比
4.鸡尾酒会效应
5.遮蔽
6.错觉
7.断视层运动
8.主观轮廓线
9.感知三维的要素
10.捕捉远近感
11.框架切割
11.恒常性
第3章 寻找自我的心理测试
1.智力测试和内田克雷普林检查
2.本德尔格式塔测验
3.Y-G性格测验
4.CMI
5.情绪安定度测试
6.投射测验
7.情境测验
8.绘画欲求检查
9.自由画法
10.鲍姆测验
11.动态家族画法
12.HTP隐性性格测试
13.风景构成法
14.Squiggle儿童心理测试游戏
15.自我衡量
16.心理测试的注意事项
第五部 恋爱心理学一升恋爱运的必修课
第1章 恋爱心理
1.产生爱情的心理因素
2.好感的互惠性和反馈性
3.厌恶的报复性
4.相似性的因素
5.相似性和好感的关系
6.相似性和好感的平衡理论
7.印象控制
8.接触理论
9.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
第2章 成就爱情
1.一见钟情的心理与幻想爱情
2.恋爱中的S·V·R理论
3.爱情三角理论
4.交换性人际关系和共同性人际关系
5.3种依附行为
6.爱情标准
7.亲和欲望
8.观察黑屋中的行动
9.兴奋与爱慕
10.认知不和谐理论
11.帮助与好感
12.好感与赞赏的关系
第3章 爱情的进展
1.爱情对话
2.能产生爱情的自我展示
3.间接对话法
4.对话规则
5.眼神交流
6.瞳孔大小和美丽的关系
7.表情的效果
8.身体接触度
9.接触产生好感
10.非语言性交流
11.维持关系的秘诀
第4章 外表魅力和恋爱心理
1.电脑约会试验和征婚广告
2.美丽与年轻的价值
3.美的普遍性
4.美女的魅力
5.更接近美女的脸
6.美丽的诱惑
7.荷尔蒙的诱惑
8.娃娃脸的好处
9.美丽的装束
第六部 心理咨询——给自己的心灵疗伤
第1章 会改变你人生的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是什么
2.咨询师是心理学专家
3.心理咨询师的特质
4.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5.心理咨询精神
6.与心理咨询相关的领域
第2章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机制
1.个性与自我
2.高原反应
3.早熟现象
4.光环效应
5.宣泄
6.矛盾
7.欲求不满
8.适应机制
9.退行
第3章 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
1.精神外伤与摄食障碍
2.神经官能症
3.社交恐惧症
4.歇斯底里症
5.不安
第4章 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
1.会心与自我表达
2.共情
3.肌肤接触
4.亲和感
5.心理评估
6.验证尺度
第5章 掌握心理咨询方法
1.对话心理咨询与简略心理咨询
2.监督
3.案例讨论会
4.团体心理咨询
5.非组织性团体会心
6.组织性团体会心
7.交流分析法
8.时间限制心理疗法
9.同伴咨询师
10.电话心理咨询
第七部 心理疗法——实用的心理治疗方案
第1章 精神分析学和艺术疗法
1.自由联想法和移情现象
2.怀着爱心积极地治疗
3.性心理的发展
4.通过沟通来促进个体的成长
5.荣格用100个词找出心结
6.沙盘可以呈现内心世界
7.身体症状也是有意义的
8.阿德勒派的理论
9.游戏疗法
10.艺术疗法
11.音乐疗法
12.心理剧
13.戏剧疗法
14.舞蹈疗法
15.表现疗法
第2章 催眠疗法、幻想疗法与超个人心理学
1.催眠疗法与间接催眠
2.幻想疗法
3.罗斯曼派的幻想疗法
4.格洛布曼流的幻想疗法
5.觉醒梦疗法
6.直观印象疗法
7.超个人心理学
8.心理综合
9.全息呼吸法
10.中心疗法
11.坐禅
12.旋转舞蹈冥想法
13.色诺·梦想疗法
14.新萨满教
第3章 放松疗法、自律性疗法和身体疗法
1.放松疗法和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2.自我催眠
3.自律训练法
4.幻想训练
5.自我管制法
6.感情监视法
7.自我控制法
8.生物回馈法
9.身体疗法
10.赖希身体疗法
11.生物能疗法
12.菲登奎斯疗法
13.亚历山大技术
14.感官的觉察
15.罗夫疗法
16.伊沙兰按摩
I.心理学的前身是“精神物理学”
心理学是在何时何地诞生的呢?心理学之父是谁?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系统学科之前是什么样的呢?心理学与哪些学科相关呢?让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心理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漫长历程吧。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
“心理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的psyche(“心”)与logos(“道理”)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1826年,德国哲学家J.赫尔巴特在其著作《心理学教科书》中,首次使用了Psychologie(英语写法为Psychology)。
从这个词语的词源拼写上也能够了解这是一门研究“心”的科学。但是赫尔巴特并不是第一个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在很久以前,就有很多哲学家开始挑战这个问题——“心”是什么,而且在历史上有无数未能留名的人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独立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仅仅是一百多年前的事而已。
◎诞生于德国的心理学
心理学在19世纪诞生于德国,一般认为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一样,也是同样适用于研究人心的科学。在这样的条件下,心理学作为一门近现代科学独立了。但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随着政治、经济中心从欧洲转至美国,20世纪以后,这门新兴科学的中心也转至美国。之后,心理学以美国为中心发展起来。
在这一章中,我们在追溯这些心理学历史,理解心理学发展的大致过程的同时,也要了解一下不同的心理学家们特定的研究方式和学术观点,他们活跃的时代的背景,以及这些因素对心理学产生的影响等。
19世纪后半期,生理学和物理学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实验生理学则为心理学直接提供了实验方法。这里将要提及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对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研究。
◎对感觉的研究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1860年,一位名叫G.费希纳的德国物理学家写了一本书。书名叫《精神物理学纲要》。
在此之前,与他同是莱比锡大学教授的生理学家E.韦伯也正在进行关于人类运动感觉的实验性研究。他致力于研究两个物理刺激有多大的差距,我们才能感觉到(也就是“辨别”),并发现了“韦伯法则”。
例如,在你的手掌上放一个100克重的笔记本。仅在这个笔记本上放上一支重量为2.5克的铅笔,你应该就能感觉到这种微妙的重量变化。但是,如果将一个500克重的笔记本放在你的手掌上,再将同样的铅笔放在上面,你不会感觉到重量增加了。如果想感觉到重量的变化,就要放上一个重量为12.5克的物体。也就是说,所谓的韦伯法则,就是人类能够辨别的重量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费希纳定律为度量感觉提供了一个量表
费希纳承袭了韦伯的这个实验,他认为在物理刺激与人的感觉(也就是精神活动)之间,应该也能构筑起类似于物理学的数学理论,并倡导研究“精神物理学”这个学术领域,而且还利用数学列出了公式,人们称之为“费希纳法则”。
就这样,在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人们遵循与自然科学相同的严谨程序,反复尝试着将人类的心理活动科学化。为心理学这门“科学”的诞生作了充足的准备。
2.心理学之父“冯特”
冯特曾是医学博士,但为什么人们称其为第一位心理学家?被称为构成主义的冯特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冯特是怎样理解和研究人类的心理的呢?
◎心理学地位的确立
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德国人W.冯特在高中时代很讨厌学校。但后来他考入了海德堡大学的医学部。并最终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学的专业是生理学。在当时的德国,生理学发展呈停滞状态,哲学则备受关注。因此,冯特开始改行研究哲学。
这个方向转换与心理学的诞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它将“人类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与生理学这个自然科学的方法联系起来了。1879年,“心理学实验室”挂起了招牌,而这些全都是用他自己的经费筹备的。而且,就是在这所实验室里,近代心理学诞生了。◎冯特的研究与实验方法
冯特将人的内心作为某一瞬间上升到意识的整体体验进行思考。他会对实验参加人施加许多刺激,并要求其详细说出那一瞬间意识到了什么。这个实验方法被称为“内省法”。
例如,在人们有某种感觉的时候,人的意识不仅会捕捉到“感觉”上的体验,过去的“记忆”有时也会出现在意识的屏幕上。就这样,针对什么要素构成了能够赋予人类意识的内容这个问题,冯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他的学说被称为“构成主义”,阐述了心理要素机械地结合起来构成人的认识这种说法。冯特认为人类的内心具备将心理要素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理解的主动性能力,并称之为“统觉”。
3.冯特学说遭遇了反驳
批判冯特学说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诞生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等,强调心理学研究应抱有整体观点,重视心理过程各部分之间的综合,不仅仅局限于探讨感知觉。
◎重视“整体”或“形态”
将事物分解为要素进行思考,是近代科学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但是,人类的心理并不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那样。那么,我们就需要一种适合研究人类心理的思维方式。
冯特创建心理学实验室的30年后,也就是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一些与他相同的研究者,包括M.惠特海默、W.苛勒、K.考夫卡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派。
◎格式塔的含义
所谓的格式塔(Gestalt),在德语中,是“整体”圾“形态”的意思。我们就以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说明一下吧。
在街边很多店的招牌上,大家都看到过排列成线状的不断闪烁的小灯吧。靠近看的话,一个个的小灯只是忽明忽暗地发光。但是,从远处看的话,那光就像是在朝着一个方向跑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假现现象”。
正如以上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我们能够在看某个物体的瞬间将物体定位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即使细致地分解观察物体,也未必能弄清它的结构。“人最初总是关注整体”是这个学派的基本认识。
P14-17
这年头,一定要懂点心理学
我们大多数人在求学的时候,都会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这些被称为基础学科的知识。等到我们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这些学科也许会与我们的生活或工作再无关系。
然而,有一门学问不论你做哪行哪业都必须用到、但学校里却很少会教的,这就是心理学。
听到心理学,也许你第一反应会是这么一个画面:一间整齐的房间,深色的办公桌、书架,棕色的宽大沙发,暗红色的地毯,窗帘半开半拉,光线昏暗,一个患者坐在沙发上倾诉自己的痛苦回忆,一位衣着呆板的医生努力地在表现倾听。托电影的福,这便酿成大家关于心理学最深刻的误解。
真实的心理学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一举一动背后的思维想法,我们每日的衣食住行中的所有行为都包含着心理因素,所以心理学其实研究的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一门学科。比如你和某人一见钟情了,为什么会单单对他或她一见钟情?比如我们每天都会听到的脑白金广告,总是那么一句让大家反感的话,为什么商家却要反反复复地播放不停?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餐厅的装修一定要以红色为主?
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却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心理学影响着你的行为,最终决定你人生的发展。中国有一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说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的问题,试想我们做什么事情能离开人、做哪一行会离开人呢?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研究的就是“江湖”,所以说不论我们做哪个行业,了解心理学都是必须的。
或许你还是怀疑心理学到底能够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再举一个例子: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反复提及一个微小但很重要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开会一定要坐在前排。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有一个因视觉和听觉影响产生的感知空间,距离自己越近,感知越强烈;距离自己越远,感知越微弱。为什么要尽量坐前排?从听者的角度讲,坐得离发言人越近,越容易专注于发言的内容,提高接收信息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发言者更容易注意到距离自己最近的人,如果发言的是学院的院长、单位的领导、公司的老板,你能让他们特别注意到你,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我们常说“人情练达皆学问”,这个学问就是我们生存在社会上必须了解的心理学。
当然,心理学的作用不仅仅如此,除了能对我们个人的行为方式提出好的建议,还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与朋友、家人、同事、上司相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心理学实践变得更好,好的人际关系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放松、舒适。此外,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的困扰,比如孤独、焦虑、失落等,而心理学也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如此重要的一门知识,在学校里却很少能接触到。现在,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补上这一课,还不算太晚。当然,我们不需要像心理学的专家教授那样去了解一大堆的名词和枯燥复杂的理论,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去运用这些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成功、更幸福。
为此我们特地编辑出版了这本《每天懂一点 心理学大全集》。这本书并不是心理学的教科书,而是一本轻松、实用趣味的心理学大全。读过本书你会了解到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认识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荣格和他们疯狂独特的心理学理论,了解那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并令我们困惑的心理学现象,以及解决心理困扰最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在本书中特别加入了近300幅图解、超过1000幅的手绘插图,这些都将帮助你快速读懂心理学。
希望这本轻松、有趣的心理学读本,能够让你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学会利用心理学知识让生活更加顺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