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作者多年来呼吁环境保护、为民间环保力量摇旗呐喊的评论文章,包括《中国环境NG0的三重门》、《让环保组织监督企业如何》、《中国环保“自助时代”来临》、《企业需要环保顾问》、《“环境公众参与”仍有走形式之嫌》、《仍旧把希望寄托在政府那里》、《不能因为环保,什么都上税》、《如果登山者也能观鸟》、《当科学家遭遇“无知公众”》、《环保能否再陷入泛泛而谈》、《读哪些文学能让我们环保》等。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为环境保护事业鼓与呼的时事评论文章,按所涉问题领域纳入“民间·NG0·行动”、“公益·公众·参与”、“政府·立场·作为”、“观察·阅读·思考”四个部分,文笔犀利、思想睿智、情真意切、促人深省。
民间·NG0·行动
开腔,拉陌生人入行
中国环境NG0的三重门
善于承诺而不善于兑现
环保守信
为了让河流更满意
依靠书本保护不了自然
让环保组织监督企业如何
每个县都该有个民间环保组织
政府何时“采购”环保NG0的服务
环保组织来到了生死关头
环保组织的权力
民间河长
三拳击碎环保人士的水晶球
迫害环保人士谁能得利
投资一家环保组织如何
环保组织的智慧在哪里
谁持“极端”当空舞——就“极端问题”与葛剑雄教授商榷
环保组织的民间味道
让民间组织来当“环保审计员”
中国环保“自助时代”来临
环保组织纷纷打起社会企业主意
花钱消灾
让民间拾荒者获得“职业尊严”
生态英雄的“顺流”与“逆流”
什么样的环保组织最好卖
不是造血,而是变性
环保组织的气场
老和尚为何敢收受贪官污吏的巨款
公益·公众·参与
自私与公益
公众参与评论
企业需要环保顾问
本地人会成为更可怕的破坏力量
谁说不应该奖一奖
公益与科研:社区衰退的回春丸?
只看重个人健康是没有希望的
奇怪的疆土型自私
让激发型社会生态成为可能
谁说公众读不懂环评报告
分散对抗集中
“环境公众参与”仍有走形式之嫌
公共利益与自私维权
为“纳税人公投”欢呼
公众参与怎么成了部门利益的交易筹码
规划环评给“公众参与”上了堂什么课?
当我们盼望成为世界垃圾场
就地环保与出差型环保
节能减排需要社会“互动”
如果我们在虚情假意地做环保
公益与互联网
“与污染共存亡”利在何方?
公众参与
公民会变成环境记者
公民记者与记者公民
公益组织的“出生缺陷”
林业项目更需要环评
垃圾公示
不自私,无公益
黑色年货
政府·立场·作为
谁是真正的抵抗力量
仍旧把希望寄托在政府那里
当我们不再纵容破坏者
改善生态是最好的民生
不要诬赖农民的污染能力
光靠官员保护不了环境
光靠禁令保护不了环境
孩子都生了,还说二人没关系
地市政府的环保动力为何不足
别把公众当成环保傻瓜
环境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垂直管理”
不能因为环保,什么都上税
潘岳会丧失他的栖息地吗?
环保为何“让有力者无力”
环保部门为何对公众又爱又恨
污染源信息要让公众用起来
权力的自我降解
观察·阅读·思考
如果登山者也能观鸟
在“态度”与“目标”之间两难
挣脱人类私欲
江河面临的何止是污染
环保人士引发了矿难
当科学家遭遇“无知公众”
当最廉价的成为最昂贵的
达尔文,什么都没说
高安屯
韩村河污水
昆明出路
让民间充满爱
读原著,读自然
环保能否再陷入泛泛而谈
一起阅读国产环境科普书吧——强烈推荐《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
为何很难激发中国人的野性——读奚志农《野性中国画册))所想到
沙乡年鉴
如果像他那样去阅读自然
读哪些文学能让我们环保
热爱自然不需要所谓的“专业”——读亨利·大卫·梭罗《野果》所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