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它的每一篇章都思路清晰、学问扎实、反思深沉。有见地、幽默,风格和结构既契合真实世界,又忠实于霍格沃茨的人物。从斯莱特林到霍格沃茨、从野心作为美德到女性主义,读者们得到的智识上的愉悦超越了寻常麻瓜课堂的边界。
让我们一起细品这来自魔法世界的哲学小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如果亚里士多德掌管霍格沃茨)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美)大卫·巴格特//肖恩·克莱因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它的每一篇章都思路清晰、学问扎实、反思深沉。有见地、幽默,风格和结构既契合真实世界,又忠实于霍格沃茨的人物。从斯莱特林到霍格沃茨、从野心作为美德到女性主义,读者们得到的智识上的愉悦超越了寻常麻瓜课堂的边界。 让我们一起细品这来自魔法世界的哲学小点…… 内容推荐 打开手边的这本书,17位哲学家将为你开启霍格沃茨的秘密护墙,书中那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会给你许多启迪,即使你是个麻瓜: 真正的勇气意味着什么? 预言是否关乎自由选择? 伦理学如何适用于魔法技术? 厄里斯魔镜为何不能取代真实生活? 灵魂,摄魂怪和幻形怪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 目录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名简称 哲学的魔力 第一篇 格兰芬多:哈利·波特世界的各色人物 1 勇敢的哈利·波特 2 德思礼夫妇的欺骗术:自我欺骗的道德与心理 3 伏地魔的仆人、马尔福的亲信和海格的伙伴:哈利小说中的友谊 4 女权主义与机会平等:赫敏与霍格沃茨的女性们 第二篇 赫奇帕奇:罗琳世界中的道德 5 天堂、地狱、哈利·波特 6 魔法、科学以及技术的伦理学 7 厄里斯魔镜:我们为何应当遵从邓布利多的告诫 8 克利切的哭泣:S.P.E.W.作为歧视、漠视和社会正义的寓言 第三篇 斯莱特林:翻倒巷和黑魔法 9 野心是美德吗?斯莱特林为什么也属于霍格沃茨 10 扭曲的影像:恶的本质 11 伏地魔、波埃修斯和恶有恶报 12 魔法、麻瓜和道德想象 第四篇 拉文克劳:多种口味的哲学课问题 13 找寻第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一个别样的真实世界 14 空间、时间和魔法 15 伏地魔不死之因:关于人格同一性,巫师对我们有何启发? 16 预言驱动的生活:霍格沃茨的预知与自由意志 霍格沃茨的名誉教授 霍格沃茨的现任教授 人物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试读章节 伏地魔的仆人 在《魔法石》那本书的末尾我们得知,伏地魔正处于一种非常虚弱的状态,必须通过另一个人的身体才能够存活。这也正是他需要朋友的时候。奇洛教授看起来对伏地魔很友善,他让伏地魔进人了他的心脏、他的意识,更具体地说占据了他的后脑勺,黑魔王在那里开始重新滋生自己的力量。我们没办法否认奇洛对于伏地魔的忠心和贡献。为了遮住自己身上那个怪里怪气的同伴,而在脑袋上缠着那么一块臭烘烘的头巾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一个人也不会随随便便就为别人去宰杀独角兽并喝掉它的血。(魔)我们应该称赞奇洛的忠心和勇气吗?我们可能勉勉强强有一点赞许,但是我们恐怕更应该把奇洛对伏地魔的这种友谊看作一种贿赂。 虫尾巴同样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来证明自己对伏地魔忠心耿耿。为了完成黑魔王的重生,虫尾巴砍下了自己的右手加到那口硕大的坩埚里面。(火)之前他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忠诚,现在他必须作出证明。这个重大的牺牲和奇洛的付出不相上下,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要是被迫在献出一只手和喝独角兽的鲜血这两者中间作出选择,恐怕都会极不情愿。但是,无论上面哪种情况,我们都不应当认为这些伏地魔的仆人们这么做,其动机完全是或者主要是出于帮助他们主人的愿望。 一旦伏地魔完全恢复力量,并且其他那些一度逃离他的追随者也回到他的身边,我们就可以看清楚伏地魔和他随从之间关系的实质。他的仆人们的动机一半是害怕,一半是贪婪。当伏地魔丧失力量的时候,他大部分号称忠心的食死徒都拼命辩称自己是无辜或无知的,以逃避惩罚。这样的人总是站在胜利者一边,而不管胜利者是谁。(火)他们的忠诚通常不过是稍加掩饰、对于将来获得奖赏的欲望,是他们为了满足贪念而做出的表演。比如,虫尾巴就得到了能够碾碎岩石的银手作为奖赏。(火) 但是还是有几个例外值得注意。有些食死徒的动机不仅仅是贪婪和恐惧。伏地魔失势的时候,并非所有随从都抛弃了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小巴蒂·克劳奇。他的忠诚是出于尊敬和崇拜。他和其他食死徒不一样,并没有把伏地魔看作是满足自己贪念的工具。他希望和伏地魔建立起更加深入的关系,希望伏地魔能够同样尊重他并且像对待儿子一样爱他。(火)这就使得小巴蒂的情况更有意思,同时也更不容易理解。不过,伏地魔可能只是把小巴蒂看作一个工具,可以利用来实现他自己的野心。如果伏地魔牺牲掉小巴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谁也不会感到奇怪。 马尔福的亲信:克拉布和高尔 对于马尔福的朋友如果做同样的解释,可能有点不太合适。他们三个多少还是拥有平等的地位的。克拉布和高尔自然没有马尔福的头脑,但是他们和马尔福一样,来自富裕的贵族家庭。可能我们在克拉布和高尔身上找不到什么可以称赞的地方,不过他们的确是忠于自己的朋友的。和大多数伏地魔的仆人不同,马尔福的这两个亲信并不是出于贪婪或害怕的动机。他们也不是为了得到奖赏才跟马尔福做朋友,而是他们觉得跟马尔福这个说话尖酸刻薄的家伙在一起玩很有意思。他们显然很喜欢马尔福恶毒的幽默感,而且看起来他们的确很喜欢马尔福本人。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两人品位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就是喜欢他。 我们应该怎么评价马尔福他们三个人的友谊呢?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他们不值得赞许,因为马尔福坏透了。但是这样却有点太简单了。马尔福还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罪犯。我们也许可以把他、克拉布和高尔看作没走正道的年轻人。虽然他们在物质生活上非常富足,但是他们道德上的发展走错了方向。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倒的确是结成了一种“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友谊。 海格的好伙伴:哈利、罗恩和赫敏 我们下面来看一下海格,作为对照。海格虽然是个蓬头垢面的大个子,却是我们能够见到的心地最善良的朋友了。所以,充满智慧的巫师邓布利多可以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海格。(魔、密)哈利、罗恩和赫敏也是一样。但是海格也有他的缺点。他嘴巴不太严实,(魔、阿、火)有的时候会发脾气,(魔)而且他对怪兽们的热爱不止一次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魔、火)他还很容易喝过头,他很少过问他的大酒杯满着还是空了,但是总是在问:“你要来点儿吗?” 例如,在海格当上保护神奇生物课教师后的第一堂课上,马尔福被鹰头马身有翼兽巴克比克击伤。(阿)发生这个事故是马尔福的错,因为他没有向巴克比克表示出应有的尊重,但是无论如何海格是应当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的。最后的解决方案是举行一次听证来决定海格和“危险生物”鹰头马身有翼兽的命运。不过,关于这个事件的有意思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所表现的海格的缺点,同时还在于它体现了海格的优点。 哈利、罗恩和赫敏答应帮助海格为巴克比克准备一份辩护词。但是那两个男孩只顾对哈利的新火弩箭激动不已,而把巴克比克这档子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而只有赫敏乐此不疲地在为辩护词努力。当听证临近的时候,海格邀请哈利和罗恩到他的小屋去。他俩到了小屋才想起自己答应帮助海格为巴克比克辩护的事情,于是心里涌起很不舒服的负罪感。但是海格并没有提起这个话题。相反,他谈起了这两个男孩最近对他们的朋友赫敏的恶劣态度,这已经让赫敏哭了好几回了。首先,因为赫敏提出对于火弩箭的担心,学校为了检查那把新的飞天扫帚是否被上了咒语,收用了好几个星期,哈利和罗恩为此冷落了赫敏好一阵子。后来,由于赫敏的猫吃掉了罗恩的老鼠斑斑(从当时的情形看,这很显然),罗恩又一次对她冷眼相对。虽然海格对他心爱的巴克比克非常牵肠挂肚,但是他更加关心这两个男孩子对赫敏的不公正态度:“我一定要告诉你们,我认为你们两个应该把朋友看得比飞天扫帚和耗子重。……这就是我要说的话。她对得起朋友。”(阿) 海格关心赫敏是否快乐,也很关注这两个男孩子对他们的朋友粗心大意、漠不关心,而不是很在意男孩们对巴克比克辩护词的疏忽大意。看来对得起朋友的可不仅仅是赫敏而已啊。这种对于别人需求的关心——也就是说,为了别人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自己的需求而担心——大概就是真诚的友谊最关键的成分了。但是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诚的友谊是不是就是某人有着良好的愿望并据此行动那么简单呢?在亚里士多德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发现,真诚的友谊还不止如此。 P43-47 序言 哲学的魔力 J.K.罗琳所勾画的巨大怪物和森林禁地,充盈着她的小说世界,这让读者们如饥似渴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读更多,于是,她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直稳居每周图书畅销榜。全球每个角落,“德斯礼”、“魁地奇”和其它这样的词语正在让我们的词典越来越厚,它们占据了“想象力”词汇的领地,源源不断地念出催眠读者的符咒。 这套图书不仅受到疯狂的欢迎,连文学学者和学术界的目光也被深深吸引了。最早以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为主题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召开,主题称为“光轮2003”。这个会议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文学、文化以及哲学。这次“哈利·波特研讨会”上的发言主题包括正义、道德发展、女性角色以及英雄主义。另外一场这样的学术会议计划于2004年夏天在加拿大召开,而“光轮2005”则被安排在2005年秋天。 不是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哈利·波特迷。例如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卢姆(Harold Bloom)就是一个哈利·波特系列的直率的批评者。他坚持认为这套书是“永无止境的陈词滥调”,根本一无是处。他还说,“这不是‘柳间风’;这也不是‘梦游仙境’。……根本就是一堆垃圾”。他坚定不移地认为,哈利·波特系列不会像吉卜林、瑟伯或是卡罗尔的作品那样对孩子们产生深远影响,时间的陀螺将会卷走这一短暂的流行时尚,使之荡然无存。 罗琳并非莎士比亚,她也从未宣称自己要成为莎士比亚。但是正如马克·吐温谈到自己的书时说的,“与其说它们是美酒,不如说它们是淡水。”但是之前他还说过,“人人都需要喝水。”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经宣称,由于人类总体上是愚蠢的,一种观点的流行肯定就证明它是错误的。罗素显然是夸大其词了。某样东西的流行不会证明它肯定是真理,同样也不会证明它肯定是谬误,不会证明它价值连城,也不会证明它一文不值。但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流行却很好地证明了它肯定悄然拨动了人们某一根心弦。恰到好处的把握、有如天助的环境以及大张旗鼓的宣传可能都有所帮助,但是,毫无疑问,这些图书具有其自身引人人胜的魅力——它开启了一个“魔法的世界”。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一直努力在电影屏幕上生动展现这一魔法世界。“阿兹卡班的囚徒”于2004年夏天成功上映,此外还将有四部影片紧随其后。前五本书已经以61种语言在全世界售出数以亿计(而且仅仅是到目前为止!),而前两部哈利·波特系列的影片也在电影史上高居票房榜前二十五名。 哲学家,不管他们是不是天生的麻瓜,都喜爱着哈利·波特,这种状况可能不容易想象,但却合乎情理。第一本哈利·波特在美国出版的时候,副标题“魔法石”(The Philosopher's Stone)被修改成了“The Sorcerer’s Stone”。修改的理由是,如果跟哲学扯上关系,美国人恐怕就会对它避之唯恐不及了。哲学总是被认为会使人联想到象牙塔深不可测、令人敬畏的形象。但这很可能是一种误解。 “哲学起源于惊奇”,柏拉图曾经这么说。孩子们总是觉得所有事物都充满了神秘。对于孩子们来说,哲学的好奇心根本不需要赋予,那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和需求。当我们一学会说话,整个世界和它的神奇力量就让我们为之着迷。我是谁?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谁创造了上帝?我们关上冰箱的门之后,里面的灯真的熄灭了吗?孩子们就是天生的哲学家。通常来说,反而是大人面对这些“为什么”所表现出的恼怒情绪(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将孩子们了解真相的热情慢慢打消了。 近些年来,没有任何一部流行的文学作品能像哈利·波特系列这样,勾起我们对孩提时代想法的回忆。也没有任何图书能够比Open Court出版的“大众文化与哲学”系列丛书更好地传播和激发人们对哲学的兴趣爱好。以这套丛书的内在精神作为背景,这本书邀请读者您,一起来重温孩提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重温导致了哲学起源的那种惊奇感。 越来越多的孩子以及不同年龄的大人们都开始认识到,儿童时期那无休止的好奇心无可厚非。恰恰相反,提出或大或小的哲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亦是人生一大乐趣。哲学邀请我们重温我们的童年,纵容我们瞪大惊奇的双眼,只不过这一次我们要使用先人回答古老问题所需的工具——不是水晶球或活点地图——而是严密推理和思维实验。正如哈利·波特丛书帮助我们回忆童年时代,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点燃孩子般天真的热情和痴迷,正是这种热情和痴迷一直推动着哲学的探索勇往直前。 罗琳的小说当然不是当作哲学论著来写的,但它们充满了各种哲学意味。它们不仅仅是好听、好玩的故事,更饱含感情、想象力和智慧。这就使它们成为一幅观光地图,可以用它们来引导我们浏览一处又一处哲学美景。在伏地魔宣称世上本无善恶之分,而只有掌握权力的强者和权力下的弱者之分的时候,带有哲学关怀的读者难道会听不到来自尼采的回音吗?或者,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亚里士多德来执掌霍格沃茨,他行事的方式是不是会跟邓布利多颇有些共同之处?或者发现哈利·波特的隐形衣和柏拉图的裘格斯戒指之间的相似之处?我们会集中关注最有趣的那些问题,把其他的东西留给读者自己琢磨。没有课外作业的话,霍格沃茨就不成其为霍格沃茨了,那么在这里不也应该一样吗? 我们的作者都是哈利·波特的忠诚热爱者,同时也是拥有强大魔力的哲学家(魔法师),他们在本书中发表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点。他们写成了一批内容丰富的文章,符合大众口味、深含文化韵味,同时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你不必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是,当你开始启动智慧表达你的不以为然,实际上你就已经向“哲学家”迈出了很大的一步。有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答。我们只是在这里为你思考这些问题助上一臂之力,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会教给你一些咒语和诀窍,以便你可以使出属于自己的魔法。 这本书和霍格沃茨一样,分为四个部分,或者四个“学院”。你可能对于哈利、罗恩和赫敏就读的著名的格兰芬多已经相当熟悉了。本书的开头将会讨论一些主要角色,比如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人组合,以及海格和德斯礼一家,我们把这第一部分取名为“格兰芬多”。我们的校长汤姆·莫里斯,一位非凡的公共哲学家,将和我们共同探寻由哈利表现出来、格兰芬多所代表的品质——勇敢,这一品质贯穿于整套丛书始终,汤姆将从中告诉我们一个充满灵感的配制“成功”的公式。汤姆对于研究哈利‘波特实在是乐此不疲,他甚至决定要为此写出整整一大本书!一定要密切注意他写的《哈利·波特和人生的意义》,这可是你后续学习的必备课本!不读那本书你休想通过终极巫师等级考试(N.E.W.T.)。 副校长黛安娜·谢女士分析的是懦弱的德斯礼一家,哈利一生的头十一年是和他们一起渡过的。她特别讨论了德斯礼一家遭遇魔法世界之后执意进行自我欺骗的行为。曾经在霍格沃茨作毕业演说的优等生哈拉尔德·托斯鲁德,以伏地魔及其帮凶、德拉科·马尔福及其跟班克拉布和高尔,海格和哈利这些人为例来比较好的友谊和坏的友谊,这一讨论显然是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启发。最后是米米·格拉德斯坦,她打破的校规比哈利和罗恩加起来还要多,她讨论的是这个魔法世界当中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包括赫敏、多洛雷斯·乌姆里奇、丽塔·斯基特以及麦格教授。罗琳的虚拟世界建立了一种惊人的性别平等,正统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一定会引以为傲,这也正是她们热烈渴求的目标。而且这一点并不需要任何魔法就实现了! 赫奇帕奇学院以正直出名,这有助于挽回它在魁地奇上失去的声誉。鉴于我们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要讨论道德,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选择是用这个学院来命名这一部分,因为这个学院的学生除了正直的美德之外,同样诚实、忠诚而且勤奋。最高级别大人物杰里·沃尔斯把哈利·波特作为一个理解道德的跳板,这些道德包括献身的力量、人生的意义、让人浮想联翩的哲学图景,而这些图景的来源却是让保罗·萨特、伊曼努尔·康德以及威廉·詹姆斯的远见卓识。(杰里还喜欢蹑手蹑脚地跟踪学校管理员,猛地揪住他们的鼻子,然后惊声尖叫:“抓住你鼻子啦!”)以前共同担任魁地奇队长的本·利普斯科姆和克里斯·斯图亚特合作挖掘了哈利世界的魔法和我们世界的技术的共同伦理特点。著名的赫奇帕奇队找球手肖恩·克莱因对于奇异、诱人但是又可怕的厄里斯魔镜进行了探索,探求了这面镜子在伦理学和认识论上的含义,把我们引入勒内·笛卡尔、罗伯特·诺齐克这些哲学伟人的智慧当中。最后,史蒂文·帕特森以康德的思想为先导,集中于赫敏的“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S.P.E W.)来讨论哈利·波特丛书中的歧视问题。 鉴于斯莱特林学院使得霍格沃茨各条走廊和罗琳的每张书页都蒙上了一层灰暗,我们在书中要用整整一个部分来对付邪恶以及它的本质、起源与影响。我们的班长史蒂夫·帕特森热情洋溢地接受了第二份使命,他将首先解释为什么斯莱特林这样的一个学院也能成为霍格沃茨的一部分。从亚里士多德获得启发,他仔仔细细地解释了野心只要使用正确的理解方式,并且通过正当的追求方法,也能成为一种美德。大卫·迪维尔和凯瑟琳·迪维尔,他俩一边学习将荣誉灌入瓶中以及如何酿制名声,一边探寻导致邪恶的原因。詹尼弗·威德告诉我们捕获自己内心的伏地魔不仅仅是为了好玩,他还巧妙地向我们解释了邪恶导致的后果。奥古斯丁、波埃修斯和尼采会陪伴你走过这一段路程。魔药课讲师大卫·巴格特评价了那些牢骚满腹的麻瓜们的抱怨,他们说哈利·波特丛书从道德上和精神上都有百害而无一利,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因为这些图书模糊了善恶的界线,而且倡导伦理上的利己主义和主观主义。关于这个阴暗但至关重要的话题,其中可以思考的哲学问题和可以介绍的哲学观点远远不止这些,但是为了防止这本书和《凤凰社》一样冗长,我们最好还是继续往下写吧。 在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我们要探究的是形而上学,这并不是哲学当中最简单的部分,但却总是最为引人人胜。形而上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真实的?所以我们授予这一部分“拉文克劳”的名字,这个学院的学生拥有灵敏的头脑,睿智而博学,这些都是掌握形而上学的必备品质。罗琳曾经说,如果她获得前往霍格沃茨的邀请,分院帽很可能将她分人拉文克劳,我们也十分赞同。霍格沃茨杰出校友加雷思·马修斯已经写过很多本关于哲学与儿童的书籍,他提出了一系列哈利·波特丛书鼓励我们思考的形而上学问题。时间、空间以及身份的真正属性是什么?迈克尔·西尔伯施泰因经常收到学生们上交的“挪威肥料”样品,他将更为详细地讨论时空,提出并且回答各种问题,比如时间旅行或者通过飞路粉旅行或者幽灵是怎样实现的。级长詹森·埃贝尔带领我们一起去探索哈利·波特的个人身份问题:随着时光的流逝,哈利或者任何其他人怎样才可能一直保持同一个人的特点呢?格雷格·贝斯汉平时骑着鹰头马身有翼兽来上班,因为上个世纪的扫帚就是那个样子的,他将引导读者来思考自由、命运,还有西比尔·特里劳妮教授以及哈利世界中的其他预言家引发的预言问题,这将为我们对于形而上学的讨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于那些同时爱好哈利·波特和哲学的人们来说,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展现两个世界的完美融合。而对于那些仅仅爱好哈利·波特或者仅仅爱好哲学的人们,我们希望这本书帮助你们扩展兴趣的范围,要么帮助你了解哲学分析适用于大众文化的过程,要么帮助你把自己对于哈利·波特的浓厚兴趣延伸到哲学世界。我们甚至希望能够把一些到目前为止既不对哈利·波特,也不对哲学特别感兴趣的人们也拉拢过来,帮助他们发现充满在这两个世界的趣事与价值。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密涅瓦的猫头鹰总是在暮色来临时才张开翅膀”。但是亲爱的读者,你是如此幸运,你的猫头鹰刚刚飞抵。把这本书当成麻瓜们的霍格沃茨学校对你发出的邀请函吧,在那里你同样可以学习哲学的魔法,体会它的无穷魅力,重温身为一个孩子最美好的感受。除非你想收到一封吼叫信,不要拖延时间啦,快快赶往礼堂参加开学盛宴,其他学生早就已经在那里等待了,你的教授们也已经各就各位,分院帽正在准备引吭高歌呢。 书评(媒体评论) 《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是我读过的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它的每一篇章都思路清晰、学问扎实、反思深沉,甚至我不时要忍不住读出声来。我们全家已经计划好聚在餐桌边一起细品这来自魔法世界的哲学小点…… ——康妮·尼尔(Connie Neal),著有The Gospel According to Harry Potter 有见地、幽默,风格和结构既契合真实世界,又忠实于霍格沃茨的人物。从斯莱特林到霍格沃茨、从野心作为美德到女性主义,读者们得到的智识上的愉悦超越了寻常麻瓜课堂的边界。 ——罗德里克·欧文(Roderic Owen),玛丽鲍德温学院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