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美)霍华德·加德纳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霍华德·加德纳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心理学大师、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被誉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聚集7位大师--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创造力喷薄而发的鼎盛年代,而非他们成名之后的光环,带给你看待大师们的崭新视角。

用七位大师展现多元智能理论,《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展示了将这七种智能发挥至极致的人。

作者好友--沈致隆教授亲自主持翻译并审校,沈致隆教授从1994年起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亲自翻译和主编了本书作者10部作品的中译本。

心理理论之父--希斯赞特米哈伊、《新闻周刊》《新科学家》联合推荐。

内容推荐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厚积薄发,纵观科学与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加德纳从20世纪各个领域最伟大的开创者入手,聚集7位大师--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创造力喷薄而发的鼎盛年代,《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的崭新视角在于,并非关注他们成名之后的光环,而是聚焦他们创造力爆发的青年时代。作者让我们认识到创造力的7项主要智能--自我认知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以及人际智能,每位大师对焦一种智能,揭示了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和创造过程。

《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用七位大师展现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本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展示了将这七种智能发挥至极致的人。《大师的创造力:成就人生的7种智能》是创造力研究中最系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目录

第一部分 如何认识创造力

第1章 各个领域的大师与创造力

如果我们能理解导致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创造力,我们将会更清楚地知道,更广泛意义上的创造力是如何形成的。

第2章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

我们所关注的是,创造大师个人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他们创造力的实践领域与周围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

第二部分 7位20世纪最具创造力的大师

第3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认知智能

特立独行

中青年时期对弗洛伊德来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曾说,“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癖好、没有强烈的激情,是无法活下去的……我已经找到了……它就是心理学。”

第4章 爱因斯坦--逻辑-数学智能

永保童心

16岁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当时最有预见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和一束光一起做等速运动,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人能否超越光速?

小结1

第5章 巴勃罗·毕加索--空间智能

超越神童

毕加索厌恶上学,尽可能逃学,即使被迫去上学,在班级里的成绩也很差。“就像其他孩子开始学写A、B、C等字母一样……绘画永远是毕加索与人对话的唯一方式。”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但毕加索的声誉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第6章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智能

音乐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上的纠纷,从一开始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特征和标记。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尽最大可能地控制局面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像独断专行的军事领袖,以至于乐队指挥和演员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第7章 托马斯·艾略特--语言智能

文化边缘的大师

艾略特毅然决然选择了边缘化的生活状态。他成了一个就读于哈佛的美国中西部人,一个永远移居国外的美国人,一个从事银行业的知识分子,一个艺术家中的保守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中的禁欲者,无神论者中的教徒,哲学家中的诗人,诗人和戏剧家中的哲学家,创作出诗歌的剧作家。

小结2

第8章 玛莎·格莱姆--身体-动觉智能

美国舞蹈的兴起

格莱姆20岁才开始学习舞蹈,对于想成为舞蹈家的人来说,年龄太大了。格莱姆曾说:“今天的生活节奏急迫,充满尖锐的矛盾,各种波折此起彼伏,人心浮躁……,那就是我的舞蹈所要表达的东西。”

第9章 圣雄甘地--人际智能

民族精神领袖

甘地八九岁的时候,就会去调解长辈之间的争端,这在一般人看来,显得有几分荒唐可笑。成年后的甘地似乎没有认识到,有些人邪恶得不可救药,他竟然直接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请求希特勒改变他的策略。

小结3

第三部分 创造力的普遍规律

第10章 跨领域的创造力

从个人因素、社会心理、相关领域和评估系统四个层面,对七位创造大师进行比较,揭示了创造力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边缘化的状态、儿童特征的表现、创造力的10年法则、学术知音的支持、与家庭成员关系的疏远。

后记  现代和后现代

译者后记  科学与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试读章节

家庭背景和童年

从某个角度来说,弗洛伊德出生的家庭背景并没有多少对他有利的地方。他出生在维也纳东北150英里的摩拉维亚 (Moravia) 地区,有5000居民的弗莱贝格镇(Freiberg)。他是犹太人,当时的奥匈帝国对犹太人并不友好。他的父亲雅各布(Jakob)在生意上不顺利,经济不宽裕,结过两次婚(与弗洛伊德母亲结婚时年龄比妻子大一倍),要抚养两个妻子所生的七个子女,有个孙女和弗洛伊德的年龄几乎一样大。除了上述这些不利条件,在其它许多方面弗洛伊德却是幸运的。他作为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得到了母亲特别的关爱。弗洛伊德70岁的时候,他母亲还健在。他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保姆。弗洛伊德还有一点幸运,在他的成长阶段,反犹太主义暂时处于低潮。

弗洛伊德是一个天资非常聪颖的孩子,或许这一点最重要。实际上,在本书的七位创造大师中,他的学术能力大概是最强的。他说:“中学阶段我在班级里连续7年名列前茅,我很满意那里的特别待遇,因为我通过任何考试都不费吹灰之力”。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尽量满足弗洛伊德的需要,他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架,自己的餐厅,不必与家庭其他成员一起进餐。当他的姐妹练习钢琴打扰了他,家人就把钢琴搬出房子。

在勤奋好学的同时,弗洛伊德似乎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他喜欢户外活动,是一个很不错的徒步旅行者、游泳健将、滑冰运动高手。除了大家庭之外,他有很好的朋友圈。他着迷于军事,如果不是犹太人,弗洛伊德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军官。他对正式的宗教接触较少,但是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犹太人,对圣经和其他的犹太知识非常了解,痛恨反犹太主义者的言行。

当时奥匈帝国的首都自由程度在提高,作为一名有天赋的犹太青年,弗洛伊德显然是他所在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他的父亲震惊于弗洛伊德的天赋,曾说:“我的弗洛伊德的小脚趾(原话如此),比我的大脑还聪明。”因此,在职业上他的父亲给了弗洛伊德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一个野心勃勃的犹太青年弗洛伊德来说,虽然犹太血统使他从军和从政都不太可能,但还有法律、科学,以及医学等其它学术领域可以选择。弗洛伊德本来朝着法律方向发展,但他接触到歌德的文章《自然》(On Nature)以后,情况发生变化。《自然》是对天地万物的盛大赞歌,把自然描绘成养育万物的母亲,这促使弗洛伊德转而学习医学,并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家。

弗洛伊德的广博才能

在他的自传中,弗洛伊德说:“我早年对医生的职业和工作没有特别的偏好……更确切地说,我只是被某种求知欲牵引着。”这是一个保守的陈述。从他高中毕业到获得医学学位的八年期间,弗洛伊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的阅读范围极为广泛:圣经、古典作品、莎士比亚的德文和英文作品,塞万提斯、莫里哀、戈特霍尔德·莱辛,歌德以及席勒。他掌握了英语和法语,为了阅读塞万提斯的原著,还自学了西班牙语。出于对艺术和戏剧的喜好,他观看了许多展览和演出,并发表了尖锐的评论。他曾一度对哲学感兴趣,阅读了主要哲学家的著作,将约翰·穆勒的著作翻译成德文,选修了维也纳大学受人尊敬的、对心理学有特别兴趣的哲学家--弗兰茨·布伦塔诺三年的课程。弗洛伊德也没有忽视科学领域,他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以及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科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作品。

从弗洛伊德写给密友埃米尔·弗拉斯(Emil Fluss)、爱德华·希尔博斯坦(Eduard Silberstein)以及未婚妻玛莎·伯奈斯(Martha Bernays)的信中可以看出,他饱含热情地对人类心理进行了敏锐探索。弗洛伊德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活跃、热情、聪明的年轻人,有时候言语辛辣尖刻,野心勃勃,可是有时候也喜欢自我嘲讽。凭借着高度发达的想象力,他能创作出景象、角色、习俗、人物,让思想在诗歌的幻境中自由翱翔。他能够用几种语言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写出鲜活的剧本。他的思维是跳跃性的,经常从文学到艺术、从科学到哲学、从个人到职业、政治甚至到整个世界,在它们之间频繁转换。从他的通信来看,他此时已经是一个老师了。他在信中重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向对方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探讨如何将知识综合起来。人们可以推断,与弗洛伊德通信的人从这些书信中都受益匪浅。

弗洛伊德在自传中指出,他对人的关注胜过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对人类充满弱点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研究的强烈兴趣,进行了不可思议的、复杂精细的思考。弗洛伊德写下了许多关于家庭、朋友和陌生人的文稿,有包含具体细节的,有让人欢笑的,有简短片段的,有长达数页的,有相当于一个小故事的。在一篇散文中,他描述了和某个严厉教授的相遇,描述了某个雄心勃勃、娶了老板女儿的犹太医生的梦境,描述了某个优秀却陷入苦恼的朋友的自杀事件。他还提出了一些如何处理紧张家庭人际关系的建议,并且也不遗余力地剖析自己的情绪、野心和内心的冲突。

阅读这些信件后,弗洛伊德给自己设立的远大的目标,很容易让人感到震撼。年轻的弗洛伊德确信,他在有生之年一定能取得重大成就。他当时思考的,不是能否取得成就,而是将在哪个领域建功立业的问题。说到这里我要重申,弗洛伊德在本书研究的七位创造大师中,是最雄心勃勃、最信心满满的人物代表。

弗洛伊德对谜语和难题的痴迷,同样值得关注。弗洛伊德喜欢认真思考一些悖论,直到想出解答的方法。他苦苦思索,不断提出一些有关存在的问题,如为什么他和他的未婚妻必须经受多年分离的考验?如何即使贫穷也能快乐地生活?人们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即使获得成果的希望渺茫,某些人还愿意在实验室艰苦地工作数个月?女人们是否能够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矛盾?

弗洛伊德因自己没有惊人的记忆力或大脑,也流露出遗憾之情。弗洛伊德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并不突出,对音乐的敏感度也有限,但他能很好地从事范围很广、学科跨度很大的人文和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其他杰出的学者不同,他不拒绝人际交往。从资料来看,弗洛伊德的交际能力很强,朋友众多,还是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者和忠实的家庭成员。在我看来,弗洛伊德极富语言智能和人的认知智能。在他完成学业的时候,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世界处在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他又生活在世界文明中心之一的城市,和有影响力的导师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几乎有着无限的选择的可能性。

……

序言

第一部分 如何认识创造力第1章 各个领域的大师与创造力如果我们能理解导致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艾略特、格莱姆、甘地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创造力,我们将会更清楚地知道,更广泛意义上的创造力是如何形成的。第2章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我们所关注的是,创造大师个人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他们创造力的实践领域与周围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第二部分 7位20世纪最具创造力的大师第3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认知智能特立独行中青年时期对弗洛伊德来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曾说,“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癖好、没有强烈的激情,是无法活下去的……我已经找到了……它就是心理学。”第4章 爱因斯坦--逻辑-数学智能永保童心16岁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当时最有预见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和一束光一起做等速运动,那么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人能否超越光速?小结1第5章 巴勃罗·毕加索--空间智能超越神童毕加索厌恶上学,尽可能逃学,即使被迫去上学,在班级里的成绩也很差。“就像其他孩子开始学写A、B、C等字母一样……绘画永远是毕加索与人对话的唯一方式。” 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生前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但毕加索的声誉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第6章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智能音乐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上的纠纷,从一开始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特征和标记。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尽最大可能地控制局面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像独断专行的军事领袖,以至于乐队指挥和演员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第7章 托马斯·艾略特--语言智能文化边缘的大师艾略特毅然决然选择了边缘化的生活状态。他成了一个就读于哈佛的美国中西部人,一个永远移居国外的美国人,一个从事银行业的知识分子,一个艺术家中的保守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中的禁  前言

这本书既代表了一个终点,也代表了一个起点。终点,就是将我毕生对人类创造力的现象和历史上特定情境的兴趣,在本书中做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起点,就是介绍人类创造力研究的新趋势。这是一本我当学生的时候就想写的书,在四分之一世纪的光阴流逝后,我今天终于完成了它。在本书前言的以下内容中,我将回顾这个历程。

20世纪50年代,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小镇度过童年的时候,喜欢读书,尤其对传记和历史书籍情有独钟。我阅读过很多国家的书,尤其对有关我自己家族的祖籍西欧,以及我们新家园美国的有关书籍,特别感兴趣。当我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怎么听说过心理学,所以我很自然地选择主修历史学。但是当我看到埃里克·埃里克森 有关心理学史和心理传记学的(Psychobiographical)著作后,我从中发现了自己智慧的源头,转而主修社会学(也就是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并逐渐对人类发展心理学产生了兴趣。

……

特别受到希斯赞特米哈伊的启发,我提出一种定义创造力的新方法。就像我在后续章节中所做的解释一样,这种方法以某个人为出发点,关注两方面。一是这个人从事的特定领域的工作或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在这个领域学识渊博的成员组成的团体,这些成员有资格评价该领域新作品质量的高低。为了使抽象术语的概念清晰化,我决定应用这种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我们这个时代毫无异议拥有创造力的典型人物--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他的案例研究引起的兴趣,使我又选择了一个无庸质疑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巴勃罗·毕加索,并将他与弗洛伊德加以比较研究。

在比较毕加索与弗洛伊德的过程中,我细致地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智能强项:对于弗洛伊德是语言和逻辑(lingguistic and logical)智能,对于毕加索是空间智能和身体(spacial and bodily)智能。他们两人还以独特的方式,运用了人的认知智能(personal intelligences)。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在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时候,智能是如何起作用的?我对此很好奇。因此我又选择了一组人物进行比较,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不同的智能。开始的时候,我想选择人类历史上最吸引我的人物,如莫扎特、奥古斯丁、孔子。但受到研究方法和我个人专业的限制,很快我就决定谨慎从事,选择七个同时代的人,也就是本书中创造力的七位典型代表。

写作本书完全出于爱好。写作过程让我回忆起自儿童时代就喜爱的那些人物和议题,使我有机会反复审视自己钟爱的艺术作品,并且深入阐述始终吸引我的艺术理论。本书的写作,还使我有机会运用我和我的同事过去提出的方法,继续深入研究人类的创造力。

与此同时,本书的写作也遇到了我意料之外的困难。每一位创造大师的传奇经历,都值得研究者穷尽几倍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现代社会变得异常复杂,而我们进行分析所应用的方法,虽然新颖但不完美。另外,本书可以轻而易举地增加三倍厚度,也可以增加数以十计的图和表;更多的人物、事件和观点,也有充分的理由写进去。但这一切都只能暂时舍弃,留待将来有机会再考虑。以上问题的出现,完全因为本书只是一个开头。我相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方法,更多的人可以用来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个人和时代。我还深信在未来,我和其他人能够应用这本书提供的框架,使创造力的研究工作更容易,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

最后,我想将它写成我喜欢阅读的一类书籍,即很少专业术语,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的书籍。我放弃了复杂的学科体系,尽最大可能缩小篇幅,使本书尽量简洁。我在写作过程中为实现以上目的,收录了一些看过的和正在阅读的期刊上的综述,甚至包括三篇批评性的文章。尽管以下做法具有一定的冒险性,但我还是在本书的第一章里,就介绍了全书的重要内容,并给出了我的主要结论。后记  现代和后现代译者后记  科学与艺术的小型百科全书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中的理论体系令人印象深刻,它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作为这次心灵剧场之旅的向导,加德纳尽职尽责:明察秋毫、耐人寻味、一丝不苟。

——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理论之父,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

加德纳从多个学科视角出发,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精华,本书是数十年研究人类创造力成果的系统整理和总结。

——沈致隆 作者好友,国内多元智能理论顶尖专家

加德纳在书中对学者们判定天才的依据,做了详尽的介绍和系统的综述。作者对天才人物的特征所做的归纳,与当今绝大多数创造型思想家的自我评价相符,这在专门研究创造力的理论著作中是非常罕见的。

——《新闻周刊》

加德纳揭示了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和创造过程。他的论述无疑会进一步开拓这个有魅力的研究领域。

——《新科学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