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杜月笙全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鸿儒文轩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鸿儒文轩编著的《杜月笙全传》他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思想性格复杂多变。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刃于商政两界,当时社会各界的知名要人,几乎无一不与他有着近或远的关系。他的人生,堪称旧社会风云变幻的写照。

内容推荐

鸿儒文轩编著的《杜月笙全传》被称做“上海皇帝”“黑道皇帝”“中国第一帮主”“青帮教父”的杜月笙。是民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思想性格复杂多变。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刃于商政两界。当时社会各界的知名要人。几乎无一不与他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他的人生,堪称旧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写照。

《杜月笙全传》在大量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描述了人物的生平经历,深刻剖析了其所处时代的历史玄机,像广角镜头一样,为读者提供了全景式的历史大场面。

目录

第一章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

 一、杜家花园里的喜与忧\003

 二、浪迹乡里的小瘪三\006

 三、小瘪三闯荡大上海\010

 四、“悟”字辈的新成员\013

 五、师徒与兄弟的真情\017

 六、“泥鳅”跃过了龙门\020

 七、“桂生姐”的青睐\023

 八、单枪独擒偷“土”贼\026

 九、两千元巨款的考验\029

 十、醉心结交革命党人\033

 十一、先成家,后立业\036

第二章 后来居上的手段

 一、避重就轻之计\041

 二、组建“小八股党” \044

 三、两位新夫人同年进门\047

 四、三万大洋开办“三鑫” \050

 五、大帅相帮,如虎添翼\053

 六、黄金荣老共舞台“跌霸” \056

 七、保护黎元洪总统的安全\059

 八、大军阀插手烟土走私\062

 九、宣布戒严运“大土” \066

 十、中国军政界的大红人\069

 十一、老板失意,杜先生上位\073

第三章 上海滩黑道的风雅

 一、华格皋路双双起豪宅\079

 二、杜、张联袂,粉墨登场\082

 三、脱下“短打”,着长衫\085

 四、文角色走进杜公馆\088

 五、国学大师章太炎赐名\091

 六、赌桌上的交际手腕\094

 七、出钱出力,支持五卅运动\097

 八、上海新闻界的幕后大佬\101

第四章 四·一二政变的帮凶

 一、上海滩形势错综复杂\107

 二、巧用“美人计”盗情报\110

 三、老朋友再聚首,准备“清党” \113

 四、“小八股党”重温旧梦\117

 五、紧锣密鼓准备“清党” \119

 六、活埋共产党人汪寿华\122

 七、围攻上海工人纠察队\125

 八、上海滩三大亨分道扬镳\129

 九、杜大佬官拜少将参议\133

第五章 玩转英法两国租界

 一、第一份规规矩矩的事业\139

 二、吃瘪英美烟草公司\142

 三、出面帮助工人,提高威望\146

 四、荣膺法租界的民选华董\149

 五、结交上海滩的新锐\153

 六、杜公馆娶进了名伶\156

 七、替法国人买下了颜面\159

 八、范绍增千里赠“土” \162

 九、杜家祠堂落成典礼\166

 十、法租界换了新领事\170

 十一、杜月笙妙施断魂枪\173

第六章 跻身金融工商界

 一、仗义援助陈光甫\179

 二、帮助唐寿民和钱新之\182

 三、和银行圣人的交情\186

 四、解决民生纱厂的纠纷\188

 五、掌舵大达轮船公司\192

 六、激流勇进,垄断航运\195

 七、巧取华丰面粉厂\199

 八、联合弱势,智取交易所\201

 九、大佬戒烟,部长助威\205

 十、友人相助,发行航空奖券\208

 十一、吃定中国通商银行\211

 十二、拉拢“多子王”王晓籁\214

第七章 一·二八事变前后

 一、首倡“上海市抗日救国会” \221

 二、一明一暗,与日本人周旋\225

 三、援助第十九路军抗战\228

 四、巧妙安排会晤地点\232

 五、谈判桌上据理力争\235

 六、两个小时内毁灭租界\238

 七、出资创办正始中学\241

 八、创办恒社,收拢门生\245

 九、甘为少帅鞍前马后\248

 十、风平浪静的五年时光\253

第八章 上海滩大佬不做汉奸

 一、插手筹备中日贸易协会\259

 二、重建抗敌后援会\262

 三、募集公债救国家\265

 四、与戴笠联手打造别动队\268

 五、赠送张发奎一部装甲车\272

 六、日军重金利诱未果\275

 七、君子绝交,不出恶言\279

 八、离开上海,远赴香港\282

第九章 身居香港。遥控上海

 一、拜码头,重整旗鼓\289

 二、营救名流,打击日伪\292

 三、家庭变故——沈月英病逝\295

 四、倡议设立“统一委员会” \299

 五、秘密赴渝,商议大事\303

 六、飞机脱险,落下病根\306

 七、汪精卫派来了特务\310

 八、暗中策划,诛杀汉奸\313

 九、杜氏门人枪击张啸林\317

 十、墨林被捕,多方营救\320

 十一、摆平“中储券”事件\323

第十章 戴、杜联手逞神威

 一、香港沦陷,避难重庆\329

 二、“交情永远吃不完” \332

 三、大力营救吴开先等人\336

 四、陷入危机,广开财源\340

 五、通济公司的棉纱生意\342

 六、杜月笙陷入舞弊案\347

 七、昔日大佬重返上海滩\349

 八、发动门徒,扳倒吴绍澍\352

第十一章 昔日东山难再起

 一、“米蛀虫”自动投案\359

 二、出任纺织公会理事长\362

 三、上海议长竞选的闹剧\366

 四、上海选美,苏北赈灾\369

 五、重整恒社,组“新建会” \373

 六、名伶孟小冬的到来\376

 七、苦心孤诣营救三儿子\379

 八、逃离上海,定居香港\382

第十二章 寓居香港的最后岁月

 一、青帮大佬做起了寓公\389

 二、和孟小冬举办婚礼\391

 三、身后事,任由后人评说\395

试读章节

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八月十二日,上海县高桥镇杜家花园里的气氛非常复杂。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者,杜家首添男丁。添男丁,在国人的心中实属可喜之事,何况又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忧者,杜家虽处上海。但室徒四壁,如今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往后的日子恐是雪上加霜了。

更让杜家上下感到为难的是,杜家的顶梁柱,孩子的父亲——杜文卿此时并不在高桥镇。为了谋生,他和朋友在杨树浦开了一爿小小的米店。高桥镇地处黄浦江之东,与上海县城隔江相望。当时的上海县城已经以“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而闻名于世。上海的历史较短,由于横穿上海境内的黄浦江旧名春申江,在春秋战国时期又为楚国名相春申君的封地,故旧名春申、申城。由于史无记载,今人无法得知当初上海之形制。但春秋战国时期的申城恐怕仅仅只是个稍大的聚居点罢了。

始建申城之后,上海几经兴废,直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上海镇为中心,析华亭县部分,建上海县,才开始了上海市区建城的开始。当时的上海县城门窄小,地势逼仄。明清两代曾一再扩建城门,以应商旅之需要。

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廷抵不住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一败再败。道光二十年(公元1842年),清廷在南京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辟了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等5个通商口岸。此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划定租界,自设机构,实行自治,开始了中华大地“国中有国”的屈辱历史。外国人在上海大肆建设,再加上货运船只源源不断地停靠长江口,上海遂由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城逐渐跻身于国际大都市之林。

在划为通商口岸之前,上海的商贸已有一定的发展。由于濒临东海,位于长江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南粮北运和北豆南运的繁荣,大小商人,码头工人以及各色人等云集上海。当时通用的货币是清廷规定的银两与铜钱。

通商以后,海禁大开,英、美、法等国的租界不断扩充,各种新事业犹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在上海。上海人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人以粮食运输为主业的商贸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小商人在沉重压力下苟延残喘,彷徨失据,宣告破产倒闭的时有所闻。但亦有一部分善于钻营者,充当起了买办的角色,靠着洋人大发其财。

清廷的达官贵人们也在此时纷纷涌进上海,和洋人结交,或期望洋人的庇护,或借以大发其财。各国资本家、买办以及达官贵人等各色人等在上海这个方圆十里的小城里花钱如流水,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上海逐渐以“十里洋场”而闻名中国。

但与上海县城仅一江之隔的高桥镇依然是穷乡僻壤。镇上的居民多为农民、小商人、泥瓦匠等,生活大多不富裕,只好到一江之隔的上海县城去谋生。杜文卿亦不例外,为了一家的生活,他也曾去过上海县城。

起先,杜文卿在茶馆当“茶博士”,后又在码头干过替船主查验货物的“扦子手”。由于这些活技术含量不高,又和洋人、买办以及达官贵人等社会上层搭不上关系。所得甚少,难以养家糊口。因此,杜文卿生活在高桥镇的妻子朱氏也不得不时常帮人洗涮衣物,以补贴家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杜文卿和朋友合伙在杨树浦开了一爿号为“永昌”的米店,借以翻身。

当长子诞生在杜家花园之时,杜文卿仍在杨树浦管理米店的生意。得知首添男丁,杜文卿匆匆赶回杜家花园。所谓的杜家花园其实是一幢极其逼仄狭窄的平房。正中一间堂屋,两侧各有卧室两间,杜文卿和哥哥各居其半。P3-5

序言

清朝末年,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求民族之独立,国家之富强,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斗争。但由于孙中山等人没能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只是将其局限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之内,导致了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之后,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了。一时间,中国陷入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之下,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为帮会组织的迅速壮大提供了温床,杜月笙便是在这种环境下迅速发迹的。他能以一个乡间无赖少年的身份闯进十里洋场,迅速成为上海滩最有势力的人物之一,除了他个人的禀赋之外,主要还是当时复杂的社会因素使然。

但是对于这位迅速发迹的帮会人物,并不能单纯地以“白相人”、 “黑道帮主,,称之,他不仅性格复杂,而且经历也颇富传奇色彩。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帮助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却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立场;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对落难的朋友通常能够出手相助。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杜月笙才能成为涉足工商、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闻人大亨,与军政界大员称兄道弟;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导致他风光一世,却落了个凄凉的晚年。

近年来,研究杜月笙、渴望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多,但所依靠的资料多是20世纪出版的书籍。由于历史条件和著述角度的原因,其中难免存在某种局限性,如偏重于政治上的揭露和批判,对人物个性的复杂性注意较少等。

为弥补这些不足,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杜月笙全传》。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将杜月笙发迹的历程置于历史大环境之下,详细考证了细节的真实性,力求比较真实地再现杜月笙其人。但杜月笙是一个以帮会为依托进行活动的人物,他的许多言行很少见之于正史记载,他的经历大多只能依据民间传闻,因而要准确反映他的一生,实属不易。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谬误与不足之处定然不少,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