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是一剂药,安详是一杯茶,安详是一条回家的路。郭文斌编著的《寻找安详(修订本)》读来如捧一团温暖在心间,又如一条清流穿过心田,让人获得安定的力量,获得清醒的力量。文字行云流水,毫不造作,一篇篇的随笔,潜移默化中给人启示。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阅读这本散文集,能让你寻找那份久违的安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寻找安详(修订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文斌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详是一剂药,安详是一杯茶,安详是一条回家的路。郭文斌编著的《寻找安详(修订本)》读来如捧一团温暖在心间,又如一条清流穿过心田,让人获得安定的力量,获得清醒的力量。文字行云流水,毫不造作,一篇篇的随笔,潜移默化中给人启示。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阅读这本散文集,能让你寻找那份久违的安详。 内容推荐 《《寻找安详(修订本)》》旨在帮助现代人找回丢失的幸福,让人们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现场找到并体会生命最大的快乐。当一个人能够回到现场,获得现场感,那么我们就会在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中体会到最丰饶最盛大的快乐。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 《《寻找安详(修订本)》》由郭文斌编著。 目录 引子 走进安详 通过“给”走进安详 通过“守”走进安详 通过“勤”走进安详 通过“静”走进安详 通过“信”走进安详 享受安详 盗不走的坦然 知足的蹄声 当喜悦成为习惯 流自源头的美 如水的清明 活在当下 素食伦理 错过是罪 向孔子学习安详 走向“反动” 两个指标 一个标准 长处乐 久存仁 常克己 时习之 在大年中感受安详 感恩的演义 孝敬的演义 “和合”的演义 祈福和欢乐的演义 “天人合一”的演义 教育和传承的演义 在文学中传播安详 起于随缘 忠于使命 归于大同 止于至善 在生活中应用安详 生命的方向 经典的爱情 财富的秘密 常识的价值 最大的好事 成功的秘诀 附录:读者心中的安详 一生一世的知己(刘琼) 安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钟倩) 它让我的噩梦消除(云舒) “在现场”才发现生命的美好与丰盛(高以谨) 一本中国人都应该读~读的书(陈志红) 寻找心灵的安居地(张桂玲) 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万小雪) 读典自乐班的故事(段永忠) 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通过“守”走进安详 “守”是让心归到本位,让行归到伦常。 要让行归到伦常,就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缘分和本分,这我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一书中有过专门阐述。 而要让心归到本位,就要回到现场。 更多的时候,人的心不在现场,所谓“神不守合”。许多错误和灾难都是在神不守合时发生的,比如司机走神,比如口舌之战。在我看来,疾病也是在神不守合时发生的。当我们长期心不在位,与之一一对应的“身”就会出问题,因为只有身心匹配才会阴阳两全,只有阴阳两全,才不会造成生理的短路和故障,这也就是古人讲的病由心造的道理。而焦虑和抑郁就更是不在现场的结果。 只有回到现场,我们才能“躲开”时间。只有“躲开”时间,我们才能免于焦虑,一切焦虑,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时间。人们之所以患得患失,是因为有时间在;人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有时间在;人们之所以悲观,是因为有时间在。 只有回到现场,我们才能进入整体。一定意义上,整体也是安详之体。因为整体,我们释然;因为整体,我们安然;因为整体,我们放心;因为整体,我们放松;因为整体,我们自信;因为整体,我们满足。就像一个孩子,当他回到家里,回到父母身边,就再不需要提心吊胆一样。同样,因为整体,我们能够听;因为整体,我们能够看;因为整体,我们能够呼吸。以呼吸为例,它的无条件关联性、生生不息性告诉我们,所有生命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所谓同呼吸,共命运。因为同呼吸,所以共命运。相反,因为共命运,所以同呼吸。既然整体如此优越,那么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交给整体即可,因为整体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坏,它的特性是生生不息,圆满自足。 只有回到现场,我们才能把生命变成和谐。曾经很重地关门,心想门无知,轻重何妨?后来悟到,轻重和门无关,而是轻时,自己收获了一份爱心。当我们能够轻轻地把门关上,轻到听不到门和门框的触碰声,我们会觉得门不再是门,而是一个生命。这时,我们的心里会有爱发生。一个人总是对物件轻拿轻放,时间久了,也会对感情轻拿轻放,小心翼翼,伤感情的话就会少说,伤感情的事就会少做,家庭冲撞就会减少,和谐就会增多。到单位也同样,到社会也同样。一个人总是对物件轻拿轻放,时间久了,也会对责任轻拿轻放,小心翼翼,错误就会减少,遗憾就会减少。同理,他也会慎重对待欲望、诱惑。因此,“缓揭帘”“宽转弯”,看上去是一个动作,却关系到人的成功和幸福。 只有回到现场,我们才能把生活变成诗意。当我们回到现场,再看到一个水果,会有一种感觉,它是一个十分自足的世界,那么美妙,那么不可思议。面对它们,有时会有种非常强烈的感觉,仿佛能进入它们的内部,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完美的世界,都有些不忍心吃它们,一个人的慈悲心就生起了。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只有回到现场,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现场是智慧的源泉。智慧和知识不同,智慧是一个人的慧力,它是由能量、妥善、圆满、速度、成功构成的,或者说,它是由能量、妥善、圆满、速度、成功体现的。有些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处理问题却是一塌糊涂,有些人只字不识,却可度人于岸,六祖慧能就是典型。来自现场感的智慧是由源头提供的,它有些类似于写作中的“灵感”。它显然是一个赏赐。既然是一个赏赐,就对接收者的清净度要求很高,一个人的清净心就生起了。 当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回到现场,并且明明白白地感受着这个现场,安详才能到来。 那么,如何才能回到现场? 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采用: 一是找到现场感。 所谓现场感,就是不要离开本体,或者说和本体保持同步。这个“感”,近似于“感觉”,又不同于“感觉”,它是感觉的总部,比感觉更自觉、更主动、更永恒。P8-10 序言 若干年前,我得了一种怪病,遍寻良医均不得治。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上苍让我碰到了一位高人。 那是一次想来有点传奇色彩的邂逅。故事的过程不在此赘述,单表结果,那就是折磨我多年的顽症居然被他治好了。 许多亲戚朋友问我,那人到底用了什么灵丹妙药,竟有如此神效。我说,说来你们也许不会相信,他开给我的全部药只是一个词儿:安详。 但事实确是这样。他说所有的疾病都来自非安详,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要想康泰就要长养安详之气。 我问如何才能安详。 他说:安详有许多层次,获得安详是一生的事情。 我请教他:就我而言,当下应该怎么做? 他说:读安详的书,做安详的事。 我问:哪些书是安详的书? 他给我介绍了七八部。当我听到《论语》《老子》《庄子》《坛经》这些书名时,心中大为震动,我没有想到这些平时再熟悉不过的经典竟被他配在这味汤剂里,以安详的名义。 他还叮嘱我,每天用于阅读这些书的时间不能少于两小时,是否读懂并不重要,关键是读,一遍遍地读。 病急乱投医,带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按他的书单开始读书,不想身体果然渐渐好起来;两个月后,折磨人的病痛基本消失;半年后,我成了一个让大家羡慕的健康人,生活和事业也顺起来。 后记 2006年,我提出了安详的概念,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演讲。 人们的欢迎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以致十分密集的讲课邀请只能让我暂时停止创作。许多单位领导反映,一堂课后,职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工作劲头倍增;许多学校老师反映,一堂课后,学生像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不但学习劲头高涨,而且明显地尊敬老师,热爱集体,团结同学,课堂秩序井然;家长的反应尤其强烈,平时让他们头疼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变成了大孝子;以致那些没有安排演讲的学校,学生家长强烈要求邀请,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听到这堂关于安详的演说。 安详旨在帮助现代人找回丢失的幸福,让人们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现场找到并体会生命最大的快乐。 当一个人能够回到现场,获得现场感,那么我们就会在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中体会到最丰饶最盛大的快乐。 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