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逻辑学教材,最初为作者所在太平洋大学本科生使用,但很快就得到了推广,现在许多美国的大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大学都在使用该书。该书第三版还开辟了网络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在线逻辑辅导。
本书作者先是从论证、语言、谬误等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入手,继而讲述词项逻辑、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最后介绍归纳和概率,可以说是将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将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将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统一了起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逻辑的力量(第3版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
作者 | 斯蒂芬·雷曼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逻辑学教材,最初为作者所在太平洋大学本科生使用,但很快就得到了推广,现在许多美国的大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大学都在使用该书。该书第三版还开辟了网络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在线逻辑辅导。 本书作者先是从论证、语言、谬误等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入手,继而讲述词项逻辑、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最后介绍归纳和概率,可以说是将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将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将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统一了起来。 内容推荐 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要推理,人人都要论证,而且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他人的推理和论证。我们每天都被来自诸多媒体(如书籍、广播、电视、报纸)以及雇主、朋友和家人的推理所包围。有些人善于思考,善于推理,擅长论证,有些人则不是这样。良好的思考、推理、论证能力,部分来自某种自然的天赋。但无论我们的天赋如何,都是可以得到改进和加强的。逻辑的力量在于改进人们天赋的推理和论证能力。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够学会进行良好思考和避免错误推理的策略,并掌握评估论证有效性的技术。 本书作者具有非常广博的学术视野和宽广的研究领域。不但对逻辑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宗教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上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作者充分吸取不同观点的优势,注意分析多种不同的看法,从而尽可能减少片面性。 本书与一般逻辑学教材相比更具可读性。用尽可能生动的词语,选择尽可能有趣的案例,使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逻辑思辨的乐趣。 目录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有效性和可靠性 1.2 形式和反例 1.3 一些“著名”形式 1.4 强度和可信度 第2章 识别论证 2.1 论证和非论证 2.2 良构论证 附录:论证图 第3章 逻辑和语言 3.1 逻辑、意义和情感力 3.2 定义 3.3 用定义评价论证 第4章 非形式谬误 4.1 包含不相干前提的谬误 4.2 包含歧义的谬误 4.3 包含不当假设的谬误 第5章 词项逻辑:直接推理 5.1 直言陈述的标准形式 5.2 传统对当方阵 5.3 进一步的直接推理 第6章 词项逻辑:三段论 6.1 标准形式、式和格 6.2 文恩图与直言陈述 6.3 现代对当方阵 6.4 现代对当方阵 6.5 省略式 6.6 连锁与消除项补集 6.7 评价三段论的规则 第7章 命题逻辑:真值表 7.1 日常论证的符号化 7.2 真值表 7.3 用真值表评价论证 7.4 简化真值表 7.5 重言式、矛盾式、协调式和逻辑等值式 第8章 命题逻辑:证明 8.1 蕴涵推理规则 8.2 五个等值规则 8.3 五个更多的等值规则 8.4 条件句证明 8.5 归谬律 8.6 定理证明 第9章 归纳 9.1 归纳和演绎:比较与分类 9.2 诉诸权威论证和枚举归纳 9.3 密尔法和科学推理 9.4 诉诸类比的论证 部分练习题解答 试读章节 这里,“暴风雨”替换原公式中的A,而《仲夏夜之梦》替换B。P是(我)用一个晚上可读完(性质)。 一般地,我们如何来评价一个类比论证的强度呢?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评估在什么程度上,A类似于B提供了对陈述A具有性质P的支持。遗憾的是,不存在公式化或机械的方法来评价类比论证。但在评价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时,考虑下列三个问题通常是有帮助的: 问题1:A和B相似的相关方面是什么?在理论上,企图论证的人提供这一信息,但该信息通常仅仅被部分地提供。相似性如果增加了A具有性质P的可能性,则是相关的。而且,一般地,A和B具有的相关方面越多,论证就越强。 问题2:A和B在相关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即A和B之间的类比是否失败于任意的相关点?差异性如果降低了A具有性质P的可能性,则是相关的。A和B之间的相关差异趋向于削弱论证。 问题3:在相关方面是否有一些事物(但不是A)类似于B?如果有的话,这些事物有性质P吗?在存在事物在相关方面类似于B但缺乏P的情况下,类比失败。在存在事物类似于B且具有性质P的情况下,类比成立。 让我们根据上述三个问题来评价论证L19。 问题1:在什么相关方面A(《暴风雨》)和B(《仲夏夜之梦》)类似?它们在长度上类似,并且都是用伊丽莎白式英语写作的。写作风格也是类似的。 问题2:A(《暴风雨》)和B(《仲夏夜之梦》)有任何相关方面的差异吗?《暴风雨》是比《仲夏夜之梦》更重要的剧作。而且,《暴风雨》在格调上相当乐观,不像《仲夏夜之梦》。因此,读《暴风雨》不会花更长时间。 问题3:存在不是A(《暴风雨》)而在相关方面类似于B且有性质P(即我可以在一个晚上读完)的事物吗?是的。我曾在一个晚上读过莎士比亚的另一部作品《你喜欢它》,而且长度、语言类型和风格都类似于《仲夏夜之梦))o 概言之,对问题l的回答表明:《暴风雨》和《仲夏夜之梦》存在几个相关方面类似。对问题2的回答表明了一个相关的差异,但这个差异似乎并不弱化该类比论证很多。对问题3的回答表明,像我们考虑过的相关事例一样,该类比是成立的。于是,该论证表现出是强的。 让我们来考虑另一个诉诸类比的论证: L20.鹦鹉和人都会说话。人会理性地思考。因此,鹦鹉会理性地思考。 这里,“鹦鹉”替换原公式中的A,而“人”替换B。P是会理性思考(性质)。 问题1:鹦鹉和人之间相关的类似有哪些?首要的相关类似是能说话。当然,鹦鹉和人都会说话是真的。而且在能说话和能理性思考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显示理性思维能力主要是人的语言行为。 问题2:鹦鹉和人在任一相关方面存在差异吗?是的。至少有两个相关方面。首先,就我们所知,鹦鹉仅仅能模仿它们所听到的。它们并不以本能的、创造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语句。而且,模仿并不是理性思考的可靠迹象。其次,鹦鹉的脑比人小得多,这对鹦鹉是否具有人所能够的那种思维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质疑。 顺便提一句,必须理解的是,不是所有差异都是相关的。例如,鹦鹉有羽毛而人没有。但这个差异对于我们的问题(即鹦鹉能够理性地思考吗?)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因此它和现在的目的不相关。相关的差异是影响A有性质P的可能性的差异。 问题3:存在任何会说话但不会理性思考的事物(除了鹦鹉)吗?显然如此。因为有些精神错乱的人会说话,但只是以断断续续而非逻辑的方式来说话的。因此,显然存在会说话而不会理性思考的现象。这一观察又加强了对鹦鹉和人(一般)之间类比的弱化。 总之,我们对问题1的回答表明,在鹦鹉和人之间存在一些相关的类似但不是很多,对问题2和问题3的回答表明,这些类似性并不充分地使得很可能如果论证的前提真,那么结论就真。因此,论证(20)是弱的。 类比论证通常用于道德和法律推理。让我们来考虑一个有争议问题的类比论证,不要求用一个观点来解决该问题,而只要指出评价该论证的过程。 L21.禁止所谓烈性药物如可卡因和海洛因类似于禁酒。禁酒是具有良好愿望的,并且基于合法担忧酒消费的各种危险。禁酒也导致了有组织犯罪统治和暴力控制的黑市暴利。现在,我们大家都认同,禁酒在过去的认识中是一个错误。因此,禁止烈性药物也是错误的——烈性药物应该合法化。 这里,A指禁止烈性药物,B指禁酒。性质P为是一个错误。而且,我们用三个问题作为工具来分析该论证。 问题1:在什么方式下A和B是相关类似?前提详细地说明了禁止烈性药物和禁酒之间的大量相关类似——当然足够的相关类似给予了该论证某些初步的貌似真实的性质。 问题2:A和B在任意相关方面存在差异吗?L21的批评者也许主张,禁止烈性药物至少在两个方面与禁酒不同。例如: a.可卡因和海洛因这样的药物是比酒更容易使人上瘾的,因此,在某些方面比酒对个人和社会的潜在伤害更多。 b.现时社会背景与酒被合法化的情况不同。当酒被合法化的时候,药物滥用当时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现在却是。因此,烈性药物合法化也许会加重当下的严重问题,诸如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死伤问题、因为母亲误用化学药品而导致新生婴儿死亡,并且有大量的人因使用药物而致工作效率降低等。 可以确信,如果所提出的这些差异准确无误,那么它们都是相关的,而且至少在某些程度上弱化了上述类比论证。 问题3:存在不是A(禁止烈性药物)而在某些相关方面类似于B(禁酒)但缺乏P(是一个错误)的事物吗?论证L21的批评者可能指出,存在没有医生处方就不能合法使用的许多药物。进而可以确信,禁止药物(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的使用一般不是错误的。然而,论证L21的支持者也许回应道,处方药物一般与可卡因和海洛因并不类似,因为处方药物并不通过黑市大量出售,而且它们并不在组织犯罪的控制之中。 我们现在的目的,仅限于说明评价类比论证的适宜方法。因此,我们并不努力对论证L21作出最终判断。即使清楚地判断一个论证的力量是困难或不可能的,但在对问题还非常有争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尽我们的所能去考察一个类比,以认识有价值的真相和重要的问题。所以,类比论证在其强度是有争议的情况下也.是有用的。P276-278 序言 《逻辑的力量》由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雷曼教授所著。1999年出第一版。2002、2005年又分别出了第二版和第三版。该书从根本上说,是一本非常好的逻辑学教材。本书最初为作者所在太平洋大学本科生使用,但很快就得到了推广,现在许多美国的大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大学都在使用该书。该书第三版还开辟了网络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在线逻辑辅导。 具体来说,我觉得该书主要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该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生动性。作者在表述上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在案例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有趣的事例,练习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能够充分地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点的作用。从本书的体系结构上,就可以领略到它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充实性。正如作者所言,“最好的逻辑导论性课程应将传统逻辑(包括非形式逻辑)和现代符号逻辑都包括在内。对传统以及非形式方法的过分强调,会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逻辑提供的最有用的力量。而对符号方法的过分强调,则又很容易造成学生只会使用符号而不会将逻辑运用于日常论证中。”(前言)作者先是从论证、语言、谬误等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入手,继而讲述词项逻辑、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最后介绍归纳和概率,可以说是将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将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将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统一了起来。 第二,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内容上,作者既肯定用有效性作为判定推理和论证的标准,同时又不是将它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将这个标准推广到了可靠性和可信性。作者认为,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当其前提真时结论一定真,否则就是无效的。一个论证如果是有效的,而且前提也都是真实的,则该论证就是可靠的。所以无效的论证是不可靠的,而且至少有一个虚假前提的有效论证也是不可靠的。可信性是与可靠性完全不同的标准。可信论证是一种强的论证。如果一个论证是强的,则当其前提真时其结论很可能是真的,其结论假是不大可能的,否则就是弱的。可信论证是强的而且前提都真。所以弱的论证是不可信论证,有一个假前提的论证也是不可信论证。可靠论证都不是可信的,因为有效的论证都不是强的。类似地,可信论证也都不是可靠的,因为强的论证都不是有效的。而且,带一个假前提的有效论证是不可靠的,但并不是不可信的,因为一个有效论证既不是强的也不是弱的。所以,有效性和强度分别是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各自用来衡量问题的标准和方法。作者还主张在形式标准外,还应坚持非形式的标准。一个推理如果在形式上无效,则肯定是无效的。但即使一个论证从形式上看有效,但也不一定就是有效的。因为其中的内容可能有问题。当然,这些内容中的问题也还可以从形式上来加以刻画。总之,该书无论对于一般读者,还是对于从事逻辑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人员,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第三,该书作者具有非常广博的学术视野和宽广的学术领域。作者研究领域很广泛。不但对逻辑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宗教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上也都取得了许多成就。从作者所举的一个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案例都有深刻和自觉的体会。由于作者学术视野开阔,所以,他也就能充分地吸取不同观点的优势,注意分析多种不同的看法,从而尽可能少地出现偏差。 译者本人大约是在2002年,在旧书摊上发现的这本书的第一版。从书里的批注来看,这本书的原读者还是一位外国人。买到这本书后,我一直在看,在使用。一些重要观点曾经被译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著述中去,使自己的教学和研究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2008年6月,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费小琳老师找到我,要我看看这本书能否翻译出来的时候,我就做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最好地将该书翻译出来,与广大读者共享。 由于本书篇幅较长,我们在出版时删减了书中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一般在本科教学中不经常被讲到),但将它们的译文发布在本书的网页上,其中包括:第9章谓词逻辑和第11章概率。本书作者还给出了丰富的练习题和部分练习题的答案,在这本纸版书中,我们保留了有答案的练习题,其他练习题也放在了本书网页上。 我在全力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夫人刘玉仙和女儿杨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此我表示由衷地感谢。我也要特别感谢我的学生冯佳欣、刘莉莉、梁晓辉和牛慧崇,他们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了许多帮助。 杨武金 2010年1月18日 于北京世纪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