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纯粹哲学系列/凤凰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倪梁康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纯粹哲学系列”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现象学心学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道德意识的三个来源、道德本能与道德判断、从伪善现象看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分离、道德能力的先天与后天:羞恶之心的现象学分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主要是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也是在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的背景下的一个伦理学的探索尝试,它意味着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人心中的道德律。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论:现象学运动的基本意涵

 第一节 “现象学”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现象学的直接直观与本质明察

 第三节 现象学操作的具体步骤

 第四节 现象学:在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

 第五节 现象学:在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之间

 第六节 现象学:在思辨哲学与诗化哲学之间

 第七节 现象学:在现象主义与本体主义之间

 第八节 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可能意义

第一章 感受的现象学:从胡塞尔到舍勒

 第一节 从意向体验到意向感受

 第二节 感受行为的意向性问题

 第三节 感受行为的非意向性问题

 第四节 对感受行为的另一种分析

 第五节 对奠基关系的另一种理解

第二章 道德意识的三个来源

 第一节 三个来源的区分与伦理学的定位

 第二节 根据三个来源的划分来考察伦理思想史

 第三节 三种来源的道德意识之基本内涵

 第四节 区分道德意识三种来源的实际意义

 第五节 尾声

第三章 道德本能与道德判断

 第一节 概念的描述定义

 第二节 道德本能

 第三节 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基础

 第四节 道德和语言的平行性

 第五节 道德生活的双重依据

 第六节 道德奠基关系

第四章 从伪善现象看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分离

 第一节 对“伪善”的一种理解

 第二节 对“伪善”的另一种理解

 第三节 历史上的“伪善”现象

 第四节 “伪善”的一般定义

 第五节 个体内在伦理与社会外在伦理

 第六节 伪善产生的基本前提

 第七节 人之为善的根本

 第八节 总结

第五章 良知:在“自知”与“共知”之间——欧洲哲学中“良知”概念的结构内涵与历史发展

 第一节 引子:苏格拉底的“6ⅨluovIov”

 第二节 良知作为善意

 第三节 良知作为知识或意识

 第四节 良知作为共知

 第五节 良知作为自知

 第六节 良知:在共知与自知之间

 第七节 尾声:真理与多数的问题

第六章 聆听“灵异”,还是聆听“上帝”?——以苏格拉底与亚伯拉罕案例为文本的经典解释

 第一节 引子

 第二节 “灵异”作为内心的神旨

 第三节 “上帝”作为外在的主宰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全球伦理”的基础:同情之心的现象学分析

 第一节 作为全球伦理共识的金规则

 第二节 儒家视野中作为金规则前提的同情心

 第三节 西方视野中作为原本道德意识的同情

 第四节 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区分

 第五节 从个体良知到全球伦理的转变

第八章 道德能力的先天与后天:羞恶之心的现象学分析

 第一节 引论:羞愧作为道德问题

 第二节 两种对羞愧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羞愧的先天性

 第四节 羞愧的后天性

 第五节 先天形式与后天质料

 第六节 羞愧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第七节 生理羞感与心灵羞感

 第八节 几种羞感划分之间的关系

 第九节 羞感作为良知

 第十节 小结:三个结论

第九章 崇敬与虔敬:恭敬之心的现象学分析

 第一节 语言学的解释

 第二节 思想史的回顾

 第三节 现象学的分析

 第四节 关于良知与知识关系的思考

第十章 “伦常明察”作为现象学的方法支持:是非之心的现象学分析

 第一节 “伦常明察”与“明智”

 第二节 “伦常明察”与“义务意识”

 第三节 “伦常明察”与“良知”

 第四节 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