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丁聪传(漫画大师)/大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郭梅//魏丽敏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丁聪,擅长漫画、插图,是我国20世纪文化界重要的知名人物之一,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一员闯将。

他一生经历了几个巨变的时代,但并未影响他做人的原则。历经沧桑巨变,却始终保持一颗豁达、幽默、开朗的心,成就了他的高级幽默。

如今,丁聪大师走完了他风风雨雨93年的人生历程,他的一生充满着曲折与传奇,他的作品和他与许多人的友谊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让我们现在搭乘时光隧道,回到过去,翻开丁聪人生的第一页……

内容推荐

画坛泰斗,不老小丁;针砭时弊,漫画人生;以笔为枪。怒刺邪恶;幽默风趣,自成一格。他,就是漫画大师丁聪。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家学渊源初涉画坛

第二章 转益多师终成大器

第三章 漂泊生涯辗转各地

第四章 重返上海成绩斐然

第五章 避难香港喜迎旭日

第六章 建国伊始意气风发

第七章 风雨欲来措手不及

第八章 艰难岁月 以画为伴

第九章 十年浩劫历经磨难

第十章 “文革”之后硕果累累

第十一章 结缘《读书》“陈文丁画”

第十二章 笔耕不辍风骨依旧

第十三章 多才多艺藏书成癖

第十四章 新朋旧雨真情厚谊

第十五章 “家长”管制伉俪情深·

第十六章 食必有肉快乐养生

第十七章 永远的“小丁”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

1916年12月6日,丁聪出生在上海。

丁聪祖籍浙江嘉善。祖父是个读书人,父亲丁悚,字慕琴,人称“老丁”,是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漫画家。因家道中落,丁悚12岁时就不得不自己搬一个铺盖到上海当铺里去学做生意,学了十几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打工仔一直做到在柜台上写当票。在当铺工作的同时,他还在函授的美术专业学校自学,其题画、写诗、西画,统统是自学的,22岁时成为画家。丁悚最初投稿的刊物是鸳鸯蝴蝶派的《百美图》,但后来他渐渐改画漫画,逐步名扬上海滩,并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协会,协会的招牌就挂在他家门口。丁家曾是上海著名的文化沙龙,聚拢了当时画坛的一些名流,如张光宇、叶浅予、张正宇、鲁少飞等都是丁家的座上客。1912年11月,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在上海兴办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即上海美术院,1920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美术学校,丁悚便是该校的第一任教务长。

丁悚的画风主要介于古意与漫画之间。老丁当年的漫画作品留下来的不多,著名作家汪曾祺曾撰文回忆他小时候看过一张老丁的画:一个人在扬袖而舞,另一人据案饮酒,神情似在嘲笑舞者。题诗为:“张郎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张郎当筵舞,恐更郎当舞袖长。”汪曾祺同时感慨:现在能画这样的画——笔意在国画和漫画之间,能题这样雅俗共赏、富于阅历的诗的画家似乎没有了。又建议搜集老丁的作品,出一本《丁悚画集》,因为:“这对丁悚是个纪念,同时也可供医学界研究小丁身上的遗传基因是怎样来的。”由此可以窥见老丁的画力与阅历绝非一般人可以比拟,看来丁聪是深得父亲的绘画真传啊。

当时,上海美专的创办者刘海粟因为与身兼教务长的老丁是好朋友,所以在丁聪还没出生前就收他做了义子。或许是秉承了两位画家父亲的基因吧,这个小孩子生性爱画,长大后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丁聪,单名一个“聪”字,让人联想到的都是诸如“聪慧”、“灵性”等美好的词汇,可见他父亲丁悚的心意。但丁聪后来誉满画坛的名字却是他的笔名“小丁”。“小丁”两字一共五笔,干净利落,简单得让人陡生几分疑问——为什么要叫自己“小丁”呢?其实倒也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名字的主人看重的就是“小丁”的简洁明了。4岁时,丁聪就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开山之作是一幅儿童画,画的内容是戏台上演《空城计》的情景。

初涉画坛的丁聪,其笔名小丁的由来自有一番故事。这在辛述威先生所著的《丁聪传》中有较详尽的叙述。某日,画界的几位朋友正巧来丁悚家做客,看到了小丁聪的画,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一边传阅,一边饶有兴味地谈笑起来——

“我看嘛,这样的儿童创作,可以投寄报刊试试……”

“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署名可称‘丁慕琴(丁悚字)先生之公子’。”

“何需‘借光’?还是叫丁聪。”

“‘聪’字笔画太多,难为孩子,我说就称‘小丁’吧,既有家传之意,书写又便当——怎么样,老丁?”

儿子受到朋友们如此的褒奖和鼓励,丁悚很是感动。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合适么……”

“好嘛!法国文坛上有大仲马、小仲马,本为父子两代作家,我们也可以有老丁、小丁两代画师。”

而且,“丁聪”二字笔画也确实过多,意气风发的丁聪曾试着为自己设计过多款签名,但其名字中的“聪”着实让他为难,大了,占篇幅,小了,模糊不清,倒是“小丁”二字,既能与父亲的俗称“老丁”相映成趣,又能于姓名之妙外增添几分画面的和谐。

“小丁”二字融入了长辈的浓情厚意,也代表了长辈对丁聪所寄予的厚望,丁聪也没有让父辈们失望,当然,这是后话了。从如今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讲,“小丁”二字恐怕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从此以后,“小丁”二字便伴随了丁聪几十年的艺术生涯,只是随着岁月的推移,人生阅历的增长,“小丁”二字所蕴含的分量和内容已绝非仅仅是当初父辈们的祝愿和期许了。此后,“小丁”二字便一直呆在丁聪的格子画的一隅,安安分分的,不觉已享古稀之年。曾经有一段时光,“小丁”二字因为政治原因见不了天日,丁聪被迫改用“学普”、“阿农”。那个时候,名字的主人心里很不痛快,因为“小丁”已渗人他的血液,难以割舍——除了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丁聪所有的漫画作品上,“小丁”二字一直在主人的庇护之下大行其道,可见丁聪对其之钟情。

旁人不明白丁聪为何如此“专一”,每每问及,丁聪便说自己个子小,这五笔二字很适合自己的形象,何况自己人如其名,永远是小丁——一介小人物罢了。事实上,“小人物”的五笔二字却蜚声中外,名气一点也不小。倒是他本人始终内敛,不事张扬,像个初涉世的年轻人一般单纯、干净,又如顽童般哈哈嘻嘻,像长不大的孩子。

丁聪很喜欢别人叫他小丁,自称:“我好像是个老长不大的老小孩,屡跌泥坑,仍然不谙世事。”丁聪的漫画生涯,是现代中国漫画的一个缩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称:丁侯作画不糊涂,笔底才情敌万夫。今日语言无禁忌,只缘身畔无仙姑。

2.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尽管军阀混战,但“十里洋场”仍然汇聚了众多流派的人才,使这个城市成为当时中国的几个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国漫画协会所在地——丁悚的家,在租界内,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作为文化界的新秀,丁家自然而然成了当时文化界聚会的场所。电影界、京剧界、美术界的名角们经常在这里举办沙龙,“晚上吃饭总要两桌,一般客厅里两桌,摆不下就摆到二楼,天井里摆满了绍兴老酒的酒坛子。”周璇、张光宇、叶浅予等都是常客。丁宅的文化气息可谓相当浓厚,樽中酒常满,往来无白丁。当然,客人还是以一批青年画家为主。

这些青年画家中的张光宇、叶浅予、鲁少飞等人都是后来声名远播的名家。他们热爱文艺,常常携带速写本前往剧场,当然,他们去剧场并不单单只是为了看戏,而是一边看戏,一边速写,既陶冶性情,又训练笔艺,一举两得。初为小跟班的丁聪渐渐被他们所熏染,也开始仿效他们,自己也带上一个小本子,边看戏边练画,渐渐成瘾,素描功底也日益深厚。

在这批青年才俊中,小丁聪最仰慕的是后来创办《中国漫画》杂志的张光宇先生。因其画技独特,善于创作出富于变化又非常讲究的人物造型,具有开放的思想,小丁聪甚至还会羡慕张光宇家有很多的外国画册。小丁聪总是快乐地跟着张光宇,后来还跟他学画京剧脸谱。所以,除了父亲丁悚外,张光宇对小丁聪的影响也是不同小觑的。

3.

凭借自己的实力,再加上父亲的关系,小丁聪渐渐开始以速写和漫画在画坛崭露头角。等到他进入上海清心中学后,正巧新华、联华两家影业公司各自办了一本电影画报,缺少编辑人员。通过父亲的老朋友龚之方、唐瑜的引荐,丁聪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为人作嫁的编辑生涯。结合电影画报的编辑需要,丁聪将目标瞄准了当时的大明星,诸如黎丽丽、金焰、王人美等人,为他们做肖像。于是,高中尚未毕业的丁聪就在大小报刊上接连发表作品,跻身漫画家的行列。他用画作赚取的报酬买回心爱的画册和书刊——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家庭的开销日益庞大,作为家中长子的丁聪已懂事,不忍心再加重父亲的负担。

1936年,还不到20岁的丁聪参加了上海第一届全国漫画展,他画的王人美漫画头像在展出的第二天就被一个外国人以10块大洋买去。这对他而言,自然是个不小的褒奖。

丁聪的中学时代就这么在读书、编画报、画漫画中度过了。他过得很忙碌,但忙碌也恰恰成了他获得愉快和充实的源泉。

年纪轻轻的丁聪痴迷画画并小有成就,但作为同行的父亲却以过来人的身份两次阻止他继续绘画的艺术道路。因为丁聪尚在儿童期时,就爱恶作剧地把画报上的人物加上一副眼镜,或找出一本画册进行摹仿,被父亲批评警告,叫他不要临摹别人的作品。当“丁家有儿初长成”,踏上了一条似乎光明的道路之时,父亲又义正词严地站出来反对了,理由极其简单——画画不能糊口。父亲建议丁聪去做时尚的翻译工作,但丁聪没有听从父命。现在看来,这,绝对是中国漫画界的一件幸事。

P3-9

序言

2009年5月26日10时54分,著名漫画家丁聪与世长辞。“有几个人能活到93岁,还能画漫画画到90岁?他当无憾了……”他的夫人沈峻这样告诉前来为丁聪送行的朋友——丁老走得很平静。

丁聪,擅长漫画、插图,是我国20世纪文化界重要的知名人物之一,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一员闯将。20世纪30年代初,他受画家父亲丁悚的影响和熏陶,开始创作和发表漫画。

很多后来见到丁聪先生的人都说,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很瘦、很睿智、很洒脱,同时又很风趣的老头。丁聪先生自己却挥动着手中这枝尖锐锋利的大笔,说:“我的手里老是拿着一把刀,简单地划分生与死。现在我拿起了手术刀,目的是除掉病患,而不是杀人。”他的人品、才情、学养和功力,他的经历与艺术的关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他是别人眼中的著名漫画家,但却始终谦卑地自称为“小丁”。为何年过七十还称小丁?丁老自己的解释有三:一是因为父子两代共同的朋友张光宇、叶浅予等的年纪介于自己与父亲之间,父亲被称做“老丁”,自己自然为“小丁”,而且“丁聪”二字笔画过多,版面效果不佳,很早就听从朋友的建议署名小丁,沿用至今;二是不在乎“老”、“小”之间的表面差别;第三个原因是“丁”字有“人”的意思,“小丁”即小人物,这也符合自己一辈子的基本经历。

他一生经历了几个巨变的时代,但并未影响他做人的原则。历经沧桑巨变,却始终保持一颗豁达、幽默、开朗的心,成就了他的高级幽默。1980年以后,为了弥补那些失去的时光,他以超常的精力投入创作,其作品数量大大超过以往作品的总和。从1979年《读书》创刊起,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断过。丁聪70多年来所绘的漫画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其中许多作品至今仍有抑恶扬善的现实意义。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共出版了30多种集子:《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二马》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丁聪漫画系列》,《中国漫画书系——丁聪集》,《丁聪画册——漫画、插图、素描、速写、肖像、设计集》,《瞎操心》、《绘图双百喻》(与陈四益合作),《Y先生语录》(和流沙河合作),中、英、法、德、日文版的《古趣集》及中、英、日文版的《今趣集》等。

丁聪大师走完了他风风雨雨93年的人生历程,他的一生充满着曲折与传奇,他的作品和他与许多人的友谊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搭乘时光隧道,我们回到过去,翻开丁聪人生的第一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