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大时代》编著者良石。
《华尔街大时代》编辑推荐:华尔街依然是一个金钱的游戏场所,是一个富人的天堂。它超越短短的街区代表了美国,引领美国超越欧洲,它是世界金融中心。金钱是个婊子,她的字典早没有“忠诚”二字,但她无法离开善于玩弄她的人之手,于是她在华尔街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她的舞姿吸引了,充满贪婪的千万看客,迷惑了为之倾倒的芸芸众生,无数人在她的石榴裙下下定决心玩这场危险游戏,直到生命变成传奇,直到怨恨编织为“祸水”一词,华尔街的血液,一半是黑的,一半是红的。
它的性格,一半是残酷,一半是热血。
它的生命,一半是生灵贪念的灰烬,-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华尔街大时代》编著者良石。
《华尔街大时代》内容提要:华尔街资本的结构比人体的结构还要复杂。它的外表比妆后美女还要艳丽。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赚钱的书。因为华尔街对金钱的态度从来就不是“拥有”,而是“驾驭”。
金钱在他们面前没有,都留给了被珠光宝气蒙蔽了双眼的世人。
这是一群深深爱着金钱的人相互争夺的游戏。有的人构思金钱的真正归宿,有的人把金钱拉到肮脏的市场上逼良为娼当你为某些人咬牙切齿,为某些人泪流满面;为某些事过于复杂而头疼,又为某些事陷入沉思;为某些过程惊心动魄,又为某些结局感慨良深,你都会从此了解那个金钱的世界,不管它是一片阳光,还是一朵浮云。
金钱是个婊子,她的字典里没有“忠诚”二字,但她无法离开善于玩弄她的人之手。于是她在华尔街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她的舞姿吸引了充满贪婪的千万看客,迷惑了为之倾到的芸芸众生。无数人在她的石榴裙下下定决心玩这场危险游戏,直到生命变成传奇,直到怨恨编织为“祸水”一词。
华尔街的血液,一半是黑的,一半是红的。
它的生格,一半是残酷,一半是热血。
它的生命,一半是生灵贪念的灰烬,一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正如钱币的两面,它的价值恰恰在这两面之中。
人们对它,一半是爱,一半是恨;
一半是恐惧,一半是疯狂。
它的价值在于坚持,它的坚持在于对金钱当仁不让的操控。
它的地理长度比人的视线都短,它的全部历史比它的国家还长。它的过去是一部史诗,它的未来是一个谜。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华尔街,因为仅此一个已经足够。
第一章 诞生1653-1789
第二章 第一次活跃1789-1817
第三章 第一次大牛市1817-1837
第四章 成为美国金融中心1837-1857
第五章 世界第二大金融市场1857-1867
第六章 第一次无限期休市1867-1873
第七章 规模宏大的工业股票1873-1884
第八章 华尔街的转型期1884-1901
第九章 美国金融的分水岭1901-1914
第十章 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914-1920
第十一章 汽车时代的牛市1920-1929
第十二章 投行时代开幕1929-1938
第十三章 “二战”与民用需求牛市1938-1968
第十四章 新经济时代1968-1987
第十五章 互联网时代1987-1999
第十六章 巨人的倒下1999-2011
随着贸易的扩大和商人的增加,荷兰人在曼哈顿南端建起了永久性定居点。就这样,一座新的城市诞生了,它被荷兰人称为“新阿姆斯特丹”。不久,这里变成了北美大陆最大的商品贸易市场。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和人身安全,荷兰人在新阿姆斯特丹的北面修建了一道墙,这道墙也就是华尔街名字的来源。
华尔街的金融种子源自荷兰。奉行金钱至上的荷兰人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所有的金融理念以及金融体制都完完整整地复制到曼哈顿这个小岛上,并且集中在华尔街这条街s上。
“郁金香泡沫”也发生在荷兰。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活动,它给人们展示了金融活动中的各个细节,对于财富的狂热、理性思维的丧失,催人警醒。
时至今日,所有的人都知道,荷兰素有“欧洲花园”之称,荷兰的鲜花出口量占据了全球鲜花市场的70%,阿尔斯梅尔花卉拍卖行掌握着全球鲜花市场的命脉,每年有37亿朵鲜花、3.7亿个盆栽通过这家拍卖行卖到世界各地。而在这个鲜花的国度里,只有一种花卉可以作为整个国家的象征,那就是艳丽而高雅的郁金香。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即今天的天山西部和帕米尔山脉地区。1593年,维也纳的园艺大师布鲁斯跟随着商队,从土耳其辗转抵达了荷兰,他将第一枝郁金香带到了荷兰。这种高贵的植物一经面世,所有见到它的人都为其所倾倒。在往后的岁月里,有无数的人们为之狂热,将之视为生命。
由于美丽的外观,郁金香迅速得到了所有人的青睐,同时因其不易栽培,也使其成为一种高贵的奢侈品,上流的贵族们对其趋之若鹜。阔人们的豪宅里最吸引眼球的往往不是名贵的油画,而是房中不经意间显现的带有迷人香气的郁金香花瓣;在一场舞会之中,最具有身份的女士佩戴的饰物往往不是什么珍珠宝石或者精致的金银首饰,而是晚礼服上的一株珍品郁金香。
奢靡之风将郁金香的价格节节推高,敏感的投机商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的货源,以期待其价格飙升,从中获利。到了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l615弗洛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或许现在的人们对于这个数字代表的是一笔多大的财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那么我们来看看当时其他商品的价值吧。
按1635年的市场价格,当时一头牛的价格为120弗洛林,l000磅的奶酪的价格也不过是l10弗洛林,仅仅是一株郁金香的球茎,竟然需要用超过13头牛的价格来交换!然而这种疯狂的涨价趋势并没有到头,到了第二年.另一株稀有的郁金香竟然以超过4600弗洛林的天价拍出,购买者不仅仅需要付出这些钱,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到了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已经达到了6’700弗洛林的惊人价格,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一个普通荷兰人的年收入只有150弗洛林。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比最初的时候上涨了59倍!
在这样一场超乎人们想象的价格热潮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狂热,每个人都对着这每日暴涨的郁金香价格充满了期待,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开始想方设法地变卖掉自己的财产,来换取一株稀罕的郁金香球茎,然后等待着它的价值继续暴增,继而使得自己的财富翻番。
在这样的购买狂潮之下,郁金香的繁殖速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没有止境的购买欲望,人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交易手段。
郁金香商人们组成了行会,以维持郁金香市场的秩序。行会强行规定:每一笔交易合同达成之后都要付给行会一小笔钱。对于每一份合同而言,费用最高不会超过3弗洛林。行会的交易地点往往选择在小酒馆里,因此他们收取的费用常常被称为“酒钱”。
随着郁金香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价格也不断飙涨,所有人都看好这份交易的前景,合同持续不断。为了掌握住未来的商机,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购入已有的郁金香,甚至开始提前预订下一年收成的交易额。在行会规定下,这种集中的交易方式里,买卖双方的信息流通速度极快,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以合同的形式在商人们的手中迅速传递。同样一笔交易,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可能几经易耳。聪明的商人们会在这样的交易市场里翻云覆雨,大做无本买卖,从而获取利,郁金香的价格也在这样的交易中不断被提高。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确实是最早期的期货交易雏形,这种在日后已经与人类文明发展密不可分的经济方式随着郁金香交易的盛行而诞生了。
所有的美梦都会有清醒的时刻。当无情的现实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还不愿意从这个虚幻的美梦中醒来。郁金香价格的虚高,本质上源于投机商人们之间的空买空卖,他们将一件不真实的物品价格在交易之中无限放大。而当这件商品变得真实的时候,便是这个泡沫破灭的时刻。
1637年年初,所有的投机商人都不得不面对同样的一个现实,郁金香的交货时间就要到了,在他们的手里炒得沸沸扬扬的郁金香球茎一旦种到了土地里,就再也不能转手倒卖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转手生意即将在土地上画下句号。
那么这一株实打实的郁金香球茎到底能不能换回自己期望的那一笔天价数字呢?在美梦的尽头,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开始思考这个现实的问题。现实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完全取代了之前由贪欲产生的狂热。商人们为了寻求安稳,开始出售手中的合同。他们为了寻求安心,宁愿少要一些金钱,也要将其脱手。
第一个出售手中合同的人或许是出于无奈,或许他当时担负这巨大的压力,但是他的决定无疑是幸运的。从第一笔出售交易开始,已经形成了一个雪崩效应,人们之前高涨的信心一触即破,所有人的信心都开始动摇了。
对于市场信心的动摇,造成了郁金香价格的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使人们进一步丧失了对于郁金香市场的信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手中的合同抛出,整个市场全面崩溃。最后一个接手合同的人开始向前一个人讨债,而前一个又向更前的一个人讨债,昔日欣欣向荣的郁金香市场转眼便成为债务横飞的地狱。P4-P6
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律的投资——沃伦·巴菲特
我对华尔街一见钟情,虽然在那里赚钱不多,却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了什么——这正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到华尔街去工作,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吉姆·罗杰斯
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本杰明·格雷厄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