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曾在散文《工作与人生》中诚恳地对年轻人提出忠告:“年轻的时候,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自己的一生要干什么。”王小波在20多岁时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写作。他践行着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他是“沉默的大多数”之一,但他是中国当代最“特立独行”的人。他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明确自己的生命是为写作而生的,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我们要进行抉择,思考适合自己的人生航向在哪里,明白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法国作家贝尔纳曾参加过一次报纸的有奖竞猜。报纸上的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画廊失火了,你只有一个机会选择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报社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的回答被认为是最佳答案,赢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是的,成功的目标不是最大、最远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成功的那个。人生的航向要驶向何方?我们能找到自己的最佳成功点吗?
我们如果试图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先了解自己的专长。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曾被老师喻为“一个四季豆,永远不会发芽”。这是因为,从上小学开始,朱德庸的语言学习就非常吃力,别的孩子花一小时就能学会的东西,他要花比别人多三四倍的时间才能学懂。为此,朱德庸的父母经常被“请”到学校里挨训,带着朱德庸求校长老师,才使他得以升人中学。然而,就是这个“四季豆”,却被父母发现有绘画的天赋,父母给他创造机会,让他独立创作,于是有了后来的《双响炮》等优秀的漫画作品。回忆过去,朱德庸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时拼命地去学习文学语言,那可能人们只能在贫民窟里找到他。朱德庸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并勇敢起航,直至走到了成功的彼岸。
年轻的你了解自己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你如果对什么事情感兴趣,那就可能是你的专长,快发现自己的专长,然后“术业有专攻”吧。
如果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然后要做的就是专注。
2009年,电影《阿凡达》在中国引起了轰动,为影片中的女主角配音的中国女孩乔季霖也因此一炮而红。乔季霖在中学的时候,就曾为众多的广告片配过音。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入配音行业,成为一名专业配音演员。刚开始做配音演员时,她觉得工作枯燥乏味,经常要了解演员角色的心理和嘴形,压力非常大。一次,她向做京剧演员的父亲抱怨配音工作的枯燥,父亲当时什么也没有说。但不久后,乔季霖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张碟片——里面都是京剧演员平时练习的场景,并且在碟片的背后写着“专注了就好”。看到京剧演员们为一句台词练习几遍、几十遍,乔季霖被深深感动了。从此,她努力做好自己的配音工作,并获得为《阿凡达》配音的机会。乔季霖说自己的成功秘诀就是——专注了就好。专注地盯着前方的梦想,然后奋力前行,不左顾右盼,不随意抱怨,那彼岸的花香会让我们沉迷。
我们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所以在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一个事业,未尝不是件幸福的事情。
有一位年轻人问一位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了一张纸,叠成小船放在身边的小河里。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无声无息地驶向远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关色、地位、名誉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的目标默然前行。这就是有些人做事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 愿意像故事中的那只小船吗?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一意前行,那成功之帆已经向你展开。明确的目标让人更有激情
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活更有激情,行动起来更有力量,成功的希望也更大。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只见树木而忽略了整片森林。辛勤的工作和一颗善良的心,尚不足以使一个人获得成功,因为,如果一个人并未在他心中确定他所希望的明确目标,那么,他又怎能知道他已经获得了成功呢?
一个人在明确一项目标之前,会把精力和思想浪费在很多项目上,这不但使他无法获得任何能力,反而会使他变得优柔寡断。当他把所有能力组合起来,向着生命中一项明确目标前进时,他就充分利用了合作或凝聚的方法,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大事者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人能够成功。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