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找准了实现货币均衡运转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即立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去寻找实现货币均衡的最优解,并把维护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转作为实现货币均衡的目标取向。为此,该书作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中西方货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外经济运行实际,紧紧围绕货币运行和经济运行之间关系这一主线,以社会投资作为研究货币运行和经济运行之间关系的切入点,以新形势下实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均衡为落脚点,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模型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均衡这一复杂而又颇具现实挑战性的课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富有创见性的研究。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思路
三、本书的框架
四、成果与创新
第一章 经济运行中货币均衡的内涵与基点
第一节 货币均衡的界定
一、中外货币均衡思想简介
二、货币均衡内涵的经济运行分析
三、货币均衡内涵的系统论分析
第二节 货币均衡基点的选择
一、基点选择的原则——将基点定位于社会投资的可行性
二、社会投资与经济运行——将基点定位于社会投资的必要性
第二章 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
第一节 经济增长适度区间的理论界定
一、静态分析
二、动态分析
第二节 经济增长适度区间的模型构建
一、西方经济增长模型简介
二、我国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经济增长适度区间的实践检验
一、经济增长模型的运用
二、模型结论的实践检验
第三章 投资增长的适度区间
第一节 投资运行的目标模式
第二节 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理论界定
一、投资增长的因素分析
二、投资适度增长的理论区间
第三节 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模型构建
一、投资增长需求模型
二、投资增长约束模型
三、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选择
第四节 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实践检验
一、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简化
二、1978-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检验
三、1999-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检验
四、2011~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增长适度区间的预测
第四章 货币供给增长的适度区间
第一节 货币运行的目标模式——货币供给适度增长
一、从货币运行自身的特点角度分析
二、从货币运行与商品运行的关系角度分析
第二节 货币供给增长适度区问的理论界定
一、货币供给增长率上限的界定
二、货币供给增长率下限的界定
第三节 货币供给增长适度区间的模型构建
一、货币需求增长率模型
二、货币供给增长率模型
第四节 货币供给增长适度区间的实践检验
一、模型的简化
二、区间的估计
第五章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均衡变迁
第一节 具有投资拉动色彩的中国经济增长
一、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
二、投资拉动的成因
第二节 与投资拉动相伴的货币均衡变迁
一、1978~1998年间的货币均衡变迁
二、1978~1999年间货币均衡变迁的成因
三、1999~2009年间的货币均衡变迁
四、1999~2009年间货币均衡变迁的成因
第六章 国际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失衡案例
第一节 欧洲货币危机
一、案例内容
二、案例分析
第二节 墨西哥金融危机
一、案例内容
二、案例分析
第三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一、案例内容
二、案例分析
第四节 美国次贷危机
一、案例内容
二、案例分析
第五节 冰岛货币危机
一、案例内容
二、案例分析
第六节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一、案例内容
二、案例分析
第七章 未来我国货币均衡运转的实现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案例的再思考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属性:货币供求的失衡
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国内经济的破坏与世界经济的动荡
四、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内因与外因、经济与政治的结合
五、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必须正确处理七大关系
第二节 我国货币均衡实践的再认识
一、金融危机是货币供求失衡的显化,而我国货币供求的反复失衡潜藏着金融危机的巨大风险
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导致我国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形态变迁的直接原因
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惯性格局
四、体制机制的诸多缺陷使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迄今难以改变
第三节 未来货币均衡运转实现路径的再选择
一、驱动机制的选择: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启动
二、增长方式的选择: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
三、体改路径的选择:激励与约束兼备、经改与政改联动
四、财政货币政策作用点的选择:解决由长期投资拉动所带来的三大矛盾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