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编著的《生吧生吧》描述了在现代都市四个“80后”女性身上围绕生育问题所发生的种种悲喜。80后都市女性的新新研究“生”之路,有了娃,犹豫变干脆,软弱变勇敢,我们是新时代的火辣娃妈!谨以此书献给:广大已婚未育,还在为生娃问题不屑、纠结、观望、烦躁的80后女性们。
秦天编著的《生吧生吧》讲述了:在全社会的持续聚焦下成长起来的80后们,如今都已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正是当下中国社会最具活力的主力军,相当多的80后已经或即将迈入婚姻的殿堂,也纷纷迎来了生育或即将生育的人生大课题。虽然生长于一个日益自由开放且富足的年代,然而生育对80后女性事业及身心的影响却从未消歇。《生吧生吧》描述了在现代都市四个“80后”女性身上围绕生育问题所发生的种种悲喜。这四位女性,代表了现代都市80后女性的几种不同的面孔,她们是:性格清淡的妇产科女医生莫晴,争强好胜的外企职员王莹,追求个性时尚的杂志编辑阮乔,温柔却执拗的家庭主妇白安安。四位女性性格各异,生活方式和交际圈不同,对生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但无论情愿与否,她们总是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因为生育,她们经历着婚姻的紧张、家庭的压力、职业的变故与健康的风险,在彼此守望相助的温馨氛围里,从小女儿的自我中心逐渐转变,领悟到“养儿才知父母恩”的真理。
在这个城市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女人,美丽的,温柔的,知性的,泼辣的。有人说,每一位女人都是天使,有着隐形的翅膀。然而无论是潮女或是公主,是万人迷或是清纯萝莉,终有一天,天使会折断了翅膀落在地上。这个地上,就是——产房!
施敏生娃那天,是春寒料峭的季节里少有的艳阳天。婴儿在众人翘首以盼的日子里迟迟没有动静;然而大家稍一懈怠,立即破茧而出——母亲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在第一次过招就已经定下了基调。
产房总是这样,撕心裂肺,触目惊心。新妈妈浴血奋战,新生儿奋力挣扎,无论用“哭爹喊娘”,还是“撕心裂肺”,任何形容词都不足以准确描述其惨烈程度。
一声婴儿的啼哭骤然响起。手术床上的施敏带着温柔而充满母性的微笑,脸上已经汗泪交杂。待新生儿与母亲被推出产房,年轻的医生才迅速脱掉血淋淋的手套,揭下口罩—一那是一张姣好的面孔,此刻却透着疲惫。她走到手术室外,找到手机,开始翻找姓名,她的声音略略有些哑:“王莹……”
此时的王莹正躺在牙科门诊的台子上,口齿不清地对着电话发号施令:“怎么回事?布幔到现在还没有到位?今天中午十二点之前必须完成,否则我后面的声光电都要给你拖着。我有电话进来,就这样——啊,是李总啊,很久没联系了。您说……好的好的……我马上把电话号码发给您……别客气……好的,我们再联系。”王莹一边继续切换手机的应答,一边对着一旁不耐烦的牙医做了个sorry的口型,“喂……莫晴……”
莫晴的声音无风也无雨,“施敏生了,有谁以前答应过照顾的,赶紧到医院来。”说毕,便挂了。
白安安嘲笑过,看莫晴跟王莹打电话,就像在看谍战片的现实版|果然一个风象、一个火象,一煽一点就着。从来不需要多费口舌,也从来不能多费口舌。水象的白安安就不同了,打电话从来不知道怎么跟人说再见,总是等着对方先挂电话,才怔怔收线。
放下电话,莫晴无意识地走到窗边。外面暖暖的日光,突然让她有些懒。愣了一会儿,继续低头打电话。
这样暖暖的曰光也照在咖啡厅里,落在正做采访的阮乔身上。阮乔突然觉得有点恍惚,分不清是这春日的阳光,还是眼前的美女散发的芳香。
李少媚是城中颇有名望的主持人,在莺莺燕燕一般的电视台里,硬是走出了一条人文民生新闻的路子,不张狂,不煽情,不偏激,去年拿了全国“金话筒”,在省台还是头一遭。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忽然对着百万市民告假,原因居然是为了生娃。
阮乔羡慕地看着眼前的李少媚,人家举手投足都充满韵味,再看自己灰扑扑的裤子,于是像生怕唐突了佳人一样赶紧两腿并拢、腰杆挺直,放平声线开了腔:“那么你得到怀孕的确切消息之后,立即宣布了退出主持人的岗位。您是怎么想的呢?”
李少媚摸摸还没有大起来的肚子,轻扬的嘴角又让阮乔失了一小会儿神,“我认为,做母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角色。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一个好妈妈。事业和家庭是无法兼顾的,而我选择了家庭。”
阮乔心里一万个不以为然,职场上喜新厌旧的顽固癖好承载不起任何缺席,尤其是媒体行业。迎合受众是宿命,任性的风险成本实在难以预计。
但看着李少媚那人如其名的幸福笑靥,阮乔往常的凌厉一点也使不出来,只是客套地说:“看来你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
李少媚立刻捕捉到了弦外之音,反应迅速,“我认为这与传统或现代没有绝对的关系。你有孩子吗?”
阮乔有些惊愕,腿立刻疼起来。从两岁记事起,她逢到紧张时刻,必膝盖酸麻。小时候是看到动物园里长着喙的任何生物;现在,是与怀孕有关的一切。她赶紧摆手,“没有,没有。”
李少媚了然一笑,“等你怀了孕,你就会更理解我的选择了。”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