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行动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过程进行研究,这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尚属首次。本书充分利用了管理学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理论观点,针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历史与现状,以我国某省属本科综合性大学为个案,进行了连续十年的行动研究,获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明显提升了该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事实证明,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相脱节的恰切方法。同时,本研究过程及其相关结论也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提供鲜活的案例和理论借鉴。本书由杨延东著。
《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行动研究》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对一所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过程进行的行动研究。
《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行动研究》第一章明确界定了本书所研究的问题,呈现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概要地介绍了本书的内容体系。
本书第二章系统综述了当前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高校后勤改革被广泛采用的四种质量管理模型,指出,这些管理模式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使用于中国高校的后勤改革,但是经过渤海大学的十年研究与实践表明,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原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上的精细化管理(prficised management)可能更加适合与渤海大学类似的学校采用。这是本书研究的第一个基本贡献。
本书第三章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高等学校后勤(logistic reform)改革的历史和现状,指出目前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实际上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以社会化为标志的体制改革;二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特点的管理改革。由于中国高校对社会承担着特别的社会任务如支持学校各项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因此中国高校的后勤管理改革进展顺利,而体制改革则裹足不前。因此集中研究后勤管理改革有着特别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是本书的第二个基本贡献。
本书第四章系统梳理了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的有关文献,对行动研究法的历史、逻辑、价值、实施要点、实施程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指出,行动研究法是实践者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能有力促进研究与实践结合,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研究与实践脱节的方法。并通过本书研究具体说明了如何使用这种研究方法,为高校后勤管理广泛使用行动研究法提供了实例。这是本书的第三个基本贡献。
本书第五、六、七章系统地介绍了在渤海大学进行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contemporary management theories)和行动研究法进行后勤管理改革的三个阶段、十年历程。从这些介绍可以看出,这项研究对渤海大学的后勤管理工作产生了明显成效。这是本书的第四个基本贡献,也是最大的贡献。本书由杨延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