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秋五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宋福聚//毛颖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革,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动荡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渐次生长的重要时期。

本小说讲述了战国时期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在那冷兵器时代叱咤风云接踵争霸的历史话剧。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大雄主: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在那烽火弥天的冷兵器时代纵横捭阖,独步天下,领一代风骚的宏伟霸业。其间,用人用计的筹谋与思量,沙场征伐的血腥与壮烈,都令今人掩卷深思。远古的故事,当今的镜鉴。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小白诈死得君位 庄公鲁莽动干戈

第二章 失势公子枉送死 落魄贤士露端倪

第三章 桓公放手创伟业 管仲理财施奇计

第四章 尊王初显奇效 攘夷乍遇凶险

第五章 轰轰烈烈占尽风光 凄凄惨惨空留长恨

第六章 叔兴一言成谶语 襄公拥立初扬名

第七章 尴尬人偏逢尴尬事 虎狼国包藏虎狼心

第八章 欲逞强再举盟会施奸计一击得手

第九章 仁义大战遭惨败 霸主伟业成画饼

第十章 联姻求贤谋大志 平乱安邻渡河东

第十一章 恩怨交织偿旧愿 仁威并举谱新篇

第十二章 誓崤山责己警人 定百戎称霸图强

第十三章 废立太子酿祸端 刺杀重耳起变乱

第十四章 两公子同落一下场 一国丧连杀两国君

第十五章 丑人偏有丑福 蠢人又办蠢事

第十六章 磨难漫漫流亡路 坚韧拳拳赤子心

第十七章 重情义齐心合力 树雄心大国崛起

第十八章 舍妻奉子图登天 独断轻言酿剧变

第十九章 狡商臣伐谋纵横 勇芈侣历雨经风

第二十章 平叛逆定国立身 佯昏乱一鸣惊人

第二十一章 问鼎除奸逞英豪 绝缨舍威仁心昭

第二十二章 任贤兴邦败夙敌 称霸自谨远逸趣

后记

试读章节

序章

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为了不重蹈商朝的覆辙,巩固王朝的统治,周天子采取了分封制,对王族、大功臣等分别授予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泛称为“诸侯”),把国家的土地划分给他们,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设封国,这就是诸侯国。

诸侯国君不仅掌控国政、百姓,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征收赋税,可以任命国内各级官员,但同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朝廷缴纳贡赋,国家有难时,各诸侯国要听从周天子的调遣,出兵作战等。但随着诸侯日渐“独立”,周天子越发坐立不安了……

周武王之后近三百年,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他非但没有奋发图强,挽狂澜于既倒,反而比父辈更加作威作福,重用佞臣,盘剥百姓,纵情声色,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此时,诸侯也更加张狂,大周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他意外地得到了一位绝色美女褒姒。褒姒娇艳至极,让周幽王如痴如醉,宠爱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是,那褒姒虽然姿容艳如桃李,性情却冷若寒冰严霜,进宫后竟没露过一次笑容。这令周幽王耿耿难眠。为了能看到美人一笑,周幽王竟然公开悬赏: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赐千金。

佞臣,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场。虢石父献计说,或许是由于深宫大院过于冷清,要是能来一场场面壮观的大热闹,娘娘一定会愁眉舒展,格外开心。而最热闹的,莫过于点燃镐京附近的烽火台,让诸侯们带领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齐聚城下,肯定分外热闹壮观!

早在周穆王时,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势力渐强,对周朝形成威胁。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周穆王特传旨在镐京附近骊山一带的山峦之巅,修筑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一旦犬戎进袭,哨兵们就立即点燃烽火,向诸侯报警。诸侯见烽火燃起,便知天子有难,就要立即起兵救驾。故此,“点燃烽火”是关乎国祚的大事,而周幽王只为讨好美人,竟连连称好地答应下来了。

这天,周幽王带褒姒到骊山游玩,傍晚时分,周幽王同褒姒一起登上骊山。看着云蒸霞蔚的天边,夜幕逐渐降临,他命令守兵点燃骊山烽火!很快,熊熊大火在夜色中燃起,大红、橘红、金黄,数不清的色彩在烽火台上跳荡,就像无数的精灵在翩翩起舞。远近其他烽火台的守兵见状,以为犬戎侵入,也赶紧点燃烽火。一时间,绵延无尽的二十多座烽火台火光冲天,照彻天际。附近的诸侯们见镐京方向火光信号,慌忙起兵勤王。

当他们汗流浃背地连夜赶到骊山时,却见骊山行宫灯火辉煌,周幽王正和褒姒坐在高台上饮酒行乐,管弦歌舞不绝。褒姒眼见二十余座烽火台的火焰次第燃起绵延而去,烽烟弥天煞是壮观,又见山下忽然从各个方向涌上来无数人马,他们个个气喘吁吁,仓促行军中盔甲歪斜,狼狈不堪,乱糟糟的场面,人喊马嘶,果然是从未有过的热闹!褒姒见这么多兵马像耍猴玩把戏一般,不禁嫣嫣然笑出声来。周幽王一见,期待已久的幸福感立刻充满全身。他大大咧咧地命人传话说,国家太平,无甚警情,有劳各位了,大家都回去吧。

诸侯们明白被戏弄了,大家牢骚满腹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怏怏而去,暗中咬牙:“只此一回!”  周幽王见美人终于笑了,笑颜如花,比平时更娇媚了许多倍,一时间高兴得忘乎所以了,当即兑现诺言,赏赐虢石父千金。

后来,周幽王干脆废黜了王后申氏和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被迫逃到外祖父申侯那里去避难。

申侯得知女儿和外孙被废,气愤地上疏周幽王,不要宠信奸邪小人,勿因耽于美色而危害国家。已经完全被褒姒和虢石父左右的周幽王勃然大怒,废去申侯的爵位,并任命虢石父为大将,要讨伐这个前岳丈。申侯深知申国国小兵弱,无力抵挡王室军队,便联合西北的犬戎部落,抢先下手,攻打镐京。

 周幽王闻讯顿时脸色灰黑,手足无措。

 虢石父提醒他说:“大王快命点燃骊山烽火,诸侯肯定会来勤王,到时候内外夹攻,何愁不胜?”

周幽王立刻派人传令,所有烽火台一起点燃,向天下诸侯告警。

烽火台的狼烟火光急匆匆地冲天而起,苦苦烧着,不论是红光还是黑烟,都迟迟引不来救兵的踪影。周幽王并不知道,此刻,他正咀嚼着“烽火戏诸侯”的苦果。京畿附近的众诸侯眼见烽火台烟燧大作,不约而同地袖手旁观,谁还会再上一次当呢?

镐京城下,犬戎和申侯的兵马越攻越猛。周幽王眼看镐京失守已成定局,急命虢石父为大将,率领城内兵卒保护自己突围出城,投奔临近的诸侯。虢石父搬弄口舌是把好手,但领兵作战却是外行。可他纵然胆怯,也只好硬着头皮率兵杀出城去,周幽王和众多嫔妃、随从以及大臣们紧随其后。

犬戎兵马见城内的人杀出来,立刻如同蚂蚁一般密密麻麻地围攻上去。虢石父平素养尊处优,哪里见过这等阵势,片刻工夫,周兵就被犬戎兵将刀枪齐上砍杀个七零八落,虢石父一头栽倒在战车下,被乱兵踩踏成肉酱。周幽王面对汪洋大海般的敌军,禁不住和褒姒呜呜哭出声来,浑身颤抖得几乎在战车上坐不住。

在这个危急关头,在朝廷担任司徒的郑国国君郑伯从城中冲杀出来,他飞快地赶到周幽王的马车旁边,急切地说:“大王莫慌,臣誓死护驾!”看看围攻上来的犬戎兵马,郑伯提议说:“大王,臣率领本部兵马抵挡叛军,护佑大王杀出重围,先到臣的封国去暂时躲避,再联合诸侯收复镐京。”

周幽王只要活命就行,此刻根本顾不了那么多,忙连声答应。为了让郑伯安心保护自己,他还满是自责地说:“唉,当初若要事事都听从郑伯的,何至于到这个地步。”

郑伯昂立在战车上一马当先,指挥残余周兵突围。火光黑烟中,他手中长矛上下翻飞,接连把几员犬戎大将挑落马下。见郑伯如此勇猛,犬戎兵卒纷纷躲闪。郑伯拼死苦战,杀开一条血路,护着周幽王和褒姒等一班人绝尘而去。

好不容易走出几里路,敌军渐渐稀少,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周幽王半是高兴半是感激地对郑伯说:“难得卿如此忠心,日后朕一定重重封赏。”

话音未落,一阵马蹄声呼啸着席卷而来,犬戎先锋大将孛丁率领上千精兵追到跟前。郑伯一边喝叫着让人保护周幽王等人先走,一边迎上去断后。犬戎大多是骑兵,利刀快马,来去如风,很快把郑伯的周兵冲为两截,郑伯被围困在最中间。郑伯大喝一声,手中的长矛舞动得更加神出鬼没,犬戎兵将死伤无数,根本近不到跟前。孛丁从没见过这么勇猛的将领,忙令兵卒散开,从四面放箭。可怜郑伯纵然勇猛超群,也难以抵挡密如飞蝗的箭镞,眨眼间惨死在乱军之中。

没了郑伯的保护,周幽王一行顿时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孛丁等人追上周幽王的车驾,见车子装饰华美,车上坐在正中间的人衮服玉带,被男男女女簇拥着,知道一定是大周天子,也不多问,更不顾周幽王哆嗦着嘴唇哀告解释,一刀把他劈作两段。其他人众统统被斩,只有褒姒被带到兵营毡帐中,供将士们肆意玩弄取乐。

进入到镐京的犬戎兵将,更是肆无忌惮,大肆抢掠,华美的宫殿被纵火烧毁,壮年男子大半被杀,年轻女子则被掳掠而去。周代立国几百年来,皇皇国都被淹没在滚滚黑烟和赤红的血泊之中……

消息传到郑国,二十三岁的郑国世子掘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听说父亲战死,悲痛万分,即率战车三百乘,清一色雪素战袍,星夜赶奔镐京复仇。正所谓哀兵必胜,加之秦国和晋国闻听镐京生变,也赶来救援。三军合兵一处,对盘踞在镐京的犬戎发起猛攻。犬戎军猝不及防,被三路兵将杀进城中,双方混战一场,犬戎弃城而逃……

赶走犬戎,天下似乎又恢复太平。郑国世子掘突继位成为郑武公。由于郑伯为保幽王舍命战死,郑武公又有勤王大功,一时间郑武公掘突成为当朝的执牛耳者。在郑武公的主持下,诸侯推立逃亡到申国的太子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当然向着他的舅舅,引狼入室的申侯因拥立新主有功,恢复了爵位,仍是申国国君。不仅如此,周平王还额外赐予申侯许多土地,派镐京的百姓迁移过去戍守,这让刚刚经历动乱之苦的百姓怨声载道,大家对这个新君王充满了怨恨。

P1-5

后记

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的“东迁洛邑”,止于“三家分晋”。孔子修成的史书《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其时间跨度与这段历史大致相当,后人便把这一时段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革,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动荡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渐次生长的重要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人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旧都镐京,依仗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到洛邑。此举标志着周王室严重衰弱,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急剧膨胀。

平王东迁以后,王室的力量进一步衰微,而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壮大了起来,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为了实际利益,有的攻伐别国,有的竞蚕食周天子的土地(郑庄公一手演绎的“周郑互质”,就给了周天子颜色看看)。周桓王十二年(前708)爆发的缟葛之战,郑军“箭射天子”表明:这时的周天子仅仅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而已了。

春秋时期,见诸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它们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其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春秋五霸”,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他们缔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概念。然而,“五霸”竟系何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争议未休。《左传》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晋、齐交战,齐败。齐侯派宾媚人到晋国请和。晋侯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宾媚人在辩驳中要求晋侯以“四王”、“五霸”为榜样,接受宝物和割地而不要灭亡齐国。晋侯同意了。这便是可以查到的最早的“五霸”之说了。由于没有讲明“五霸”是谁,后人便自然产生了诸多猜测——

墨子(《所染》)、荀子(《王霸》)认为是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

左丘明(《左传》)、司马迁(《史记》)认为是齐桓、宋襄、秦穆、晋文、楚庄。赞同的有赵歧(《孟子·告子》注)、应劭(《风俗通义·皇霸》)、高诱(《吕氏春秋·当务》注和《淮南子·汜论篇》注)、陆德明(《左传·成公二年》释文)、颜师古(《汉书·地理志上》注)、司马贞(《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索引)、张萱(《疑耀》)、毛奇龄(《四书剩言》)、吴汉翊(《春秋提要》)、杨伯峻(《孟子·告子》注)等。

班固(《白虎通义》)认为是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同时又认为是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赞同后者的有服虔(《左传解谊》)、高诱(《战国策·齐策一》注和《吕氏春秋·先已》注)、应劭(《风俗通义·皇霸》)、崔馔(《庄子·大宗师》注)、杜预(《左传·成公二年》注)、颜师古(《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注)、孑L颖达(《左传·成公十八年》正义)、杨士勋(《毂梁传·隐公八年》疏)、丁公(《孟子手音》、何燕泉(《疑耀》)、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陈立(《白虎通疏证》)等;

颜师古(《汉书》注引)认为是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

王褒(《四子讲德论》)认为是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越勾践;

阎若璩(《四书·释地三续》)认为是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亦从此说;

全祖望(《鲒崎亭集外编》)认为是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

朱起凤(《辞通》)认为是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如前所述,在中国历史上最先使用“五霸”一词的,是宾媚人,时间是鲁成公二年,即公元前589年。更有价值的是:宾媚人搬出了“五霸”以后,真的说服了晋国。这说明“五霸”在当时的各国诸侯心目中是有说服力。由此看来,“五霸”,早在成公二年就已成为普遍的共识了。换言之,到成公二年以后去找“五霸”的做法,就是完全错误的。同时,晋景公是应排斥在外的,因为宾媚人讲这番话针对的就是晋景公。宾媚人要求晋侯以“五霸”为榜样,景公若是“五霸”之一,宾媚人是不可能那样讲的。

如果能够确定“五霸”的下限在晋景公时代,那么,包括了晋景公以后才现身的吴阖闾、吴夫差、越勾践、晋悼公等人的“五霸”说,则都不能成立。

那么,“五霸”的上限呢?应当强调指出,“霸”字在中国古代第一次出现,是在鲁庄公十五年(前679):“春,复会焉,齐始霸也。”(《左传》)此前,史籍中没有“霸”字,即:在齐桓公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霸主”的概念。

班固的《白虎通义》为什么会将上古的昆吾、大彭、豕韦都列人“五霸”呢?这里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对宾媚人讲的“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有所误解。班固认为“五霸”应与“四王”相对应,既然“四王”代表三代,那么“五霸”亦应分属于夏、商、周。这就画地为牢了;二是误解了《国语·郑语》中史伯的一句话:“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班固认为这是夏、商存在过霸主的铁证。其实,宾媚人的话里并不存在时间与人员上的必然对应关系,讲的只是一种三代与“五霸”之间在统治思想上的承续关系。请看——

夫成天下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祝融……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姜、赢、荆、芈,实与诸姬代相干也。姜,伯夷之后也,赢,伯翳之后也。伯夷能处于神以佐尧者也,伯翳能议百物以佐舜者也。其后皆不失祀而未有兴者,周衰其将至矣。

在这里,史伯立论的主题是“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认为虞、夏、商、周都是如此,只有祝融在夏、商有为伯者,而至周时就没有了,并推测,祝融之后,在周衰之际可能会有倔起者,大概会是“蛮芈”。史伯还谈及了伯益、伯翳的后代,并也做了些预测。可见,史伯在谈到昆吾、大彭、豕韦时,不是在讨论其是否为“霸”,而是在谈上古名门望族之后的兴衰。因此,这里的“伯”不能当“霸”讲,而只能当三代封爵公、侯、伯、子、男中的“伯”讲,是“爵位”。况且,“霸”字晚出,既不见于甲骨文、铭文,也不见于《尚书》、《诗经》,怎么能妄断三代时的昆吾、大彭、豕韦当时为霸主呢?

郑庄公是霸吗?虽然郑在东周初期最桀骜不驯,它不但灭了虢、郐等国,而且还公然与周天子对抗。但毕竟郑是小国,身处四战之地,国内矛盾又尖锐,在霸业上一直没有实性质的进展,所以,《左传》与时人对郑庄公从未以“霸”相许,他怎么能算“五霸”之一呢?郑庄公确有称霸之心,但终其身不过是拉开春秋争霸大戏序幕的一个枭雄。

这样,齐桓之前的昆吾、大彭、豕韦、郑庄四人也要排除,同时,与这四人有关的“五霸”说亦应排除。

既然“五霸”的活动年代,在齐桓公始霸以后到晋景公时宾媚人提出“五霸”一词之前,“五霸”只能叫“春秋五霸”,“三代五霸”说已无法成立。

现在,较为合理的唯有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春秋五霸”之说。此五人的事迹均在“齐始霸也”之后与晋景公时出现“五霸”一词之前,但此说的软肋在于,宋襄公能否算“霸”?这也是此“五霸”说一直受人诟病的缘由。

宋襄公是齐桓之后晋文之前在诸侯争霸最激烈年代的一个较为醒目的人物。他争霸的时间很短。尽管他确实干过几件得意的事,但很快就一命呜呼了。《左传》与时人都未以“霸”许之。查《左传》可知,时人明确以“霸”相许的共有四人:在《庄公十五年》中说齐桓,“始霸也”;《僖公二十七年》说晋文,“取威定霸”、“一战而霸”;《昭公三年》追述晋文、晋襄,“昔文、襄之霸也”;《文公三年》说秦穆,“遂霸西戎”。而楚庄之“霸”,虽然《左传》未有明载,但看看事实——晋、楚“邺之战”之前,霸主名义属晋,但自晋襄公以后,其霸主地位已名存实亡;而楚自成王开始,国力渐强,至庄王时则更加强盛。从战前晋国重臣士会、栾书对楚庄王的分析可看出:晋若不与楚接战,就是承认了楚是霸主;同楚战,若败,楚就更是霸主了。而“邮之战”的结果是楚国大胜!还有另一个最有力的旁证,就是《左传·成公十八年》明载:晋悼公“所以复霸也”。注意,悼公是“复霸”!说明晋国在文、襄之后,确曾失霸,那么,失的霸落至谁手了呢?看看“邺之战”,楚庄为霸就无可置疑了。

后人在“五霸”问题上的理解多有偏颇。最重要的是“五霸”与“霸”的关系。“五霸”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霸”的外延则比“五霸”更广。在中国春秋史上,“五霸”只有五个人,而“霸”则有多个人。以“霸”相许的,在《左传》中除“五霸”外,晋悼公亦有“复霸”之称,《史记》也曾以“霸”许越王勾践……于是,当后人每每看到“霸”的时候,就想将其纳入“五霸”的范畴,于是,忽略了时间范围而只看“业绩”的各种“五霸”说,就应运而生了。因此,即便晋襄公有“昔文、襄之霸也”,晋悼公有“复霸”之谓,但晋悼公晚于景公,自不在话下;而全祖望将晋襄公列入“五霸”,使晋侯占得四席,实在有“专为晋国张目”之嫌,此举“视野”之狭隘与画地为牢之勉强,似乎比宋襄公“入围”还要引人不忿一些。  故此,我们还是采纳了比较主流的“五霸说”:齐桓、宋襄、秦穆、晋文、楚庄。

上述关于“五霸”诸说的内容,我们援引了孙景坛先生的《“春秋五霸”在历史上的确切所指新说》一文的部分材料和说法(原文见《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4月号)。我们绝无掠美之心,只是借机将其公诸同好,使之发扬光大,帮助更多的人一起开阔眼界,用更宽的视角看待那些此前也许始料不及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也是孙先生所希望的。当然,对辛苦备尝、孜孜以求的孙先生,我们必然要深怀感激地深躬致谢:“您辛苦啦!”

我们还要感谢华夏出版社的副编审高苏先生,是他促成了我们联手完成这部历史小说《春秋五霸》(序章、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由宋福聚完成;秦穆公和楚庄王,由毛颖完成);还要感谢杨春玲、王成君、张玉英等朋友的热心鼓励和支持。

但愿这场久已远去的争霸活剧,在我们笔下能够多显现出几分壮丽与壮烈,引发读者的兴致,去探寻更深广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期待的。

作 者

2010年7月3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