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经典珍藏)
分类
作者 张明林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一生博学多才。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酷爱历史的毛泽东通过读古今中外历史文献,大量广泛而又深入的人际交往,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治乱、文治武功,世界著名人物、古今诗书文章、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国际友好人士皆有评价、研究和体悟。除了以上这些,毛泽东还广泛涉猎过与此有关的大量史料,以及各种有趣的野史稗乘、笔记小说。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在评点古今中外时可以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他在日理万机之际,反复阅读,并作了不少评注和圈点。情感如潮,溢于笔下,这本由张明林编著的《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经典珍藏)》,是这位政治家最恢宏的感叹,也是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五千年历史发展风风雨雨的无尽思量。

内容推荐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经典珍藏)》由张明林编著,在谋篇上匠心独运,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在近四十五万字的著述中,依次对每一位被评点的人物分三部分加以叙述。

第一部分“毛泽东评点原文”,是选自公开出版的毛泽东有关选集、文集、文稿、书信、诗词、文史古籍批注,以及各界人士回忆和研究毛泽东的著作。

第二部分“人物简介”,是编著者对毛泽东评点的人物的介绍。行文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均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身份和个性的主要事迹,写得较为平实、准确、精炼。

第三部分“评点解析”,是编著者对毛泽东评点原文的解析。着重说明毛泽东评点人物的背景和用意,交代毛泽东与所评点人物之间的认识、理解或者交往和情谊;还注重探讨毛泽东知人论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如是评论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些探讨性见解,编著者力求接近毛泽东评点的原意,以便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和引发更多的思考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经典珍藏)》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上卷 毛泽东评点古代人物

 “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

——毛泽东评点商纣王

 “孔夫子是革命党,不可一笔抹煞”

——毛泽东评点孔子与孔孟之道

 “是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

——毛泽东评点商鞅

 “百代都行秦政法”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

 “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毛泽东评点刘邦

 “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评点项羽

 一误再误

——毛泽东评点陈胜、吴广

 贾谊是秦汉历史专家

——毛泽东评点贾谊

 要有“五不怕”精神

——毛泽东评点司马迁

 “他很能坚持真理”

——毛泽东评点赵充国

 刘表虚有其表

——毛泽东评点刘表

 “真男子,大手笔”

——毛泽东评点曹操

 勤于调查,多谋善断的榜样

——毛泽东评点郭嘉

 要多读书,提高素质

——毛泽东评点吕蒙

 “当今惜无孙仲谋”

——毛泽东评点孙权

 矛盾一生被杀

——毛泽东评点谢灵运

 “有刘秀、周瑜之风”

——毛泽东评点韦睿

 “专听生奸,独任成乱”

——毛泽东评点梁武帝

 “为之神往”

——毛泽东评点陈庆之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评点李世民

 “简直是了不起”

——毛泽东评点武则天

 “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毛泽东评点徐有功

 高才博学,少年英发

——毛泽东评点王勃

 “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毛泽东评点姚崇

 “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毛泽东评点李白

 “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毛泽东评点杜甫

 一代古文大家

——毛泽东评点韩愈

 “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

——毛泽东评点柳宗元

 一代诗鬼,天妒英才

——毛泽东评点李贺

 言过其实,无能之辈

——毛泽东评点宋太宗

 “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

——毛泽东评点司马光

 脱离社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毛泽东评点王安石

 屈从于皇帝的政治投机者

——毛泽东评点秦桧

 放牛娃得民心者得天下

——毛泽东评点朱元璋

 “讲海瑞,我很后悔”

——毛泽东评点海瑞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毛泽东评点李自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毛泽东评点蒲松龄

 从理想到毁灭

——毛泽东评点曹雪芹

 “一切善良的人总是容易对敌人抱有幻想”

——毛泽东评点石达开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

 寻找“大同”真理的先驱者

——毛泽东评点康有为

 “真理所在,毫不旁顾”

——毛泽东评点谭嗣同

下卷 毛泽东评点现代人物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毛泽东评点孙中山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毛泽东评点母亲文素勤

 严父促长成

——毛泽东评点父亲毛顺生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评点蔡元培

 “所向披靡,令人神往”

——毛泽东评点章太炎

 与时俱进的革命者

——毛泽东评点柳亚子

 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

——毛泽东评点李大钊

 “和李达的争论,我是错误的”

——毛泽东评点李达

 “非革命的民主派”

——毛泽东评点胡适

 “厚今薄古的专家”

——毛泽东评点范文澜

 “想知道一点唯心主义,还得去找他”

——毛泽东评点冯友兰

 “一小差就开到泥坑里去”

——毛泽东评点张国焘

 “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评点叶剑英

 “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毛泽东评点彭德怀

 “是正确的领袖人物”

——毛泽东评点刘少奇

 李立三仍然是我们的同志

——毛泽东评点李立三

 “有侠气,爽直”

——毛泽东评点陈毅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评点杨开慧

 “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

——毛泽东评点罗荣桓

 “真正的群众领袖”

——毛泽东评点刘志丹

 “绵里藏针,柔中有刚”

——毛泽东评点邓小平

 “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

——毛泽东评点陈伯达

 “有时真理在一个人手里”

——毛泽东评点陈云

 “很会写文章”

——毛泽东评点姚雪垠

 “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毛泽东评点陈永贵

 “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

——毛泽东评点郭小川

 “得力助手,绝不能下放”

——毛泽东评点田家英

 “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毛泽东评点毛岸英

 “我不是天才。我本来是想当一名教书先生”

——毛泽东评点毛泽东

试读章节

“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

——毛泽东评点商纣王

纣王的名声历来不好,自古视之为“万恶无道”的人。但毛泽东一反千古定论,肯定其杰出才能和历史功绩,分析了他亡国的原因,见解独到,鞭辟入里。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虚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摘自毛泽东1958年11月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见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15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版)

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比干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微子反对他。纣三去打徐夷(那是个大国,就是现在的徐州附近),打了好几年,把那个国家灭掉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他这个国家为什么分裂?就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通外国。给纣王翻案的就讲这个道理。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微子是汉奸。周应该封他,但是不敢封,而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后来武庚造反了,才封微子,把微子封为宋,就是商丘。

——摘自毛泽东1959年6月22日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

【商纣王简介】

帝辛(?——约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后世称商纣王,在位52年。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帝乙死,应立长子启,因启母贱不能立,而立少子辛为帝。帝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帝辛敢于革除先王旧弊,不再屠杀奴隶和俘虏。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补充兵源,参军作战。他蔑视陈规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选贤任能,唯才是用,不论地位高低;择后选妃,不分出身贵贱,立奴隶之女妲己为后,宠幸倍之,唯言是从。

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杀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对俘获的大批俘虏又消化不了,造成负担。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

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今墓尚存。

对商纣王罪状的置疑与反驳

自周王朝以来这些对帝辛肆无忌惮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置疑与反驳。在现存的典籍记载中,首先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点的,是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贡。针对一拥而上抹黑帝辛,子贡一针见血地指出: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罕十九》)

子贡作为孔门弟子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常相鲁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感觉,一语道破了“千年积毁”现象的本质:“天下之恶皆归焉”,所有的曾经见过的罪恶和所有的人们能想象到的罪恶,都“归”于帝辛的头上。所以“君子恶居下流”,千万别当失败者,其结果是极其可悲的。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都极可怜,但像帝辛这样被肆意抹黑的却绝无仅有。

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纣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纣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转引自宋英泽:《故都圣贤——殷·受辛》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翻开《尚书》《史记》等,桀有的罪恶纣都有,而桀没有的,纣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象的罪恶的集大成者,亡国是其罪有应得。

但是,景身经历了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识分子、抗清义士顾炎武在亡国之后沉思细想,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个帝国的衰亡,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至于积重难返,非鼎故不足以革新。因此,在研究历史时,但颇有一些政治家的意味:前人多言殷亡于“纣之不仁”,“吾殊谓不然”,顾氏如是说。并列举了自盘庚以降,商王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径,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适逢其会,换了任何人,都无法挽救商王朝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帝辛与崇祯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起前几任帝王,勤政、英明的多,但帝辛“适逢其会”,做了亡国之君。无怪乎崇祯帝临死前仰天浩叹“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家国沦丧,众叛亲离,此恨曷极!故帝辛自焚,崇祯自缢,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到了现代,置疑与反驳声势愈演愈烈。胡适做了一篇论文《说儒》,指出《诗经·商顷·玄鸟》诗中“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殷受命成宣,百禄是荷”,是歌颂商族中的一个伟人,但武丁之后无人有此武功,于是便将之作为“悬记”而安在了孔夫子的头上。这一来引起大争论。冯友兰指出,武丁之后是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但未言其姓名。而郭沫若亦著《驳说儒》,予“悬记”以批判。郭氏指出:这个人就是帝辛。“殷纣王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殷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了。”在牧野大战后,“殷人被周人压迫,道路是向着帝乙、帝辛两代经略出来的东南走。”“更透辟地说一句,中国南部之所以早被文化,我们是应该纪念殷纣王的。”因此,“在殷人心目中一定不会把殷纣王看得来和周人所看的那样。他们就要称他为‘武王’,要纪念他,其实都是说的过去的了。“(郭沫若:《青铜时代·驳说儒》)解放后,郭沫若亲临殷商故地,更是感慨不已:“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并大声赞扬:“百克东夷身致殒”,“统一神州肇此人。”“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鸠居”,彻底为帝辛翻案并疾呼。

顾颉刚亦做《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指出纣的罪恶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书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了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了一事,东晋时增加了十三事,于是商纣就变成了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了。顾氏通过仔细的考证,彻底洗清了泼在帝辛身上的污水浊泥,还其本来面目,与郭沫若的论证相表里,使帝辛做为一个“武王”的形象重现人们面前。这也使孟子的纣王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的说法有了落脚处。

如果说,文人、史家对帝辛的重新发现只是为了还原其历史的本来面目的话,那么,作为一代政治、军事大家的毛泽东对帝辛的评价则更为耐人寻味。因为所处地位,毛泽东的着眼点和洞察力显然更令人信服:“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当时微子是里通外国。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纣王那个时候很有名声。商朝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P1157,转引自高水然:《对纣王的评语》,淇园文萃)P3-6

序言

毛泽东一生博学多才。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酷爱历史的毛泽东通过读古今中外历史文献,大量广泛而又深入的人际交往,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治乱、文治武功,世界著名人物、古今诗书文章、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国际友好人士皆有评价、研究和体悟。除了以上这些,毛泽东还广泛涉猎过与此有关的大量史料,以及各种有趣的野史稗乘、笔记小说。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在评点古今中外时可以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他在日理万机之际,反复阅读,并作了不少评注和圈点。情感如潮,溢于笔下,《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是这位政治家最恢宏的感叹,也是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五千年历史发展风风雨雨的无尽思量。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在谋篇上匠心独运,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在近四十五万字的著述中,依次对每一位被评点的人物分三部分加以叙述。

第一部分“毛泽东评点原文”,是选自公开出版的毛泽东有关选集、文集、文稿、书信、诗词、文史古籍批注,以及各界人士回忆和研究毛泽东的著作。这些评点文字散见于报刊书籍,搜集起来颇为不易,编排起来也费思索。编著者凭借十五年的日积月累和披沙拣金,才如愿以偿。

第二部分“人物简介”,是编著者对毛泽东评点的人物的介绍。行文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均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身份和个性的主要事迹,写得较为平实、准确、精炼。

第三部分“评点解析”,是编著者对毛泽东评点原文的解析。着重说明毛泽东评点人物的背景和用意,交代毛泽东与所评点人物之间的认识、理解或者交往和情谊;还注重探讨毛泽东知人论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如是评论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些探讨性见解,编著者力求接近毛泽东评点的原意,以便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和引发更多的思考。

陈坛老酒千年酿就今朝品尝,越香越饮,甘醇难以忘怀。《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千古风流人物重读鉴赏,愈看愈迷,感叹留在心间。全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文笔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收藏的历史书。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本书难免存在个别遗漏或者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使用过程中不吝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以便再版时进一步修订。

编者

2011年12月26日于北京沙滩红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