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靳以卷)(精)
分类
作者 陈福康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直父亲严厉和刚愎的个性,从小就记着,到现在仍然是很明晰地浮在脑中,虽然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和由爱恋而结婚的沉度着快乐的共同生活,可是有的时候想起来,仍然觉得凛然可畏的。

四岁的时候,说是随在父亲身旁便于管教一些,就离开故乡到北京去。母亲因为要侍候老迈的祖母还留在家中。就是女儿身,被父亲责打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说起来总是因为自己淘气,非常凑巧地被父亲遇到,于是就被叫到他的身前去了。想退缩也没有法子,正像一只小鼠遇见猫一样的。

“芸儿,方才到什么地方去了?”父亲严正的询问,很沈重地一个字一个字说出来。

“没有到什么地方去。”只能低低地回答着。

“胡说!”像一个雷在响了,“明明看见你又到井台旁边去玩!”

推赖也不成了,不敢再说什么话,头低下去,小手指放在嘴里含着。

“又把手指放到嘴里去,总说也不改!”

常是越怕在父亲眼前做错事,偏是自己太过于疏忽。眼看着他拿起那个二寸宽的木板来了。

“爸,我不……下次再也不敢了!”知道是应该求情的时候了。

把自己的手背到身后去,可是父亲早已抓住了,那时,我的眼睛里充满了泪。

 “爸,饶了罢,再也不敢了!”

 这样的话已经不能收什么功效,木板早就无情地在手心上一下,两下,三下——打着了。立刻我嚎啕大哭,“妈呀——妈呀!”父亲的腕力像是渐渐地减少了,终于放开我的手,就伏在墙上哭起来,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就一直哭声不能停止,到力量尽了,也觉得疲乏,只还是抽噎着的时候;偷偷望见父亲坐在椅上,手支着头,静静地在想什么事情,眼里流出的两大颗泪珠挂在腮上。

自己就跑到床上睡去了,有时在梦里会被无各的噩梦惊醒,哭着,喊着,那时觉得出一个粗大的手,在我的背上轻轻拍着,哼着不熟习而生硬的眠歌,使我再安静地人睡。

醒了的时候,天已经晚了,才睁开眼,就看见父亲的脸在旁面,立刻想很快从床上起来,但是父亲的手早就按着我了。

 “不要这样快起来,再躺一会儿罢。”

 听从父亲的话,就又躺下去。这时,我看见了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身上覆了一床鹅绒被。父亲的脸,更靠近一些了。

“芸儿,今天我责罚你对么?”

“对的,爸,是我的错处。”

“到井口去玩多么危险呢,一不小心掉到里面去就要淹死了。”

我默默地不说话了。

“下次记住不要再这样做罢。”

“是,爸爸。”

父亲的脸上也露着高兴的样子,我也觉得高兴,他吻我的脸,硬髭刺着我的脸,不得不叫出来:

“爸,痛呀!”

他立刻离开我微笑着。那天说不定就会把我领到菜馆去,使我痛快地吃一顿。

父亲那时只有三十多岁,说起来正是壮年,他的判断力和自信心都是强的,而且很早就养成一种可贵的习惯,对于做任何事都是有系统,有步骤的。但是,似乎火性太烈了;性情就不免偏于暴躁,因为事情的不如意对于什么事都看不过去,我被责打的事,在那个时期中是最多的了。

也许因为很小就离开母亲,像舍哥儿似的,对于什么都是漠漠然,而且也不肯用心。在被责打之后,父亲的怒气仍然没有消下去,就不来理我了。一个人冷清清地一直睡到九点钟,晚饭也不吃了,就由女仆服侍着钻到被里去。这样,得不到像往日一样的安慰,就分外感到伤心,失望。但是在第二天早晨,又是把什么都忘记了,跑到父亲的床前问安。

五岁的时候,父亲要我起始读书。一天晚上,父亲给我一本书,有图也有字的。有一次读到犬字,父亲告诉我说:

“这是犬字!就是看家守夜的犬。”

当父亲告诉我犬字的读法时,我明明看见上面画着一只狗,就问父亲:

“这是狗,不是犬。”

“犬就是狗,这是文言。”

“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把狗叫做犬呢。”我像是得着十足的理由。

父亲被我说得没有法子,就告诉我只要记住这是犬字,不要想到旁的一些字。

再过半年,父亲要我习字,他拿给我元书纸,一支毛笔,一个铜墨盒,一个铜镇纸,还有两张红色的字影。先是父亲坐在我的身后握着我的手写,一月之后他就要我自己写了,说是每月要看的,不用心就少不了要责打。P5-7

后记

靳以先生的名字,也许现在有不少读者感到陌生。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是一位不可忘却的重要作家;虽然他不幸只活了五十周岁,但他的文学生涯长达三十多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靳以也是一位“老上海”,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写于上海,发表于上海的。他在上海大概生活和工作了二十三年,也就是说,他的生命的近一半,是在上海度过的。

靳以出生于天津,原名章方叙,笔名靳以、方序、苏麟、陈涓、章依等。1927年夏,赴上海求学,从预科到大学(复旦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系),一共在上海读了六年。就在上海的大学生时代,他便开始写作和投稿。1928年,他在鲁迅先生主编的《语丝》杂志上发表了处女诗作;第二年,他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后发表于郑振铎先生主编的《小说月报》。他在这两位新文学大师的引领下,积极参加了进步文学活动。大学毕业后,即以写作与编辑为生。1934年,在北平与郑振铎创办主编了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同时担任《水星》月刊的编委。1936年后,他到上海工作,与巴金一起主编《文季月刊》。1937年,主编《文丛》月刊。又为良友图书出版公司编辑《现代散文新集》丛书。抗战爆发后离沪,任内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国文系教授。1941年赴福建,任福建师专文史地科主任。1944年,返回复旦大学继续任教。在颠沛流离间,还创办主编过一些文学报刊。抗战胜利后,随复旦大学返回上海,任国文系主任。并接手兼编上海《大公报》副刊《星期文艺》,文协刊物《中国作家》以及《小说》月刊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之余还担任平明出版社特约编辑,为该社编辑丛书《新中国文艺丛书》。1953年起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并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1957年创办并与巴金共同主编《收获》杂志。从1946年到1959年不幸病故,他一直生活和工作在上海。

自1933年靳以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圣型》问世,至1959年他辞世,共出版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集约四十部。长篇有《前夕》(上下卷),中篇有《秋花》《春草》,短篇有《珠落集》《虫蚀》《残阳》《远天的冰雪》《洪流》《遥远的城》《生存》《众神》等,散文集有《猫与短简》《渡家》《雾及其他》《红烛》《鸟树小集》《沉默的果实》《人世百图》(杂文)《江山万里》《心的歌》《幸福的日子》等。去世后,有《靳以选集》《靳以文集》《靳以代表作》等行世。巴金曾深情地题词说:“章靳以同志是一位深受读者敬爱的优秀的现实主义的作家。他正直善良,热爱生活,他把他心灵中美好的事物完全献给祖国的文艺事业,勤奋写作,笔端凝聚着他对人民的爱。他不幸过早离开人世,但也为读者留下几百万字的作品。他还从事过语文教育的工作,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教师和青年文学工作者。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编辑,二十几年中间他连续编出十几种大型期刊和文艺副刊,介绍不少的作家登上文坛。他创刊的文学双月刊《收获》今天还在文艺界中活跃。我永远忘不了他,看到他的作品,我还感觉到他那颗热烈的心在跳动。”

本书是在靳以先生的女儿章洁思女士的大力帮助下编成的,我在此对她表示深深的谢意。本书共选收了靳以的短篇小说20篇,散文57篇,杂文12篇,都是靳以在上海写作、发表的。本书出版的时候,正是靳以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和逝世五十周年。特以此书作为上海读者对靳以先生最好的纪念!

陈福康

目录

凡例

前言

短篇小说

父亲

卖笑

困与疚

青的花

圣型

虫蚀

珠落

夏晚

雾晨

早春的寒雨

离散

雅会

去路

远天的冰雪

同根草

犊情

众神

结婚

跟着老马转

散文

雨夜

上山的路——忆香山之一

近感

冷落

冬晚

医生

一天的晚上

花草的生长

江南春

仆人

听曲

新年

我们的猫

没有春天

叫卖

我们的血

我们的国家

火中的孤军

在上海

献给母亲

《文丛》编前二记

孤岛的印象

关于国旗的话

忆罗淑

忆上海

大城颂

当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

忆陆蠡

《旧戏新谈》序

失去了题目

怀念衣人

从个人到众人——我怎样从一个文学工作者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和朝鲜人民在一起

站在杨根思烈士碑前

寄给朝鲜的春草娜

到佛子岭去

五个女钻探工

回忆鲁迅先生

二十年的愿望实现了——安息吧,敬爱的导师鲁迅先生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的房子

索奇城的一朵红花

在诺伏捷维赤耶公墓

走上狭窄的楼梯——在列宁格勒涅克拉索夫故居

泪泉的泉碑

到丽采湖去

给长春的汽车厂工人

不是悲伤的时候——悼念郑振铎同志

和振铎相处的日子

幸福日子的开始

黄浦江的早晨

杂文

《人世百图》再记

猴子

老报务员

老丑角

人的悲哀

神的灭亡

奴才的笑

魔鬼的纷扰

父亲和猪

那个姓苟的

俑的复活

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总目

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人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2010年3月

内容推荐

靳以先生的名字,也许现在有不少读者感到陌生。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是一位不可忘却的重要作家;虽然他不幸只活了五十周岁,但他的文学生涯长达三十多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本书是在靳以先生的女儿章洁思女士的大力帮助下编成的,我在此对她表示深深的谢意。本书共选收了靳以的短篇小说20篇,散文57篇,杂文12篇,都是靳以在上海写作、发表的。

编辑推荐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

本卷是《靳以卷》。勒以是一位贴近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总是密切关注现实人生。挚烈的情感,鲜明的爱憎,朴实流畅的语言,深长细腻的笔调,构成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独特风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7:29