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我国是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农地的占有和利用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国的稳定。慈鸿飞编著的《20世纪河北与内蒙古地区土地政策变迁及其实效》将河北和内蒙古两地一并加以研究,对河北和内蒙古20世纪农地制度变迁及其效率进行研究,试图为中国的农地制度选择提供一些实证研究的帮助。
绪论
第一章 19世纪河北与内蒙古地区土地占有状况
第一节 河北土地占有状况
第二节 内蒙古土地占有状况
第二章 20世纪初河北旗地开禁和内蒙古土地放垦政策实施
第一节 河北旗地开禁
第二节 内蒙古农地大放垦
第三章 20世纪前半期河北旗地和内蒙古垦地私有化政策及其成效
第一节 河北旗地的大规模私有化及其作用
第二节 蒙垦私有化政策及其成效
第三节 20世纪前半期河北与内蒙古地区矿业生产
第四章 20世纪后半期河北与内蒙古地区的土地制度变革及土地开发
第一节 河北与内蒙古地区的土地改革
第二节 河北与内蒙古地区的土地集体所有制
第三节 河北与内蒙古地区土地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的再次变革
第四节 20世纪后半期土地开垦政策和河北、内蒙古的农地矿地开发
第五章 农地制度效率分析
第一节 河北和内蒙古土改前后农地制度效率比较
第二节 河北省农地制度的效率分析(1952-1998年)
第三节 内蒙古农地制度效率分析(1952-1998年)
第四节 河北和内蒙古生产模式分析
结语
附录
附表l 河北省稻谷生产情况
附表2 河北省棉花生产情况
附表3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投入
附表4 河北省农业土地投入
附表5 河北省冬小麦生产情况
附表6 内蒙古农业投入估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