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与健康之关系一直是世人所讨论的焦点,撇开宗教观点,以科学的证据来说明,应该是最明确也最为大家所接受的。对健康的追求是世界的趋势,饮食与营养的问题早已不是不足而是失衡,现代人对营养之认知,误以为高营养、高蛋白质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如果,再加上高精致的饮食习惯,则会因为摄取过量的生理酸性食物,带来更大的健康负担。素食在此时又成为被注目的焦点,但重要的是正确的素食摄取才能真正有益健康。
黄建勋编著的《核心饮食》汇集了素食与族群、疾病以及营养的相关论述,可以提供正确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值得推荐选读与推广。
黄建勋编著的《核心饮食》取材国内外医学界近千篇最新研究报告,并提供美国饮食协会的饮食新观念,由31位医学专家与营养师共同执笔,针对各类疾病的数据研究,归纳出肉食者、素食者与疾病的关联,提供读者明确性的统计量与概念,并针对疾病的预防提供妥善的饮食计划。
《核心饮食》在总论中介绍了饮食指南新观念,与美国饮食协会对素食的最新声明;另外,特别邀请儿科、妇产科、保健科、青少年与老年健康专家,为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特定人群撰文;本书也针对常见的二十几种健康问题,作了疾病与素食的专论,同时提供素食者的营养素摄取建议。
长久以来,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一直是文明世界的两大健康杀手。研究发现,不论红肉或白肉,在烹调后都会产生杂环胺化合物的致癌物,而且加热程度越大或时间越长,产量越多;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也证实,包括大肠直肠癌、乳癌、前列腺癌、肺癌、卵巢癌、淋巴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都与动物性食品的食用量呈正相关,意即食用越多,罹癌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已发现一种名为Neu5Gc的抗原,人类和植物都无法自行制造,相反的,所有动物肉,包括家禽和鱼类都含有Neu5Gc,尤其红肉和牛奶最多,人类透过摄食红肉或乳制品,此抗原将累积在体内,进一步诱发抗原抗体的慢性发炎反应,结果可促进癌细胞的进展,此一突破性的发现,为肉食致癌的机制提供有力的分子基础。
克里夫兰医院的卡尔德威尔·埃塞尔斯廷医师(Dr Caldwell B.Esselstyn),是美囝十大外科名医之~。他对医疗的最大贡献,始于20年前的研究,因为有感于冠状动脉心脏病患病率节节攀升,治愈率却乏善可陈,于是率先使用纯植物饮食,结果证明重度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植物为主的饮食后(这种饮食也是没有心脏病国家的典型饮食),不仅可以遏止此疾病,还可以治愈它,而且20年的经验中,不曾有任何人出现蛋白质缺乏的情形。
埃塞尔斯廷医师的方法,帮助心脏病患者获得新生。冈为长久以来,医界治疗此病有一特殊方法、叫做血管成形术,其实算不上治疗疾病,因为这只是一种权宜的修补术,而且悲哀的是,不论支架、成形术或绕道手术的益处,都会随时间消减,而且过程有风险亦极其昂贵。相反的,当你仅是改为植物性饮食,并正确地执行,就不会再发病,更令人兴奋的是益处不会消减,而是继续改善。
事实上,在人类进化的研究中显示,我们的祖先都是天生的素食者。人类的身体结构并不适于肉食。哥伦比亚大学韩汀博士(DL G.s.Huntingen)在一篇比较解剖学的论文中就证明了此论点。他指出肉食动物的小肠和大肠都短,而且大肠特别地直而平滑。相反地,素食动物的小肠长,大肠也长,这是因为肉的纤维含量少,蛋白质含量高,肠子不必慢慢地吸收养分,因此肉食动物的肠子较素食动物的小肠短。
人类和其他天生素食的动物一样,大肠和小肠都是长的。我们的肠子约有8.5米长。小肠来回重叠,肠壁有皱褶又不平滑。由于它较肉食动物的小肠更长,所以我们吃下的肉会在肠中滞留、腐败并产生毒素。
尽管肉食致病的证据已堆积如山,有些人却因营养疑虑迟迟没有改为素食,然而一位美国医师米勒博士(DL Miller),他行医40余年,创办了医院,院内所有员工和病人均实行素食。他说:“老鼠是素食和肉食都可以维持生命的动物,如果将两只老鼠分开,让一只吃肉,另一只吃素,发现两只老鼠生长和发育的情形是大致相同的,不过素食的老鼠寿命较长,对疾病的抵抗力也较强。此外,两只老鼠患病后,也是素食老鼠恢复得快。”
他又说:“受近代科学之赐,医药已经大有进步,但是药物只能治病,食物才能维持健康。他指出,植物的营养比动物更为直接。人们吃动物,但是动物的营养却得自植物。大部分动物寿命都不长,人类有的疾病,动物也几乎都有,所以人的病可能都是吃了患病动物的肉而传人人体。”著名的素食医生克罗博士(Dr.J.H.Kellogg)也说:“我们吃素时不需担心食物是因什么病而死,这址人吃起来多愉快啊!”
大部分的人以为肉品卫生安全可靠,但是每天有那么多的牛、猪、鸡、鸭等被屠宰出售,根本没办法一一确实检查。要检查出一块肉是否带有癌细胞,就已经极为困难了,更何况是逐一检查每只动物。目前,肉品工厂都是采取头有问题就砍头,脚有病就剁脚的方式,只是把有病的部分去掉,剩下的部位照常出售。P1-2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非传染性疾病已约占60%死亡率与47%疾病负担之主因。有鉴于全球非传染性疾病之危害与负担日益沉重,世界各国面临饮食文化快速变迁、健康亮起“双负担”红灯。“推动健康饮食”与“提高身体活动量”,可以缓和或减少非传染性疾病之负担,因此,建立正确健康饮食观念、养成适当健康饮食习惯、均衡摄取各类有益健康的食物、控制肥胖患病率等已成为世界趋势。
素食与健康之关系一直是世人所讨论的焦点,撇开宗教观点,以科学的证据来说明,应该是最明确也最为大家所接受的。对健康的追求是世界的趋势,饮食与营养的问题早已不是不足而是失衡,现代人对营养之认知,误以为高营养、高蛋白质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如果,再加上高精致的饮食习惯,则会因为摄取过量的生理酸性食物,带来更大的健康负担。素食在此时又成为被注目的焦点,但重要的是正确的素食摄取才能真正有益健康。
本书汇集了素食与族群、疾病以及营养的相关论述,可以提供正确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值得推荐选读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