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共8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主要面向来沪参观的海内外人士,全书通过轻松的笔触,以讲故事的生动方式,将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这个东方国际化都市所呈现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是经线,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地标景观等是纬线,经纬交织,明珠璀璨,立体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

内容推荐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一定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目录

《上海的日本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联系上海和世界的书 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 熊月之

序言 横井裕

壹 上海与日本:社会文化的历史回顾

 1、“千岁丸”首航上海

 2、日本人最初的上海观感

 3、《中日修好条规》

 4、海上新航路

 5、日本人街的形成

 6、上海日本居留民团

 7、基层组织町内会

 8、土著派与会社派

 9、“一·二八事变”

 10、战时体制

 11、“以德报怨”的遣返政策

 12、没收财产与战争赔偿

 13、10万日本人平安回国

贰 跨越国境的文化传播与碰撞

 1、最早的日本商店田代屋

 2、“唐行妇”与东洋茶楼

 3、安田老山与《苏州河木桥》

 4、岸田吟香与“玉兰吟社”

 5、三井洋行支店长:山本条太郎

 6、“发明王”丰田佐吉

 7、内山书店:中日文化交流之窗

 8、石井柏亭与上海关专

 9、芥川龙之介的上海之游

 10、鲁迅家的主治医生

 11、横光利一与上海

 12、李香兰与《夜来香》

 13、“真正喜欢中国的人”:冈崎嘉平太

叁 国际都市的日本文化之窗

 1、日本人社区岁时风俗

 2、六三花园:最大的日本私人花园

 3、新公园(今鲁迅公园)

 4、日本人俱乐部

 5、最早的日本旅馆:东和洋行

 6、最早的日本报纸:《上海新报》

 7、日本商业街的艺术情趣

 8、料亭与艺伎

 9、三角地菜场(虹口市场)

 10、虹口娱乐街

 11、日商的广告文化

 12、海外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13、纺织工厂的企业文化

 14、日本人墓地与火葬场

肆 东瀛文化的历史遗产

 1、遗存的上海主要日本建玩

 2、“大自呜钟”:至今未消失的上海地名

 3、福民医院:四川北路历史最悠久的大医院

 4、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法租界中的科学“梦园”

 5、西本愿寺上海别院

伍 新时代的社会文化交流

 1、从民间到官方:中日关系的新发展

 2、虹桥与浦东:新日侨住宅区

 3、东瀛文化的新亮点

 4、世博会日本馆

 5、爱心长存的慈善活动

 6、无偿资金援助的利民工程

 7、全球最大的海外日本人学校

 8、国际都市中的日文新媒体

 9、上海历史散步会

 10、白玉兰奖获得者

 11、企业精英的学术论著

 12、一位创业者的上海体验

 13、喜欢上海的日本人

 14、在上海安度晚年

陆 附录

 1、大事年表

 2、主要参考书目

 3、旅游地标指南

 4、旅游资讯

上海的德国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

序言

前言 

最初的交往

 1、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

 2、结缘上海滩

 3、德国人在华形象的建立

上海的德国人

 1、大商人、小商人

 2、驻沪的官方代表们

 3、德国学者、名人在上海

德侨社团组织

 1、德国总会

 2、德国花园总会

 3、德语剧社

 4、上海新教教区

 5、威廉学校

同济:同舟共济的样本

 1、从同济医院到宝隆医院

 2、德文医学堂 

 3、同济大学 

德国建筑师在上海

 1、倍高洋行(Becker & Baedeckcr):德国新文艺复兴风格

 2、汉堡嘉夫妇的上海传奇

 3、鲍立克:包豪斯风格

纳粹德国时期在上海的德国人

 1、特殊而沉重的历史

 2、犹太人的避难所

上海的德国媒体

 1、《德文新报》

 2、《二十世纪》

1949年以后的德国与上海

 1、两个驻沪总领事馆

 2、上海大众

 3、安亭新镇

 4、上海、汉堡与文化交流

 5、上海Expo:和谐都市德国馆

附录

 1、大事年表

 2、主要参考文献

 3、上海与德国相关的主要文化和经贸交流机构

后记

上海的韩国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 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 熊月之

序言 金正基

壹 追寻的记忆和追梦的韩人

 1、韩人心目中的上海

 2、上海的韩国侨民社会之变迁

 3、往昔人物往昔事

 4、相互交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贰 难以忘记的名和姓

 1、韩国的第一位神父金大建

 2、尹致昊与中西书院

 3、金玉均的上海之行

 4、金九、尹奉吉与虹口公园义举

 5、电影皇帝金焰

叁 万花筒般的韩国人文

 1、宗教

 2、教育

 3、艺术

 4、媒体

 5、纪念活动(各种纪念仪式、婚礼、葬礼等)

 6、衣食住行(经济状况、职业、石库门弄堂的一天)

肆 上海新韩人的韩国情调,花样生活

 1、新韩人的快乐生活

 2、新韩人的节日文化

 3、新韩人的休闲生活

伍 韩国色彩晕染下的建筑

 1、韩国天主教的圣地——金家巷教堂

 2、韩国独立运动的圣地——马当路韩国临时政府旧址

 3、法租界中代表性的韩国人居住地——宝康里

 4、凝集临时政府领导人悲欢情的永庆坊

 5、韩人的休闲空间法兰西公园

 6、安葬韩国临时政府领导人的万国公墓

陆 “韩流”席卷而来

 1、中韩建交与经济交流

 2、文化交流的象征——韩流

 3、上海的韩国侨民们

柒 附录

 1、大事年表

 2、主要参考书目

 3、旅游地标指南

上海的犹太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熊月之

序言 艾雅克

壹 当犹太民族推开东方都市之门——学者眼中的犹太文化与上海

 1、印记:一个民族的异国生存轨迹

 2、认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贰 犹太民族的东方之旅

 1、踏足上海

 2、欧洲难民涌入

 3、危难之中有援手

 4、何凤山义举

 5、孙科计划

 6、居住空间

 7、虹口隔都

 8、侨民组织

 9、锡安主义在上海

 10、租界政治强人

 11、战士与革命者

 12、再见,上海

叁 上海犹商的镀金时代

 1、东方的罗思柴尔德——沙逊家族

 2、从看门人到地产大亨——哈同

 3、电机贸易王国——慎昌洋行

 4、橡胶大王——嘉道理

 5、起起落落的安利洋行

 6、友邦保险开山始祖——史带

 7、职业图谱

 8、老板群像

 9、犹太名店

 10、万国商团犹太分队

 11、引领生活时尚

 12、闻名东方的摩天楼——沙逊大厦

 13、海上大观园——哈同花园

 14、建筑师醉后的杰作——大理石宫

 15、静谧雅致的西郊行宫——沙逊别墅

肆 上海犹太人的生活印履

 1、出生、割礼与成年礼

 2、天合之作——犹太婚姻

 3、婚礼大典

 4、长眠此地——犹太葬礼

 5、守安息日

 6、犹太节日

 7、社区精神领袖——三位知名拉比

 8、远东最大的犹太会堂——拉希尔会堂

 9、托梦而建的宗教圣所——阿哈龙会堂

 10、犹太难民的精神家园——摩西会堂

 11、社交聚会

伍 群星照耀下的文化天地

 1、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们

 2、犹太文化活动的居所——犹太总会

 3、犹太孩童教育的摇篮——上海犹太学校

 4、犹太报刊与记者

 5、编撰《德华字典》的汉学家——罗逸民

 6、高徒满堂的小提琴家——卫登堡

 7、描摹中国社会的画匠——希夫

 8、弗洛伊德学说的女传人——韩芬

 9、爱因斯坦远东之行的意外之喜

 10、电台转播玻尔“原子核”讲座

陆 犹太文化与当代上海

 1、上海“犹联”

 2、寻访故乡城

 3、犹太新社区

 4、抓住新商机

柒 附录

 1、大事年表

 2、旅游地标指南

上海的俄国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 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 熊月之

壹 旅沪外侨中的特殊一族——俄国人

 1、来沪较晚

 2、增速最快

 3、无根之人

 4、从“穷困潦倒”到“衣冠楚楚”

 5、上海国际都市文化的台柱

 6、俄侨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7、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8、入籍俄侨,回归苏联

 9、白俄难民,撤离上海

贰 北方来客——“罗宋人”在上海

 1、俄国驻沪总领事馆及格罗谢其人其事

 2、开创与主营中国电信事业半个世纪——大北电报公司

 3、开中外合资银行之先河一华俄道胜银行

 4、联结远东与欧洲的纽带——义勇舰队公司

 5、集邮珍品_一俄国客邮局发行的纪念邮票

 6、轰动中城的不速之客——斯塔尔克白俄难民船队抵沪始末

 7、顽强的格列博夫及其远东哥萨克军团余部

 8、租界的“守护者”——上海万国商团俄国联队

 9、“一·二八”事变与法租界俄国义勇队

 10、同舟共济——上海俄侨的社会团体及慈善机构

 11、圣母大堂与圣尼古拉斯教堂

 12、面向旁人,拯救难民——俄国正教会医院

 13、上海的“涅瓦大街”——俄商与霞飞路的崛起

叁 难忘的记忆——俄国人的生活习俗

 1、高雅端庄的衣着服饰

 2、三六九等的居所

 3、“绅士风度”与“女士优先”

 4、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婚礼习俗

 5、恪守教规的生育丧葬习俗

 6、难民生涯使俄罗斯人更迷信

 7、因地而异的俄人圣诞——新年习俗

 8、最隆重的宗教节日——“帕斯哈”(复活节)

 9、“罗宋大菜”风靡上海

 10、霞飞路上的“山东帮”,入乡随俗的“罗宋汤”

 11、罗宋面包——闻香寻踪

 12、“伏特加”与俄人的饮酒习俗

 13、“萨莫瓦尔”与俄人的“茶道”

 14、红红火火30年——俄罗斯的咖啡文化在上海

肆 上海国际舞台的瑰宝——俄罗斯艺术

 1、南京大戏院与以俄籍乐师为主体的工部局音乐队

 2、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拓荒者——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中的俄籍教授

 3、“空中云雀”——苏石林

 4、礼查饭店与叶尔莫尔爵士乐队

 5、华懋饭店中的沙俄宫廷演奏冢

 6、汇中饭店与别尔沙茨基五重奏组

 7、伦斯特列姆爵士乐队在百乐门

 8、浪漫曲演唱大师——韦尔京斯基

 9、大光明和世界男低音歌王夏里亚宾

 10、“夜莺”的美妙歌喉,“雄鹰”的矫健舞步一普拉托夫哥萨克合唱团

 11、白雪皑皑高加索,春潮澎湃伏尔加——扎罗夫顿河哥萨克合唱团

 12、合唱指挥大师马申及捷列克哥萨克合唱团

 13、“雷雨”中的繁漪——普里贝特科娃及其上海俄国话剧团

 14、兰心大戏院与缤纷璀璨的俄罗斯歌剧演出

 15、蜚声上海艺坛的俄罗斯古典芭蕾舞

 16、国际饭店的“舞后”——俄罗斯通俗舞蹈家

 17、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国际舞台——上海俄侨乐圣阿甫夏洛穆夫

 18、俄国文化的载体,侨民生活的写照——上海俄侨报刊一瞥

伍 当代上海与俄罗斯文化

 1、精湛技艺诠释经典剧目,视觉与听觉的完美享受——俄罗斯古典芭蕾舞重返上海舞台

 2、老歌陈酿,怀念流金岁月;多彩艳丽,舞艺热烈剽悍——令人如痴如醉的俄罗斯民族风情歌舞

 3、惊心动魄,激情刺激——世界顶级的俄罗斯大马戏

陆 附录

 1、大事年表

 2、标志性建筑

 3、主要参考书目

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熊月之

前言

上海的法国记忆

壹 法国在上海设立的“法国区”

 1、法国人的到来

十四个月零十六天的航程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

第一座领事馆

法租界的开辟

三座天主堂的落成

 2、图说法租界

几幅不同时期的老图片

地图中的变迁

 3、营造东方巴黎

公董局:法国人创建的市政机构

洋泾浜南岸的洋“总督”

法国人的管理

“法国区”的烙印

贰 在上海的那些法国人

 1、传教士们

留长辫穿长袍的法国神父

科学家、艺术教育启蒙者、理财师及其他

 2、经销奢侈品的法国商人

“我的顾客是白王帝”

上海的法国大丝绸商

南京路独此一家

著名的法商企业

 3、醉心艺术的那群人

交响乐团的灵魂

领事的业余爱好

上海的轻歌剧与歌剧

法国电影在上海

叁 法兰西吹来的欧陆之风

 1、衣食住行

副领事的求助信

法国邮轮上的菜单

低调的奢华

乘火车来上海

意想不到的旅行

 2、社交休闲

法国人的舞会

狩猎活动

避暑

法国总会——侨民的社交中心

两处重要的游乐场所:跑狗场与回力球场

乘坐邮轮去旅行

 3、礼仪风俗、节日庆典

天主教的仪式

法国国庆日

顾家宅公园内的活动

肆 当代上海与法国的联系

 1、中法建交与法国驻沪领馆的设立

毛泽东主席在上海会见法国前总理埃加·富尔

中法建交

巴黎—上海航线通航

法国驻沪总领事馆开馆

 2、友好往来

上海市与马赛市结为友好城市

上海市与法国罗纳一阿尔卑斯大区的交流

新的连结

伍 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1、1922年霞飞将军访沪

《申报》记载的行程

 2、岁月留痕

绘制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人文遗产与经典建筑

 3、相约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

巴黎的经验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

陆 附录

 1、大事年表

 2、1930年代法租界路名指示录

 3、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上海的英国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和世界的书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熊月之

他们来自大不列颠

 1、英王陛下的子民

 2、“阿美士德”号造访

 3、上海开埠:巴富尔与英国领事馆初设

 4、合并:从英租界到公共租界

 5、上海的英国元素

 6、到访上海的英国名人

与中国人的相处之道

 1、从“夷”到“洋”:从一种不平等到另一种不平等

 2、外滩公园的痛

 3、交流的媒介:洋泾浜英语和中国话

 4、已是shanghailander:庆祝上海开埠五十年

 5、五卅运动

绅士风度:沪上英国人

 1、一个人和一个书馆

 2、西医输入奠基者:雒魏林与仁济医院

 3、无人不知傅先生:傅兰雅的传奇人生

 4、沪上的传媒大鳄:美查和他的《申报》

 5、卓尔不凡的巨商大贾:雷士德

 6、上海寻梦记:一个普通英国人在上海

上海滩上的小英国

 1、所吃:中西合璧是大菜

 2、所享:上海是个万花筒

 3、所迷:全民参与一赛马

 4、所读:《字林西报》人人拿

英伦风情:上海英国建筑

 1、英国总会:为了聚集在一起

 2、外白渡桥:横跨苏州河口

 3、沙逊别墅:乡村风格

 4、马勒别墅:北欧风情

 5、从礼查饭店到浦江饭店

 6、吾国名园之兆丰公园

 7、海上工业的英国城堡:杨树浦水厂

 8、远东第一狱:提篮桥监狱

 9、以上帝的名义:圣三一堂与新天安堂

英国与当代的上海

 1、剪不断的历史纽带

 2、总领事推动文化交流

 3、当代政要来访

 4、女王陛下莅临上海

 5、世博园中的建筑奇葩

附录

 1、大事年表

 2、旅游地标指南

 3、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上海的美国文化地图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熊月之

壹 他们来自大洋彼岸:美国与上海的前世今生

 1、美国人初登上海滩

 2、暂住或永留?这是个问题

 3、公共租界:英、美租界合体而成“大力神”

 4、“半吊子的英国人”

 5、“百分百的美国人”:上海美国社团形成

 6、战争阴霾下的艰苦岁月

 7、V型反转:从“大偏离”到参展上海世博会

贰 美国与上海的那些人和事

 1、文惠廉:上海关租界的创立者

 2、华尔:一个冒险家的疯狂人生

 3、林乐知:著书立说牖斯民

 4、海淑德与“中国的威斯理安学院”

 5、卜舫济与“东方的哈佛大学”

 6、美国政治要员访问上海

 7、美国文化名人造访上海

 8、鲍威尔、斯诺和《密勒氏评论报》

 9、人力车夫臧大咬子事件

叁 上海洋场中的美利坚生活

 1、开辟一个时代的商业:旗昌洋行

 2、美国绅士们的社交天堂:美国总会

 3、美国夫人们的公共空间:美国妇女公会

 4、也许是最纯粹美式教育:美童公学

 5、一所美式大学的百年变迁:沪江大学

 6、美国人自己的社区教堂:国际礼拜堂

 7、全副武装的美国志愿兵:万国商团美国队

 8、好莱坞电影与上海的百年情缘

肆 他乡遇故知:上海的美国地标

 1、国际礼拜堂之建筑

 2、西侨青年会大楼

 3、美国海军基督教青年会大楼

 4、尚贤堂、尚贤坊

 5、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

 6、姚家花园与落水山庄

 7、沪江大学建筑群

 8、圣约翰大学建筑群

伍 天涯若比邻:延续至今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1、尼克松访沪与《上海公报》

 2、美国电视剧与上海

 3、美国快餐与上海

 4、NBA、姚明与上海

 5、迪斯尼乐园与上海

 6、美国与上海世博会

陆 附录

 1、大事年表

 2、旅游地标指南

试读章节

1 法国人的到来

上海开埠前夕,最早踏上这块土地的法国人不是那些身穿礼服的商人,或者头戴两角帽的领事,而是身穿中国长袍的传教士。这是法国作为一个传统天主教国家、一个非以商业见长而以文化为傲的国度独具意味的选择。

十四个月零十六天的航程

1841年4月28日,三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Claude Gotteland)、艾芳济(Francois Est eve)和李秀芳(Benjamin Bruyere)乘坐法舰“埃里戈纳”号从法国布勒斯特港启程,航行47天后,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两天后,“埃里戈纳”号重新出发,79天后到达新加坡,至9月23日晚抵达马尼拉。在马尼拉休整了两星期后,传教士们搭乘汉堡人的一艘商船“天堂”号前往澳门。此时,澳门由葡萄牙教会所掌控。在澳门逗留了一段时间,传教士们于1842年3月12日登上一艘英国三帆船“马斯登”号前往舟山群岛,5月7日到达定海。经过商议,李秀芳神父留在了定海。7月4日傍晚,南格禄和艾芳济搭乘英国机帆船“安娜”号向吴淞口进发,终于在7月11日顺利抵达长江口。7月12日,上海本地教友驾着小船把两位法国神父接到了浦东金家巷。

至此,距离布勒斯特港启程之日已整整十四个月零十六天。南格禄和艾芳济是19世纪40年代首批来沪的法国传教士。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

在法国的那两位传教士来到上海的一个月之前,即1842年6月,英国的舰队已先期抵达上海。6月16日,英国的军队占据了吴淞口,19日,兵临上海县城。在占据上海数天后撤离,英军溯江而上,攻打镇江。8月9日,进逼南京。明29日,英国人以坚船利炮相胁迫,促使颟顸的清朝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上海被定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抵沪,随后与上海道台会商上海开埠事宜。11月17日,巴富尔宣告上海开埠通商。

看到英国人捷足先登,法国人也不甘落后。以商会为首,法国国内掀起过一股强大的舆论,要求政府尽快与中国接触,建立起通商关系。法国政府随即任命剌萼尼(The odore de Lagrene)为特命全权公使,组织了一个庞大使团赴华,在使团成员中,有不少是商界代表。1844年10月24日,剌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军舰上签订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该章程共36款,附《海关税则》。在中法签订的这个不平等条约中,与上海等通商口岸有着密切关联的是其中的第二十二款:凡法兰西人“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储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在五口地方,法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但具体如何办理,需要领事官与地方官员酌议。就在这时,法国政府派出了一名驻上海的领事。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的名字叫敏体尼(Charles de Moiltigny)。从其经历来看,他并不是一个职业外交家。敏体尼于1805年出生在汉堡一个原籍下布列塔尼的移民家庭里,富有激情,曾参加“希腊独立运动支持者”第一军团。在军队中他表现突出,1830年成为法国著名军事首领法布维埃上校的副官。后随法布维埃来到巴黎,任职于海军部。很快,这位渴望能够更积极地为国家效力的军人厌倦了平淡而刻板的办公室生活,他尝试了各种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此时,正值法国政府组建使团赴华,这是一次好机会,敏体尼又开始活动了起来。他去游说使团的关键人物剌萼尼,并得到了他的同情,同时,他的老上司也支持他,于是,这次他如愿以偿,从海军部调到了外交部。敏体尼是这个使团的“主事”,为三等随员。显然,正是这次出访,使敏体尼受到剌萼尼的关注与器重。

使团回国后,法国政府考虑选派一位特殊人物担任驻沪领事,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剌萼尼他们看来,在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的条件比之福州、厦门、广州、宁波更为优越。

(《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P24-28)

序言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

—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总编辑何 承伟

凡搞图书出版的人都知道法兰克福书展,那是了解图书世界的窗口;但参与期刊出版的人,就不太清楚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世界期刊联盟大会,其实,那是讨论世界期刊产业走势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会议。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中国还不是会员,自然就无法参加。有幸的是,自那时起,我代表中国期刊界,跟着有关同仁,奔波世界各地,盼望着有矗一天能以正式的身份坐在世界期刊联盟大会的会议厅里。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影响力的扩大,2002年的春天,在南美阿根廷的首都,中国期刊人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

交流,总是有来有去的。在整个申请加入的过程中,世界的明友自然也会应邀回访我们的祖国。其间,我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当我尽力把参观的项目安排得丰富多彩,有文化的,自然的,历史的,更有现代的,面对这些,国外友人虽然赞叹不已,好话连连,但总感到有点不满足。朋友熟了,我就直截了当地问:“你们到底想看什么?”

没想到他们竟然说:“我们最想看我们的祖国与你们这里有关联的地方!”

一句话提醒了我,于是英国朋友走进外滩12号——汇丰银行旧址,韩国朋友来到了位于马当路的一幢石库门房屋——当年韩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以色列朋友不仅要看大名鼎鼎的上海音乐学院,说该院的建筑与他们有关,还穿街走巷,来到不知名的舟山路59号,一间很小的屋子里。说美国总统卡特的得力助手——前美国财政部长犹太人麦可·布卢门撒尔在上海避难的8年时间里,就住在这里……

我没有想到,若干年前的往事竟然还有这么大的穿透力,难怪我后来到了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也点着名要去看看那里的上海村。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同行问我:“面对有7000万人来参观的世博会,你最想出的是什么书?”

我脱口而出:“我最想出的是《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

这就是出版这套连接上海这座城市,与世界各国朋友心灵的大交流书系的真实的原因。

提出这个选题设想,立即得到了上海社科院、上海市档案馆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的首肯和大力支持。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下,《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这套丛书以独特崭新的面貌、以中文版和外文版两个版本,呈现在海内外广大读者面前。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作为一部面向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文化普及作品,在编辑过程中,始终追求要体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

首先它是—本享受“悦读”的书。《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主要面向来沪参观的海内外人士,全书通过轻松的笔触,以讲故事的生动方式,将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这个东方国际化都市所呈现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是经线,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地标景观等是纬线,经纬交织,明珠璀璨,立体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一些读过这部书的专家也由衷感叹:“上海的国际文化包容性,能够以这样新颖独到、通俗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想到,实在是耳目为之一新!”

其次它是—本好看的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图片对于初来乍到的海内外游客,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书中的图片更出彩,各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丛书合作方上海市档案馆专门组织人手开发“珍档”,整理出了从未公开过的珍贵档案资料照片'供本书独家使用;学者教授也“倾囊而出”,熊月之、陈祖恩、汪之成等著名专家,都把自己数十年研究积累的“全部家当”奉献了出来;著名摄影家尔冬强先生,为此书献出了杰作;还有社会上的—大批热心人士,如蔡建忠先生等,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此外,本书的地图也是精心创意的产物,既实用又值得观赏、收藏。

另外它还是—本可查可读的工具书。本书作为文化和旅游兼备图书,在做文化的同时’凸现其实用性和知识性,具备查考功能。全书的百科知识、表格、指示图星罗棋布,向海内外人士详细介绍各国文化在上海的标志性特点,以及提供实际的旅游参观信息、休闲服务信息等。

为了让来上海的朋友真正觉得,上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有介绍有关国家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历史痕迹,还有近30年,这些国家参与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所创建的新的标志性的工程和活动项目。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是当代上海城市精神的写照。本书的出版,不仅让外国友人了解上海这座城市与有关国家的历史,更会促使双方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望《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这套大书,能成为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一座桥梁,在满足外国友人的心灵需求的同时,也能了却一个中国出版人的心愿。

后记

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法国人、法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密切的联系。多年来,上海的一些机构与部门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并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倪静兰教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翻译了梅朋、傅立德所著的《上海法租界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出版)。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受档案资料、语言等一些因素与条件的限制,对上海的法租界史、法国文化、法国侨民等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最近几年,一些情况开始有所改观,我们在一些机构与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陆续发现、挖掘了一批新资料(包括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研读中法文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设“专业法语”等研究生课程,并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我们着手进行相关课题的探讨,如法册道契、法租界街区、法侨社会生活、徐汇公学,等等。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是—本题为《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的图书,我们试图以“文化地图”为视角,梳理上海与法国文化渊源发展的线索与脉络,揭示上海城市与法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中法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的场面。

本书由马学强、曹胜梅编著,具体分工如下:上海的法国记忆(前言)、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由马学强撰写;第二章、第三章,由曹胜梅撰写;附录部分,由曹胜梅、马学强共同承担。

本书的编撰,得到了一些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教授,法国里昂二大历史系教授、法国大学学院高级研究员Christian HENRIOT(安克强)作为评阅人,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何敬业教授不仅承担历史研究所的研究生法语课讲授工作,同时也始终关心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近年来,我们从海内外收集到大量有关法租界与法国侨民的照片,本书中的历史图片分别由马学强研究员与上海市档案馆等部门提供。鲍世望先生担任本书图片的主要拍摄工作,两年多来,他奔波于各大研究机构与收藏部门,或翻拍历史图片,或往来于一些街区、文物点拍摄现场照片,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本书中还有多幅图片由出版社等方面提供。责任编辑汪冬梅,美术编辑周艳梅、张独伊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谨向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撰写与图片收集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档案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资料室、瑞金医院档案室及卢湾区、徐汇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深表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6 12: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