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地层、含煤盆地沉积环境、聚煤特征和盆地的沉积演化史,研究了含煤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一二叠含煤岩系中将作为主采煤层的山4号、2号、3号、5号及8号煤层的煤质、煤岩特征、煤地球化学和煤相特征,阐述了含煤盆地石炭一二叠煤系中高岭岩的赋存与分布、矿物与岩石学特征,说明了塔山井田石炭一二叠煤系中煌斑岩的赋存规律及其对主采煤层的破坏和对煤质的影响。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够对大同地区石炭一二叠纪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资源预测、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煤系高岭岩的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希望能对丰富板块边缘海陆交互一陆相含煤建造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本书介绍了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地层、含煤盆地沉积环境、聚煤特征和盆地的沉积演化史,研究了含煤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一二叠含煤岩系中将作为主采煤层的山4号、2号、3号、5号及8号煤层的煤质、煤岩特征、煤地球化学和煤相特征,阐述了含煤盆地石炭一二叠煤系中高岭岩的赋存与分布、矿物与岩石学特征,说明了塔山井田石炭一二叠煤系中煌斑岩的赋存规律及其对主采煤层的破坏和对煤质的影响。
本书可供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盆地分析概述
第二节 煤岩学和煤地球化学研究简介
第三节 大同煤田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地层
第一节 盆地基底地层及地层特征
一、太古界集宁群(Arjn)
二、下古生界寒武一奥陶系
第二节 上古生界地层及地层特征
一、石炭系(C)
二、二叠系(P)
第三节 中生界地层及地层特征
一、侏罗系(J)
二、白垩系(K)
第三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沉积环境及盆地演化史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
一、碎屑一碳酸盐混合滨岸带体系
二、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河流沉积体系
四、聚煤特征
第二节 砂体特征
一、砂岩基本类型及物源区位置
二、砂岩碎屑组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
第三节 砂体与煤灰分的关系
一、8号煤层灰分与下伏砂体的关系
二、5号煤层灰分与下伏砂体的关系
三、3号煤层灰分与下伏砂体的关系
四、2号煤层灰分与下伏砂体的关系
五、山4号煤层灰分与下伏砂体的关系
第四节 沉积演化史
一、石炭纪沉积演化史
二、二叠纪沉积演化史
第五节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后期变化
一、印支运动对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影响
二、燕山运动对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的影响
第四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石炭二叠纪煤的煤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区域煤质特征
一、2号煤层的煤质特征
二、3-5号煤层的煤质特征
三、3号煤层的煤质特征
四、5号煤层的煤质特征
五、8号煤层的煤质特征
第二节 2号煤的煤岩学、煤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一、2号煤的煤质和煤岩特征
二、2号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三、2号煤层的地球化学演化
四、2号煤层的煤相
第三节 3号煤的煤岩学、煤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一、3号煤的煤质和煤岩特征
二、3号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三、3号煤层的地球化学演化
四、3号煤层的煤相
第四节 5号煤的煤岩学、煤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一、5号煤的煤质和煤岩特征
二、5号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三、5号煤层的地球化学演化
四、5号煤层的煤相
第五节 8号煤的煤岩学、煤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一、8号煤的煤质和煤岩特征
二、8号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三、8号煤层的地球化学演化
四、8号煤层的煤相
第五章 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的高岭岩
第一节 大同煤系高岭岩资源分布及特征
一、资源分布概况
二、主要层位分布特征
第二节 大同煤系高岭岩的岩矿特征
一、大同高岭岩岩石学特征
二、高岭岩层中的构造类型
三、大同煤系高岭岩矿物学特征
四、大同高岭岩地球化学特征
五、大同煤系高岭岩成矿机理
第六章 大同塔山井田煌斑岩侵入规律、赋存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第一节 煌斑岩的地表露头特征
一、煌斑岩的产出状态与赋存层位
二、煌斑岩的节理
第二节 煌斑岩的物质成分
一、煌斑岩的化学成分
二、煌斑岩的岩石学特征
三、煌斑岩的侵入时代
第三节煌斑岩的空间展布及赋存规律
一、煌斑岩的空间展布及赋存特征
二、煌斑岩的侵入机理
第四节 煌斑岩侵入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一、接触变质煤的厚度及分布规律
二、煌斑岩对煤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