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人的地方一定有女人。
有帝王的地方一定有后妃。
自从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替代以来,女人之对于男人,便处于从属地位,贵为后妃者也无例外。自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莫不如此。《中国后妃传》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以飨读者。本书由冯瑞珍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后妃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冯瑞珍 |
出版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男人的地方一定有女人。 有帝王的地方一定有后妃。 自从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替代以来,女人之对于男人,便处于从属地位,贵为后妃者也无例外。自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莫不如此。《中国后妃传》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以飨读者。本书由冯瑞珍主编。 内容推荐 以文字写历史,以历史写故事,以故事写人物。展封建王朝的历史画卷,讲中国后妃的传奇故事。 西施、卫子夫、王昭君、武则天、杨玉环、慈禧……《中国后妃传》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 《中国后妃传》由冯瑞珍主编。 目录 先秦 一笑倾天下——周幽王后褒姒 越女不归空落泪——吴王夫差妃西施 美丽的心灵——齐宣王后钟无盐 秦 一个阴谋的积极参与者——秦始皇之母赵姬 西汉 一个能保江山的女人——汉高祖皇后吕雉 传奇皇后——汉武帝皇后卫子夫 一身归朔漠——呼韩邪单于阏氏王昭君 秋凉团扇女——汉成帝妃班婕妤 翩翩舞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东汉 六宫垂范——东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 一个操劳致死的人——汉和帝皇后邓绥 三国 母仪天下的弹唱女子——魏武帝曹操之妻卞夫人 曾是惊鸿照影来——魏文帝曹丕皇后甄氏 西晋 恃宠任性——晋武帝皇后杨艳 才德出众——晋武帝贵嫔左禁 一代悍后——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两国皇后——晋惠帝、赵帝皇后羊献容 东晋 三次垂帘听政——晋康帝司马岳皇后褚蒜子 南北朝 暴君的爱妃——南朝齐废帝贵妃潘玉儿 北魏的女政治家——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 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后主贵妃张丽华 徐娘半老犹多情——梁元帝贵妃徐昭佩 薄情寡义的权力女人——北魏灵太后胡充华 隋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隋文帝皇后独孤氏 命运多舛的皇后——隋炀帝皇后萧氏 唐 盛世贤后——唐太宗皇后长孙氏 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身边的女政治家——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 效仿女皇的失败者——唐中宗皇后韦皇后 盛唐最后的贵妃——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伺机夺权——唐肃宗皇后张氏 五代十国 娥皇女英佳话再现——南唐后主与大小周后 五代第一贤妃——后梁太祖朱温贤妃张惠 北宋 勤谨一生成正果——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 将门之后——宋仁宗皇后曹氏 严明公正辅三朝——宋英宗皇后高氏 宠辱不惊——宋哲宗皇后孟氏 南宋 一代妒后——宋光宗皇后李凤娘 无力回天的皇后——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辽 断腕皇后——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铁马红颜——辽景宗皇后萧燕燕 千古奇冤——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 元 一代天骄的贤内助——元太祖皇后孛儿帖 助夫兴国的皇后——忽必烈皇后察必 争权祸国的“女强人”——元武宗仁宗母亲答己 为谁辛苦为谁忙——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 权欲难填的送终皇后——元顺帝皇后完者忽都 明 匡扶帝业的“天足”皇后——明太祖皇后马秀英 将门贤后——明成祖的皇后徐氏 “女中尧舜”——明仁宗皇后张氏 徒争虚名——明英宗贵妃周氏 一妃敌两后——明宪宗贵妃万贞儿 晚境悲凉——明孝宗皇后张氏 共辅幼帝的两个女人——明穆宗的陈皇后和李贵妃 三个女人一台戏——万历皇帝的后妃 以正胜邪——明熹宗皇后张氏 喋血明宫——明思宗崇祯皇后周氏 清 为政治而生的女人——清太宗皇太极妃孝庄 红颜薄命的女人——清世祖福临妃董鄂氏 养虎为患——清文宗皇后慈安 为权力而生的女人——清文宗妃慈禧 慈禧眼中钉 光绪心头肉——清光绪帝妃珍妃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时美女。家居苎萝村(今绍兴诸暨),幼随母浣纱江边。 越王勾践自吴归,用文种“遗之美好,以劳其志”之术,得西施于苎萝山下,进献吴王夫差。于是吴王沉溺于声色,荒于国政,终为越国所破。 吴亡后,一说西施归老于家,一说被沉于江,一说随范蠡而去。 春秋之际,吴越两国经常交战。公元前494年,吴越发生第二次战争,以越国战败告终。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只好暂时忍辱退居会稽,对吴称臣。勾践在吴国受尽奇耻大辱,回国后卧薪尝胆,立誓报仇雪恨。当他得知“吴王淫而好色,宰佞以曳心”(《吴越春秋》),便决定采纳大臣文种所献“美人计”。他派贤臣范蠡在越国境内搜寻一位聪明、漂亮又热心救国的姑娘,准备将她献给吴王,使他“惑乱沉湎,不领政事”,从而放松对勾践的警惕,让越国赢得东山再起的机会。 范蠡奉命在越国各地寻找绝色佳人。一日,他来到苎萝村,发现一位妙龄少女正在江边浣纱。范蠡见此女子虽然是村野中人,衣饰朴素无华,但仍然掩盖不住她美丽的容貌。这位姑娘就是西施。范蠡当即认定她就是可以救国的女子,于是便将西施带回王宫。 越王勾践对西施十分满意,他还专门为西施建造了一座装潢华丽的美人宫,并派人对西施进行各种各样的训教,包括礼仪、歌舞、谈吐等各个方面,以便日后能够迷惑吴王。经过三年的培养,西施终于由一个单纯质朴的乡间女子变成了举手投足都透露着无限风情的绝代佳人。再加上西施生来聪慧,经过教导,习得了察言观色和机敏巧辩的本领,已经足已承担迷惑吴王、助越复国的重担。于是越王勾践又命范蠡贿赂了吴国宰相,将西施等一批美女送入吴王宫中。 相传西施在去吴国的路上,乘船经过大云,眼看着离自己的国都越来越远,而吴国的边境则越来越近,西施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涟涟,她的眼泪点点滴滴都落在河水中。第二年,西施经过的河岸两旁竟然长出了无数雪白的芦苇,那大片大片随风摇摆的芦花正是西施泪花洒落所化成。 西施入吴后果然不负众望。她那无双的美貌和优美的歌舞立时将吴王迷得神魂颠倒。夫差特意令人为西施修建了一座华丽的馆娃宫供她居住。吴王夫差得到西施后,便开始沉溺在歌舞和酒色之中,不理朝政。西施终日陪着夫差在宫中游乐,或在琼台上抚琴幽唱,或在瑶池边饮酒赏月,夜夜歌舞升平,丝竹不断。为了让西施表演“响屐舞”,夫差在皇宫御花园的长廊中,专门命人将廊底挖空,放进大缸,在上面铺上木板,并取名“响屐廊”。西施脚穿木屐,衣裙上佩戴着金玉制成的小铃铛,在廊间翩翩起舞,脚下的木屐踏在木板上,发出有节奏的“铿铿”回声和裙上铃铛清脆的“叮当”声,相互交织,十分悦耳,别有一番迷人的风味。相传在西施初遇范蠡之时,两人便互生情愫,但为了复国大业,他们只好忍辱负重,牺牲自己的幸福。到了吴王王宫后,常年去国离乡,委曲求全,让西施落下了心口疼的毛病。她常常按着胸口,微蹙双眉,忧郁的神态更加惹人怜爱,吴王夫差见了反而更加宠爱西施。病西施的美名从此流传到民间,还引出了“东施效颦”的笑话。 本是一代枭雄的吴王夫差,在西施绝世的美色和高明的计谋下,逐渐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忘记了争霸天下的野心。西施还利用夫差刚愎自用和多疑的性情,多次离间吴国君臣的关系,令夫差日益亲奸佞、远贤臣,最后终于将唯一能与越国抗衡的大将伍子胥赐死,让吴国失去了军事上的支柱。终于吴国的宫廷被西施所乱,朝政荒废,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而此时的越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日益强大起来。越王勾践见吴国已乱,便抓住时机,发兵一举打败了吴国。待到城破之时,夫差悔之晚矣,只能在越王的车驾前横剑自杀。偌大的吴国,终于败亡在一个弱女子的手中。 关于西施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一说西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回到老家,从此隐居起来;另一种说法是,吴灭后西施无法接受感情的矛盾和心理的折磨,自己投江而死;汉代赵晔所撰《吴越春秋》里还有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心狠手辣的越王唯恐西施再祸乱自己的天下,便索性将她处死,装进鸱夷(皮袋)里,沉入江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西施、范蠡有情在先,吴灭后,范蠡功高震主,他知道越王勾践是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君主,于是功成身退,带着西施隐居江湖,从此不再参与朝政。《越绝书》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为了躲避越王的追剿,他们经常更换住处,每到一地,便深受当地人的欢迎。相传他俩曾在“胭脂汇”附近住下,范蠡弃政从商,西施采桑养蚕。西施心灵手巧,范蠡淡泊名利,他们本无意于富贵,反而因为经营得法而收入颇丰。两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年累月,范蠡渐渐积累了上万的资财,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富商,人们称之为陶朱公。P4-5 序言 有男人的地方一定有女人。 有帝王的地方一定有后妃。 自从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替代以来,女人之对于男人,便处于从属地位,贵为后妃者也无例外。自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莫不如此。 自秦赢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帝以来,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中央集权管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法规,统一户籍管理等等。实开一统天下之先河,有万世永传之气概。 秦始皇对于后宫制度的建立,却没有为后世留下一个完整统一的模式。反倒是《周礼》和《礼记》中有关后妃设置、功能、序位的记叙,为后世留下了效法的楷模,秦、汉、唐、宋乃至明、清,都基本采纳而予以增减。各朝各代虽不尽相同,各有其特色,只是越往后发展得越完备罢了。 据《礼记》和《周礼》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妃的等级建置是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相对应的。天子在外廷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达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在内廷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 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妃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责是母仪天下,听天下之内治,以配合天子的外治。 秦皇嫡妻称皇后,妾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史称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成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其后宫妇女之多,以至其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了红色。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无一青史留名。 西汉踵秦之后,除嫡妻皇后为女主外,掖廷嫔妃增至十四等。昭仪一、婕好二、烃娥三、容华四、美人五、八子六、充依七,七子八、良人九、长使十、少使十一、五官十二,顺常十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等十四。这些人或者有爵有位,或者有品有秩。除非事迹特别昭著者,一般史籍不予记载。 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周礼》和《礼记》的说法。 东汉认为前朝的妇制莫理,故尽行旧制,后宫称号唯皇后、贵人。另外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无爵秩。光武帝刘秀先妻阴丽华,后来出于政治需要又与郭圣通联姻,二人俱为贵人。在立谁为皇后的问题上,由于阴丽华的推辞,郭圣通便成了皇后。汉明帝的马皇后、汉和帝的邓皇后是东汉一代名后,她们也都是由贵人升任皇后的。 魏晋南北朝的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既有“以朴素自居,后宫备位,其数多阙”的陈霸先,也有“外行其志,内逞其欲,溪堑难满,采择无厌”,以至后宫名号序位不能详录的北周宣帝刘密。 隋文帝取代北周,思革前弊,因而后宫唯皇后当室,旁无私宠。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人。至独孤皇后死后,始置三贵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元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隋炀帝参详典故,别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定有品秩。’贵妃有贵妃、淑妃、德妃,是为 三夫人,第一品;九嫔有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第二品;世妇有婕好十二人,第三品;美人、才人十五人,第四品;此外御女有宝林、御女、采女等。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至唐开元时,皇后之下设惠、丽、华三妃,六仪、美人、才人等。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当她害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时,高宗便欲提升她的号位“宸妃”,遭侍中韩援等人的反对,说“妃嫔有固定的数目,现在别立号位,是不可以的”。武则天没有做成妃,又进一步诬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 宋朝建立以后,后妃名位序号始因五代之制,后渐于隋、唐。 明朝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 元、清二朝各以周边民族入主中原,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习俗。清自康熙以后,逐步建立了等级分明的后妃序位,除皇贵妃、贵妃、嫔、贵人外、还有常在和答应。 后宫里这些有名号的女性,相应也有主位和使用宫女的权力。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拥有主位的妃嫔则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少部分人。她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皇帝的政治观点和权力运用。虽然屡有后宫不干政的警训,但绝对没影响的情况是绝不可能有的,特别是那些受到宠信的后妃们。因此,无论正史和野史,总会留下她们的印记。朱东润先生说过:“传记”既是文学又是历史。人物传记就兼有二者之特质。 本书拟以正史为主、参以最新的史料和史学观点,对于后世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后妃们逐一加以叙说。以飨读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