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人气主讲人蒙曼继杨坚之后,再次倾情解读杨广,蒙曼之父赋诗相助!
颠覆性解读中国历史上著名“昏君”,为您揭秘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隋炀帝杨广!
暴君杨广=圣君李世民?隋炀帝到底隐藏了什么?为何说他与“明君李世民”只有一线之隔?
《蒙曼说隋(附光盘隋炀帝杨广上)》:人气主讲人蒙曼深入解读中国历史上毁誉争议最大的皇帝!
易中天、钱文忠、毕淑敏、袁鹏飞、郦波、梅毅,一致推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蒙曼说隋(附光盘隋炀帝杨广上)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蒙曼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最强人气主讲人蒙曼继杨坚之后,再次倾情解读杨广,蒙曼之父赋诗相助! 颠覆性解读中国历史上著名“昏君”,为您揭秘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隋炀帝杨广! 暴君杨广=圣君李世民?隋炀帝到底隐藏了什么?为何说他与“明君李世民”只有一线之隔? 《蒙曼说隋(附光盘隋炀帝杨广上)》:人气主讲人蒙曼深入解读中国历史上毁誉争议最大的皇帝! 易中天、钱文忠、毕淑敏、袁鹏飞、郦波、梅毅,一致推崇! 内容推荐 在大多数人眼中,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荒淫的富二代,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弑兄奸母,残害忠良;他巡游无度,靡费奢侈;一生乱用民力,征发数千万人次,民不聊生。 然后,大多数人不知道他还有另一张面孔——雄才大略的实干家。 隋炀帝杨广到底隐藏了什么?为什么说他与明君李世民只有一线之隔? 他平定陈朝,统一天下;他修建东都,迁都洛阳;他修建大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开疆扩土,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他开创科举,重视教育;他三征高句丽,迫使高句丽降服。他的诗文更是一绝,被历代名家所称颂。另外,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穿越海拔近四千米的祁连山大拔斗谷,爬雪山,过草地,西巡张掖的皇帝。 那么,隋炀帝到底是怎样的人? 《百家讲坛》人气主讲人蒙曼颠覆性解读中国历史上毁誉争议最大的皇帝,揭秘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杨广?一个短暂,却灼灼其华的王朝! 这本《蒙曼说隋(附光盘隋炀帝杨广上)》是上册。 《蒙曼说隋(附光盘隋炀帝杨广上)》:蒙曼十年灵魂之笔,颠覆性权威通俗解读隋炀帝杨广的经典力作! 目录 第1章 悲情天子 第2章 炀帝其人 第3章 杨谅叛乱 第4章 营建东都 第5章 千秋运河 第6章 游幸江都 第7章 扬威塞北 第8章 经略西域 第9章 炀帝西巡 第10章 杨素之死 第11章 老臣伏诛 第12章 言者有罪 第13章 朝廷五贵 第14章 立储风波 第15章 一征高丽 第16章 铩羽而归 第17章 功败垂成 试读章节 大业元年(605)三月,隋炀帝发布命令,营建东都洛阳,这可是隋炀帝上台之后的第一项大工程,也就从此拉开了隋炀帝大兴土木的序幕。我们知道,当时隋朝已经有了一个都城大兴城了,这座都城制度严谨,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既然如此,那么隋炀帝为什么还要修洛阳城呢?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这是隋炀帝算命的结果。《资治通鉴》是这么说的: 章仇太翼言于帝日:“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云:‘修治洛阳还晋家。’”帝深以为然。 说有一个叫章仇太翼的术士跟隋炀帝说:您是木命,而雍州是大兴城所在地,那是西边,西边属金,是克木头的,所以对您不利,不能久居。另外,有谶语说:“修治洛阳还晋家。”只有修治了洛阳城,晋家才能兴旺,您是晋王,这谶语就是说您的啊!所以您应该修洛阳。章仇太翼这么一说,隋炀帝就信了,赶紧张罗修建洛阳城。 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觉得,这条记载不太可靠。为什么呢?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这条记载的来源不可靠。这条记载从哪里来的呢?从笔记小说《大业杂记》里来的。我们知道,笔记小说本来就不乏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算不得正经史料。所以,《资治通鉴》引这段话,本身就不够严肃。 第二个理由,《大业杂记》里记载的这件事也不符合逻辑。怎么不符合逻辑呢?要知道,章仇太翼是废太子杨勇的党羽,跟隋炀帝的妹夫柳述关系也颇不一般,现在隋炀帝即位,没干掉他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那么听他的呢? 既然这条材料不可靠,为什么《资治通鉴》还要这样说呢?很简单,《资治通鉴》是给皇帝提供借鉴的,希望皇帝学好。而隋炀帝在当时是个公认的坏皇帝,所以,要尽可能地把他塑造得更昏庸一点,以便让后来的皇帝知道警戒。 既然说隋炀帝因为命相问题决定营建洛阳不够合理,那么他为什么在大业元年(605)三月,建国伊始,就先张罗修这么一个大工程呢?这件事,其实隋炀帝自己写过一个营建东都的诏令,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诏书里,隋炀帝一共讲了三个原因。 第一,这是安抚东部地区的需要。前文讲过,杨谅叛乱后,杨广有一个特别深切的体验,那就是隋朝的东部地区并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变故。杨谅叛乱,东部就有十九州响应。发生变故当然得镇压,问题是,因为隋朝的都城大兴城远在西北,急切之间,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应。这次杨谅叛乱,这个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现在叛乱固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而是要防患于未然。万一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在东边建一座都城了,让东边也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样一来,东边再发生变故,就可以直接指挥行动了。 另外,当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隋炀帝为了惩罚叛乱分子,把并州,也就是杨谅的老巢那边好几万的老百姓都迁到了河南,在杨广看来,这些人都有反骨,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怎么控制他们呢?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建都,就近震慑。这不就跟周朝建立之后,把殷商的遗民都集中在洛邑,然后又定都洛邑是一个道理吗?所以说,第一是安抚山东地区的需要。 第二,这是安抚江南的需要。前文讲过,杨谅叛乱,还体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江南地区也不稳定,人心思乱。推动汉王杨谅起兵造反的,主要不就是南方人吗?这怎么解决呢?要知道,如果说大兴城离山东地区远的话,那么,离江南地区就更远,更鞭长莫及了。如果能在东部地区建—个都城,对江南的作战能力和震滠能力也会明显加强。 这样说来,无论是出于安抚山东地区的考虑,还是出于安抚江南地区的考虑,都需要在东部地区建立一座都城。问题是,这个都城为什么一定要选在洛阳呢?这就涉及第三个因素了。 第三,洛阳地理位置好,作为都城,比大兴城更有优势。中国古代,什么样的都城叫好呢?有一个叫陈建的明朝人写过一篇《建都论》,总结得非常清楚。他说: 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 简单来讲,所谓建都三要秦,第一,地势。第二,交通。第三,要居中。我们拿这个理论来套洛阳,看看洛阳符合不符合呢?太符合了。 首先,洛阳的地形就非常险要,易守难攻。洛阳北靠北邙山,南临伊水,正好是所谓的被山带河,这样的地形有利于防守。敌人来了能守得住,这对于都城当然重要。 但是,地形险要可不是洛阳最大的优势。洛阳最大的优势在于运输便利,能解决漕运问题。这一点,大兴城就更没法比了。 大兴城不是坐落在关中平原上吗?往西去比较荒凉,往东则是非常富庶的关东地区。关中平原虽说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但是无论如何,面积还是太小,靠自身力量养活不了一个大都市。所以,本来很仰仗关东地区给它输送物资,特别是粮食。 可是,大兴城偏偏在交通上又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它东出的通道不畅,有三门峡在那儿挡着呢。要知道,古代运输粮食一类的大宗物资,都要靠水运,可是,大兴城东边的三门峡是天险,船一到这里就过不去,只能改陆路运输,人挑肩扛,翻山越岭,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划不来。这样一来,东边有粮食也运不进来,每次关中平原闹水旱灾害,皇帝只能领着文武大臣,还有平民百姓到东边来逃荒。这多费劲啊!相反,洛阳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水陆交通都四通八达,当然比大兴城更有优势。P53-56 序言 隋炀帝,众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审美价值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怎么公平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万人恨,万人迷。 在我家里,妈妈最喜欢为隋炀帝鸣不平了。她总对隋炀帝的英雄气概啧啧称奇,也总为他后来的身死国亡叹息不已。每到这时候,我就问她:“隋炀帝可是踩着万民的尸骨去摸天呢,您一个小老百姓,愿意生活在他的统治下吗?”老人家立刻不说话了,但是,到下一次,照样惋惜。 爸爸更有趣。昨天,他推开我的房门,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然后说:“我写了一首诗。”我赶紧肃立,拜读。这哪里是一首诗哟!是六首呢,有绝句,有律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诗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一隋炀帝。我在微博里写过,爸爸是一个有点才子气,又有点英雄气的人。他会半真半假地感慨生不逢时,未能允许他大展长才,而我和妈妈也会半开玩笑地打击他,说他有心无力。时也命也,这不正是人类慨叹的永恒主题吗! 现在,这六首诗就放在我面前。我确信,它们的第一读者和批判者绝不是我,一定是我那有着清醒头脑和发达情感的妈妈。我还确信,它们最终的读者和批判者仍然不是我,因为,我已经打算把它们奉献给大家——我的读者们,《隋炀帝杨广》的读者们。 《怀古六首》一蒙善泉 南游怀古(一) 春水悠悠秋水长,运河两岸好风光。 稻浪滚滚千顷碧,荷花亭亭十里香。 扁舟浮云织锦绣,绿柳青烟笼画舫。 翁媪黄昏闲来坐,指点晚霞话隋皇。 南游怀古(二) 半江锦帆半江霞,风拂绿草水蒙沙。 扬子浪卷千堆雪,钱塘潮推一线涯。 石头城下听昆曲,虎丘塔侧品新茶。 最是游人销魂处,隋堤柳影洛阳花。 甘肃行 祁连山高万木幽,瀚海黄河一望收。 大斗拔谷君涉险,观风行殿草伏诛。 怀远何惧餐风露,睦邻敢忘万兜鍪。 隋筑长城今安在,惆怅遥瞻漠北头。 洛阳怀古 洛城一望春渐深,隋堤漫步忆前尘。 勃兴忽亡谴千古,载舟覆舟俱斯民。 炀帝陵 雷塘自古号繁华,碧瓦红墙百千家。 可叹一隅隋皇墓,孤坟老树宿寒鸦。 雷塘行 和风微醺日欲斜,红楼碧野接天涯。 游人或谓春将老,我来雷塘拾落花。 妈妈眼中的隋炀帝在叹息里,爸爸眼中的隋炀帝在诗里。那么,我眼中的隋炀帝呢?应该就在这本书里吧。很多朋友会发现,和我以前的几本书不同的是,这个前言并未涵盖对隋炀帝的整体评价。也许在我心中,如此毁誉交织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的命运,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本来就不该由一篇短短的前言容纳。因此,还请您耐下心来,从头看起。当然,您若着急要结论,也可以先看第一章和最后一章。 需要说明的是,《隋炀帝杨广》曾经录制了32集,“百家讲坛”在播出的时候,出于种种考虑,把《一征高丽》《铩羽而归》《功败垂成》及《后院起火》归并为一集,又将《三征高丽》做了大幅度调整,最后便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29集版。一番周折,再次验证了历史和现实之间果然密不可分。然而,唯有信史,才能成为我们了解当下、展望未来的根基。因而,此次出书,恢复原貌,也算是不诬古人,对隋炀帝有个交代吧。 蒙曼 2012年5月4日 后记 五年了,真快。那时候,我三十出头,对电视一无所知。懵懵懂懂间,纵身—跃,就跳上了“百家讲坛”。现在,我都奔四了。在百家讲坛讲了五年,书也出了五本,走到外面,还有人介绍说,这是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我也只好笑一笑,补充上两个字——曾经。 武则天曾经是泪眼婆娑的绝望尼姑,杨广曾经是气吞六合的风流天子。然而,几十年的风烟散去,武则天成了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一代女皇,而杨广则成了“好内远礼,逆天虐民”的隋炀帝。结局和曾经之间,该有多大的距离! 那么,我呢?我知道,人生本来就是开放式结局,那曾经的因,其实没有必然的果。外在的环境总在改变,自己的理想也未必恒定吧。在执著与鼎新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取舍、怎样平衡呢? 当年,看冰心先生集龚自珍的诗句:“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真是羡煞。沧海横流,能让心定下来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是良知,是梦想,还是清风明月,右史左图? 五年,对人生而言,该是一个小段落了。在这个段落结束之后,我想稍事停留,给自己一个思考的余地。或许,等再读几句书,想明白几个道理之后,我还会跳上这个或者那个讲台?毕竟,在我心里,一直回荡着古人的豪情:试上小红楼,论诗说剑;更尽一杯酒,举首高歌! 书评(媒体评论) 蒙曼是为讲坛而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被她举重若轻地娓娓道来,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易中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