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何革华、刘学闽主编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管理与改革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中国世界相结合的产物,详细叙述了1986年开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各项事宜,全书分为实验区建设和管理及实验区改革和创新两部分旨在为实验区建设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手册。
由何革华、刘学闽主编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管理与改革创新》旨在为实验区建设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手册。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管理与改革创新》在扼要介绍实验区发展历程、地区分布等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实验区规划的编制和实验区建设的几个阶段,也介绍了未来实验区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十二五”规划,最后提供了在多年建设中形成的典型案例。
第一部分 实验区建设和管理
第一章 缘起和发展历程
一 国际国内背景
二 建设历程
三 分布和类型
第二章 组织和管理
一 领导和组织体系
二 实验区管理
三 先进示范区管理
第三章 运行机制
一 政府主导
二 部门联动
三 专家指导
四 公众参与
五 科技引领
六 互动交流与国际合作
第四章 规划编制
一 意义和要求
二 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 程序与方法
四 成功的经验
第五章 未来展望
一 实验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 重点目标与任务
三 新时期实验区建设的工作调整和推动举措
四 加大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
第二部分 实验区改革和创新
生态建设的“恭城模式”
安吉“生态经济模式”
铜陵循环经济发展
榆林“科技引领,创新转型”
都匀绿色农业
青海海南生态畜牧业
青海海西循环经济
宁夏中卫干旱区农业发展
海林生态经济
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
重庆“生态北碚”
肇东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山东长岛“负碳经济”
山东牟平农业循环经济
贵州省清镇市“石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
山东“黄河三角洲”区域联动推进实验区建设
山东日照循环经济
河北平泉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
沈阳“沈河模式”
武汉江岸“百步亭模式”
“塞上绿洲”山西省右玉县
“东海绿洲”福建省东山县
云南曲靖麒麟太阳能利用
林芝森林生态系统保育
贵州毕节“人口控制、生态建设、扶贫开发”模式
天津东丽“小城镇建设示范”
河南竹林“小城镇建设示范”
浙江温岭的民主建设
吉林临江生态建设
辽宁沈阳铁西区棚户区改造
辽宁本溪产业转型
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移民”
内蒙古元宝山煤炭产业转型
山西长治“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实验”
山西泽州循环经济
河北正定农业循环经济
新疆克拉玛依资源型城市转型
甘肃敦煌沙产业发展
四川成都金牛“城乡一体化”
四川广汉垃圾处理“广汉模式”
重庆万州“三峡移民”
广东东莞清溪镇“拒绝污染”
湖南资兴生态建设
湖南韶山红色旅游
湖北钟祥老年产业发展
北京西城社区建设
北京怀柔生态产业
河南鄢陵花卉产业
上海“崇明岛生态城建设”
江苏省大丰市“麇鹿保护”
江苏省常州市“以人为本”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低碳校园”
江西省婺源县“中国最美乡村”
江西省崇义县“竹产业可持续经营”
江西省贵溪市“产业集群发展”
江西省井冈山市“红色旅游与生态建设”
安徽省毛集实验区“移民建镇”
福建省龙岩市“城乡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