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叔同凡世禅心全集(珍藏版)/感悟大师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华业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以大才子、大学者而成为一代高僧,李叔同的一生既简单又曲折,他的人格魅力、艺术成就和尘世佛心,造就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世外气度。

内容推荐

花期方至,栽花之人已远,满园奇葩,沁人花香,独留余者于空想中静心品味一代宗师留下的缕缕浮香,将隔世种花人慢慢忆起——“说不尽的李叔同,道不完的弘一大师。”

本书采撷宗师对生命和信仰感悟的微言大义,加以疏释延伸。阅读李叔同的人生轨迹与至理箴言,从中可以领略到散发着其独特人格魅力的气息,从而启迪智慧,烛照微茫。

目录

第一章 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第一节 亲情最重,孝道为先

第二节 其淡如水的友情最淳厚

第三节 最诚挚的朋友总有真的感情

第四节 爱情,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

第五节 谁说英雄不可恋家

第六节 于诗情画意中领悟生活真谛

第七节 多情之极是无情

第二章 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

第一节 放开心胸,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二节 以宽处事,以厚处人

第三节 尔等只要学吃亏

第四节 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第五节 以宽宏坦荡之心应对他人之险恶

第六节 不争不辩方显丈夫心胸

第三章 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第一节 明明白白看自己

第二节 做一只立在鸡群中的仙鹤

第三节 以“出格”的思想书写盖世文章

第四节 “异类”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第五节 大丈夫要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章 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

第一节 心定志坚,天日可贯

第二节 不依不靠,自己的路何须他人代步

第三节 做人做事,善始善终

第四节 失败未必不是好事

第五节 愈挫愈勇,愈磨愈坚

第五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一节 职业道德重于做事能力

第二节 勤字为本,则万事可成

第三节 不急不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第四节 学习无止境,艺多不压身

第五节 莫让时间随流水

第六节 专注成就大业

第六章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第一节 严于律己如秋风

第二节 时时自重,处处自畏

第三节 控制自己的情绪,修炼“定火功夫”

第四节 修养尽在独处时

第五节 克己之道在于“忍”

第六节 静坐莫忘反思自省

第七章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第一节 祖国在我心中

第二节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该善而待之

第三节 慈悲济世离不开一颗善良的爱心

第四节 慈悲之心怎可图利

第五节 悲悯之心济沧生

第六节 悲欣交集看生死

第八章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第一节 知足之人心最安

第二节 给生命一片宁静的天空

第三节 小心“矜”字毁你一世英名

第四节 谦虚处世是为隆重之德

第五节 刻意求名反而坏名

第六节 富贵如霜,不必看得太重

第七节 赏花看到半开,凡事见好就收

第八节 俭朴的生活也自有其乐

附录:李叔同年表简略

试读章节

人生在世,若没有一个患难与共的知心朋友,当算一个莫大的悲哀。有些整天混迹于世俗污浊之地的人虽也号称自己“朋友遍天下”,但那些“酒肉之交”中有几个是抛却功利、赤诚相见的?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不在多,而在其良,君子之交不在其华,而在其淡。

在李叔同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可称得上莫逆之交的大有人在,其中与夏丐尊之间的友情当为君子之交的典范。

夏丐尊生于1886年6月15日,浙江省上虞县(今上虞市)松厦乡人,小名钊,名铸,字勉旃,1912年改字丐尊。他的祖上一度经商,其父倒是一位秀才。夏丐尊有兄妹6人,他行三,是兄妹中唯一的读书人。夏丐尊15岁那年中秀才,16岁奉父命赴上海东吴大学的前身中西书院深造,半年后返乡,17岁入绍兴府学堂读书。1905年,19岁的夏丐尊负笈东瀛,入东京宏文学院,两年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因未领到官费,遂于1907年辍学回国。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

夏丐尊在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任日文翻译后不久,先后还任舍监、司训育,并兼授国文、口文。1912年,对于两级师范和夏丐尊本人来说都是历史性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注重“人格教育”,力主以“勤、慎、诚、恕”为校训,提倡“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经亨颐先生接替了校长之职,而就在这一年的秋天,经亨颐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从上海请李叔同来校执教。李叔同的到来,无疑给夏丐尊的生活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活力。

他俩相识虽不算很早,可一旦相遇,便意气相投、情同手足。对此,夏丐尊自己备感荣幸,他曾说过“和我相交者近十年,他(李叔同)的一言一行,随时都给我以启诱”。他折服于李叔同的“神力”,以为“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于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还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夏丐尊虽是一位忧国忧民且具有一副古道热肠的人,但也正如他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在那个时候,他身上的少年名士气息已歼除殆尽,只想在教育上做一些实际的工作。因此,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他并不热衷于政治。他跟李叔同一样,并不愿参与社会政治活动。1912年,社会上一时盛传要进行普选。夏丐尊不愿当选,便改名“丐尊”,以代替“勉旃”,有意让选举人在填写“丐”字时误写为“丐”而成废票。当然,此后并未真的实行普选,但他的性情则由此流露无遗。

P5-6

序言

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以大才子、大学者而成为一代高僧,李叔同的一生既简单又曲折,他的人格魅力、艺术成就和尘世佛心,造就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世外气度。

1942年10月13日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内,一位儒雅长者手抚经卷,低首吟哦。既而,他将经卷轻轻放置书案之上,用低沉的声音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旋即,他轻唤弟子取来纸笔,徐徐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之后,他起身走向门槛,一只脚缓缓迈出,另一只脚还驻留在室内。未尽的天光,柔和地打照在他清矍的脸上,整个人与周围的一切消融在一片苍茫之中。

天心明月,奈何零落;菩提两世,悲欣交集。

这是余者对一代宗师——弘一大师圆寂前,穿越的想象。一脚迈出,一脚驻留,是对他在俗39年,在佛24年的比况,更是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沟通的象征。如此绵长无休的情景,或从另外一个角度契合了这位高僧遗世独立的精神与际遇,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无尽的感慨和思索。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史中,大师可称得上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二十文章惊海内,一轮圆月耀天心。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音乐等引人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在中国美术史、音乐史和话剧史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许多著名音乐家、美术家皆得其亲传,如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皆出自其门。这样一位艺术修为全面的艺术家,在历尽繁华之后,毅然皈依佛门,从此不问凡尘,立志埋名,不务名逐利,甘于澹泊,枯守孤寂,过起了参禅悟道的僧侣生活。他在24年的孤灯黄卷和古刹钟声中,悉心研究佛经,使失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兴起,因而被佛门弟子奉之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不管选择什么道路,都可以在此领域登峰造极,这足以令人叹为观止、无尽追慕。他充满离奇变故的一生行状,便是一部让人读不透的书。诚如他的好友,现代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丐尊在《弘一大师永怀录》的序言中所概括的那样:“宗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家,为若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耶?”这亦是当时知识界对李叔同——弘一大师的看法。

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这样评说李叔同:“是深深地尝了世间味,探了艺术之宫的,却回过来过那种常以为枯寂的持律念佛的生活。”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从儒到士再至佛,李叔同的生命历程,泾渭分明地分为了“俗”与“佛”,然而它们之间却没有完全割裂,深厚的文化传统精髓始终牵系着他的内心,贯穿着他的思想。他早年多才多艺,积极人世,行为上又秉承和蔼慈悲、克己谦恭、庄严肃穆、整洁宁静的处世之道;中年以后顿悟世情,虽超尘世外,但举止又无处不合乎人情。

本书采撷宗师对生命和信仰感悟的微言大义,加以疏释延伸。阅读李叔同的人生轨迹与至理箴言,从中可以领略到散发着其独特人格魅力的气息,从而启迪智慧,烛照微茫。

我到为种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李叔同

花期方至,栽花之人已远,满园奇葩,沁人花香,独留余者于空想中静心品味一代宗师留下的缕缕浮香,将隔世种花人慢慢忆起——“说不尽的李叔同,道不完的弘一大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