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黎编著的《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共分为八章,主要研究帛书本《老子》的四种英译本。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交待了论文的起因、研究目标与方法、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从批评模式中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维度出发,揭示四译本对原文内容的再现、对原文形式的重塑和对原文风格的移植。第八章是结语,主要是回顾和总结本研究,并指出该课题的意义及其有待探讨的问题。
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往与对话的时代。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深深吸引了西方世界眷注的目光。弘扬中国文化,并将其翻译、介绍给世界,成为翻译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任务,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典籍英译即把中国典籍翻译成英文,它构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面。 翻译学由翻译批评、翻译理论和翻译史共同组成。翻译批评在整个翻译研究领域里不可或缺,它起到了沟通翻译理论与实践、沟通翻译实践与社会接受之间的桥梁作用,冯晓黎在《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一书中对翻译学进行了详细解释。翻译批评是对译者、译作和翻译过程全面的评价,是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等层面,对包括文化差异、语言转换性、创造性、方法、手段、作用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分析。翻译批评具有多种功能,具体体现在分析译文文本、构建翻译理论和指导翻译实践上。通过翻译批评,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译作,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译作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观念和翻译方法。简而言之,翻译批评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翻译批评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标准,因此应该遵循开放的翻译批评原则。通过《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理论完善,建立一个系统的、合理的文学翻译批评体系是评定译本的有效模式,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有效的批评体系可以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