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桥梁史话/大家小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作者 茅以升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茅以升所著的《大家小书·桥梁史话》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读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而一册小书,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

内容推荐

茅以升所著的《大家小书·桥梁史话》论述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介绍我国历代的名桥、古桥,记录其修建简史、结构特点以及历史维修经过,赞誉历代“桥工”、桥匠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并追溯有关桥的轶闻佳话。《大家小书·桥梁史话》作者一生钟情于桥梁、谙熟于“桥经”,对于“桥”的意义所作的理解和引伸,更是出神入化。毛泽东赞扬茅以升说:“你写的《桥话》我都看了,写得很好!你不但是科学家,还是个文学家呢!”

目录

桥话

启宏图,天堑变通途

桥名谈往

名桥谈往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与李春

洛阳桥与江东桥

五桥颂

介绍五座古桥

中国古桥技术史话

谈桥梁跨度

开合桥

联合桥

没有不能造的桥

明天的桥

代后记:架桥人的心愿

试读章节

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自古以来,人和自然界的搏斗就免不了要解决人与山河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造桥就是斗争。我和桥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自然而然地对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且是老而弥坚。

地上到处有“堑”。南北朝时,有孔范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陈书》),于是“天堑”就成为不可逾越的一个“限”。这是古话。到了新中国,处处启宏图,所谓天堑变成通途了。仅在长江上就先后修起几座巨大的桥,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上能造桥,其他江河上也造出许多各式各样的桥。它们解决了人与山河的矛盾,使车马行人畅通无阻,大大便利了建设、交通以至观光旅游。而造成的桥,就老待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不管日里夜里,风里雨里,它总是始终如一地完成任务。久而久之,这种人工产物的桥,竟然与山水无殊,俨然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成为可与其他新建设媲美的人工景观。

桥的技术、艺术和学术总是逐步发展的。我国的桥在这三方面都有光荣传统,在这基础上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中国桥在世界上就别具风格。这表现在解放后新中国的桥梁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先后建成,都是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显示出我国桥梁新技术的成就。特别是南京长江大桥,基础深达水下73米,为世上所罕见。四川省丰都县九溪沟石拱桥,跨度为116米,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一。这都是由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确信,在党的领导下,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将造出比跨越天堑的长江大桥更巨大的桥!

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充分表现在过去的古桥上。它们有的是在技术上创造了划时代的壮丽结构,如赵州桥的大石拱上开了4个小石拱,形成现代所说“敞肩拱”,比欧洲这种结构早用了700年之久。有的是在艺术上体现出既现实又浪漫的美妙风姿,如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它的石拱作蛋尖形,特别高耸,桥面形成“双向反曲线”与之配合,全桥小巧玲珑,柔和中却寓有刚健,大为湖山增色。有的更是在学术上留传下可以发展的科学理论,如很多古老的石拱桥而能胜任现代的繁重运输,就是由于利用了“被动压力”的缘故。就这样,几千年来建造了无数的石桥、木桥和铁索桥。它们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中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指桥的兴建。建成以后,桥就倒过来协同推动经济、文化的前进。历史上桥的作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当然,桥不可能是孤立的,有了桥就有路、有水、有山,更有桥上的行人车马,凑在一起,就演出人间的许多故事,或是历史上的兴亡代谢,或是小说中的离合悲欢。它们任何时刻的风光景色,都展示出诗情画意,引起人们的遐想深思。

古往今来,桥与山水,桥与园林,桥与历史,桥与人物,桥与文艺,桥与戏剧,桥与绘画,桥与神话等等,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在这里,我仅就桥与山水和园林,简略地说上几句。

山多水多路难修,难处就在桥。从某种意义上说,桥就是路,不过不是躺在地面而是架在空中的路。架空的路当然要比躺在地面的路难修了。其难处是要让下面过水行船。水有浪潮,且有涨落。水大时也要走船,水涨船高,桥面就要更高。不能“路归路,桥归桥”,而要宛转自如地连成一体。近代是在两岸造引桥,把路徐徐地引上桥。古代则是使桥面隆起,形成驼峰,因而广泛采用石拱桥。两山之间的桥,奇峰突起,壁峭涧深,又是一种困难,有时就得用悬索吊桥。桥的构造与样式,真是一言难尽。在名师巨匠手中,争奇斗胜,尽态极妍,终使万水千山路路通,而且所成之桥还为山水增色。。山水本来是美的,在我国往往成为风景的代名词,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如不能联芳济美,岂非大煞风景。唐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宋苏轼诗“弯弯飞桥出,敛敛半月彀”,明王贤诗“横桥远亘如游龙,明珠影落长河中”,王锡衮诗“飞梯何须借鳌背,金绳直嵌山之侧。横空贯索插云蹊,补天绝地真奇绝”等等,从不同侧面、角度描写了各式桥梁与山光水色结为一体的意境。P1-5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一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后记

架桥人的心愿——怀念我的父亲茅以升

政府决定为父亲修建纪念铜像,我随同有关人士再次来到钱塘江畔,选定铜像地址。一眼望去,钱塘江大桥似长虹卧波,雄伟壮观,任凭风吹雨打,滔滔江水冲刷,巍然屹立。

触物伤情,父亲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他是那么平常,又是那么伟大,此时此刻好像正站在桥的中央向世人叙述着一段历史:钱塘江大桥宣告了一个人定胜天的事实;证明了洋人能做的,中国人同样能做,并且做得更好;深深烙下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的印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和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不平凡经历……钱塘江大桥就如一座丰碑,无字的碑文镌刻在人们心中。

仅是钱塘江大桥吗?不,父亲一生参加建造了无数座桥,如武汉长江大桥等物质桥;为我国与海外科学家的交流合作建造“友谊之桥”;为被隔绝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科技工作者重新携手合作建造“引桥”;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水平建造“科普大桥”;等等。每一座桥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和心血,每座桥都是他关心、热爱祖国和全身心投人祖国建设的真实写照。

远在20世纪30年代,父亲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打破了“钱塘江上架桥——做不到”和西方专家的种种预言,开创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的新纪元。新生的钱塘江大桥竟是以民众的逃难来作为她建成通车庆典的。数10万民众通过大桥逃往浙江南部,上百列火车通过大桥为前线送去军火,向后方转移物资。大桥的建成,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阻止日军的南侵,大桥建成仅89天后,父亲就眼含热泪亲手炸毁了大桥,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悲壮而又动人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父亲14次出国访问,广泛联系海外华人中的科技工作者,热心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成就,鼓励他们积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和各国人民的友谊辛劳奔波,建造起许多友谊之桥。

1979年,父亲率领中国科协友好访问团访问美国。临行前,他谈到一段经历,他说:“这次出访有着独特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动员海外侨胞学者回国报效祖国。实现我多年的夙愿。早在1956年,北京市政协组织了一个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我为联谊会长。周总理在会上号召,欢迎在美国的中国同胞回来参加祖国建设,他讲了八个字:来去自由,不分先后。这次大会后,联谊会做了一点工作,有四五十位在美留学生回到祖国,但人数还是不多。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后,我国的科技方面受到很大损失。1962年,我向周总理建议,中国的专家在美国的很多,请他们回来,可以比苏联专家做得还好。周总理非常同意,叫我们几个人做个计划。可惜,计划做好后,碰到了‘文化大革命,计划就停顿了。现在,中央有关领导支持我去访问美国,完成这个计划,我也想在太平洋两岸架起一座桥,让居住在美国的中国科技人士走上报国之桥。”

那年父亲已是84岁高龄,他成功地访问了美国6大城市,多次在华人团体会上进行演说,动员他们关心热爱祖国,饮水思源,为四化建设、富国裕民作出贡献,并做了大量具体工作,起到了积极影响。

父亲的学生与挚友、美籍华裔林同炎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一次交谈中,父亲说,林教授的科研成果将会使全人类受益,并为炎黄子孙争光。你的名字由“同棱”改为“同炎”岂不是更有意义?因你现在身在美国,而心向祖国,炎黄子孙饮水思源, “同炎”二字可以表达你的心,岂不更妙!

林同炎教授欣然改名,以志热爱祖国。近年来林教授多次回国捐资、讲学。他还提议开发我国上海浦东区,前后共拟各项计划建议书达7次之多。

父亲不仅在太平洋两岸架设报国之桥,还在海峡两岸架设文化科技交流之桥。父亲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讲道:“1948年,我作为中国工程师协会会长,到台湾主持年会,许多同行都说在台湾住不惯,想回老家。他们是抗战时去的,那时才去两三年,已多有隔海望乡之感。现在都30多年了,更想念家乡,其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他们在台湾都是有影响的人物,言谈中深深流露出楚材晋用、报国无门之苦。造成这一痛苦的根源,还在于祖国大陆和台湾的长期分离。我们可以通过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多做工作,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同他们在文化、科技上互相交流。我们能造钱塘江大桥,能造武汉长江大桥,能在许多天堑上造起各种各样的桥,不是也可以为海峡两岸人民架起一座相互往来的跨海大桥吗?建立这样一座桥,我想会收到效果的。在这座和平统一大桥动工之前,海峡两岸的同行至少可以先修一座引桥。”

父亲为此提出了具体设想:①大陆和台湾各学术团体的论文,可通过港澳或外国进行交换;②国际学术团体的大陆和台湾会员可以通过该学术组织安排进行互访;③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可考虑为台湾同仁预留名额;④大陆有关大学和研究单位,可颁给台湾学者名誉博士学位;⑤大陆的国家科学奖金,可以发放给台湾的科技发明,等等。虽然父亲一再说明,这是他个人的考虑,但确实不失为大陆一侧一座引桥的上好蓝图。这张蓝图或许在将来变成像钱塘江大桥那样的现实,也能在桥梁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父亲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把科普看做中国通向现代化的桥梁。他写了大量科学性强、文字生动的科普文章,如《桥话》、《中国石拱桥》、《没有不能造的桥》等。还主编了《自然科学小丛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普作家。他曾任中国科普协会副主席,为组织和促进中国科普创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不辞辛苦,呕心沥血,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

父亲一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新中国成立初期就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新中国的总工程师,我们工程师要紧跟着总工程师走”这样一个重要而正确的观点。自此,他从一个科技救国论者逐步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不移,从不动摇。同时在他心目中还萌发了一个崇高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60年代他曾向周总理诉说了自己的心愿,总理思考一下对他讲:“像你这样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学家,还是留在党外更便于工作。”父亲领悟了这里面的道理,感到这是党对他的信任和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此,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0年过去了,直到1986年他再一次向中央提出了自己入党的愿望。他在申请书上写道:“我已年逾九十,为党工作之日日短,但加入共产党的心愿与日俱增,,今后,无论是加入党组织还是继续留在党外,一切以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终生的愿望。”在90多岁高龄时,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一生都在寻找建桥的起点和支点,希望在汹涌澎湃的江面上建起通途;在海外华人与大陆之间搭起共同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彩虹;在海峡两岸描绘出团圆的经纬线;在广大人民与科技之间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在党和知识分子之间架桥,同时也为自己架设了一座由爱国主义者通向共产主义者的人生之桥。

但我心中的父亲一生最注重的是建造奋斗的大桥,就像他的人生格言那样:“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日:奋斗。”

茅玉麟

2012年年初,本书收入“大家小书”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慨然为之作序,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张泰昌先生更是不辞辛劳,为其配图,在此一并致谢。

2012年1月补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