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
分类
作者 凌性杰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懂得生活的滋味、做人的道理,是比升学考试更重要的事。

这世界上由比分数更重要的事,也有比拥有金钱财富、身份地位更重要的事。

很多人曾经相信过,但是后来都忘记了。

凌性杰的这本《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折射出所有为人师表者都有过的迷惘、困顿、热情、坚持。在陪伴青年学生成长的路上。教育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内容推荐

《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简介:对每一位老师来说,教书、育人是生活日常,也是相伴而生的职业使命——在分享知识和智慧的同时,变化着年轻学子的生命和人格成长。

身兼语文老师和诗人、作家身份的凌性杰,在2008年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点滴。在他眼里,“学语文最重要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真切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获得感动”。他引领学生读有文字的书,也读没有文字的书,试图召唤出他们对生命和语文学科的热情。

2008年,《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作者凌性杰也担任导师,陪伴一群大男生经历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他看到在升学体制下,孩子被分数主义压抑而不快乐,家长过度想象子女的功成名就而一再错失陪伴、沟通与教养的机会,教师职业和语文教育也不断被社会工具化。在教学与管理班级以外,他反思着身处的教育体制。

目录

提炼生活中的美(自序)

寻找解释的人(陈为廷)

让灵魂发光

写自己的历史

弯着腰看见永恒

“那一刻真美”

对世界的感觉

伤仲永

一年以后

让灵魂发光

读中文系的人

晋唐法书特展

无法忍受被工具化

幸福的可能

为了知道什么是不重要的事

当时间过去

整理记忆

未寄

无聊无益之事

你无法打败一只蚊子

铁石心肠是怎么炼成的?

尊重

冲突

一定要能抗拒诱惑

老师还记得我吗?

为了知道什么是不重要的事

拜访有河

考最后一名又怎样呢?

甜甜圈

失衡的爱

不要造假

级分的眼泪

怪物家长

寂寞秋叶原

失衡的爱

不要对他说

认真做自己

理想继续燃烧

关于文凭

展现自我的空间

理想继续燃烧

教育改革

不让世界更疯狂

快乐这一课

当一天的老师

误用考试

九八课纲带来的灾难

如果敌人来了

做自己的主人

对知识谦卑

为何如此艰难?

美丽的自由

年轻的心

时间的故事

仪式

记录时代

生命教育随笔

在群体中

美感与想象

美丽的自由

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

听江蕙唱歌

务虚而作

花莲诗与歌

囧男孩

窗外有蓝天

充气娃娃之恋

不想死在你的轻蔑里

发现

最初的感动

至少到最后都没有用走的

礼貌的力量

高雄的温度

时间的淬炼

试读章节

作品中的生命情境

2008年1月2日

晚上跟文学龙创作班的学生谈简姨的散文《渔父》、《水经》。一个学生跟我说,因为上了我的课,改变了他的人生。我闻言大惊,赶忙探问究竟。原来是上回讲《树犹如此》跟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那些情感与记忆的生发,让他重新思考个人的生命故事。其后两周,好像应验预言一般,他的生活一再出现我所提到的生命情境。身为一个老师,能够这样影响学生,自己倒是觉得挺可怕的。

写自己的历史

2008年2月15日

跟学生讲到《台湾通史序》中“老成凋谢,莫可咨询”这一句时,心头浮现前所未有的感伤。连雅堂先生为台湾岛写史,一定费尽心力。文献搜集、征考贤哲,在那个异族统治的时代是多么不容易。许多事情经过时间的洗磨,便逐渐淡去了痕迹。曾经存在的人、曾经发生的事,大抵仿佛风中飘扬的讯息,再也捕捉不住。岛上大多数人,都是移民者的后代。我的祖先渡海来台,三百有余年矣。我所能掌握的家族史料,却只有薄薄的一张,大约八百字。我不知道自己家族的命运,究竟是怎么推演的。

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血气畅旺、青春飞扬,却与血缘至亲的关系最是疏离。那时我与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保持无知。最好谁也不要涉入谁的生活,无挂无碍。我躲进自己的世界,跟心爱的女孩每天电话热线,气得母亲几度想要剪断线路。每天念很多书,参加许多团体活动,只为离家做准备。跟祖父母不再拥抱,跟母亲不再牵手。他们变成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也变成他们最陌生的熟人。就像史铁生说的,自我是什么?自我就是差别。渐渐发展自我的时候,我也在跟亲人的心灵相互隔离。一直要等到离家念大学,才真正明白自己是个拥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这层关系,不管天涯海角,我总是有家可回。这个家,或许会搬迁,或许会老旧。但只要血缘的依附仍在,心灵的家屋就会存在。只是离开久了,结果是不知道怎么跟自己的家人亲近。

再一次拥抱母亲,是在祖父母的丧礼上。那时母亲几乎没有力气站着,哭到没有声音,整个人瘫软在我怀中。母亲的长辈,她一一送行,告了永别,许多事情,她再也无从追问。祖父的丧礼上,仓促之间竟忘了写事略与祭文。等到要帮祖母概述生平,才发现部分家史已经随着亲人的亡故,无以咨询。关于祖父那一辈的生活,想要问,也没人可问了啊。

不想诉说不想过问,不愿意理解不愿意沟通,是当今岛上每个家族或家庭最大的悲哀。我不知道,那堵隔绝彼此的墙是怎么一层一层叠高的。更不知道,彼此拥抱怎会变得这么困难。如今我的直系血亲,只剩母亲一个了。我喜欢靠在她身边,一起翻着旅行途中拍下的相片,听她说从前。

学生听我讲这些,一下变得好安静。

感官

2008年5月1日

趁着办建中红楼文学奖之便,跟三位自己非常喜欢的诗人碰面。梓评是百忙中抽空来的,神情依然带有倦意。育虹姐一见面还是先用力地握手,温柔中有极为明确的真诚。顺聪潇洒去来,顺便给我带了最新一期的《联合文学》。

将评审结果登录以后,我送这几位诗人朋友到校门口。后来剩下我跟顺聪、岱颖站着说话,阴云移逝,阳光一下子灿亮起来。顺聪很感慨地说起看稿的过程,这群青年学生的某些感官似乎非常不敏锐。这届作品中,音乐、听觉都写得很不错,然而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经验实在是有欠锻炼。台湾青少年的各种感官,已经被媒体弄得异常迟钝,甚至有些人已经到了无感的地步。日日在声光刺激之中穿梭,能够不麻木诚属难得。所以有学生愿意用写作来表达自己以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就很可喜了。建中学生会偏好写听觉、写音乐艺术的感受,或许跟自己的家庭教养有关。教书过程中,我很受不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说,“不知道”或“没感觉”。对世界的感受能力薄弱,自然无法理解他人,也无法理解自己。

特别让我难过的,是关于品味的问题。即使消费能力惊人,也有越来越多人愿意花大钱追求美食享受,但现在台湾人的味蕾却甚为糟糕。自小到大,吃了太多味精,重油重咸,味蕾变得迟钝麻痹,过早成为味觉残障状态。所以胃囊越来越大,只管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仅求塞满肚子。这样的饮食方式,一径吃到饱、吃到吐,反而忘了个中有多少滋味。

分享美好的事物

2008年5月21日

文学龙最后一次上课了,特别介绍了几首陈黎的诗作。艺术与美带来的感动,恒常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我很喜欢这种私塾形式,可以跟同好一起理解,一起沟通。我总觉得自己很不像一个老师,没有太多强烈的“人之患”,有的只是想把美好事物带给他人的一股冲动。这种心情或许就像苏东坡诗里说到的:“晚风落日原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

陈黎的《春夜听冬之旅》,曾让17岁的我深深感动过。我在他的诗里,看见一个美好的生命。费雪迪斯考老了,歌声老了,然而却能让人流下年轻的泪水。另外谈了《花莲饮食八景》:“美仑园景午餐/午茶、花间茶堂坐谈人间、蓝蓝冰凉肥美沙西米、松园黄昏餐风饮茶、和南寺素食水色星光、豆子铺凉甜紫米粥、民国路蹲尝一口馅饼、边走边吃红豆麻糬。”这些字句,唤起了我在花莲的生活记忆。

P13-16

序言

提炼生活中的美

凌性杰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转眼已经成为过去。如果要撷取这十年的台湾印象,尔雅出版社的作家日记丛书提供了相当完整的记忆场景。21世纪的开端,尔雅出版社负责人隐地先生开始筹划十年大计——他预计出版一套日记丛书,每一年由一位作家执笔年度日记。长期累积下来,应该可以从系列日记里看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目前这套丛书已经出版九本,依序为:隐地(2002)、郭强生(2003)、亮轩(2004)、刘森尧(2005)、席慕蓉(2006)、陈芳明(2007)、凌性杰(2008)、柯庆明(2009)、陈育虹(2010)。2012年春天即将推出的是陈文茜(2011)日记。

置身在这个行列中,我的年纪最小,人生阅历应该也是最贫乏的。没想到经验匮乏者如我,在这本书里竟有那么多话好说。我几乎毫不保留地,宣泄了自己的爱与怒。特别是那时对公共议题、社会政治的看法,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少了回环含蓄之美。如今,我的立场、看法或许已经改变,然而终究无法回到当时,重新书写那些日子。

身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日记中最常出现的就是校园生活。置身在资讯泛滥甚至过剩的时代里,我思索着: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学科到底能为学生带来什么?学语文最重要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真切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获得感动。2008年台湾社会纷乱喧扰,世界各地灾难频发,我的内心风景也随之迅速变换。一直铭感不忘的是,蒙隐地老师的厚爱与邀约,让我仔细检视生活体验,留下了颇自珍爱的记录。因为种种欢乐与痛苦,都成为了美丽的定格,于是称它为:美丽时光。

经过沉淀之后,重新编整这本日记书,尤其关注于诗意与教育,心情自然也是美丽的。身份是一种标示,同时也是—种框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是在当了老师之后,才学着如何当老师的。而我心里对好老师的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正。最近几年深深觉得,一个好老师必须能够让学生真诚面对自己,从而怀抱着对世界的善意。重复讲授课本里的范文,我从来没有厌倦过,因为每一次讲授都有新的体悟。

想要更有自觉地体悟生活、记录生活,日记与书信是两大媒介。我很珍惜自己在十几岁时写下的几本日记、几叠书信,这些文字为我封存了一去不返的青春,也让我的生命故事不至于消散无迹。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文体教会了我,如何与自己沟通、如何与他人沟通。所有写作的目的,理当都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理解,而不是为了产生误解。我这么相信,一个能够善待自己生活周记的中学生,一定能够存取生活中的种种美丽。还记得初上国中时,导师规定我们每天写日记。就是那些日记,空白的纸页让我变得有话可说,或是即使无话也要努力找话说。还有一位同年级的女孩,每天与我交换书信,让我知道自己的悲欢可以跟人分享。

对我来说,写日记不仅是观照生活与世界,同时也是文章技艺的天天锻炼。这其中经历了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的窘境,深觉痛苦。写了几个月以后,终于发现每天的不同都在细节之中——不管是读书、阅报、观影、听音乐,甚至是闲扯、发呆都有可写之处。能用自己的文字重新认识、组构世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文字艺术正是如此,在生活中提炼出思想与情感,发现美。

时间过去,台湾版的2008日记经过重整、分类,打破时间线性,要以新的面目呈现在读者眼前。里面有我的迷惘,困顿,热情,坚持,并且愿意相信有某些事物可以恒久不变。在这样的时刻,我的心中充满无限期待,与最诚挚的感谢。谢谢我生命中迎面而来的未知,谢谢为这本书催生的师友、学生,谢谢陌生的读者愿意理解我与我的岛屿时光。

经过某些事情后,我稍稍明白,当一个老师,或许必须先清楚地认知:教育并非无所不能,只是提供种种可能。看见了自己的局限,面对了自己的无能为力,才能更尽力、更无怨悔地走下去。仅借着这本书分享我的局限,渴盼更多的可能。

2011年11月30日于台湾淡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8: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