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伟人和名人也曾经和我们一样默默无闻,也曾经遭受过命运的嘲弄,也曾经在迷惘和穷困中徘徊。他们多舛的命运和坎坷的经历催人泪下。然而,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正是靠着这种信念,他们将苦难当作磨练,最后成就了自己。燕燕编著的《伟人和名人的少年时代》汇集的这些伟人和名人经历,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平凡的身世、奇特的经历和不朽的业绩。
本书多角度解读名人与伟人,全方位剖析他们的成功之道。本书是为青少年学生量身打造的学习读本,希望青少年学生在阅读参考中得到启示和指引,健康成长,精彩一生!
历史上众多的伟人和名人也曾经和我们一样默默无闻,也曾经遭受过命运的嘲弄,也曾经在迷惘和穷困中徘徊。他们多舛的命运和坎坷的经历催人泪下。然而,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正是靠着这种信念,他们将苦难当作了蛹,所以在羽化之后,散发的光彩也就格外动人。
燕燕编著的《伟人和名人的少年时代》汇萃百余篇文章,介绍百余位对人类历史最有影响的伟人与名人。他们中有思想超前、驰骋于“理想国”的思想家;有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有铁马金戈、南征北战的军事将领:有评点世间万象的文坛泰斗;有用艺术拨亮生活火花的艺术大师:还有富甲天下的工商巨头。《伟人和名人的少年时代》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平凡的身世、奇特的经历和不朽的业绩。
孙武——勤学好问,富有创见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汉族,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孙武出生的当天晚上,同在朝中为官的孙武的祖父孙书和父亲孙凭都赶回家中。全家上下自主人到仆人都沉浸在无比喜悦的氛围之中。孙书望着襁褓中的孙儿,真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报效国家。孙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孙凭完全赞同。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孙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孙书为齐大夫,孙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事情果真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随着孙武的长大,逐渐显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也许是自幼受到将门家庭的熏陶,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而且特别尚武。每当孙书、孙凭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让他们给他讲故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时间一长,在一旁侍候孙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学会了。于是,当祖父和父亲不在家时,孙武就缠着他们给他讲。
除了听故事,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黄帝兵书》《太公兵法》《风后渥奇经》《易经卜兵》《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老子兵录》《尚书兵纪》《管子兵法》及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孙武就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有一次,孙武读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就跑去问老师:“先生,祀是什么?戎是什么?”
老师想今天孙武问的问题倒是简单,于是随口说:“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孙武接着问:“祭祀是种精神的寄托,怎么能和兵戎相提并论为国家的大事呢?”
老师顿觉奇异,一时答不出来。
孙武接着说:“只有兵,才是国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当时,“五教”“六学”是“庠序”的主修课程。“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少年孙武天资聪明,对那些艰涩繁杂的“五教”以及规定的文化基础课,看三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往往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读,他早已记熟,跑到外面玩去了。有一次,老师以为他贪玩,把他叫回去准备责罚一顿。责罚是要有理由的,老师就把刚刚学过的一段课文向他提问,孙武对答如流。老师找不出责罚的理由,只好作罢。久而久之,老师感觉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赋,将来必成大器。于是教育孙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学”中的“射”和“御”。在“射”“御”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射”“御”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射”“御”的意义。“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在齐国,每年的九月,都要举办一个全民“射”“御”逐赛,是国家选将取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有志之士展现自我,步入仕途的绝佳良机。
接下来,老师还重点讲解了齐国自古就有的“尚武”之风。约在夏商之际,或更早一些,齐地的夷人就以善射而闻名遐迩。夷人的“夷”字就是“大”(像正面伸臂的人形)的身上挎着“弓”组成的象形字。神话传说中,东夷的英雄是羿。他用弓箭驯服了十个太阳,同时射瞎了黄河(河伯)的眼睛。他还射死封豕长蛇,并在青丘(古钜淀湖一带)把猛禽“大风”射死,为民除害。人们尊称他为“后羿”。殷商时期,齐地的英雄蜚廉“以才力事殷纣(《史记·秦本记》),一生非战即斗,最后战死在海边上(蜚廉冢在今广饶县城东)。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尚武风俗得以承袭,并发扬光大。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太公受封之日曾得到周王室赋予的征伐特权,可以代表周王室征讨其他国家,齐国推崇尚武习俗便成为必然。据史记载,齐国曾多次对莱、杞、奄、阳、谭等小国用兵。二是齐地有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马的优越地理环境,养马业在诸侯国中捷足先登,这就为军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自桓公时起,齐国就是各诸侯国中马匹最多的国家。桓公时,一次赠予卫国良马就达300匹。孙武家所处的青丘地区,就是齐国的养马基地。
由于受尚武思想的影响,齐国从国君到士兵,莫不以勇武为荣。“射”和“御”,是齐人首练的武技,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齐人向来以“射”术和“御”术的高低为荣辱,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要想出仕入相,为国家重用,首先必须练好这两门科目。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孙武对“射”和“御”投人了比其他学生多数倍的努力。孙武刻苦练习,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很快,孙武就成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
孙武没有满足,没有就此止步,依旧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时,孙武心中朦朦胧胧有一个理想,那就是长大后要象他的祖父孙书、叔父田穰苴一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P1-3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少年时代,不管是贫穷的,还是富贵的;无论是幸福的,或是凄苦的。在这段生命历程中,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伟人和名人的少年时代也是这样,少年时代的梦想成就了他们日后的丰功伟绩。然而,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有着崎岖的道路,那些为了梦想……许多伟人和名人也曾经和我们一样默默无闻,也曾经遭受过命运的嘲弄,也曾经在迷惘和穷困中徘徊。他们多舛的命运和坎坷的经历催人泪下。然而,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正是靠着这种信念,他们将苦难当作磨练,最后成就了自己。
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少年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成长的过程和未来的岁月中,青少年犹如河出伏流,存在着无尽的可能。为了帮助青少年从成功者身上挖掘其优良的品质,学到其成功的方法,借鉴其成功的路径,避免不必要的人生弯路,我们编写了伟人和名人的少年时代供青少年学习借鉴。
本书汇集的这些伟人和名人青少年时代不平凡的经历和成功智慧,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平凡的身世、奇特的经历和不朽的业绩。这里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为世界创造财富的大企业家……他们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人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本书多角度解读名人与伟人,全方位剖析他们的成功之道。本书是为青少年学生量身打造的学习读本,希望青少年学生在阅读参考中得到启示和指引,健康成长,精彩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