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化,古代是被忽略的存在,如同女性的生活长期是隐蔽的,女性绘画更是如此。现代以降,随着人性解放,特别是女性从“第二性”提升为“第一性”,这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徐玉红编著的《玉台画史研究》洞开古代女性画家群一方窗口,窥见古代女画家角色芳容,皇后(官掖)、名媛、名妓各具特色,“母仪天下”者不倡导女性绘画才能,名媛大多裹足于家庭门槛,名妓为一群“娱男子”特殊群体,绘画为其博取男子欢心的点缀性技艺之一,古代女画家虽留下部分艺术作品,整体枝叶不茂,其背后原因何存?儒家思想的根源与封建帝国对女性社会角色期待,在女性绘画表象背后一层层隐秘面纱被揭开……
我们知道女性研究从学理上确认,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典型的是波伏娃《第二性》,至今方兴未艾,我国女性研究兴起于近二十年。作者的《玉台画史研究》却摈弃了所谓女权主义等人权概念的重复,另辟蹊径,从古籍史料中的个案梳理,采用科学的数据式分析手段,从社会角色的视角加以统筹,属于艺术史社会文化学方面的范畴探索。
徐玉红的研究打破固定化、模板化、千篇一律的藩篱,梳理古籍,尽最大可能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提供鲜活的还原个案,尤其专注于“女性交游”的描述与探讨,着意于社会思想根源剖析。其意在坚实古籍中找证据,建立在以史说史的基础上,让长期被忽略的女性文化通过研究一本完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玉台画史研究》而呈现于美术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