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美国著名财经记者、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乔布斯传面向12岁以上青少年读者,于2月14日在美国上市,开机印数10万册,迅速攀上畅销书榜。凯伦·布鲁门萨尔编著的《非凡乔布斯》构思独特,以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结构全书,勾画了这位计算机行业的先驱者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揭示了这位将优秀的商业运作与高科技成果完美结合在一起,改变了无数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奇才的心灵成长历程。
像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家一样,他的天才特质,不断地与周遭的世俗世界进行撞击。在不断的失败和磨砺中,乔布斯不断学习、成长,最终求得了内心的平静。他所拥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努力,在本书中,以精练而生动的笔墨,通过一个个故事生动展现出来,是青少年读者不可多得的励志佳作。
从一开始,史蒂夫·乔布斯的道路就非同寻常、充满不可知。他一出生就被抛弃,等待收养;大学读了一学期,便弃学不读;20岁的时候,和朋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父母的车库里创立了苹果公司;很快,便跃升为计算机行业的领袖。他不断拓展所有的边界,培养其天才的标志特质:他的完美主义、品味以及设计风格。然而,迅速成功之后,身为老板的乔布斯却被自己的公司开除了。再次从零开始,乔布斯却进入了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一个时期:通过皮克斯动画、iPod、iPhone,在电影、音乐和电话等行业掀起了变革的狂澜。作为一位身体和心灵奥秘的辛勤探索者,他和癌症搏斗了将近十年、成为了超级CEO、使整个世界都渴望得到他参与制作的每一件产品。
颇受好评和欢迎的凯伦·布鲁门萨尔带我们走进乔布斯复杂而传奇的人生,并借机展示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变化。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文字、大量的黑白照片,《非凡乔布斯》为我们讲述了乔布斯——这位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的人的故事。
《非凡乔布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发行。
史蒂夫·乔布斯的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个故事,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开始。
乔安妮·席贝尔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只有23岁,在威斯康星州上研究生。孩子的父亲是个叙利亚出生的研究生,乔安妮的父亲不同意他们的交往。而且,按照上个世纪50年代的风气,社会对未婚先孕的女人一定是指指点点。为了躲开闲言碎语,席贝尔搬到了旧金山。在那里,她被一个专门照顾未婚妈妈、安排收养事宜的医生收留了。
本来,一对律师夫妇提前说好要收养这个婴儿。但是当1955年2月24日孩子出生之后,他们又改变了主意。住在旧金山的克拉拉·乔布斯和保罗·乔布斯夫妇,则一直在等待收养的机会。他们性格温和,受过些高中教育。终于有一天,电话在半夜响起,他们连忙抓紧机会,收养了这个新生儿,取名史蒂夫·保罗。
席贝尔原本希望孩子的养父母受过大学教育。可就在收养事宜最后确定之前,才得知两位家长里没有一个够这个条件。她犹豫再三,几个月后才办完收养手续。乔布斯说:“(那是因为)我的父母承诺以后送我去上大学。”
带着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憧憬,乔布斯一家安顿了下来。几年以后,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女儿帕蒂。小史蒂夫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但对于父母来说,这成为巨大的挑战。他曾经把发夹塞到电源插座里,烧伤手部,为自己赢得一趟急诊室之旅;还吃过用来除蚂蚁的毒药,不得不去医院洗胃。史蒂夫起得比全家其他人都早。为了让他有事可做,父母给他买了一个摇摇马,一个唱机和一些小理查德(译注:美国早期摇滚歌手,风格轻快,演唱时伴有激烈快速的摇摆身体动作)的唱片。他是一个如此难缠的小孩子,母亲克拉拉承认,曾经想过收养他是不是犯了个错误。
史蒂夫5岁的时候,父亲保罗工作调动到了一个叫帕洛奥图的地方,离旧金山往南大约开车45分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罗在海岸警卫队服役。之后,他曾做过机械师和二手车推销员,这时候正在一个财务公司负责收坏账。业余时间,他把收购来的坏车修好,然后卖出去赚钱。这些钱存下来,就是史蒂夫未来的大学学费基金。
那时,旧金山以南很多地区基本上还都没有开发,长满杏子和李子的果园星罗棋布。一家人在山景小区买了套房子,保罗在车库里安置好Iq己的工作间。他在工作间里留出一部分空间,告诉儿子:“史蒂夫,这个就是你的工作台。”他告诉史蒂夫如何使用锤子,并送给他一套小工具。在乔布斯的印象中,多年来,爸爸“花很多时间和我在一起……教我如何制做东西,如何把它们拆开,然后再重新组合到一起”。父亲的精湛手艺,对最细微细节的关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乔布斯告诉一位采访者,他爸爸“差不多是个手工天才。他可以修好任何东西,让它正常工作。他能把任何机械装置拆开来,然后再装回去”。他的父亲也非常强调做事必须到位的重要性。爸爸告诉乔布斯:“如果你是一个木匠,要做一个漂亮的大衣柜,就不应该在它的背面使用胶合板。虽然这一面儿是贴着墙的,没有人会看到,但是你自己知道它的存在,所以背面你也要用一样的好木材。”
乔布斯把这个教训应用在所有苹果的新产品上。他说:“要想晚上睡得着觉,审美、质量都必须过关。”
克拉拉也靠晚上给朋友们看孩子来支持儿子,给他交钱上游泳课。史蒂夫早熟,很早就显示出对阅读的兴趣,她就教他读书。这样,史蒂夫开始上学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有不少东西了。
不幸的是,对史蒂夫来说,会阅读倒成了个问题。上了学,“我真正想做的,只有两件事情,”他回忆道,“我想读书,这是因为我热爱阅读;同时,我也想到教室外面去抓蝴蝶。”他不想做的,是循规蹈矩。他讨厌学校的各种制度,很快就觉得上课很闷。他觉得自己和同班同学不一样。
六七岁的时候,他告诉街对面的女孩儿,他是被收养的。女孩儿问:“那么,这是不是说明你亲生父母不想要你了?”
这天真的问题像是晴空霹雳,在他脑子里种下一个从未有过的可怕想法。他抽泣着跑回家。爸爸妈妈迅速走过来安慰他,一举击落了这个可怕的念头。“他们很严肃地看着我的眼睛,”史蒂夫回忆说,“他们说,‘我们可是精挑细选,专门把你给挑出来的’。”P7-10
2005年6月,一个暖和的日子,史蒂夫?乔布斯去参加他生平第一个大学毕业典礼──不过是作为演讲嘉宾。这位亿万富翁、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西装革履的商人。虽然只有 50岁,这个大学辍学生已经是技术世界里的摇滚明星了。对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而言,他,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20出头的时候,乔布斯几乎单枪匹马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放在桌子上的、能够自动运转的计算机。后来,乔布斯发明了漂亮的小音乐播放器 iPod,建立了选择多样的在线音乐商店 iTunes,从而带来了音乐的革新,并改变了一代人听音乐的方式和品位。他投资和培育了一家叫皮克斯的公司。
这家公司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想象中的角色带进人们的生活,制作了最令人称颂的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找到尼莫(海底总动员)》。
虽然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电脑发烧友,他推动开发的一个接一个的产品却总让人们产生“必须拥有”的渴望,因为他总是在设计时,考虑到你我这样实际的用户。那天,在现场听他演讲的观众并不知道,更多匪夷所思的技术,包括 iPhone, 已经在他的计划当中。这些技术将把计算机的功能灵巧地放置在人们的手掌之上。拥有 4个子女的乔布斯,经常被拿来与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发明的产品都经济实惠,让生活更加方便,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即便如此成功,乔布斯也不得不时常公开忍受失败。30岁的时候,他被突然解除了在苹果的一切职务,原因是太难相处、妨碍公司业务运行。他建立的另一家计算机公司,经营完全不得法,使投资者数百万美元的投资烟消云散。他经常情绪不稳定,对同事、竞争对手和记者大呼小叫。一旦事情没有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就大发脾气。他还经常把别人的想法据为己有。他会表现得魅力无穷,同时又令人难以忍受的粗暴、敏感,还有让人目瞪口呆的坏心眼儿。
他生活中的某些经历,听起来就像从电影里搬出来的童话故事:婴儿时期就被承诺
要有美好的前程,享受浪漫的爱情,出色地从失败中崛起,拥有令人无法置信的巨大财富。另外一些经历,又如此的混乱丑陋,完全是俗人一个,永远不会被当作家庭生活的快乐回忆。他被人爱,也招人恨,被强烈地崇拜,也被广泛地鄙视。人们用最极端的词形容他:高瞻远瞩,爱出风头;艺术家,暴君;天才,王八蛋。
乔布斯穿着蓝色牛仔裤和凉拖鞋,外面罩着毕业生穿的长袍子。他走向麦克风,开始发言。铿锵有力、饱含激情,一如他做事的一贯方式。在 23000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友面前,他开始了简短的讲话,非常公开地和这些人分享自己私人生活中的心得。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他说。
再多没有了。仅仅三个故事,定义了他令人赞叹的一生,为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提供了指导。现在,让我们从第一个故事开始,来了解史蒂夫?乔布斯曾经是谁,后来又成为了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