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特别是老百姓对我们整个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去年(2008年)我们经过了省里的抽样调查,老百姓对我市的小康社会满意度达到94?8%,是目前江苏省所有达到小康社会的县市里老百姓满意度最高的。我们有三句话: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一个不含水分是说明我们这25个指标确实都达到了。是所有人家里的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都提供给它,就在这个里面随机调查,通过这个调查,老百姓认可。”
——摘自某公开报道
所谓民意,是指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民意调查,是指通过抽样调查、电话提问、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民众的政治意愿或对某一热点问题的意见、要求和想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民意、顺应民意。从政府统计层面看,民意调查并不是某几个人甚至某个人随便弄个题目往网上一挂,然后看看反馈意见,或者随便打几个电话,了解一下对方的想法这么简单。
在过去几年中,社会各界呼吁公开、透明统计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省统计部门纷纷设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以更好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国家统计局也于2009年6月23日正式开通12340全国社情民意调查热线电话。这标志着政府部门在全国统计系统原有25个省(市、区)统计局成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上,将越来越重视民意调查,努力搭建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现在的问题是,民意固然重要,可是究竟谁来实施民意调查却一直悬而未决,这关系到民意调查结果的公正和可信度。
在我国,目前大量的民意调查尤其是民众对政府施政满意度调查,基本掌握在政府相关部门手里,而在西方国家这主要是由媒体进行的。
按理说,民意调查由政府部门实施,权威性强、可信度高。但显而易见,如果由政府部门外的社会独立机构操作,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些独立机构不仅具有专业调查能力,而且必然会考虑自身行业信誉,尽量让调查结果做到客观、公正,避免发生大规模造假丑闻,否则这个行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民意调查结果如果直接与当地领导政绩挂钩,就难免会遭到扭曲和篡改。
从目前我国专业统计机构的民意调查职责看,主要是承办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社情民意调查,为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社情民意信息;密切关注、及时反映民众对社会热点、难点、焦点以及突发事件的态度与看法,使得来自公众的主流声音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和参考;通过对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测评,对政风行风进行评议调查以及社会民众对政府和行业满意度进行调查,反映百姓对公众形象和施政成效的评价与看法;规范、指导和管理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政府统计部门开展民意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评价、需求、感受,克服政府统计部门上级评价下级、领导评价干部的弊端,创造性地把群众是否满意与干部政绩挂钩,促进社会和谐。
民意调查评价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状况、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群众满意度8类60项指标组成。
其中,群众满意度是指从教育、卫生、治安、环保、社会保障、干部作风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方位了解群众对党委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实际工作成效的直接感受。
民意调查过程共分3个层次:一是调查中心通过电脑辅助电话访问系统(简称CATI)得到群众满意度,这个比重占50%;二是通过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得到群众满意度,这个比重占25%;三是当地干部意见,这个比重占25%。容易看出,比重最大的是民意。 电脑辅助电话访问系统的具体过程是,调查员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电话用户,然后从中甄别、选择合适的被访者进行电话访问,把访问结果直接输入电脑,电脑自动进行逻辑验证和统计,这样能很好地省却面对面访问的上街入户、问卷复查、问卷编码、数据录入等烦琐过程;同时也不必进行开会动员、层层发动,而是可以一竿子到底,有效避免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统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速度快、成本低、质量高、可控性好、保密性强。
但是也容易看到,凡是与干部政绩挂钩的因素都容易受人为干扰,民意调查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统计部门独立性不强的背景下,这种情形几乎一定会发生。
例如,读者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官员们嘴边常挂着“老百姓的满意度很高”这样一句口头禅。按理说,老百姓的满意度高是好事,即使这句话从老百姓自己的嘴里说出来也要考证一下是不是被迫的,可想而知这种话从官员的嘴里说出来是怎样的可笑了。
以下这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根据中共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江苏省提出了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目标,并且引进民意调查机制,规定民意调查满意度超过60%才能认定该县(市)全面小康达标。
在2008年末的随机电话民意调查中,江苏省××市(县级市)的民意调查满意度高达94.8%。该市市委书记面对记者采访大言不惭地说:“去年我们经过了省里的抽样调查,老百姓对我市的小康社会满意度达到94.8%,是目前江苏省所有达到小康社会的县市里,老百姓的满意度最高的。”
而真实情况呢,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为了配合这次调查,当地干部层层宣传、落实,要求家里有电话的受访群众一定要按照事先发放的标准答案回答。不少中小学校还专门放假一天,让这些孩子背熟答案后贴在电话机旁,协助家长“应对”电话调查,答对者至少可以奖励200元现金,并免缴144元的全年电话月租。
记者发现,标准答案中有这样的规定:无论家庭人均收入实际是多少,农村居民都必须回答年收入是8500元、城镇居民回答是16500元;无论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都必须回答参加了;无论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意,都必须回答满意。试想,这样的民意调查结果还有什么可信度可言呢!
遗憾的是,这种情形并非该市独有,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记者采访到的一位小学生说,他也被放了一天假在家里背答案,“遗憾”的是他家里并没有被抽到,所以不能得到“奖励”;如果他有机会接受电话调查,也一定会按照“标准答案”回答的。
由此可见,政府统计部门虽然是权威机构,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惩戒措施,调查结果就难免弄虚作假。在本案例中,固然有组织胁迫、社会风气等问题,但也与民意调查的方式方法有关。
中学英语课本上有则故事说,拿破仑将军在部队视察时经常会逮住一位士兵按顺序提问这样三个问题:“你多大啦”“参军几年啦”“我的两次战役都参加了吗”,于是就有军官统一制定“标准答案”,要求士兵背熟了按顺序回答:“21”“3”“Both(都)”。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