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钰泉主编的《悦读MOOK》内容介绍:一位素昧平生的读者日前给编辑部来信,说他在一次旅途中偶然发现一本《悦读》,翻阅之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自小喜欢读书,爱逛书.肆,却从未见过这本杂志书,媒体上也未见有关的介绍。何故?
这位读者语重心长,点到了《悦读》创办以来一直未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宣传和发行工作尚不理想。尽管连年来通过口口相传,邮购等。途径,读者和作者队伍都在不断扩大,但距办刊的要求仍有相当距离。借此机会,说上几句。
褚钰泉主编的《悦读MOOK》内容介绍:《悦读》已办了二十七卷,我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读者。这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杂志的特点是“杂”,应尽量想读者之所想,供读者之所需。在内容上努力做到丰富多彩,触角广泛,信息量大,以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增长智慧,开阔视野,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一起来翻阅《悦读MOOK》吧!
特稿
关于解密档案的一段往事
创建中国现代民族独立国家
中国翻译之现状。兴耶?衰耶?
不做“网络移民”,便成“文化遗民”?——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和精英批评的态度方法
续貂录/关于胡乔木致胡耀邦的一封信
人物
握别——我与季思师
纪念路翎:一位夭折的天才小说家——为路翎九十岁冥寿而写
常风与抗战前后的中国知识界
闲话出版三十年
涓滴之水可以成江河——《国宝荟萃》的出版与两岸故宫的合作
忽然想到
历史的颠覆
往事
鸿爪掠影(三)(之七)
难忘干校里的逍遥岁月——对学部“五七”干校的追忆与反思
文史杂谭
近代史中的老牌《申报》
书与插图
悲剧的诞生
艺苑杂谈
为什么《一次别离》获奖
海外书情
珍贵的文学史料——老派的原子间谍——乔伊斯的隐秘世界——变迁中的罗马城——叛逆的才子——不息的生命变迁——古书的现代命运——面对大自然的拜伦
书海巡游
有此一说
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美国一些学者的如意算盘——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富豪计划送子女出国留学——中国学生增加使美国大学回到了淘金时代——一万三千个学童每天跨境到香港读书——农村高中教育的欠缺导致我国人口素质的下降
历史往事
“我向党中央讲真话”
为习仲勋平反
老兵返乡
读者点题
为宋庆龄辟谣
人物志
温家宝总理引用古文选髓
第一个被错误批判的元帅——刘伯承
邓拓与毛泽东
奉化认祖
宋美龄以静坐养生
国情点滴
贫富差距源于建国之初
统计数字的“谜局”
中国在南海为何望油兴叹
中国制造凭什么在国外比国内便宜
信息荟萃
外国是如何管理公车的?——不同的校庆——台湾的“第一千金”——精心办好“两会”——作家代笔风波——中国坐上了全球艺术品市场头把交椅
四面八方
照片背后的故事
美国对中国展开的网络外交
林彪“九八手令”怎么会有两份
中国皇帝短命多
养生之道
粉碎谣言——“晚上一杯奶,有个好睡眠”
维生素C能预防和治疗感冒吗?
别被酸性体质忽悠了
我一九七九年调到同际问题研究所,在图书馆发现FRUS,如获至宝,像发现金矿一样。那个图书馆进书及时,一九四九年的已经上架。我钻进图书馆,详细翻阅自雅尔塔会议以来有关中国和远尔的那儿卷,外加历年国会记录等等,经过大半年时间,写出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台政策的详细决策过程,在当时是国内第一篇根据最新外国解密档案写成的有关这一热点问题的论文。由于材料很多,我决定写一本书。一九八二年正好有机会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就一头扎进图书馆和档案馆,无尽宝藏,任你挖掘。我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曾专程到华盛顿去国家档案馆查阅资料。那时档案馆尚未迁入新址,旧馆设施陈旧,比较拥挤,在密密麻麻的卷宗架旁边摆了一些长桌供阅览。不过手续十分方便,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敬业而热情。接待我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对我研究范围的资料如数家珍,查找效率极高。他们的业绩是以查阅资料的人次和数最计算的。这也是一种激励机制。我曾遇到提出要看的文件在目录上有,但是标明此件暂不公开。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竞怂恿我根据《知情权法》去向有关部门申诉,要求开放,如不允,还可到法院告他们。我大为惊讶,说外国人也能告吗?他说能,已经有先例,有一位苏联学者告过,而且胜诉。此前我知道有美国学者运用此“法”胜诉,并根据争取到的档案写出一本书,但是不知道此权利还包括外国人。我同的档案管理者与“机要员”混为一谈,以保密为已任,养成一种心态,越少让人知道越好。而美陶相反,他们站在档案馆立场,越多公开越好,因为这是他们的财富。这一遭遇使我大开眼界。当然我不至于因看档案而打异国官司。还有一事令我意外,我在华盛顿只呆两星期,由于国家档案馆正进行内部整理,在我逗留期间有一部分我要的卷宗不在架上。谁知我回普林斯顿不久,又接到档案馆那位接待我的老先生来信,告以现在这部分档案已经上架,你可以过来看了。这种服务态度真使我受宠若惊。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