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每天读点道德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赵凡禹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德经》即《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著作。

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对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 《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

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目录

人生之道

 母性辉煌——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地无私——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抵制诱惑——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俭朴人生——见素抱朴

 回归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盖棺论定——死而不亡者寿

 大器晚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懂得珍惜——治人事天,莫若啬

 活到天年——长生久视之道也

宠辱不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反之道之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处世之道

 韬光养晦——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光

 中庸之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虚己待人——虚而不堀,动而愈出

 功成身退——功遂身退,天之道

 财多累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不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隐藏锋芒——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持盈之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适可而止——知止所以不殆

 了解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别太霸道——强梁者不得其死

 金钱陷阱——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不再贪婪——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知足常乐——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念之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

 向水学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淡泊宁静——致虚极,守静笃

 难得糊涂——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做你自己——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不要急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超然境界——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以德为本——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低调做人——至数舆无舆,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赤子之心——含德之厚,比之赤子

 不生气——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洁身自好——圣人被褐怀玉

 助人助己——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积善成德——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成功之道

 自生自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诚信至上——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顺其自然——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力戒浮躁——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忌好高骛远——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注重积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凡事留余地——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掌控命运——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重视对手——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心存远志——强行者有志

 挑战自己——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见微知著——见小日明,守柔日强

 知变应变——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注意细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确定目标——言有宗,事有君

 功成不居——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放低位置——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社交之道

 大度能容——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宽厚待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不慕虚荣——处其实,不居其华

 追求和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赞美艺术——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不乱许诺——轻诺必寡信

 问心无愧——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忠言逆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待别人——以百姓心为心

 不骄矜自夸——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不高看自己——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管理之道

 抛弃私心杂欲——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以人才为中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不在意小缺点——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掌握大方向——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掌握决定权——鱼不可脱手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不摆架子一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宽猛得中——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简易原理——治大国若烹小鲜

 深谋远虑——为之于未有,治之手未乱

 树立威信——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忘记自我——吾所以有大愚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谋略之道

 与人无争——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欲取先与——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藏巧于拙——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

 抱残守残——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出奇制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精于哭道——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以退为进——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取进寸而退尺。”

 以柔克刚——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甘做第二——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思辨之道

 美与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多与少——少则得,多则惑

 曲与直——曲则全,枉则直

 盛与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舍与得——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加与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生与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福与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怨与德——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试读章节

中庸之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原文】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5章》)

【今译】

政令繁多使人困惑,不如抱守虚静采取中庸的态度。

【按语】

罗运贤:“中亦契也。为政不在多言,但司法契以辅天下,所谓无为,正此意耳。”

蒋锡昌:“‘多言’为‘不言’之反,亦为‘无为’之反,故‘多言’即有为也。”

河上公: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

生活充满了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矛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俗话说得好:“苦恼祸灾时时来,谁家挂得免战牌?”有人说幸福的家庭幸福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仔细咀嚼以后,觉得这话不无道理,还挺符合实际。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在所有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生活矛盾面前,有没有一种调和矛盾的准则。答案是有的。它就是“中庸”。做人中庸,做事也中庸,这是我们处世的艺术。在既不想去征服对方,又不能被对方征服的情况下,调和主客体之间的矛盾,除了用持中的艺术外,别无选择。

中,是至善的表现;庸是道体的功用,将中庸用之于宇宙本体,它就是天地的中正,和天地互相平衡;将和用之于人生功用,它就是内心的中正,和内心互相平衡。所以尧将帝位传给舜时告诫舜说:“一定要把握住‘中’。”所以舜将帝位传给禹时告诫禹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所谓人心,就是因了我们的肉体凡身而生的种种欲念。所谓道心,并不是说人有两个心,而是说一人之心具有两个方面或者双重性状。在同一情景下,人的行为可以由人心来支配,也可以由道心来支配。人心惟危,是说人心很危险,往往会滋生过度的欲望。道心惟微,是说道心很微隐,良心常常含而不露。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说:“圣贤领要之语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若隐若现,见之难而晦之易也。”所以,一个人要做好人很难,要做坏人却极易。只有发明道心,弘扬天理,人的行为才能不偏不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意思。

我们可以通过一则故事来认识“中庸”在历史上的影响。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后,贤相耶律楚材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即“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耶律楚材文功卓卓,他任过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的宰相,为使元的专制政治适应于中国的统治,维护各民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加强民族融和等等,他确实费过苦心。从他上面的这句话,就可想见他当时的治国之术的高超。在当时特别的历史背景下,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可谓危机四伏。为此,为了加强统治,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行中庸之道。一方面加强民族团结,一方面休养生息,尽量以经济建设带动政治的展开。为求得政治统治的平衡,耶律楚材将自己的治国方针浓缩为上面的那句话了,这是非常贤明的做法。中国人甘心情愿地受平衡感的支配,不管政治上或日常生活态度上,都极力避免走极端,总希望四平八稳,这种希望有它独特的可贵之处。

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少一事,体现出中国人的中庸心态。孔子说:“君子的言行做到符合中庸的道德标准,小人的言行违背了中庸的道德标准。君子之所以能够达到中庸的标准,是因为君子的言行时时处处符合中庸之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的标准,是因为小人所作所为肆无忌惮。”孔子又说:“中庸可以说是最高的标准了,可人们却很少能长久地实行它了。”孔子是一个中庸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他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胜于人,就在中庸之道。荀子也深知中庸之道,他说,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这样,你就能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进退自如,出入自然,坦坦荡荡,大大方方,潇洒自如,游刃有余。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

如果你还必须依靠节制来实行中庸之道,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庸之道。只有当你毫无怨尤、毫无痛苦、毫无感觉地迎接人生,你才真正地进入了中庸之道。

P39-41

序言

《道德经》即《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著作。

相传,当时周朝的边境守关官员尹喜擅长“望气”,他观察到有一片紫色的云气自东向西冉冉而来,断定将有圣人路过关口,便辞掉官职,在关口等候圣人的到来。果然过了不久,就看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骑着青牛而来。尹喜认定老者是他要等的圣人,便对他说:“您就要归隐了,请为我写一部书吧。”于是老者就写了讲述有关“道”“德”的文字五千余言,出关而去。这位老者,就是被后世奉为道家之祖的老子,他写的五千余言,就是今天的《道德经》。

据史书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的图书管理员)。

我国的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回来后,他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乘着风云在天空飞翔吗?我今天见到了老子。它真像龙一样啊!”从孔子对老子的尊敬程度,可以知道老子的思想和修养是十分高深的。

《道德经》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 《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按照前人的说法,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涵有‘三玄三经,的妙义”,堪称社会百科的哲理精髓、人生智慧的宝典。

老子所说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第25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道可道,非常道。”(第1章)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从“道”中产生,而这个“道”是不能用普通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德”是指“道”的本性。或者说,是不可捉摸的“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21章)借用传统哲学的术语,可以说“德”是“道”之用。对“道”而言,它是“道”之“德”:而对由“道”产生的万物(包括人)而言,它又指万物的本性特质或发生功用的方式。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水有“水德”。

老子的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会发现,自汉、唐开始包括接下来的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期,政事上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孔孟的儒家思想只是外在招牌,而实际的领导思想,则是黄帝、老子的思想。在历史上,每当时代变化乱到极点时,出来“拨乱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如商汤时的伊尹、傅说,周朝开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三国时的诸葛亮,明朝时的刘伯温等。他们的一贯作风,就是老子所说的“功遂身退,天之道”。在帝王中,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都是善用“黄老”的高手。

在学术思想上,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可谓“综罗百代,博大精微”(清代纪晓岚语)。春秋战国时期的九流百家,大抵都受到过老子的影响,今天在世界上被奉为“兵法之祖”的《孙子兵法》,其思想源头也是《道德经》。

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对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有所帮助。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