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当前,却苦练小提琴!?
“在我长大成人的这些年,妈妈的一些朋友总会对她说,我打篮球纯粹是浪费时间。她没少因此受批评,但还是支持我打篮球;因为她说看我打篮球时非常快乐,她希望我过快乐的生活,所以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趣的是,当我成功进入哈佛大学后,那些曾经批评过我妈妈的人反而来追问她,该让自己孩子从事什么运动,才能考入哈佛?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转变。”
的确,在林书豪还没有在NBA突然蹿红前,他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小有名气了——谁不希望自家有个读书好又会打篮球、文武双全的帅气儿子?可这样的全才又怎会是天上掉下来的?学习打球两不误,早在读小学的时候林书豪就是这么做的了。
和林书豪同为国王学院小学篮球队球员的莱恩·格拉斯哥,至今还忘不了这个令他又佩服又嫉妒的队友:学习厉害,打球也厉害,国王学院当时六年级每个班有50多名学生,但风头都让林书豪一个人抢走了。
上学也要带着个篮球,每天都要打好久,可一到考试还是拿全A,参加单词拼写比赛也能代表班级出赛……格拉斯哥坚信,即便林书豪不打NBA,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业也必将成就非凡,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这个小个子。
小个子?没错,当时的林书豪在同龄人中一直算是矮的——设想一下吧,上高中时他还只有1.6米高,体重刚过110斤,小学时得瘦弱到什么程度?但在国王学院的校队,林书豪可是绝对的核心,如格拉斯哥所言:“如果一场比赛我们队以29比26击败对手,那么其中有22分都是他得到的。”虽然身高体重力量劣势明显,但凭借过人的速度和扎实的技术,很少有人能防得住他。
林书豪“小学职业生涯”最神奇的个人秀,发生在六年级赛季临近末期时。当时国王学院队迎来了一个劲敌:都柏林山谷基督学院队。大家都对这场比赛非常重视,希望能在对手身上取得胜利。
可就在球员们忙于赛前热身时,大家突然发现:林书豪还没来!这可是个从来不会缺席比赛、球队也缺不得他的人物啊!整支球队都慌了神,“寻觅大兵林书豪”取代了热身练习,但直到比赛开始也没有找到他。不得已,国王学院队只好以残阵迎敌,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寻人行为一直延续到上半场结束毫无收获,球队则以10比16落后。
谢天谢地!中场休息的时候,国王队的“国王”、他们的皇牌球员终于现身了!可在格拉斯哥的记忆里,那出“王者归来”的好戏开幕并没有那么激动人心,因为林书豪看起来很疲倦,好像根本没睡醒一样。有人忍不住问他,到底跑到哪里去了?林书豪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练小提琴去了。”
大赛当前依然苦练小提琴?投篮还能保持手感吗?队友都暗自为林书豪捏了把汗。不过,核心归来总是件大好事。最后的结果也如预期般圆满:国王学院队成功上演逆转,最终以2分险胜。
但是,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林书豪的篮球前景,毕竟谁也无法否认,身高体重弹跳诸如此类的先天指标,对期待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美国少年们有多么重要。父母都是没什么运动天赋的普通人,林书豪能不能长到1.8米都是个疑问,他能有多少资本和人家比?
“比如我的朋友贝斯特,他是中学校队的橄榄球明星,”格拉斯哥笑着说,“每次看到贝斯特那强壮如牛的体格,我都忍不住回忆起林的豆芽菜身材,当时真是为他的运动生涯担忧啊!”
可林书豪父母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因为他们也没有刻意将包括林书豪在内的三个儿子培养成NBA球员。对于喜欢打篮球的他们,父母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只要把书念好,球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可如果成绩退步了,那对不起,要压缩打球时间用来补课。 “为了有更多时间打篮球,书豪总是抓紧时间认真把功课完成,事实上,打球反倒对他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林母解释道,“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在美国,行行出状元,遵循孩子的喜好诱导他成长,总比强行按照父母的意愿培养要容易得多。打篮球无疑是书豪的最爱,像NBA选秀前在拉斯维加斯试训那段时间,看他每天都早早起来练球,我真的觉得很辛苦,但他却觉得很开心。我们支持他在大学毕业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得有起码的学识,所以学业是绝对不能荒废的。”
由于林书豪本人的坚持,他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篮球;也由于父母的坚持,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这无疑是个令人羡慕的发展轨迹。吃出来的“先天优势”
在父母看来,虽然自己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并没有任何偏私之处。但小书豪无疑是最幸运的。
首先,哥哥书雅练习篮球时,父亲林志明还是个“菜鸟训练师”,而且亚裔家庭普遍对篮球不感冒,甚至不知道如果有志将孩子培养成职业选手,究竟该参加什么比赛,抑或进行何种特训——书雅也因此错过了打初中联赛的机会,那个时期正是最佳的成长阶段。P15-19
“在美国,人们认为亚裔只是读书好,根本不可能在NBA成功。可读书好的亚裔小伙林书豪,却是个例外,他抢尽了所有人的风头。”
——著名评论家Helen Zie
在美国情人节的夜晚,他成为很多球迷的完美情人!
——《纽约时报》
他就是尼克斯的纳什!
——《华盛顿邮报》
他连续六场的表现惊人!在一周内从底薪替补变成励志英雄!
——《华尔街日报》
他是唯一一位重新定位自己国家的亚裔NBA球员。
——《时代周刊》
他的拥趸来自全美各地,东至马萨诸塞州,西至加利福尼亚州。
——CNN
哈佛大学包揽了44任美国总统之中的8任,但在成百上千的NBA球员中,却一共只有过4名。
——《南方周末》
南洛杉矶的黑人小伙开始把裤子往上提,而且猛学微积分了。
——美国网友
又一件我们黑人的宝贝被抢走了!爵士乐、摇滚、黑人英语,现在居然轮到了篮球?
——黑人喜剧演员Larry Wilmore
林书豪是左宗棠之后纽约人最喜欢的亚洲人。
——Twitter网友
推荐序 林不疯狂,我疯狂!——马重阳
1 从童年到传奇
有其子,必先有其父
从反对到鼓励,不一样的林妈妈
三岁爱上篮球,五岁踏上球场
小学“职业生涯”神奇个人秀
“感谢上帝,我是最幸运的”
“华裔”不是标签,“赢”才是!
“天才”被迫读哈佛,只为能打NBA
2 命运绝杀,勇者进阶
几度欲退学哈佛
一不小心撞上了“新秀墙”
命运之神:史上第一位黑人主教练
一部疯狂训练机器诞生了
天道酬勤,哈佛春天如期而至
意外爆红NCCA赛场
独挑康涅狄格,震惊全美
无奈成众队“眼中盯”
“职业篮球是我要追求的目标”
3 选秀的落寞:篮球圈里哈佛啥都不是
小将初露NBA,略显锋芒
伯乐相中先跑的“马”
“超级面霸”的艰难试训之路
“菜鸟”被湖人放了鸽子
4 踩着状元秀爬上去
横下一条心,决心挤进NBA
终于赢得NBA合同
恶斗戏耍状元秀,撞开NBA大门
一战成名,纽约沸腾
阴差阳错荣归“勇士”
从落选到成名,签约排场堪比巨星
5 直面惨淡人生的真“勇士”
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百折不挠的“中华英豪”
终生铭记的第一次
曝光率太高,低调为好
被勇士下放,的确伤不起
场上虽失意,哈佛终毕业
巧妙摆脱人生窘境
上帝假装的祝福
6 停摆期,彷徨的守望和游荡
NBA停摆,不确定的未来
“哈佛素质”成就“零输豪”
独一无二的训练狂人
试水CBA,左右为难的抉择
7 心酸曲折的重返麦迪逊之路
被勇士放弃,转投火箭
火箭二裁林书豪,伤不起
签约尼克斯,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
8 一个人的孤单成名史
尼克斯的亚裔小将
三进三出,机遇与挑战并存
最佳拍档菲尔兹甘当绿叶
借宿沙发所引发的奇迹
“林风暴”传奇拉开序幕——众人皆知的哈佛小子神奇之旅
蹿红后成了淡定哥
虔诚信仰就是奋斗的精神力量
成为牧师是我的理想
从大学到NBA,从未闹过绯闻
9 凡人林书豪大爆发背后
台北篮协为何错失“归化先机”
美国队,是林书豪的下一站?
感谢他的,何止纽约人?
我们期待更多林书豪
林不疯狂,我疯狂!
马重阳著名篮球解说员
“林疯狂,林疯狂,林不疯狂我疯狂!”
君子起床喊三遍,这一天神清气爽。这句话是我刚编的养生El诀。
如今看NBA,就是看林书豪,体会疯狂。林书豪最开始出名的时候,大家管他叫“一周耶稣”,或者叫“~周上帝”,凡是大家都这么叫了,约定俗成了影响深远了,都是有点道理的。这里面有说他神奇的意思,有说他有信仰的意思,也有参照某个大神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云云,或者穿着多少号球衣的上帝本人,说到头了,把上帝他老人家用上了,就表示最厉害了。
我转播比赛的时候也引用,但是宣传纪律是不让说上帝什么的,不提宗教信仰,到我这,我给改改,我说叫“一周天子”。干主流媒体也挺不容易呢,很多词从脑子转到嘴的时候就给改了词儿了,好不好的,起码比不提强,表示一种尊重。
现在大家不叫这个了,人家可不是一周了,看上去要永远当E.,e-7,都叫他“林疯狂”。你看他那个样子,淡定从容的,怎么也不疯狂,可一个黄皮肤小个子在黑人堆儿里能干那活儿,这个事情太疯狂了。
真实发生的故事,从来都比大片里编的还疯狂。从一个睡沙发的边缘穷鬼,到万众瞩目的大明星,马上就要挣几个亿了,人家还是那样睡眼惺忪语态安详,就愈发疯狂。要搁经济危机以前,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儿是美国梦,但如今美国没那么香了,风景咱这独好,可是咱这到底缺的是什么?
人是不是得有点信仰?
咱们都从小有共同信仰,唯物主义无神论。人就活一辈子,没天堂没地狱,包你没下辈子,你这辈子要干什么,又得信,又得念叨时刻提醒自己,所以叫信念。但不管怎么叫,前提都得是相信点什么,想干点什么,最后是能不能坚持。
人人小时候都有理想,我说我没理想,想干呆着还衣食无忧,其实也是理想,就是不敢信呗,你问谁为什么不能坚持理想,回答大半是“生活所迫”。林书豪为什么成功,人家坚持自己。在球场上把自己对比赛的理解都一五一十地发挥出来,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结果成功了。
咱说实话,有些人打这个。有几场卯上了,后面压力就来了,我行不行啊?都看着呐?以后怎么办啊?开始哆嗦,一五一十的就没了。三脚猫就露了馅儿了。
中国人,还是凭实力,实力就是我打八折自毁长城我还能跟你支吧支吧,我得有多大实力?缺的是潜力。人家外国人,有多少发挥多少,还能老超常发挥。中国人为什么发挥不出来?压力。
林书豪的故事告诉我们,上天赋予了我们能力,社会给予了自己压力。有天么?有社会张嘴跟你说话了么?实际上还是自己,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失败了同样是独特的,都是每个独特个体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林书豪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本书的作者尉桐赫老师是我多年的好友,《体坛周报》报道NBA的资深编辑,胖胖乎乎的戴着圆眼镜。他傲然屹立于中国篮球记者圈,是在于对篮球界的八卦消息通天彻地、无所不知。对球星场内场外、从头到脚、穿衣戴帽、外衣内衣知道个底儿掉。
当我得知他要写一本关于林书豪的故事,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中文的最全面的同时也是三百六十度揭秘林疯狂的八卦全书。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时代,让这亦真亦幻,疯狂地来吧!
《体坛周报》著名篮球记者(尉桐赫)独家揭秘林书豪的个人奋斗史!
《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汇集林父林母、亲兄弟、小学中学队友、哈佛室友、教练、NBA队友等诸多人物对林书豪的回忆和评价。揭秘了林书豪成名前的奋斗历程、内心世界。
《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林书豪,甚至包括他的恋爱史恋爱观、个人信仰等。
除此之外,本书还揭秘林书豪经典战例背后、魔鬼式训练、NBA早期职业生涯、两岸篮协抢人大战内情、美国篮球圈里的事……!
奥巴马惊叹,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姚明说,这简直是青蛙王子真人版。
林书豪告诉你——“高富帅”不是梦,不拼爹娘拼疯狂!
在尉桐赫编著的《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面前,《蚁族的奋斗》《奋斗》神马的,都弱爆了!
第一本最全面360度揭秘林书豪NBA成功秘密的八卦全书,告诉一个你不知道的林书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