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在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讲政治谋全局抓大事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2009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岁月留痕(精)》是杨国雄先生的随笔散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岁月留痕(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国雄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在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讲政治谋全局抓大事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2009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岁月留痕(精)》是杨国雄先生的随笔散文集。 内容推荐 《岁月留痕(精)》是杨国雄先生的随笔作品。 《岁月留痕(精)》收录了《继续发扬“三苦两乐”精神推动全乡教育再上新台阶——在刘寨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立足乡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全乡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夯实基础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在土门岘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讲政治谋全局抓大事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2009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挖掘资金潜力增加农业后劲——丁家沟乡清财工作圆满结束》等作品。 目录 工作历程篇 一心为民无怨无悔 ——工作历程简介 工作谋划篇 善款善用 实事实办 ——会宁县丁家沟乡实施慈善雨水积蓄工程的一些做法 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在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统一思想改进作风真抓实干为实现全乡经济稳定增长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土门岘乡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继续发扬“三苦两乐”精神推动全乡教育再上新台阶 ——在刘寨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立足乡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全乡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夯实基础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在土门岘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讲政治谋全局抓大事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在2009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纪实报道篇 挖掘资金潜力增加农业后劲 ——丁家沟乡清财工作圆满结束 会宁喜降慈善雨 土门岘乡定措施保农业 专款专用实事实办丁沟乡四百八十户农民告别吃水难 会宁公路建设驶上快车道 张贺岔沟荡清波 荒山起平湖绿水润田畴 ——土门岘乡张贺岔截流工程建成 借未好风快行船 ——会宁土门岘新塬两乡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见闻 雨后千山绿 赤胆公仆心甘为孺子牛 ——记杨国雄同志 基层交通局长肩负“特殊使命” 长征路上看交通路通两重天 铺通乡村幸福路 ——访甘肃省会宁县交通局局长杨国雄 心系百姓廉洁奉公 ——记甘肃省会宁县土门岘乡原党委书记杨国雄 铺就致富路建设新农村 ——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会宁县公路交通建设巡礼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会宁县全力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工程 群山缠玉带沟壑变通途 ——走进会宁农村公路建设 抒情感怀篇 齐奔小康新农村 ——2007年11月6日在会宁农村公路建设观摩现场有感而作 土门乡退耕还林赞二首 公心为事胸怀春天 ——我所熟知的国雄兄 姐夫/张景伟 我的父亲母亲 心中的父亲 我的小舅 感谢信 后记 试读章节 2005年,组织上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让我担任刘家寨子乡党委书记。刘家寨子乡在全县属于大乡,为了尽快熟悉全乡情况,到任伊始,我就下村入户,和村干部交谈,和农民群众交谈,了解他们对乡党委、乡政府工作上的看法和希望,并和乡上班子成员及时交流,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上下互动,交流谈心,基本工_杳找_出来了一些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多次召开乡村党员干部参加的机关作风整顿会议,明确提出“整顿、提高、发展”的工作思路。严肃了纪律,规范了制度。在工作、中,对事不对人,办事有头有尾,事事有落实,考核有实效。通过不到半年的整纲肃纪,机关作风和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一个务实高效的领导集体展现在人们面前,得到组织上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称赞。 2005年,中央和省上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民心工程来抓。会宁在甘肃省来说是一个山区大县,地形复杂,工程项目庞大,工程完成不好,既不好向上面交代,又直接影响到全县老百姓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上又把这副担子压在了自己的肩上。到交通局后,自己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勘测线路,科学规划,琉筹安排,一场乡村公路建设网在全县各乡村全面铺开。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自己和交通局其他班子成员经常到各个施工点进行检查,白天忙不过来,常常带夜巡回检查,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如同家常便饭。有时几天连夜鏖战,身心疲惫拘时候就想:多少天回不了一趟家,家里的事一点照顾不上,自己又累得不像样子,究竟为了什么?反过来又想,把这次公路网络建设的攻坚战拉下来,会宁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天翻地覆的大变化,长期受惠的是50多万会宁老百姓,想通了,自己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国家加强西部省、区公路建设是总的方向,有的项目建设资金是按照有关政策下-配的,有的项目资金还得努力争取。因为每个地方都想发展,都需要这批项目资金,能不能争取到项目资金,就看你的工作力度和水平了。 记得那是2005年,平定高速公路准备开工建设,亚行给地方公路建设配套修一条扶贫路,就定在了207线的靖远大芦至会宁县城段,共计300万美元。在靖会两县设计的过程中,靖远县组织本县的乡、县、市、省四级人大代表给时任代省长的徐守盛写了联名信,请求修建靖远黄河大桥,并延长线路两公里。当时由省政府秘书长周强出面,就把亚行贷款部分资金协调到了靖远黄河大桥的修建上来。本来改造207线的资金就很紧张,这样一来,会宁段的改排水和硬件设施建设就无法落实。在省上召开的第一次评审会上,会宁的祖厉河大桥、甘沟大桥、河畔大桥和甘沟田家坪改道工程没有列入会议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大家都很着急,当时参加会议的县长贾汝昌同志让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当年12月份,甘肃省交通厅专门召开由交通厅领导班子,白银市委书记、市长,靖远和会宁两县县委书记、县长及县交通局负责同志参加的协调会。在会议上,时任会宁县县委书记的常守远为了争取会宁207线的项目,耍了态度,贾汝昌县长也带了情绪。市上安排晚上到一起吃饭,为了项目,会宁的书记、县长都没有参加。 有一天的早上,贾汝昌县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把县交通局的事先放一下,到省交通厅争取祖厉河大桥,如果这个任务完不成,就待在兰州不要回会宁,直到把项目争取来”。同时安排副县长杨庭祯和我一同前往兰州争取祖厉河大桥建设项目。安排完任务之后,马上催促我们行动,当天我们就赶到了省城兰州。 当时我的压力特别大,觉得无处下手,再一细想,这个项目书记、县长者匿没有争取到,叫我和杨廷桢副县长怎么去争取? 住在华辰宾馆,我们两个仔细斟酌,反复酝酿,一套套方案出来之后觉得不妥又被我们推翻,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还是找省交通厅厅长杨咏中。 杨厅长是我在2006年12月28日参加全国交通会议时认识的,因为这次全国交通会议除了交通部的领导和各省区的交通厅厅长参加外,只有六个县(贵州遵义、江西瑞金、安徽金寨、河南鲁山、四川仪陇、甘肃会宁)的交通局长参加,并给这六个县的交通局长安排了发言,发言的次序是其他五个县的先发,我最后一个发言。我在发言中,先陈述了甘肃省交通厅这几年在交通建设方面如何支持革命老区会宁的交通建设情况,然后具体列举说明。高速公路过境会宁49公里;312线、207线改造升级;通乡油路已建432公里;还有专为革命老区会宁建设的“通畅”工程,“水泥路硬化”工程等等,省交通厅杨厅长对老区公路建设非常关心,到工地现场检查指导的次数很多,到会宁的每一个地方,包括小孩、老人在内的大多数老百姓都认识杨厅长。同时在会上,我热情邀请交通部的各位领导、兄弟省的交通质长到革命老区会宁检查指导工作,观光旅游。早上会议结束后,中午在京西宾馆就餐,杨厅长就让办公室主任赵生跃通知我一块吃饭。吃饭的时候,杨厅长说,“会宁人才济济,你的发言很有说服力,代表了会宁基层局长的水平”。杨厅长对我的发言很满意,这也为后来争取项目打下了基础。 从12月7日开始连续一周时间我们就到杨厅长办公室“上班”,除了阐述祖厉河大桥建设对老区会宁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就是陪着笑脸给厅长添水续茶,因为认识厅长,厅长也不好说我们什么,这样死缠硬磨了好几天,不知道是被我们俩对事业的执着和真诚所感动还是太影响厅长的工作了,最后杨厅长不得不发话了:“尽快把会宁县政府建设祖厉河大桥的报告拿上来。”听到杨厅长同意了,我们高兴极了。急忙给县长贾汝昌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之后我急忙返回会宁,拿了“建设祖厉河大桥的报告”,家也没顾得回,直接返回兰州去省交通厅。P7-10 序言 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我认为,只有心里系着群众,干事想着群众,全身心投入工作是为了群众,这一辈子才是最有意义的,这才是最现实的理想和最大的追求。 我认识杨国雄同志是很早的,那时他在中川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卓越的工作业绩,使我对他的了解和印象一步步加深。 在工作中,虽然他没有惊天动地之大举,但在他平凡的工作实践中自然显现出来的这种爱民、为民的思想行为和“甘为孺子牛,俯身亲耕耘”的吃苦耐劳精神让人敬佩。 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无论在农村乡镇工作,还是在县直机关工作,心里总是想着为老百姓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在他的工作履历中,一路汗水,一路心血,洒向他苦心经营过的每一片热土。 他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向科技要效益,在土地上创增收;抓项目,修塘坝,建水窖,集雨截流,抗旱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组织开展乡村公路的勘测和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在他的大半生中,就是在父老乡亲生存的这片大地上,用地作纸,用汗作墨,描绘出了美丽如画、精彩动人的辉煌篇章:绿的是一片片农民群众的科技丰产田和荒山;清粼粼的是一处处农村塘坝积水和农户的窖水;层叠连片的是山村错有致的成片梯田;笔直顺畅的是通往各乡村的宽敞公路;甜蜜的是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一张张笑脸;慰藉的是他工作过的大部分乡镇的农民过上了好日子——青堂瓦舍,家电齐全,有摩托车,有农用车,有存粮,有存款。 杨国雄同志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初是一名村干部,由于工作认真,在群众中口碑好,被招聘到中川乡农技站工作。在农技站工作期间,他吃苦耐劳,在农技推广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被提拔到丁家沟乡任副乡长。他深入农户,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农民之所需和农民之所急,民意方面底子摸得清,对策提得准,在帮助农民开展集雨截流、抗旱生产、扶持弱势群体等民心、民生工程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表现出了在工作中非常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及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心、关心和敢于面对现实,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再次被组织上提拔到土门岘乡任乡长、书记。土门岘乡地处会宁西北部偏僻山区,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较为严酷,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国雄同志到任后,及时了解情况,摸准行情,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三四年间筹措项目资金近两千多万元,组织农民群众绿化荒山,修梯田,建塘坝集雨浇灌,修水窖解决人畜饮水,全民动员开展公路建设。几年间,土门岘乡各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2003年6月,组织上经过再三考虑,调任国雄同志任刘家寨子乡党委书记。刘家寨子属于全县大乡之一,基础薄弱,工作繁重。,任务艰巨。上任伊始,他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党委一班人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很快使该乡各项事业生机勃勃,齐头并进。国雄同志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全盘谋划工作的水平得到了组织上的进一步赏识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 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和省上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会宁是一个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公路建设在全省来说相对滞后,直接影响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2005年11月,组织上把这副担子压在了国雄同志的肩上,调他任会宁县交通局局长。到任后,他组织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跨沟过河,摸底查看全县乡村基本路况,认真研究,科学规划,拿出了全县乡村道路建设的总体方案,一场全方位的乡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在全县拉开序幕。由于战线拉得长,工作量又大,亲自不查看又不放心,所以在全县公路建设的这五年时间中,他常常是日夜兼行,吃住在工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路没少跑,觉没睡好,白发添了不少,休息睡觉都在思考”。是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五年时间,会宁的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家省级新闻媒体是这么报道会宁公路建设成就的:“近年来,会宁县的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其中国道3条251公里,省道1条117公里,县乡道路22条880.4公里,通村公路328条277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93%的乡通油路,85%的行政村通公路。一个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连接城乡、辐射周边、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为改善农村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新闻媒体的一篇篇真实报道,公开、公正地反映了他从政二十多年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而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动人事迹,反映了他心系群众,为民着想,为民造福的朴素情感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在家乡这篇热土上洒热血,勤耕耘,喜收获的奉献历程。每一篇纪实报道,就是对他工作片断的真实叙述,只要读完这些媒体的纪实性报道,你就对国雄同志一生的人生追求、理想目标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就会被他那种为了群众的幸福而忘我工作的创业精神所折服。 2010年4月,国雄同志调到县人大常委会任农业委员会主任,多半年后改任办公室主任,现在我们是同事。由于认识得早,又是朋友,在工作交流中坦诚相告,工作上全力配合。他告诉我,自己这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为群众多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已经尽力做了,回过头来想总结一下,就是把自己当时的想法、做法和一些媒体的有关报道加以收集、归纳、整理,编辑后出一本书,是对自己工作的回顾,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我对他的做法很赞同,其意义有三:一是把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总结出来,同志们可以学习借鉴;二是通过工作历程的详细回顾和工作经验的归纳整理,把他这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敬业干事精神载入史册,让青年一代学习推广;三是对子孙后代一个交代,让他们通过阅读这本书,得到启发和引导,学习他那种以民为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并使之得到发扬光大,代代传承,成为子孙后代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愿为共勉,是为序。 2012年4月28日 后记 时间如梭,生命如歌。人的这一生,就像一个登台的舞者,唱、念、坐、打,全靠功力。唱好人生一出戏如逆水行舟,既是风平浪静也难免坎坎坷坷,实在是难。不知不觉已年过五十开外,回忆自己大半生走过的路程,有坎坷,有平坦,有伤痛,也有欢乐,在领略了人间艰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最大的收获是领悟了不少为人之道和世间真谛。 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地方各项事业的振兴来实现的。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耳闻目睹了祖辈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劳顿,仍不得温饱的艰辛经历。在琢磨他们生存方式的同时祖辈们那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谋求发展的精神在时时刻刻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不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也让我秉承了这种坚强的性格。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提升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目标追求。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从十五六岁起,心里一直想着长大了自己一定要让生我养我的父母和养育了我的这篇土地上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从此发誓要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奋斗终身,在国家发展、地方各项事业的振兴中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从村干部到乡农技干部,从乡镇领导干部到县交通局局长,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乡公路建设,民生、民计的改善几乎就成为我人生的主题曲。多少年来,自己奔波于农家院落与田间地头,打水窖,集雨截流,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抓养殖,种棚菜,调整产业结构,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下沟涧,爬河塘,泥水里滚打,拦水修坝,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风雨兼程,翻山越岭,组织开展乡村公路建设。多少年来,自己舍小家,顾大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家乡经济建设上来。 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觉得对父母的孝道、对妻子的关心和对子女的关爱有些缺欠,但每当我看到经过自己努力工作,一个个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考上大学成才时;一些贫困户走出困境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存钱时;一些村的农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翻身大变样时;村村通上了公路,农民的土特产运出大山变成钱时,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我觉得我这一生舍小家,顾大家也值。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父母、妻子、子女不但没有埋怨我什么,他们都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现在回忆起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他们给了我事业的动力。 风过留声,岁月留痕。朝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奋斗了大半生,轮廓出了我基本的人生轨迹,也形成了我基本的为人之道和处世原则。一些媒体和社会人士对我的工作作了详细的报道,也作了公正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经过再三考虑,将自己的一些工作历程、经验、做法和社会各界的评价通过整理后编篡成书,一来是对子孙后代有个交代:让他们对我有一个全面地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让他们觉得我这辈子没有给他们“遗憾”就可以了;二来是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我的人生经历,对后代子孙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所启发;三是希望我们杨氏家族这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奉献社会的品质和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亲朋互济、邻里和睦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本书在整理、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和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2012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