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抗战史》是一套完整记录中国抗战史的鸿篇巨著。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叙述这段历史,意在对中国抗战历史的沉痛缅怀和深刻解读。
陶纯所著的《太原大会战(1937)》首次集中详细披露了太原大会战的历史真相,用理性思考审视历史原貌。本书以全景白描手法配以清晰真实的老照片,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封存已久的历史档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太原大会战(1937)/话说中国抗战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陶纯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话说中国抗战史》是一套完整记录中国抗战史的鸿篇巨著。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叙述这段历史,意在对中国抗战历史的沉痛缅怀和深刻解读。 陶纯所著的《太原大会战(1937)》首次集中详细披露了太原大会战的历史真相,用理性思考审视历史原貌。本书以全景白描手法配以清晰真实的老照片,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封存已久的历史档案。 内容推荐 《太原大会战(1937)》简介: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华北地区,中日两军曾进行过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太原大会战。大敌当前,一向闭关自守的土皇帝阁锡山举起了抗日的大旗。毛泽东看好山西。八路军三个师的主力悉数入晋。平型关下。林彪让世人大吃一惊。南京最高当局下令处决“作战不力”的中将军长李服膺,全军震惊。郝梦龄忻口战死,成为中日交战后第一个血洒疆场的军长,英名长存。卫立煌、傅作义、李仙洲、陈长捷、孙连仲、董其武等国军名将奋勇当先。南口之战,平型关、忻口、娘子关之战,太原守城战,每一战都洒满了英雄血。国共两党尽弃前嫌,携手抵御日寇,开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好局面。太原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谱写了悲壮的历史篇章。《太原大会战(1937)》由陶纯所著。 目录 第一章 大战前夜[1] 1.阎锡山夹缝中求生存[2] 2.毛泽东早就看好了山西[7] 3.八路军115师率先进入山西[13] 4.中国全面抗战的号角吹响了[17] 5.太原会战始于大同失守[23] 第二章 聚焦平型关[35] 1.日军进犯平型关,孙楚临危受命[36] 2.林彪登平型关亲察地形[45] 3.日军最精锐的第5师团开赴山西[49] 4.高桂滋弃团城口私自撤退[57] 5.两军协同,马革裹尸是军人的光荣归宿[65] 第三章 平型关大捷,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71] 1.林彪眼下的任务是打好平型关这一仗[72] 2.弥漫的血腥气使人喘不过气来[78] 3.有了八路军的感召,晋军也不是吃素的[91] 4.在延安的毛泽东感到轻松多了[96] 5.八路军百了,晋绥军仍在坚守[100] 6.阎锡山平型关下慌忙撤退,蒋介石回电安慰[105] 第四章 忻口血战[111] 1.卫立煌率中央军主力到达晋北[112] 2.张培梅说:百川平时只知养羊,不知养虎[121] 3.旅长姜玉贞壮烈殉国[125] 4.军长郝梦龄家书: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131] 5.忻口之战惨烈异常[140] 第五章 守住女良子关,是忻口战役成败之关键[153] 1.娘子关一战的前景不容乐观[154] 2.娘子关前,赵寿山所部拼死抵抗[162] 3.雪花山丢了,娘子关危险了[171] 4.第38军教导团损失惨重[177] 5.董其武负伤后仍顽强作战[184] 第六章 铭记忻口,铭记那些伤痛[193] 1.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保卫忻口正面战场[194] 2.八路军在阳明堡烧了日军24架飞机[203] 3.川军开赴山西[212] 4.残军留废垒,城郭萧条[217] 5.娘子关失陷,太原危矣[229] 第七章 强弩之末[239] 1.大事不妙,阎锡山撂挑子[240] 2.混乱的大百退[245] 3.傅作义孤军守太原[250] 4.最后的抵抗[259] 5.彭德怀说:第八路军永远不过黄河[265] 后记[269] 试读章节 阎锡山夹缝中求生存 在群山环绕的晋中盆地的北端,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太原。 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是山西省省会,华北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它东傍太行山,西依吕梁山,东西两山对峙向北合拢环抱,汾河从北向南纵贯市区中心,形成南北狭长的带状城市。由于太原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晋阳城创建于公元前497年,自春秋以来数十个朝代,一直是北方的重镇,曾作为赵国都城、秦汉重镇、北朝“霸府”、盛唐“北京”、五代要垒、宋元时的“锦绣太原城”、明清边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它又成了阎锡山的首府。 在山西和河北交界处,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峰——五台山。《水经注》载:“五台山其山五台巍然,故日台。”又名五顶山,又名五峰山,又名清凉山。《华严经》上说:“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台也。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五台,一为中台,又名翠岩峰;一为东台,又名望海峰;一为西台,又名挂月峰;一为南台,又名锦绣峰;一为北台,又名叶斗峰,为五台山主峰,也是华北最高的山峰,海拔3 058米。自东汉以来,五台山就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圣地,它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在离五台山不远的五台县河边村文昌堡。环绕着风景秀丽的五台山,有一条在中国北方颇有名气的河流——滹沱河,滹沱河缓缓地流过文山脚下,与一条从西南方向湍湍而来的牧马河汇合了。就在这两条河交汇的地方,坐落着一个近千户人家的大村庄,这便是河边村村名的来历。河边村的屋宇建筑,按地理形势和家族宗祠自然形成了18个堡子,而且名称各异。阎锡山出生在永昌堡,由于这个堡子里建有一座文昌阁,因而当地百姓习惯把它称为文昌堡。 阎锡山,字百川,号垄地,乳名叫万喜,人称“万喜子”。万喜子6岁时,他的母亲曲月清去世了,父亲阎书堂续娶了陈秀卿。但继母坚决不养万喜子,被扫地出门的他只好由外婆领去抚养。年幼的万喜子为此饱受了寄人篱下之苦,使他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小时候,他的性情就非常刚烈。他有时沉默寡言,有时异常狂暴,有时十分驯顺,有时放荡不羁。9岁时,他的外婆和舅舅送他到一家私塾念书,老塾师给他起了一个他沿用一生的名字:锡山。16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明白了什么是“精打细算”、“唯利是图”和“投机钻营”。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他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京出版的一家报纸曾经刊登过一幅这样的漫画:阎锡山身穿团花马褂,头戴瓜皮小帽,一手举着一架算盘,一手拿着一张委任状。这幅漫画便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 大约在他18岁那年,他的父亲破产了,父子二人跑到太原躲债。他在柳巷“裕盛店”里当上了小伙计。一天,在太原繁华的街道上,他目睹了清廷官员的炬赫声势,羡慕不已。也许从那一刻起,他便立下了“跻身官场,光耀门庭”的勃勃雄心和志向——这原本是旧时代很多中国青年人的远大抱负。 1904年,清政府选派大批青年到国外留学,阎锡山应试录取。他和山西武备学堂的20名学生一起赴日学习。这成为阎锡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4年之后,比阎锡山小4岁的蒋介石也来到了日本。 蒋、阎在家庭出身、青少年时期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二人均出身于理财之家,性情刚烈,图抱负飘洋东渡,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后来他们的发迹也颇为相似:在革命中壮大自己,工于心计,攀附名贵,利用权术,投机取巧。他们都成功了,一个当上国民党的总裁,中国的头号人物;一个当上了山西的土皇帝,威震一方。 但阎锡山并不满足于一个山西。1926年,在直系军阀吴佩孚、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讨伐冯玉祥的战争中,他看准机会,乘机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绥远。北伐战争结束后,他曾一度控制了晋、察、冀、绥四省和平津两市。但他仍不满足于当一个“华北王”,他的最大梦想是当上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皇上”。他对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后称帝非常崇拜;对汪精卫充当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很羡慕;对蒋介石掌握南京政府的党、政、军大权特别眼红。有一次,逢他过生日,众人纷纷前来为他祝寿,高兴之余,他对亲属说:“相家说我八字相貌,除袁慰庭(袁世凯)外,国内无一胜我者。” 亲属投其所好,说:“有朝一日,你和袁世凯一样,会当上皇帝的。” 然而,蒋介石具有同阎锡山一样的雄心,在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年代,有着这种雄心的人可谓多矣——但蒋介石在和各路军阀的争战中更具备高人一筹的能力。1929年秋天,是蒋介石自鸣得意的时期。在南方,他摧垮了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兹,两广皈依蒋记中央;在北方,西北军被分化,争相求媚于蒋;张学良此时也已听从他的指挥,掀起中东路事件。蒋介石可谓万事如意。但在同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编遣会议上,蒋急于“削藩”的做法激怒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唐生智等地方实力派。而这些地方实力派中,阎锡山最具实力。于是,蒋介石决定拿阎锡山开刀。 机会终于来了。1930年,湖南军阀唐生智率先反蒋,屯兵于河南南部。本打算拥唐反蒋的阎锡山权衡利弊后决定拥蒋反唐。蒋介石委派海陆空副总司令阎锡山为讨唐总司令,阎锡山愉快地接受了。阎锡山的本意在于借讨唐之机占据河南,染指中原,以便日后和蒋介石抗衡。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