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是人才还是人力--规避穷忙厄运必知的9个职场法则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黄志坚//李建勇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何谓“人力”?只知“穷忙”而不知抬头看路,整日辛劳却得不到同等回报,职场打拼多年却难见出头之日;何谓“人才”?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不仅苦干,更会巧干,深谙人情世故,老板欣赏同事喜欢,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前途一片光明。“人力”、“人才”,一字之差,人生际遇却天壤之别。

黄志坚等编著的《你是人才还是人力——规避穷忙厄运必知的9个职场法则》通过对职场“穷忙”现象的分析,借鉴过来人之经验,围绕人才与人力诸多细微差异,针对白领“穷忙族”提出了转变观念、拒绝抱怨、发挥专长、经营人脉等9个适用有效的职场法则,语言生动,案例鲜活。职场人士若细细品读,好好参悟,可早日从“人力”转变为“人才”,彻底改变穷忙厄运!

内容推荐

《你是人才还是人力——规避穷忙厄运必知的9个职场法则》由黄志坚等编著。

《你是人才还是人力——规避穷忙厄运必知的9个职场法则》简介:何谓“人力”?只知“穷忙”而不知抬头看路,整日辛劳却得不到同等回报,职场打拼多年却难见出头之日;何谓“人才”?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不仅苦干,更会巧干,深谙人情世故,老板欣赏同事喜欢,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前途一片光明。

“人力”、“人才”,一字之差,人生际遇却是天壤之别:人力遍地皆是,廉价且人人可取而代之;人才则被企业视为瑰宝,高薪在手,人人艳羡。

你是选择做人力还是人才?

目录

法则1 从人力到人才,“穷忙族”的观念要转变

 职场“穷忙族”的中国式生存/002

 “穷忙族”的别名叫“人力”/005

 寻根究底看“穷忙”/008

 职场“懒蚂蚁”的思维方式/011

 职场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014

 工作不是混日子,对工作要有敬畏之心/018

 请你搞清楚,你在为谁工作/021

 只知埋头苦干,难有出头之日/024

 什么样的职场定位,决定了什么样的职场际遇/028

法则2 再忙也要停下来思考

 你反思过当前的工作吗/032

 “穷忙”病因的自我诊断/035

 别被暂时的贫困蒙蔽大脑/038

 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042

 忙而无功时,就是你该思考的时候/046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049

 寻找助你事业成功的支点/053

 你是墨守成规还是审时度势/056

 做事业应以健康为前提/060

法则3 与其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

 抱怨给你带来了什么/066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070

 要么辞职不干,要么闭口不言/074

 不要苛求百分之百的公平/077

 改变环境从适应环境开始/08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084

 要当“金子”,先当“种子”/087

 懂得享受工作的乐趣/090

法则4 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拒绝盲目工作

 你对你的职业是否感兴趣/094

 你的自身优势和行业优势在哪里/098

 不要被“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误导了/lOl

 找到适合自己的鱼塘/104

 跳槽:为何越跳越糟/107

 目光要长远,但目标要明确/1ll

 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场规划/115

法则5 补短不如取长:选择做专才,而非“杂役”

 什么地方最浪费你的精力/120

 博而不专,最无一用/124

 先做“专才”再做“全才”/127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130

 学习是突破逆境的通道/134

 把你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极致,你就能成功/l37

 像凸透镜一样聚焦你的专业资源/140

法则6 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创造自己的职场价值

 蛮干VS巧干:讲苦劳还是讲功劳/146

 你为问题找过几种解决方法/150

 随时考虑你想要什么结果/153

 你的工作需要系统化/156

 养成注重工作效能的好习惯/159

 不可忽视的细节/162

 找准工作的重点/165

 合理安排你的8小时/169

 做一个智慧型的员工/172

法则7 经营好你的人脉,借力而行

 借力是生存竞争的第一法则/178

 你身边有可用的人脉资源吗/18l

 追寻1+1>2的效果/184

 借别人的手办自己的事/187

 活用别人的经验和智慧/190

 几种常用的借力方式/193

 职场经营人脉的十八条准则/196

法则8 莫把老板当敌人,学会把老板当贵人

 你有职场“恐上症”吗/202

 员工VS老板:你选择对立还是合作/205

 从适应你的老板开始/209

 让老板觉得你好用/213

 交心:得到老板赏识的途径/216

 寻找“共同的规则”/220

 做一个可以影响老板的员工/223

法则9 干得好,更要混得好

 职场智商PK职场情商/228

 是什么影响了你的职场EQ/232

 别把情绪带进工作/235

 不可不知的职场“政治”/239

 如何训练你的职场EQ/242

 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246

 该藏时藏,该露时露/249

 坚守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252

试读章节

职场“穷忙族”的中国式生存

邻居张大爷过生日那天,早早准备了一桌子菜,打算和很久没见过面的儿女好好团聚一下。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个个电话。“爸,我今天晚上还有事情要忙,不能回去陪您了。”“爸,您先吃吧,我公司这边走不开。,’“爷爷,我下周一定过去看您,但是今天实在太忙了。”张大爷对着一桌子饭菜安慰自己:“都忙,忙,忙点好啊!……”

我无言以对。

一时间,仿佛全中国人都比国务院总理还忙,忙得一塌糊涂。可是,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

某次我去星巴克赴约,意外地碰到了隔壁大爷的孙子小军。他看起来衣着光鲜却神情疲惫。原来他正在等客户,于是我们便闲谈起来。

“听说你平时很忙?”

“有点儿,不过是瞎忙!”

“哦,那一定收入可观了?”

“唉!甭提了!”他似乎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情况是这样的:大学毕业不久的小军在某化妆品公司做销售,作为一个刚踏入职场的新人,他工作格外卖力,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可仍深感入不敷出。为了走出这种“窘境”,他只有不停地跑业务希望能提高业绩,但境况并没能得到改善。推销这个行业的基本工资不多,靠的就是业绩。对于新人来说经验是最重要的,为了得到资深前辈们的指教,总得表示表示才行。还要应酬客户,每次与客户面谈时的饭局自然不能让客户“埋单”了。另外,为了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着装自然也不能太寒酸……

小军的“遭遇”并不让我吃惊。近期我遇到过的类似情况不在少数。许多年轻人向我诉苦,说自己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到最后却是一场空,忙碌和回报似乎不成正比。

对于“忙”这件事,我本不想妄加评价。或许在你看来,“忙”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一个人有事可做,说明一个人生活得充实,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错,“忙”是事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任何人从无到有的过程都是艰辛忙碌的。可是,很多人的忙好像迫于生活的无奈。为了自己的生存或家人的生活,疲于奔命,忙于工作、忙于布置任务、忙于应酬……但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他们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和小军类似的经历:同时执行多份Case(案子),脚不沾地,加班无数,牺牲假日,无暇娱乐……这一切换来了什么?答案是Nothing(什么都没有),没有丰厚的收入、多彩的生活、光明的前途……我还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即便知道自己忙得无组织无纪律,但一般人还是会一如既往、周而复始地投入其中。

这是为什么?因为,在当下社会,连“穷忙”都变成了一种抢手的权利!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请看看下面这些调查数据:

调查1:《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是在职者,9.29,0的人为学生),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只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调查2:某报记者在兰州街头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发现,20位受访的上班族中,竞有16位自称是“穷忙一族”,比率高达80%。其中,6位上班族对自己目前的薪水不满意,认为积蓄太少,无力置业;5位认为自己每天都在超时工作,但却看不到希望;3位觉得自己已经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尴尬;而另2位则正为自己忙活了半辈子却没有攒下退休养老的资金而发愁。

调查3:一项关于“中国会像日本、欧洲一样产生‘穷忙族’吗?”的调查显示(26295人参与),其中19229位网友认为“穷忙族”在中国内地已经存在,占到了73.13%。

说句实话,从事职场指导多年的我,看到这些数字还是觉得触目惊心!可见在今日之中国,“穷忙”的身影已无处不在!他们可以是大街小巷的早点摊位上坐着吃早餐神色匆匆的上班族,可以是地铁口或如沙丁鱼罐头般的公共汽车里的各色人群,也可以是西装革履、带着笔记本坐在咖啡厅焦急等待的年轻人……

前来我公司咨询或寻求帮助的人当中,有一位名叫付红的女孩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她用了差点把我逗笑的话描述了自己的生活——“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付红学的是经贸英语专业,却阴差阳错地在一家保险公司做文员工作。每天处理琐事杂物,忙得顾头不顾脚,要做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头,所得的收入却寥寥无几,连付起码的生活费都有压力。但她明确表示:虽然很想有所改变却也不敢“轻举妄动”——她害怕连这份“穷忙”的权利都失去。

由此看来,中国职场的“穷忙族”们,并非不明白靠透支身体去赌明天是一种得不偿失和极端危险的行为,但是在如今职场竞争日益激烈、自身又一筹莫展的境况之下,不采取这种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但求做稳奴才”的人生态度又能怎样?你对薪水不满?你对老板说“不”?那好,窗明几净的写字楼外,甚至是机声隆隆的操作台外,还围着一堆翘首以待的求职谋生者,他们还巴望着有一份薪水以解燃眉之急。

“穷忙族”最大的损失是生活,最可怕的损失是理想。“穷忙族”为了养家糊口,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变成恶性循环,很有可能最终丧失斗志。

我无意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但时代把“富闲”与“穷忙”分化得越来越厉害。富闲者可以从容不迫、三思而后行,可以吸收新知、加强专业,因此职位升迁更加迅速。穷忙者还留在“机械式”劳动时代,靠一丝不苟的态度处理庶务性工作,以求能够挣满工分。不同工种的待遇差异就像社会的贫富悬殊一样,把人分别扔在了两极。P2-4

序言

小时候目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动的父母,心中有着太多的疑问,为何他们如此努力地劳动,家里的境况却远远不如那些看起来悠闲的人家呢?当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更为奇怪的现象,那些一年到头埋头苦干、勤勤恳恳工作的人的薪水和人生际遇却比那些感觉无所事事却很会“混”的人差了很远。随着我多年对职场现象的研究,对这个现象就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吧。

外甥女美婷学的是会计专业,进人实习阶段,我把她推荐到朋友开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助理。因为这层关系,我去事务所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每次去,总看到美婷面带着微笑,捧着大堆的资料夹不停地穿梭忙碌。朋友对我说:“美婷人很乖,而且很听话。”

我一直认为朋友对美婷印象不错,也以为美婷留在事务所顺理成章。然而事情出乎我的意料。半年的实习期过后,美婷眼圈红红地来找我,告诉我她没被正式雇用,而与她一起实习的几个人都被留下了。她说:“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不知道哪里做得不好。”

于是我去找朋友,大有“兴师问罪”之意。不料朋友对我说:“美婷工作的确很卖力,但她不适合做这行。我需要的是人才,不是人力!”

我惊讶,继而震撼!多么简短的回答,多么有力的说明!美婷卖力地工作但依然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不也正是大多数职场“穷忙族”的症结所在?朋友用如此精辟的语言道破此中之“玄机”,令作为专业职业规划师的我自叹弗如!

是的,人力常有,而人才不多见。有些人能够凭一技之长混得风生水起,有些人埋头苦干、但因只会“低头拉磨”而一次次被解雇。还有更多的人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有很强的职业抱负,但由于本身的思维模式和做事习惯上的某些“软性痼疾”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才干,所以越忙越穷,越忙越失去竞争力。一言以蔽之,不懂得思考,做事不讲方法,不讲专业性和准确性,那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人才”与“人力”只是一字之差,各自的人生境遇却是天壤之别:人力遍地皆是,廉价且人人可代之;人才则被企业视之为最宝贵的核心资源,不可替代。

我迫切地感觉到,剖析这个问题太有必要了,不醒悟过来太遗憾了,不改变过来太可怕了!于是我与很多过来人探讨了“人才与人力”这个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总能引发出一种感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总有大量的能动性和本该发挥的东西被压抑,多数人都感觉似乎整天都在被动地为他人而活,自身的许多优势和潜力总是不能发挥出来,甚至在不知不觉间浪费掉。这种无奈的感受尽管让人伤感,然而更令人心痛的是,此等违背愿望的结果只有当历尽许多时光后才发觉,不免悔之晚矣。

除此,我还发现许多人身上的问题是那么的普遍和相似,仿佛如出一辙。比如:总在不知不觉中蹉跎岁月;忙得焦头烂额以至于没有思考的时间;自身的资源得不到重视而且存在大量的浪费;自己一生的安排盲目混乱、不成体系。

古语有云:“下人劳力,中人劳智,上人劳人。”在现代社会,是人力还是人才,显然不能简单地以从业是体力与脑力来区分。我认为,在职场中,学有所长能为人所用,并能体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称之为“人才”。反之,你则已沦为“人力”。

我们都渴望自己成为让人尊敬的人才,谁都不希望庸庸碌碌了此一生。世间的事物就像生物链条一样,不断地充实着链条上的生物种群,一代一代演绎着。有的本身在做着人力的活,但是靠着后天的辛苦,踏着前进的阶梯攀爬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就好像蝉的蜕变过程,在黑暗之中探索,终于得见光明。

思维决定出路,人力与人才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其根本区别就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可见,要改变“穷忙”的厄运,从“人力”转换为“人才”,就必须从根源上,即以人才的思维模式和做事的方式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静心阅读,开卷受益,找到困扰自身的“软肋”并一一修正,告别“穷忙”,走向坦途,努力打造出一个美满的职业生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