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编著者卞琳。
在中国近代立法史上,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五院制建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的10年间,取得了堪称辉煌的立法成就。其效仿欧洲大陆法系的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部门,有关法律概念、原则和规范以成文法典的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六法体系”,在法律内容、价值观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均获得了一定成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卞琳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编著者卞琳。 在中国近代立法史上,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五院制建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的10年间,取得了堪称辉煌的立法成就。其效仿欧洲大陆法系的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部门,有关法律概念、原则和规范以成文法典的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六法体系”,在法律内容、价值观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均获得了一定成就。 内容推荐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编著者卞琳。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内容提要:在中国罔近代立法史上,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1937年抗战爆发前的lO年问,以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和训政理论为背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立法体制,体现出明显的训政色彩,从而使其成为我国立法史上独一无二的立法体制。 作者将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的立法体制作为一种制度类型和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对孙中山、胡汉民和蒋介石等影响这一时期立法的几位重要人物的法律思想和观点进行了分析,对当时特殊的党内立法系统(中执会、巾常会、中政会)和国民政府立法系统(立法院和其他参与辅助性立法法的各院)以及地方立法主体的构成、权限与相互关系也作了剖析。不仅研究了这一时期立法体制的运行情况,而且将其与前后不同时期的情况作了比较;不仅分析制度性的规范性文件。而只力求解剖个案,通过使用统计数据、精英言沦、当权者的讲话、历史文件、报纸杂志等捌料来说明立法程序的运行实态;不仅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这一时期立法体制运行的情况和立法的成果,而且对这一立法体制的发展与变异,包括逐步走向专制与独裁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通过多方位立体式的研究,向读者展示“黄金十年”的立法格局,探讨其在法制现代化过程巾的作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的建构 一、制度背景:从移植议会制度到改造议会制度 二、训政前期立法体制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的形成过程 四、训政前期的立法成果 五、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的特征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主体结构分解 一、制定法律的立法主体 二、次级立法主体:行政院、监察院、考试院、司法院以及院以下各部会 三、具有特定身份的个人:对立法的直接影响主体 四、地方立法主体 五、训政前期立法主体结构的特点l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权限划分辨析 一、国民党内部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配置 二、中政会与立法院的立法权限划分 三、命令权:其他各院、部、委立法权限的集中体现 四、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 五、结论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程序运行展示 一、民国时期对于立法程序的理论研究和早期实践 二、法律的制定程序:立法程序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的立法程序——命令的制定程序 四、院以下各部、委的立法程序l 五、地方立法程序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后期立法体制的转变与发展 一、《五五宪草》的制定过程中关于立法体制的规定及评价 二、《期成宪草》中关于立法体制的设计 三、政协《宪草修改原则》的立法体制 四、《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立法体制 五、年以后国民政府立法体制的实际运作概述 余论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